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半导体怎么实现制冷?如题 谢谢了

这个半导体怎么实现制冷?如题 谢谢了,第1张

我们知道,传统的风冷散热系统是不可能把显示芯片的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的,因为 当两者的温度几乎相等的时候会很快达到热平衡, 此时便根本无法继续降温, 顶多也只能接 近环境温度。 而半导体制冷却可以打破常规, 能够强行将显示芯片的温度降到比环境温度还 低。而它实现的原理,就是强行打破热平衡,实现温差效果。那么,这种温差效果又是如何 实现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1.帕尔贴效应:1834 年,法国科学家帕尔贴发现了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即金属温差 电逆效应。由两种不同金属组成一对热电偶,当热电偶输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 向不同,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称这种现象为帕尔贴效应。帕尔贴效应早在 20O 年之前发现,但是用到致冷还是近几十年的事。 2.N 型半导体: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以高速度绕原 子核转动,受到原子核吸引,因为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电子只能在有限的轨道上运转,不 能任意离开, 而各层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电子势能)。 离原子核最远轨道上的电子, 经常可以脱离原子核吸引,而在原子之间运动,叫导体。如果电子不能脱离轨道形成自由电 子,故不能参加导电,叫绝缘体。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叫半导体。半导 体重要的特性是在一定数量的某种杂质渗入半导体之后, 不但能大大加大导电能力, 而且可 以根据掺入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制造出不同性质、 不同用途的半导体。 将一种杂质掺入半导体 后,会放出自由电子,这种半导体称为 N 型半导体。 3.P 型半导体:是靠“空穴”来导电。在外电场作用下“空穴”流动方向和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即“空穴”由正板流向负极,这是 P 型半导体原理。 4.载流子现象:N 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的“空穴”,他们都是参与导电,统 称为“载流子”,它是半导体所特有,是由于掺入杂质的结果。 5.半导体致冷材料:是对特殊半导体材料,通过掺入的杂质改变其温差电动势率、导电 率和热导率,使其满足致冷需要的材料。温差电致冷组件就是由这种特殊的 N 型和 P 型半 导体制成的。 在明确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现在就来揭示温差制冷的原理。 1.半导体致冷原理: 如图把一只 N 型半导体元件和一只 P 型半导体元件联结成热电偶, 接上直流电源后,在接头处就会产生温差和热量的转移。在上面的一个接头处,电流方向是 n→p,温度下降并且吸热,这就是冷端。而下面的一个接头处,电流方向是 p→n,温度上 升并且放热,因此是热端。 2.温差电致冷组件致冷原理:如上图把若干对半导体热电偶在电路上串联起来,而在传 热方面则是并联的,这就构成了一个常见的致冷热电堆。按图示接上直流电源后,这个热电 堆的上面是冷端,下面是热端。