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那几个国家能生产CPU

现在有那几个国家能生产CPU,第1张

今天的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实际上已经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视游戏机,掌上游戏机,MP3播放器,DVD播放器,DVD-RW刻录机),半导体,制造业工艺,办公设备和电信设备等领域雄居第一。只是在计算机和软件方面未拔得头筹。但是直到今日,日本在半导体微电子芯片的设计能力仍然是世界领先。在电子,电气,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光导纤维,半导体材料与微电子电路,高密度存储,超导,仿生技术材料等领域,日本则是执全世界之牛耳. 向量型超级计算机--------当今最快的大型计算机:地球模拟器,使用的就是日本人自己研发的5120个 NEC Vector SX6处理器,将NEC的5120个矢量处理器分640个接点连接使用。另一方面,居于第二位的“ASCI Q”属于类型T。并列连接了多达1万1968个用于AlphaServer的康柏-惠普MPU。 这里有当今世界上最快计算机的排名:http://www.top500.org/dlist/2003/11/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独立自主研究大型计算机的公司只有5家: 01.IBM 02.日本电气 03.日立制作所 04.HP 04.富士通计算机公司 当日本产“地球模拟器”超过美国产超级计算机荣登冠军宝座时,进行排序的美国田纳西州大学博士Jack Dongarra表示,“可与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的冲击相媲美”。(2002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在日本,电子产业(包括半导体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1985年,面对可怜的业绩,Intel公司向日本人俯首称臣,全面退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领域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十大微型芯片公司六家是日本公司;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中,五家是日本公司。五家发展最快的计算机公司全部都是日本公司,(那时苹果公司还没有落败),直到1993年INTEL公司取代日本东芝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1988年,日本的芯片产值占全球的比重曾高达53%,高峰时期雇用员工多19万名,附加价值达2.8万亿日元。到了1989年世界半导体产业是什么格局呢?日本6大半导体巨头在世界市场攫取了52%的份额时,美国只占有35%的份额,欧洲占据了12%的市场分额,南朝鲜占据了1%,世界其它地区1%.而到了1990年,当日本人在世界半导体产业占据了57%的产值的时候,美国的企业严重亏损,硅谷陷入一片混乱。为美国国防部提供半导体芯片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还差点被日立制作所(Hitachi)收购,就是这样才有了“《硅海武士》--日本称雄信息产业的故事”一书的出版(作者:TOM FORESTER)。 由于日本的半导体保证了美国战斧巡航导d,相控阵雷达与飞机,潜艇的战斗力 在半导体领域,日本至少比美国领先5年以上。美国制造的洲际d道导d受电子计算机控制,而这种计算机又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生产的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日本曾经嘲笑美国91年海湾战争“用的是日本的钱”,“打的是日本的芯片” “如果把这种芯片卖给俄罗斯,美俄之间的军事平衡就会发生变化”.其实,应当受到嘲笑的是日本人自己。在军用半导体等纯技术领域,日本的很多芯片领先于美国,美国甚至以研究为名每年都派人到日本的大学或研究所"窃取"情报。但是,在商用计算机芯片市场上,尤其是在芯片标准的制定上,日本却输给了美国,几乎没有插足之地。 因此9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的信息产业革命和南朝鲜,台湾的崛起,日本的庞大市场被不断蚕食,但是依然有相当庞大的产业规模,是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信息产业相提并论的力量。

按2002年的收益情况的前15排名: http://news.zol.com.cn/2002/1214/52669.shtml

美国有4家:INTEL英特尔公司,TI德州仪器,Motorola摩托罗拉公司,Micron美光公司;韩国有1家:Samsung三星电子;意大利有1家:STMicro意法半导体;德国有1家:Infineon英飞凌公司; 而日本企业有6家: Toshiba 东芝株式会社,NEC日本电气,Hitachi日立制作所,Mitsubishi三菱电子, Matsushita松下电器,Fujitsu富士通计算机公司。

