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矩的方向性

偶极矩的方向性,第1张

根据原子电负性大小判断,电负性大的原子拉电子能力强,略显负电,偶极矩方向是正电指向负电,所以实际上就是电负性小的原子指向电负性大的原子。如果是多个原子的分子,则要先确定两两原子的偶极矩方向,再把所有的偶极矩按矢量合成法则合成即可。

关于分子的偶极距的方向,首先要鉴别该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对比两者的强度大小,弱者偏向于强者,方向亦如此。比如乙醛的偶极距方向由甲基指向醛基。

扩展资料: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实轴上一对距离很近的开环零点和极点,附近又没有其它零极点,把它们称为偶极子。一般这对零极点的距离应小于他们到其他零极点距离的5~10倍,这时这对零极点可以对消,从而降低系统的阶数,简化系统模型。开环零点为使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子为零的点,极点为使开环传递函数分母为零的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偶极子

1、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

2、在物理学中,把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为d的两个电荷组成的体糸称之为偶极子,其电量与距离之积,就是偶极矩。极性分子就是偶极子。

3、因为,对分子中的正负电荷来说,可以设想它们分别集中于一点,叫做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或者说叫分子的极(正极和负极),极性分子的偶极距等于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乘以正电荷中心(或负电荷中心)上的电量。

4、偶极矩是一个矢量,既有数量又有方向,其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因为电子的电量等于1.6 ×10(-19) (库仑).已知偶极矩的数值,可以求出偶极长度,即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两个中心间的距离和分子的直径有相同的数以万计量级,即10的负10方米,所以偶极距的大小数量级为10(-30)C.m(库米)。

(1) 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分子都是由带正电荷的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对于每一种电荷讲,可看成与质量一样,有一个重心,即假定电荷集中于这一点。我们把分子中正、负电荷集中的点分别称为“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分析各种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发现有的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正电荷集中的点为“+”极,负电荷集中的点为“-”极,这样分子产生了偶极,称为极性分子;有的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不产生偶极,称为非极性分子。

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如H2、Cl2和N2等,由于两元素的电负性相同,所以两个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相同,正、负电中心必然重合,因此,它们都是非极性分子。对于异核双原子分子如HCl、CO和NO等,由于两元素的电负性不同,其中电负性大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负电中心必靠近电负性大的一方,而正电中心则较靠近电负性小的一方,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因此,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在双原子分子中,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多原子分子讲,分子是否有极性,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如H2O中,O-H键有极性(O部分带负电,H部分带正电);又由于H2O具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不是直线对称,各个键的极性不能抵消,因而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H2O是极性分子。在H2O中,正、负电荷中心都在两根O-H键之间的中心线上,负电荷中心离O核较近,而正电荷中离O核较远。

分子极性的大小常用偶极矩来衡量,偶极矩的概念是德拜(Debye)在1912年提出来的,他将偶极矩p定义为:分子中电荷中心(正电荷中心d+或负电荷中心d-)上的电荷量d与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离d的乘积:p=džd

式中d也就是p上的电荷,单位用C(库仑),d又称偶极长度,单位用m(米),按照国际单位制取p的单位为Cžm(库ž米)。p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

分子p的大小均可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对于双原子分子均为直线型结构,其p与化学键的极性有关,若由非极性键结合的分子其p=0。对于多原子分子,其p与分子的几何构型有关,凡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p=0。p=0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p≠0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且p值愈大,分子的极性愈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525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