借助热交换器等手段,使热电堆的热端不断散热并且保持一 定的温度, 把热电堆的冷端放到工作环境中去吸热降温, 这就是温差电致冷组件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散热片侧视图 半导体制冷片的应用原理 1.半导体制冷的实际应用是如何进行的? 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原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显示芯片接触,热端则与散热器 接触。接通电源后,冷热端出现温差,热量不断地通过晶格能的传递,从冷端移送到热端, 只要热端的热量能有效的散发掉, 则冷端就不断的被冷却, 使得制冷片的散热效果出奇的好。 实践证明,冷热端的正常温差大概在 45——60 度之间,其强度非常惊人。实际使用中,可 以把显示芯片的温度一举降到零下 10 度。 2.半导体制冷为什么还要配合使用散热器? 我们看到, 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 ZENO96 仍然配置了超大的散热片和高效能的 EMI 磁悬浮散热风扇。这是因为,只有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热量被持续源源不断的散发出去,才 能使冷端不断冷却而始终保持良好的制冷效果,显示芯片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的恒温状态。 另外,半导体制冷片本身也有一定的正常工作温度,一般来说其极限温度大概在 100 度左 右,如果半导体制冷片没有良好的散热而超出了热度承受极限,就会烧毁损坏。所以,半导 体制冷片的热端一定要加装散热系统,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关于磁浮风扇,这里有必要作一点说明。磁浮风扇(全称为磁浮马达风扇)的工作原理 是: 轴芯与轴承运作时无摩擦, 轴芯仅与空气摩擦, 彻底解决小空间高积温产品之散热困扰。 藉由磁浮设计,马达运转时,转子受磁轨道吸引,在轴芯与轴承内壁保持一定距离的悬空运 转,不会接触到轴承,故可避免传统马达之轴承被磨损成不规则椭圆而产生噪音的缺点,实 际运行中,此款风扇的噪音小于 26dB,非常安静。同时,没有磨损就不会有不稳定的运转 及噪音,可使产品寿命大幅提升,捷波官方声称此款散热系统的寿命可达 3 万工作小时。 另外磁浮风扇还可以耐高温,最高可耐 90℃高温。 3.为什么要配置外接电源接口? 与一般的风冷散热相比,半导体制冷片的功率要大得多,一般可以达到 36W 到 40W, 也就是说,至少需要 12V 3A 的电源供应。所以,外接电源是必须的。而目前的主流 300W 电源,12V 电源组可以输出 10A 左右电流,如果不是配置非常 BT 的电脑系统,一般分配 给半导体制冷片 12V 3A 的电源供电能力基本足够。当然,如果是 5V 电压标准,则可以提 供高达 20A 的电流输出,分配给半导体制冷片绰绰有余。 4.什么是结露现象?如何预防? 结露现象是半导体制冷的致命杀手。 功率较大的半导体制冷片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如果 冷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其表面凝结成为水滴,出现结露现象。如果水滴流到 主板或是显示芯片,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从图中我们看到, ZENO 96 采用设计严密的防冷凝绝缘绝热垫来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 半导体制冷片的周围被两层绝缘绝热垫厚厚地严密封锁起来, 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芯片的安 全。 实际使用中我们完全不必担心结露问题的发生, 这一点捷波处理的非常出色, 也很周到。