2003年的TOP 15:http://www.zdnet.com.cn/i/news/images/sy/03123.jpg 01.INTEL英特尔公司,02.Samsung三星电子,03.Rensas瑞萨半导体(三菱电机和日立制作所半导体部门合并组建的公司),04.TI德州仪器,05.Toshiba东芝株式会社,06.STMicro意法半导体,07.Infineon英飞凌公司,08.NEC日本电气,09.Motorola摩托罗拉公司,10.PHlips飞利普半导体,11.Matsushita松下电器,12.AMD超微,13.Sony索尼,14.Micron美光公司,15.Sharp夏普公司 这还不算在娱乐领域世界第一的Sony索尼公司;在办公,液晶显示器研究领域世界第一的Sharp夏普公司;在扫描仪,投影机领域世界第一的Sanyo三洋公司,还有DVD机卖遍全球的National松下电子。 而在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2002年佳能CANON,尼康NIKON和东电TODEN占据了世界光刻市场的57%,冲电气OKI在手机的闪存领域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日本在车用半导体方面也占据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分额。日本东北大学的三维半导体材料研究世界领先。而且,日本3G技术,IPv6家电技术世界领先(NTT日本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每年还有能力向美国Motorlora收取大量的专利费用),就目前这样的一种格局,可以说日本企业在IT产业里面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其中包括计算机,通信,半导体. 最后说说为什么日本在个人计算机方面会输给美国 1.美国在1986-1993年的7年内,在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方面输给日本后,制定了巨大的产业保护政策,利用贸易制裁大棒,严厉限制日本的个人计算机出口美国,导致日本计算机市场卖不出去,尽管日本并不缺乏民间资本,但随后还因为经费不足,乃至于开发出的计算机他们自己都不想用,(当然,微软和英特尔联盟也是日本失败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美国硅谷和西雅图等地拥有比日本多N倍的人才。 2.美国的商用芯片设计远胜于日本,不仅掌握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市场转化能力更非日本可比。日本技术先进,市场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与美国企业相比,日本芯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太敏感,决策后的行动缓慢。 3.日本产业太分散,象日电,东芝,松下,富士通,基本上都提供从晶体管到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全套产品,导致国内产业恶性竞争,研发人员分散,价格战惨烈.而象美国的公司,英特尔AMD基本上就做CPU(手机闪存比不上CPU的产业规模),TI就做手机芯片,美光就做内存,小厂商基本没活路,三大厂商各做各的,谁也不抢谁的饭碗,不象日本大厂之间互相撕杀 穷则思变,日本半导体业从2002年起奋起反击。 联合战线 痛定思痛,日本芯片业在深刻反思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新的生路:联合。 无论是应对市场的变化,还是迎击对手的挑战,日本芯片制造商之间进行资产重组,也许是增强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去年初,东芝和富士通就曾宣布,将在新一代半导体业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针对这一意向,有分析师指出,如果合并成功,新公司的销售额将达到107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芯片制造商,对英特尔构成直接威胁。与此同时,日立与三菱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均为两家公司的业务重点,合并之后组建新的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在总体规模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号芯片制造商。三菱董事长谷口一郎表示,"单靠自己的力量已经难以生存,我们将集中两公司的资源,在全球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主要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松下、日立、三菱集团,另一个是索尼、东芝、富士通集团,资产重组以后,两大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除了在内部结成战略同盟,日本芯片企业还对外实行强强联合。从去年4月开始,索尼、SCE(索尼计算机娱乐)和东芝就宣布与IBM结成统一阵线,今年4月,这一合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正式投入下一代芯片的开发。日本三家公司将利用IBM的SOI技术和最尖端半导体材料,联合开发下一代及下下一代芯片,今后4年内还将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基于300mm晶圆的采用微细加工技术的LSI。日美四大巨头的联合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各方面均可实现利益共享。 另据日本媒体2003年5月9日消息,英特尔将投资Elpida Memory公司。Elpida是由日立和NEC各出资一半组建的日本国内唯一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专业制造商,实力相当雄厚,如果得到英特尔的投资,无疑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英特尔看好Elpida,也表明日本半导体业开始出现了复苏的好兆头。 在与国际巨头实行强强联合方面,富士通的表现尤为醒目。一是与AMD在快闪内存芯片业务合作基础上组建合资企业,AMD占60%股份,富士通占40%股份,业务重点是快闪内存芯片的设计、制造与封装,预期年销售额约30亿美元;二是与德州仪器联手,富士通的FDX DSL采用德州仪器的中心局端ADSL芯片组,已在欧洲部署了50多万条DSL线路,可显著降低宽带成本。 同时,同业重组与跨行合作,是日本芯片业的两大突破方向。在日本国内,芯片制造商与游戏制造商结盟,可谓珠联璧合。NEC、三菱在任天堂GameCube游戏机注入了许多心力,所获回报也相当丰厚。更突出的是东芝,在与索尼的合作上不惜血本,投资2000亿日元(约合17亿美元),在大分新建一家芯片生产厂,专为索尼生产PS3游戏机芯片"Cell" (细胞)处理器。这座芯片厂将采用业界领先的65纳米制造工艺,生产"Cell"芯片,成本将比PS2所用芯片降低30%,预计可在2004年4月投产。PS2游戏机的芯片价值大约要占游戏全部价值的50-60%, "Cell"芯片上市之后,在PS3游戏机上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东芝和索尼也将大获其利。 战略转移 为了扭转日本半导体业的颓势,日本政府组织芯片制造商和科研机构积极寻求对策,随后,日本经产省发表一份报告,提出了日本半导体今后的战略方向:在研发领域向上游设计转移,在经营领域向新兴市场转移。 研发方向上的转移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品的优势集中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领域,由于DRAM的生产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所以,进入门槛并不高。