从互联网发展萌芽,到今天已经在各个行业里面大规模的落地,跟如今的元宇宙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即使全世界算力最大的一个芯片,但对未来的这种原宇宙的AI算力需求,可能连门槛级都还没有到。
所以从这点意义上来讲,对AI算力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每个技术新时代都面临着洗牌
从历史来看,包括像云计算,像这种移动或者更早的PC,大型机、小型机的每一个时代,它的设备供应商和芯片供应商都会洗牌。
目前,AR/VR芯片主要还是高通占绝对的领先地位,但是随着AR/VR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中国的芯片公司有相当的机会。
AR/VR芯片的基本架构与智能手机芯片类似,只是其中的IP的性能需求和重要性与智能手机芯片略有不同。
从设计角度来说,只要中国的芯片公司能够和相关的AR/VR设备公司合作来深入理解芯片的具体需求,我们对于中国芯片公司能在未来几年内进入AR/VR领域持乐观态度。
由于AR/VR芯片对于芯片的功耗和能效比有很强的需求,因此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将会对于这类高能效比芯片有很大帮助,预计未来几年内都会使用最新的半导体工艺(7nm及以下)来制造。
从这一点上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还需要进一步追赶才能从AR/VR芯片的发展中获得收益,其中不仅仅包括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还包括高级封装这类能从另一个维度提高整体系统能效比的核心技术。
元宇宙是芯片超车机会
元宇宙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但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它其实是由多个数字技术组合成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
在这中间,会产生包括AR/VR等各种各样的交互和感知,也会产生海量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实时、强大的视频处理算力,需要多样的渲染引擎来支持。
除此之外,还需要综合5G网络、大数据、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来做各种各样的支撑和管理。
所以元宇宙可以看作是一个现象级的应用,同时要综合考虑多类型、高复杂度的计算。所以对未来算力提升的需求空间巨大。
元宇宙未来将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如何在新场景下探索计算架构的机会,可以映射到元宇宙的领域中。
元宇宙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未来产业领域战略必争的主赛道之一。
元宇宙未来将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并将引领带动芯片、终端、软件等产业全面升级。
据统计,到2025年,国内元宇宙产业市场规模在3400亿-6400亿元,国际市场更是规模庞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称,元宇宙具有未来杀手级应用的一切特征。
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元宇宙产业,美国Meta、微软、英伟达等多家巨头探索元宇宙,涉及新型基础设施、空间计算、社交体验等多个领域。
因此,中国希望在元宇宙上发力,像 AI 技术那样领跑全球,实现超车。
国内各地元宇宙赛道的产业方案
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在加快支持元宇宙产业发展,争夺成为中国主要的虚拟世界中心。
①上海在2022-2025年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中提到:
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将要达到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
②北京则在早前发布了一项涵盖2022年-2024年为期两年的元宇宙创新发展规划。
要求各区在城市层面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引进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
落地建成30项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推动制定一批元宇宙相关标准,并促进其在教育和旅游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之路特征
①政府牵头,引导产业发展。中央态度明确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构建 产业园区,设立专项基金,引进相关企业与人才,引导元宇宙产业发展;
②去虚拟货币化。中国政府对虚拟货币、NFT 态度明确,监管严厉。在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中,NFT 在交易中的使用将是与海外不同之处;
③硬件发展具有更强比较优势。依托中国消费电子领先的制造能力,目前中国在VR代工,上游光学、显示、传感器,以至于通信设施有比较强的优势,但在主芯片、内容生产系统上还有差距。
④各类应用场景百花齐放。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科技大厂如字节、腾讯、华 为、百度等纷纷入局。
除打造自己的VR/AR品牌外,也在探索数字藏品、VR游戏、数字虚拟人、车载娱乐、工业元宇宙等多种应用场景。
结尾:
元宇宙不应该是纸上谈兵,也不应该是长期处于概念状态;
而更应该将AI+元宇宙相关技术进行商业化落地,并深耕在产业当中。
在底层技术的长久储备,顶层设计的高度扶持下,中国的AI+元宇宙时代何时到来,中国可能要等待长时间的技术成长。
未来将在这样的整体框架下,用一种更全局、更紧密的方式推进元宇宙发展。
编辑:黄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