从本次课到第8次课,均是讲述DNA相关的知识。核酸的结构开始,到DNA如何组装为染色体,基因组学(5-6),DNA复制(7-8)。 学习该部分,希望同学们掌握描述DNA或是RNA时,常用的理化参数或者名词有哪些;还有就是关于核酸的常识。 当我们谈到核酸时,一般会关注GC含量、Tm值、大小(长度)。1). GC含量。 一个核酸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率称为GC含量。在DNA中,GC含量愈高,DNA的密度也愈高;形成的双链愈稳定,因此热及碱不易使之变性。根据这一特性,可进行DNA的分离或测定。此外,对生物的基因组DNA来说,GC含量是一个固定值。2). Tm值。与此相关的是核酸的变性和复性。DNA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如加热、酸碱或紫外线照射),可以导致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键断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价键(如磷酸二酯键、糖苷键等)则不受影响,称为DNA变性 (DNA denaturation or DNA melting)。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的因素(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如甲醇、乙醇、尿素及甲酰胺等)均可引起核酸分子变性。比如,PCR中,会使用90度以上的高温让DNA变性;分析RNA时,会用65度进行RNA的变性;Southern blotting中,会用0.4N的NaOH对凝胶中电泳分离的DNA进行变性。 Tm值,就是让一半的DNA分子发生变性时的温度。DNA的Tm值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GC含量,在一定条件下Tm高低与DNA分子中的GC含量成正比,G-C含量高时,Tm值比较高,反之则低。这是因为G-C之间的氢键较A-T多,解链时需要较多的能量之故。(2)DNA长度。DNA所处的溶液条件,影响因素包括离子浓度、pH值和有机溶剂。 DNA复性。复性(renaturation),也称退火(annealing),就是两条单链DNA分子之间依据Wast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则,变成双链的过程。复性的最佳温度一般在比Tm低25度左右。此外,如果将DNA高温变性后,立刻放在冰上降温,DNA会保持变性的单链状态,(称为淬火,quelling)。同DNA变性一样,影响DNA复性的因素包括:DNA浓度、复性的时间、DNA序列的复杂度等。鉴于DNA的复性的时间与DNA复杂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用C0t值来描述DNA序列的复杂度。序列复杂度低,重复序列多,复性就快,C0t值低;复杂度高,复性慢,C0t就高。 DNA的变性和复性是许多实验的基础,比如PCR和分子杂交实验。例如我们在PCR中遇到高GC含量的模板时,DNA变性可能不完全,会利用一些添加剂来降低Tm值,提高PCR效率。这次课的作业就是与此有关。 另外就是经典的分子杂交实验。分子杂交:指两条单链核酸分子间复性变为为双链的过程。分子杂交技术,利用DNA变性、复性来检测核酸的技术。分子杂交可以发生在DNA单链之间,也可以是DNA单链和RNA之间,或者RNA之间都可以进行分子杂交。2)复性的两个DNA或RNA单链之间,序列可以不完全一致。比如DNA引物与模板之间有一个错配,实际上也能结合为部分双链(如DNA二级结构中的R型环突,R-loop)。3). DNA大小 。 核酸的大小主要用碱基对(base pair,bp)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有Kb (kilo base pairs),Mb (mega base pairs),Gb (giga base pairs) 等。在这部分中,需要了解C-值悖论。不同生物,基因组DNA的大小差异非常大,从只有几千bp的病毒到十亿以上碱基对的植物、动物。一般将单倍体基因组总DNA的含量可作为一个物种的特征,称为C值。按照常理推断,DNA的碱基多,携带的信息就多,基因的数目就多,能够完成的生命活动也会更复杂。在低等生物中的确存在这样的规律,一个物种的DNA多,往往编码的基因就多,能够适应更复杂的自然环境。但在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和它编码基因的数目是没有严格的关联,和生物进化的复杂性也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青蛙的基因组是人的7倍;在植物种,拟南芥基因组只有100多Mb,水稻是400Mb左右,玉米和小麦是Gb以上,但这几种植物的复杂性、进化的程度,其实是等同的。这就引出了C值悖论(C-value paradox),即一个物种的C-值与它的进化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要完整的回答C-value paradox,可能等大家学完基因组学以及后面的课程,才能系统地解释出现C-值悖论地原因。简单的说,C-值大地物种中可能有大量的非编码DNA,还有就是大量的重复序列(如转座子),因此C值虽大,但并没有包含更多地基因(或是编码更多的蛋白)。那是不是这些非编码DNA和重复区域就是不需要的,是基因组上的“垃圾DNA”,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我们在研究中确实发现有些DNA区域,或者一些有些不表达的重复基因,去掉以后对植物没什么影响。但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课的小幽默。遗传学家将“安全带”去掉,正常情况对汽车的行驶不会由任何影响,只有在撞车时才会发现它是必要的。