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台湾和韩国厂商相继杀入这一市场,并以低价挑战日本产品,日本DRAM制造商的优势很快失去,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也丢失大半。 从芯片产品线看,日本芯片的涵盖面远远超过欧美,但若论单项产品的效益,日本只有一个CCD的利润率在世界排名第二,而内存条、计算机等芯片无一不是名落孙山,利润率很难进入前10名。重点不突出,整体效率低下,是制约日本芯片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政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在芯片研发方向上由中下游向上游转移,首先收缩DRAM业务,重点投资大规模集成电路业务,以便在计算机、移动通信、数字家电等领域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随着日本芯片业研发方向的调整,芯片制造商纷纷实施战略转移,一方面,东芝于2002年卖掉了设在美国的芯片工厂,忍痛退出DRAM市场;三菱关闭了部分芯片工厂,日立和日本电气则另辟蹊径,剥离了DRAM业务,交由双方合资成立的新公司Elpida运作。另一方面,东芝与富士通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全面合作,共同开发具有特殊用途的上游芯片产品;日立与三菱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业务已分别占各自半导体销售额的50%和60%以上。 经营市场上的转移 日本芯片业的内需市场有限,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也很难提升,近年来,日本逐渐加大向亚洲国家转移剩余芯片生产线的力度。作为日本的近邻,中国市场近年来持续升温,中芯国际总经理总裁张汝京预测说,到2005年,中国大陆将占有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的10%至12%,年销售额估计可达361亿美元。为此,日本芯片制造商加速抢滩中国,把二手晶圆厂转移到中国大陆。 三菱电机计划在2004年3月之前,将把该公司的生产设备由日本转移到大陆,把北京厂的产能由1800万片提高到3500万片。东芝计划投资50亿日元,把公司在无锡的芯片包装和测试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10倍,届时,芯片月产将由目前的 300万片增加到3000万片。从去年10月开始,NEC加紧把日本芯片封装和测试业务转移到首钢NEC,一个新的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正在建设之中,投产之后封装能力每月可达2千万片以上,将是目前月产7百万片的三倍。今年1月,NEC再次决定,投资大约100亿日圆,提高上海华虹NEC的芯片产能,200毫米硅晶圆片月产可提高60%达到32000片。同时,日立、富士通、三洋都在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大投资。 攻坚之战 由于日本的半导体保证了美国战斧巡航导d,相控阵雷达与飞机,潜艇的战斗力 在半导体领域,日本至少比美国领先5年以上。美国制造的洲际d道导d受电子计算机控制,而这种计算机又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生产的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日本曾经嘲笑美国91年海湾战争“用的是日本的钱”,“打的是日本的芯片” “如果把这种芯片卖给俄罗斯,美俄之间的军事平衡就会发生变化”.其实,应当受到嘲笑的是日本人自己。在军用半导体等纯技术领域,日本的很多芯片领先于美国,美国甚至以研究为名每年都派人到日本的大学或研究所"窃取"情报。但是,在商用计算机芯片市场上,尤其是在芯片标准的制定上,日本却输给了美国,几乎没有插足之地。 美国的商用芯片设计远胜于日本,不仅掌握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市场转化能力更非日本可比。日本技术先进,市场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与美国企业相比,日本芯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太敏感,决策后的行动缓慢。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差距,今后,日本如果不能加强尖端商用芯片的研发能力,将无缘参与新一代芯片规格的设定。 在2001-2005年日本政府科技类支出预算中,支出总额达1850亿美元,比上个5年增加40%。2001年初,日本政府下拨2.5亿美元,作为研制新型超密度芯片的专款,日本经产省协同11家半导体厂商共同实施Asuka 90纳米计划,成员包括富士通、日立、松下、三菱、NEC、夏普、SONY及东芝等国际厂商;2002年初,日本国会通过2.4亿美元科技支出的追加预算,分担了0.10微米芯片测试新厂的建设成本,日本政府与25家公司合作,建立了两个无菌室,专门用于测试更高密度的系统芯片。 近几年,日本芯片巨头不断投入巨资开发最尖端芯片技术,2004年将陆续建起新的90纳米全新生产线,并准备在两年内将日本SOC设计技术推进到70-50纳米。 东芝:首次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使用了与美国Simplex Solutions公司共同开发的45度布线技术"X架构",处理速度提高20%,芯片面积缩小10%;与SanDisk公司联合开发出一款存储容量为1G的闪存芯片,并正与日本的大学联合开发16G闪存芯片,可望于2006年推向市场;与索尼联合推出了目前规格最小的0.065微米CMOS芯片制造工艺,率先将这一工艺应用于嵌入式DRAM系统LSIS之中;斥资3500亿日圆在日本设立两座尖端芯片厂,一座为系统芯片厂,计划于2004年4月开始量产,另一座为存储芯片厂,将于2006至2007年度投产。 NEC:计划在2003年内生产价值40亿日元的90纳米系统芯片,主要应用于数字家电;4月21日发布了全新的一体化芯片,该芯片将应用于下一代娱乐设备,可作为数码视频广播解码器,能把节目刻录到DVD或硬盘上;新近完成了全球最快的超级电脑"地球模拟机(Simulator)",在最尖端的系统芯片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富士通:计划从2003年9月在量产用于高性能系统芯片;成功开发出输出振幅达6Vpp以上、增益15dB、宽54GHz的LN(锂NbO3)光调制集成电路(IC),该产品可用于40Gbps光通信中的光源;公布了SPARC64 V处理器的开发计划,其工作频率达1.35GHz的处理器SPEC CPU2000测试成绩也已正式公布。 全球半导体业复苏之日还有多远,分析人士的看法并不一致,乐观者认为,年内将开始步入下一个增长期。全球半导体市场充满变数,市场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重复过去不可能获得新生,日本芯片巨头加紧备战,亚太地区的芯片之战将不可避免。 关于去日本读情报,计算机,通讯,半导体和电子电气的建议 目前日本在computer science方面落后美国很多,关键是个人计算机各种标准都提前被美国制定了,想赶上的话很困难,或者说哪怕联合和欧洲和亚洲的信息产业强国也没有可能在个人计算机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 因此在日本大学,专门的计算机专业并不多见,并不象中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那样扑天盖地,因为日本人心理明白,就算设置了这样的专业,也是给美国人做“仆人”,此类专业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才改大量设置的,只有在日本専门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里面才能看到下列专业的设置: 情报学研究科 コンピュータ ソフトウェア 専攻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software 专业情报学研究科 コンピュータ ハードウェア 専攻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hardware 专业

