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的区别是什么?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一、频率范围区别:

(1)中频:频率范围一般在1kHz至20kHz左右,典型值是8kHz左右。

(2)高频:频率范围为一般40kHz至200kHz左右,常用40kHz至80kHz。

二、加热厚度

(1)中频:加热厚度约3-10mm。

(2)高频:加热深度或厚度约1-2mm。

三、用范围

(1)中频:多用于较大工件,大直径轴类,大直径厚壁管材,大模数齿轮等工件加热等

(2)高频: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层加热等。

一、方法不同

1、高频淬火:通过快速加热,待加工钢件的表面达到淬火温度,不均匀的热量传递到中心,然后快速冷却。只有表面硬化为马氏体,中心仍为退火(或正火回火)结构,具有原有的塑性和良好的韧性。

2、普通淬火:将金属工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二、应用不同

1、高频淬火:受扭转、弯曲等交变载荷作用的工件,其表面的应力或耐磨性比芯部高,对工件表面的强化要求也高,适于含碳量We=0.40~0.50%钢材。

2、普通淬火:淬火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机械制造业。几乎所有重要的机械零件,特别是汽车、飞机和火箭用的钢制零件,都经过淬火处理。为了满足各种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开发了各种淬火工艺。

扩展资料:

淬火安全要求:

热处理车间和工段的安全管井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设置必要的劳动保险、消防、急救、环境保护、通风、照明器材和设备。车间必须制定一套更具体的、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 *** 作文件,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加热温度的选择。如亚共析钢含碳量下限,当炉子负荷大,零件硬化层深度增加时,可选择温度上限,当工件形状较复杂时,应采用温度下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频淬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淬火

【高频淬火电源工作的原理】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工作,是指利用高频电流(30K-1000KHZ)使工件表面局部进行加热、冷却,获得表面硬化层的热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只是对工件一定深度的表面强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处理前的组织和性能,因而可获得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综合。又因是局部加热,所以能显著减少淬火变形,降减能耗。

利用感应加热设备,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正是因为高频淬火拥有上述这些特点,因而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广泛被采用。

【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80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