我们现在将某个基因或某段DNA去掉,并不能完全确定对植物没有影响,也许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出现;当然,有一些DNA的确就是“进化”的遗迹,是可以抛弃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各个核苷酸结构单元或碱基的排列顺序,存储了生物的遗传信息。此部分的重点是学习DNA测序的原理。1)Sanger测序最经典的是Sanger测序,也称链终止测序(chain termination method)。它利用DNA合成反应过程中,双脱氧核苷酸的加入使DNA链的合成终止,将终止的DNA链电泳后,来读取DNA序列。我们一般使用的是自动化sanger测序仪,用四种不同的荧光分子,分别标记ddATP、ddCTP,ddTTP和ddGTP。测序反应后,利用激光扫描仪直接读取荧光分子的颜色,获得碱基信息。(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k5ODA3ODc2M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2). 二代测序方法即使自动化的Sanger测序,在前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且测序通量有限,一次电泳也只能进行384个片段的测序反应。2005 年 Roche 公司发布的 454 测序系统标志着测序技术跨人高通量并行测序的时代。第二代 DNA 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又称大量并行测序技术(massive parallel sequencing,MPS)、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sequencing,HTS)。 NGS其特点是一个反应能同时测定成千上万的DNA片段的序列,但读取序列的长度有限。最早只能读取几十个碱基对长度的小片段,到现在能够并行读取300-500bp的DNA片段的序列 。对于不同的测序技术,需要同学可以去查阅资料,到各个测序公司的官网了解这些测序方法的原理和性能。这里这是点到为止。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  454测序仪 。 加入某一核苷酸时,检测DNA合成时是否产生PPi(焦磷酸)来判断碱基序列。 Illumina/Solexa测序:荧光标记和分子阵列。即在一张芯片上同时进行大量的类似Sanger的测序反应。由于使用的末端终止世纪时可逆的,在完成一个碱基的读取后,可持续进行DNA链的延伸和测序。 Ion Torrent测序(半导体测序):利用半导体芯片捕获DNA合成过程中产生pH值的变化。3). 三代测序即单分子测序技术,在测序过程中不需要涉及PCR扩增,实现了对每一条DNA分子的单独测序。三代测序技术具有超长读长,还拥有不需要模板扩增、运行时间较短、直接检测表观修饰位点、较高的随机测序错误等特点。它弥补了第二代测序读长短、受GC含量影响大等局限性,已在小型基因组从头测序和组装中有较多应用。包括以下几个公司的技术。 Helicos (最早,2012年破产) OxfordNanopore 纳米孔测序(Nanopore) Pacific Biosciences的SMART测序,PacBio测序 DNA的二级结构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双螺旋,除了最常见的B-型双螺旋,此外还有A-型双螺旋、Z-型双螺旋。B-型双螺旋也就是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结构模型,是生物体内DNA的主要形态。DNA还存在三链螺旋和四链螺旋。由于DNA的特殊性质,DNA可以组装成各种二级结构的纳米材料(DNA Origami)。我们感兴趣是有生物学意义的核酸结构。 在DNA复制, 转录,重组等阶段,双螺旋DNA还能形成多样的二级结构,比如分支型的DNA(在DNA修复中会出现),DNA复制时形成Y性的复制叉等 部分特殊的DNA序列哈能形成三螺旋DNA和四股螺旋DNA。三股螺旋DNA 四螺旋DNA ,也称G-quadruplex,在GGG重复序列组成的DNA链中容易形成的四螺旋DNA,发现于端粒、启动子等区域。近年研究发现G-quadruplex可能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参与转录、翻译等环节的调控。         在细菌、病毒、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中,DNA多呈现双链环状分子,是没有自由末端的闭合双链结构(covalently closed circle DNA, cccDNA)。DNA分子可以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绕同一中心轴扭转,造成额外的螺旋。形成超螺旋的结构。超螺旋本身具有方向性,因此当旋转方向不同时,可产生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种形式的拓扑结构。右手超螺旋(顺时针),称为负超螺旋(与DNA双螺旋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扭转);反之形成的左手超螺旋(逆时针)称为正超螺旋(与DNA双螺旋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扭转)。在生物体内,DNA主要以负超螺旋的形式存在,并通过拓扑异构酶来调整DNA的超螺旋结构。DNA超螺旋与DNA复制和转录都有关(可见DNA复制部分)。 真核生物染色体虽然是线性分子,但其DNA与蛋白质相互结合,以许多大环的形式存在,许多个环的基部聚合在一起形成类似环的结构。此外,真核生物DNA在细胞中高度压缩成染色体结构,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介绍。3.5 RNA的二级结构RNA为单链,非常容易分子内或是分子间形成双链,进而形成各类二级结构。RNA的二级结构跟它的功能有密切联系,比如核糖体RNA、snoRNA、tRNA的二级结构,siRNA来源于双链RNA,miRNA来源于同一个RNA分子形成的stem-loop结构等。这节的另外一部分内容就是希望大家熟悉各类RNA相关的名词。