品牌介绍

富士通是日本排名第一的IT厂商,全球第四大IT服务公司,全球前五大伺服器和PC机生产商,曾经是世界第二大企业用硬碟驱动器的制造商(硬碟业务于2009年第一季度转移到东芝公司旗下)和第四大移动硬碟制造商,是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富士通拥有32,000个产品专利技术,名列美国2005年拥有专利最多的前十位。在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和 FTSE4Good Index Series指数中表现卓著,2008年富士通连续第十次在道琼斯 Sustainability Indexs 股指中表现卓越。2013年富士通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最受尊敬企业"。

发展历程

从19世纪的古河电器公司成为如今的国际企业。富士通的前身是古河市兵卫先生于1875年创建的Furukawa Denko(古河电器工业株式公司,简称古河电工),它是日本最老牌的电气设备生产厂商之一,在日本享有盛名。

1935年,古河电工和德国西门子公司成立联合公司,从事军用和民用通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这就是今天的富士通。富士通创业初期资本只有300万日元,员工700人,工厂设在川崎市中原,创业初期工厂只是几排简陋的老式厂房,直到1938年才具有比较像样的厂房。

1937年开始制造载波通信设备。50年代向制造综合通讯设备方向发展。1951年成为日本第一家制造电子计算机的企业,

1954年研发成功日本第一台中继式自动计算机(FACOM100)。其间随着个人化信息处理技术、网路多媒体技术、业务集约在网际网路潮流的兴起,富士通以不断创新的高科技形象享誉日本和全球。

到70年代后期,富士通公司已生产第四代即大规模积体电路电子计算机。

富士通已经发展成为横跨半导体电子器件、计算机通讯平台设备、软体服务等三大领域的全球化综合性IT科技巨人。在充满著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的新型网路社会,富士通凭借独特的专有技术以及完整的产品线,17万名雇员正在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最为完善的服务。

