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一直是被诟病的行业,因为研发付出了大量心血,却一直无法实现重大突破,但要实现科技强国,彻底摆脱别国的束缚,就必须要迎难而上。半导体是锗、硅、硒、砷化镓及许多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等物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应用十分的广泛,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半导体的应用,我国是唯一一个能够实现产业一体化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自给自足,可对于半导体的研发却是个始终没能够突破的点。
1、中芯国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前段时间很火的财经主题就是中芯国际公司的上市,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是47.44,占了营业成本的四分之一,一个企业将资金大量的用于研发,是决心也是使命,中芯国际是背负着壮大祖国科技的重任,付出的心血绝对是巨大的。
2、华为面临绝境韬光养晦。华为5G的研发成功,直接威胁到了美国在通讯方面的地位,5G的试用成功将带来的社会意义和国家意义是难以估量的,不管其运用到哪个行业都能够优化和提升行业的发展,再加上疫情让美国陷入了困境,它们更加不愿意自己在困境中看见华为快速成长,于是阻断了华为的芯片进口。没有了外部支持,华为只能够自己研发芯片半导体,但华为芯片研发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它早有准备,可见一个大国企业的未雨绸缪。
3、商业大鳄齐力支持华为。华为面对打压并不是一个企业的困难,更是国家困难和商业困难,马云、董明珠、雷军等人发声资金支持华为的芯片研发,资金数量是以亿为单位的,可见国内的企业家面对困难的同仇敌忾和民族责任心,我们庆幸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没有唯利是图。
中新经纬10月10日电 (牛朝阁)近日,黄山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芯微电子)在深交所更新了招股书,冲刺创业板。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营收1.8亿元,芯微电子本次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2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拟募资5.5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
此前芯微电子曾因“仅88名研发人员,16名本科生带队研发芯片”被网友热议。中新经纬注意到,其招股书显示,研发员工数量增加1人至89人,而本科学历员工数保持16人。
新招研发员工1人,本科员工保持16人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上半年,芯微电子实现1.8亿元营收,扣非净利润为3979万元。
2019年至2021年间,芯微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46.83万元、1825.04万元和2288.34万元,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则为1123.52万元。虽费用在逐年上升,但占营收的比例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间,比例分别为9.16%、7.96%和6.05%,这一比例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回升,为6.12%。
从可比公司来看,2022年上半年,芯微电子、捷捷微电、立昂微、扬杰科技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5.18%、9.84%、7.97%和5.28%。
专利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芯微电子共有20项专利,同期,捷捷微电、立昂微、扬杰科技分别有128项、64项和346项。
而研发能力则是功率半导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悉,在功率半导体市场,国外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又因国外半导体公司对其掌握的先进技术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本土企业很难直接从大型半导体公司学习先进技术,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破。
截至2022年6月底,芯微电子的员工数为382人。其中研发员工由2021年9月底的88人增加1人至89人,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为10.7%,较2021年的11.1%有所下降,而捷捷微电、立昂微、扬杰科技在2021年度的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20.8%、18.99%和17.23%。
此外,芯微电子员工中本科学历人数为16人,9个月内无数量变化,但随着员工总数的增加,本科学历员工占比从2.02%降至1.92%,大专、高中及以下员工占比分别为15.63%和82.4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