DC

digital camera数码相机。 人们说的DV是数码摄像机。

像素:68p'

简单地说,一个像素可以看作一个点,这样的点是有尺寸有面积的,尺寸单位可以与厘米互化,公式我记不清了。照片就是由许多这样的点组成的。每个点记录对应的色彩信息。像素大小与显示器的分辨率大小的关系,可以理解为:1024*768分辨率下,拿1024*768照片做壁纸正好合适。1024*768=786432。简单地认为就是这么多点,这么多像素,约80万。就是说,80万像素的相机可以照这么大的照片。O

一般可以粗略认为,100万像素的照的是1024*768大小的照片,200万的是1600*1200。至于与冲洗的照片对应,100万的可以冲洗5寸照片,勉强可以6寸;200万的可以冲洗不错的5寸,300万的可以冲洗7寸的,400万可以冲洗8-10寸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冲洗照片质量除了与像素有关,还要看图象压缩的程度,还要看你对洗出的照片接受的程度。如果你可以接受比较大的颗粒,尽管放大就是了。$1

一般说,家庭用200万就可以,300万足够了,400万以上确实没必要。诸位可以想一想,家里照片有多少5寸的,多少5寸以上的,有多少银子可以整天冲扩伟人照。一般买数码的就是不想洗照片了。如果只在显示器上看,那要求更低,一般显示器分辨率是1600*1200,1280*1024,1024*768,还有800*600的。四百万的是22xx*17xx。俺的佳能G3,照的16xx张照片,只有不到30张400万的,其余就是200万的。-Z`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相片尺寸大占的空间多。以POWERSHOT G2随机配置的32M CF卡为例,佳能公司官方数据给出,1,600 x 1,200普通画质(JPEG格式)可以存104张;2,272 x 1,704普通画质(JPEG格式)可以存54张;如果用2,272 x 1,704最佳效果且使用无损压缩格式只能存10张左右。就是说,如果你想打印或冲印效果好的照片的话,要付出存储空间的代价。不过,如果你只是在电脑上看看,那不必过于担心卡的存储量,还是以刚才那机器为CCD(cmos)%O~g

这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目前来说,低端的相机(许多80万象素和100万象素的)大多用CMOS,一般大部分用CCD。CCD和CMOS的感光原理有所不同。市面上80万象素和100万象素用CMOS可以降低成本,这就是这些相机为什么便宜的原因之一,但成像效果……惨啊。 .

原则上不建议买80万象素和100万象素的,就是因为它们不是CCD感光原件例,网页上常用的640 x 480普通画质(JPEG格式)能存三百多张。p

ISO

ISO值描述感光度。ISO越大,感光速度越快。为了让物体在感光介质上得到足够的暴光量以便于成清晰像,我们用大感光度拍夜景或快速运动的物体。但是,并不是说ISO越大越好,对数码相机来说,ISO高画面会有颗粒感,太高的ISO还会使画面上有很多噪点。选相机的时候,不能不考虑ISO值的范围。

锐度:"w:Q4

通俗一点理解,锐度,刚才不是说到象素点吗?锐度可以理解为每个点与周围的对比.想一想,如果每个点与周围的区别大,是不是感觉更清晰呢?所以,锐度大的图片给人的感觉清楚,但锐度过大,就比较惨了,因为锐度太大,图形边缘会出现锯齿,颗粒感也会明显。|

焦距: NS~[

相机镜头可以看作一个放大镜,我们知道,放大镜可以把光线聚到一点,这个点是焦点。焦距是焦点到镜面中心的距离(确切地说应该是到光心的距离)。我们说的几毫米的镜头,这里的毫米是焦距的值。O

焦距值小,成像的范围大(因为光线偏折的厉害),就是说照片上看到的景物范围广;比如照风景,我们希望尽量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轻风吹斜阳统统收进画面,要用小的焦距值。焦距小的镜头我们称为广角镜头。nsB!j

焦距值大,成像范围小,但我们看到的像大。举个例子,我们看到的模特的特写照片,就是用的较大的焦距,清楚;还有如果照体育比赛场面,离场地太近恐怕被铅球砸着,也要用长焦距。焦距大的镜头我们称为长焦镜头。Cq

体育记者和狗仔队用的镜头,就和火箭筒一样的那些,我们称为望远镜头。Jq?

光学变焦:2Kt@

在传统相机里,就是变焦。一个透镜焦距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组透镜配合,改变各透镜位置,达到改变焦距的目的。可是DC里弄出个数码变焦(这个后面再解释)来,就要区别一下了。与传统相机变焦原理相同的,就叫光学变焦。DC的焦距比传统的小,但为了对照方便,采用了与传统相机相当的焦距,如:佳能G3焦距相当于传统的35-140mm,用140除以35得4,这个4就是4倍光学变焦,也相当于4倍的望远镜。:

光学变焦的好处是:你可以站在原地,通过变焦来改变画面大小。象上面帖子说的,照风景用广角,需要放大时或照远处时用长焦,一个光学变焦的镜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子,你脚前就是悬崖,你欣赏风景是忽然发现,远处(也不能太远)峭壁缝隙中长了一棵松树,你决定对这个旺盛的生命力来张特写,光学变焦,OK,拉到1xx-2xx毫米,搞定!可是,如果是35mm定焦(一般家用定焦DC大约就是这个值)的呢,怎么办呢?那就尽量朝那个方向跳过去吧。一般说,广角尽量小,长焦尽量大的,好!广角小看的风景面积大啊,长焦长就是个望远镜。`