2015年富士通已经开发了一款无线通信接收器,它不但能以约20Gbps的速率传输数据,而且尺寸小到适合使用在智慧型手机中。富士通的无线通信接收器使移动设备几乎能在瞬间传输4K或8K视频。8K是一种新的视频格式,解析度是目前高画质电视机的16倍。富士通称这是世界上首款能用于高速无线通信的微型300GHz接收器。

抱团打造日本Win10 PC新帝国

VAIO将联合富士通和东芝组建新的"日本PC帝国",新公司将把目前日本PC份额第一的联想作为竞争对手。Vaio预计将在3月份联合东芝、富士通PC业务部门,合并之后,VAIO将占据最大股份,可以帮助节省开发和进行规模化生产。"

旗下产品

富士通的全球能力包括产品、服务、软体、硬体系统以及研发等。富士通一直在拓展业务以求与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相适应。

产品:

软体产品:制造(虚拟产品制造工具FJVPS、虚拟工序产线规划软体FJGP4D、M.EVE制造执行系统等)、销售管理系统(EBISS)、财务规范管理软体(Interstage Xwand)、零售流通管理(Pastel Plus,XCOSMOS等)、ERP系统等其他软体。

硬体产品:个人电脑与工作站(LIFEBOOK笔记本电脑,Stylistic平板电脑等)、外围设备(印表机、扫瞄器、液晶显示器)、伺服器(PRIMERGY、PRIMEQUEST、SPARC Enterprise等)、存储设备(ETERNUS系列存储系统)

半导体产品:专用积体电路/晶圆代工服务、模拟产品、存储器产品、微控制器

其他产品:富士通将军空调、通信产品、等离子显示器、ECLIPSE 车载音响DVD及车载GPS导航系统。

解决方案涵盖:汽车行业、食品行业、医疗行业、金融业、家电行业、流通行业、零售业等。

云计算

2010年7月9日,日本富士通公司正与美国微软公司合作,开展通过网际网路向客户提供软体和信息系统服务的"云计算"业务,以增强竞争力,开拓世界云计算市场。

云计算这种服务模式可帮助那些没有昂贵大型计算机的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的庞大资料库连结,通过网际网路接受服务,完成客户管理和会计处理等业务。

制造业信息化

富士通强调"精益'智'造",主张利用ICT技术,重塑制造业。

面对工厂信息化,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执行长石丰瑜提出:"五合战略":第一是"合时",企业有没有理解精益制造?员工有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推进精益IT的时间对吗?第二是"合情",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怎么样?员工愿不愿意接受精益制造甚至导入IT的信息?第三是"合身",切忌削足适履生搬硬套别人的解决方案,因为最后可能导致悲剧的结果。第四是"合宜",不要管大数据和云计算有多热门,而要看自身是否合适上马这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第五是"合理",要努力控制风险,ICT建设切忌一步到位,而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

富士通凭借涵盖各个领域的最先进解决方案和贯穿整个IT生命周期,包含硬体、软体服务支持、套用等在内的所有服务以及50年来累积的经验,已成为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领军人物。

品牌文化

2008年4月1日,富士通发布了全新改版的 Fujitsu Way。FujitsuWay 由企业理念、企业方针、行动指南、行为规范四个要素构成,清晰的表达出整个集团的价值观,企业方针,和每位员工日常工作中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FUJITSU Way 所推崇的企业理念是:不断直面挑战,为构建舒适安全的网路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充满梦想的未来。

企业责任

富士通集团通过实践FUJITSU Way来应对各种社会课,并为可持续发展的网路社会做出贡献。为此,不能只追求事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须树立包括社会和环境层面较高的伦理观,践行基于正确企业管理的经营活动。

富士通集团进入中国以来,通过"中日人才交流"、"希望工程"、"植树造林"、"地球一小时"等活动,践行FUJITSU Way,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荣誉

2018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富士通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行第313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18年度(第十五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在美国纽约揭晓,富士通排名第187。

2019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富士通位列349位。

2019年10月,2019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发布,富士通位列第98位。

2020年5月13日,富士通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422位。

富士通在中国

富士通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在计算机平台产品、软体与解决方案、通信、半导体研究开发等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富士通在华投资累计已达80亿人民币,共设46家公司,员工约2万人。

其中,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为富士通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独资公司,也是富士通在中国业务的旗舰公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伺服器、存储设备等平台产品、流通领域终端设备、零售领域终端设备、金融终端设备、软体开发及支持、咨询及系统集成业务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598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