但光学变焦范围大了也影响成像质量。如,奥林巴斯的C730的变焦是10倍的,当望远镜很爽,不过画面质量就不如其他的一些DC了。

数码变焦:i

数码变焦的原理与光学变焦不同,它不是对实际物体进行光学放大,而是对已经成在CCD上的像放大,就是说,相当于对照片的放大。这种放大不是用放大镜看照片的效果,而是把照片上的每个点通过计算,使这些点占更大的面积。数码变焦得到的图象效果差!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试想,本来一个小米大面积的点上的颜色,硬涂到绿豆面积的大小,会怎样?这样看到的不是细节,而是一个色斑或色块。GfBfp

想一想,MM的写真,是一个个肉眼几乎不可分辨的点看的舒服,还是一个个色块/斑堆起的效果出色?所以,数码变焦,在DC上就是骗人的玩意儿,一点实际用途都没有。在电脑上,用一些图形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

买DC时,不要看到底有几倍数码变焦,这个没用!几倍都没用!电脑处理起来,数码放大倍数比DC高。数码放大的越大,效果越烂。要变焦,就要光学变焦!光学变焦基本不影响图象的细微部分。光学放大后,图象还是点(而不是块)组成的。t

另外,有些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可以综合作用。建议,一定要把数码变焦关掉

储存介质3S8~o

DC的储存卡一般是断电后可以保留数据的半导体,无机械部件,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小。y#x

DC还有其他一些储存介质,如小硬盘和CD,小硬盘太贵了,用起来也耗电,如果需要大储存空间推荐采用别的方法解决。CD,不好,别用(不好拿,兼容也不好,能耗也大)。$y

DC常用的卡为下面几种W

CF、MS、SM、SD、MMC、XD,卡的体积(不是容量)由左向右减小。

CF卡(compact flash),nD<4g+

有CFI和CFII两种规范,区别基本是参数和规范上的,对普通用户意义不大,不过放心,市面上基本CFI很多,而且CFII向下兼容CFI,就是说能用CFII的就可以插CFI,现在用CF卡的DC基本是两种通吃,买CFI就行了(你说买CF卡,JS就给你CFI决不会给你CFII的,除非你指明)。F?a

用CF的DC有,CANON ,NIKON全系列,美能达D5 D7系列,OLYMPUS C5050也吃CF。i

买CF时最好带着相机,现在做CF的厂很多,有些兼容不好,有些DC挑卡(如D5 D7)。CF的缺点就是容量不算太大(不过256M基本够了吧),速度不太快(感觉不到),体积偏大(比相机小的多)。大多数机器包括专业单反机都用,因此有最广泛的兼容性,再加上价钱便宜,好处显而易见了:出去玩时找朋友的借来用啦,谁让他跟我兼容呐;坏处也不小:朋友也可能会出去玩的。]

SONY 用的记忆棒_=jTw

叫做memory stick简称MS的就是它。!j hi

SONY财大气粗人又牛,自己推出MS,也就是SONY的DC才能用记忆棒,而且SONY的DC只能用记忆棒,所以说,这东西兼容不好,而且传输速度也没见的怎么快。更要命的,价钱~~~~~抢劫啊。X

虽然SONY的MS不跟其他的卡搀和,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SONY的其他产品如摄象机,MP3等,记忆棒是可以通用的,如果你打算跟着SONY一路走到黑,可以避免重复投资,2fT%N

不过也要提醒一下,现在SONY的MEMORY STICK PRO与以前的MS不兼容了,就是说,以前SONY产品没法用新的记忆棒了,大家买SONY的DC选卡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哦,可以兼容PRO的是最新(相对最贵)的机器。'9

SM卡:smart media card#hu4~c

与CF卡相比,SM卡去掉了控制电路,没有专门的接口针脚,只是通过表面电路的触点与读取设备相连。因为没有控制电路,SM比CF要薄很多,而且成本减低不少。不过,也显得脆弱一些(跟几张纸一样厚,大小却比CF小不了多少)。SM卡价钱应该比CF便宜,但便宜的有限。买的时候带着相机去试试,看看有没有兼容性问题。fT!xS

支持SM卡的是富士和奥林巴斯的机器。xoP

MMC卡和SD卡?H\OY&

这两个卡外形是一样的,但MMC卡少见不常用,SD卡相对用的多些。松下,美能达部分,柯达和其他一些不是太大的厂商使用SD卡,(一般能用SD的都可以用MMC。)SD卡比较贵,价格和记忆棒差不多,体积比CF,SM,MS都小。ez

说最后一种——XD卡>

这个卡是最近由奥林巴斯和富士联合推出的,在一个非常小(如上面的上面的上面的图)的体积里有更大的容量(目前是128M的,根本不大,但以后要推出?G的)和更快的速度。fscYQ4

奥林巴斯和富士的新机器如奥林巴斯C5050(吃SM,CFI CFII,XD4种),U300,富士S304等。

噪点和坏点P<5:

前面说过,DC是*感光元件(CCD或CMOS或其他的,大多是CCD)感光,然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过处理,然后成像。CCD有数百万个感光单元组成,在感光的过程中,如果CCD上某一单元损坏,这个地方就不能感应光线,在最终图象上就是一个白色的点,这个点就是坏点(dead pixel)。至于噪点,是因为当感光单元感光过程中会发热,温度升高,这样噪音就会增加,当噪音增加到一定程度(相机的降躁系统无法消除时)会在图检测噪点和坏点:~xe

把相机镜头盖盖上,如果没有镜头盖,如NIKON2500那种,就找不透光的东西挡严,记住,测试时一定不能露光!然后按快门,快门时间一般定为1/60,1/8,1/4,1/3,1/2,1,2,3,......最大,然后调一下感光度,再试试,如果是傻瓜相机,这些没法调,那就没有办法,尽量放慢快门吧。由于噪点是在快门开启时间长和感光度大时才出现,所以在慢快门阶段最好每个都试试(比较麻烦)。'l1O2^

照完这样的照片之后,理论上得到的应该是黑色的图象(但实际是不可能的)。坏点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不管快门多少,感光度多少,都会出现。噪点就不一定了。位置不固定。快门快了没有,慢了,因为感光时间长,CCD升温,就不可避免了。因为这,DC在长时间使用时比刚开机时的噪点多。`j

看有没有坏点噪点,在DC的液晶屏上是看不清楚的,一定!要在电脑上看原图,就是要把照的照片传到电脑上,用PHOTOSHOP或ACDSEEE或其他看图软件看1:1的图,上下左右看,好几张比较着看(比较着看有没有坏点)。6

人看完了还不行,最好还要用软件,deadpixeltest软件。j=

片上留下杂色的色斑。这个斑就是噪点。I

坏点,目前技术情况下,是可接受瑕疵,就是说,有一个到3个坏点是合法的。一两个点到不太影响成像质量,但是让人不舒服!所以,买DC时要当场测坏点,有,就让JS换,反正没交钱时咱还是上帝,如果交钱了,任命吧,消协也救不了你。D~9]#

噪点( hotpixel)因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同型机噪点可能有多有少,所以,最好多比较几台,找个噪点最少的。hW

好的DC有降噪功能,当快门慢时开启,对夜景拍摄很重要,而且,光线差了也要降低快门速度吧。但是,降噪是以牺牲细节为代价的,不过,不降噪牺牲的可能是照片啊。所以,个人认为,降噪还是比较重要的,不过,有些没有降噪的DC也能出让人接受的夜景。r_8O

还有一种点忘说了,那就是LCD上的坏点,这也是可接受瑕疵,什么,说你接受不了,那只好仔细点,选个没有的。液晶屏LCD上的坏点不影响成像,所以即使有坏处不太大。当然,还是没有好。照一张浅色的(要清晰),照一张深色的,用DC的回放模式,放大了看,是不是有点成的颜色与实际不符合而且这个点位置不跟着图象移动而移动,如果有,这个就是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帮助相机辨别白颜色的功能。相机并不是傻而认不出白色,而是太严谨了。当我们到了一个点着灯泡的屋里时(有射灯时更明显),在理论上,日光下本来白色的东西,比如墙,在灯炮光下会带一点点黄色,因为光线的颜色变化,射在物体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详见普通物理学),但是,我们的眼睛接受的信息,经大脑处理后,还会把它当作白色,但是CCD就不行了,CCD保持着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如实地反映,这样的后果是,我们受不了了,这样出来的照片,PLMM要么变成黄脸婆(黄昏,白炽灯等),要么会青面獠牙(日光灯等)。为了让我们可以接受效果,并且保证我们这些可怜的摄影者的生命安全,DC上有白平衡这样的功能。自动白平衡是通过一套自动程序,使相机辨别哪是白色,然后根据这个判断成像。'>^7

有些DC的自动白平衡很出色,在任何光照下都能准确反映色彩。但是,自动白平衡不那么好时,就要换了,有黄昏,白炽灯,日光灯等等白平衡,这是相机考虑到这些常见场合,对应这些光照条件下进行平衡色彩。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选择对应的白平衡(如果自动的准可以不管)。如果环境光照出了这些情况,比较复杂,如在博物馆、饭店大厅等,就要用手动白平衡,让我们亲自帮它找到感觉。|x:PP

手动白平衡:t

必须是相机有这个功能才可以用。将这个功能打开(一般是菜单里找),然后找个白的东西,墙,纸,等等,面积要能充满相机的取景框,然后按个什么键(有的是半按快门,有的是有特殊按键),就算定义上了。 O

^

讲讲电池:G

DC是用电大户,好电池是必不可少的!S

使用DC要用充电电池,这是因为DC需要大的放电电流。一般需要大电流的电器,比如DC,四驱车,都用充电的。这样劝你,可不是小看你的经济实力,怕你买不起电池。市面上的碱性电池经不住大电流折腾,一般十几分钟就够戗了。^k

充电电池分好几种,至于到底多少,我也不清楚,只说常用的。1"M

镍镉电池:这个其实不常用,只是前几天一哥们买个随身听竟配这种电池,令人气愤!镍镉电池,缺点就是记忆效应严重!也就是说,充电之前必须把电放干净。如果还有残留的电,电池会将上次放电放掉的容量作为以后充电的容量。说的再简单,就是你拿个剩80%电的冲,以后电池就相当于原来的20%,基本废掉了。]4K~m

锂电池:锂电池的好处就是没有记忆效应!充电时间比较短,象佳能的BP511,80分钟可以冲90%,不过剩下的10%冲起来比较慢,大约还要一个小时。锂电池一般都是特殊设计的,并且可以非常小,这对减小相机体积很有帮助,但这带来的问题就是:通用性差,各DC的锂电不能通用,而且买一个备用的特别贵,也不是象AA电池那样到处都有卖的。gnx

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有轻微记忆效应,最好是放干净电再冲,不过放不干净冲了也没有关系。镍氢的好处就是,可以做成普通AA电池的外形。使用这种电池的DC,电量耗尽后,可以用普通AA电池应急。缺点就是,充电时间慢,一般要一晚上才可以。当然现在有快充,一个小时多搞定,不过快充是在电池内剧烈进行化学反应,对寿命有影响。 )|f

充电方法:*?.

镍镉一定要放干净冲,其他的无所谓,但是尽量还是放干净好。Ro

因为电池充放电是有寿命的,有循环次数,有人(pchome,帖子不好找了)做过计算,结果是:放净充满的电池在寿命内充的电量多。电池寿命完了,充电放电续航能力就不行了。g/vU1

新的或长时间不用的电池要对其进行激活,象是体育运动前要热身。办法就是充满-放净循环几次。因为电池长时间不用,化学物质活性会变差,这样容量达不到平时正常值。激活后,可以达到正常。Od9

镍氢充多冲一会儿,14-15个小时吧。再激活的几次里也要多充一会。GB\

锂电池也要激活,但是充满-放净几次就可以了。第一次冲没必要象传说中那样充10几个小时。锂电对充电放电要求相当严格,因为锂电有功能强大要求严格的保护电路,这个保护电路麻烦也使的锂电难以做成AA的样子。当充满后,保护电路会阻止进一步充电,而且,电池在空气中会自然放电。这时候如果还在充电器上,相当于在进行充电放电循环,没有意义。锂电不能过充,也不能过放,放电时保护电路也起作用,阻止由于过放而导致电池损坏。y!mH

由于不能过放,而在空气中电池会自然跑电。所以保存锂电时要留一部分电(百分之七八十),以免以后充不进电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940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