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极化为什么会在ga面产生负电荷

自发极化为什么会在ga面产生负电荷,第1张

这个问题你可以参照半导体掺杂理论思考。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wurtzite结构的氮化镓,每个原子与相邻的四个原子形成完全相同的共价键。

但是,Ga是III族元素,N是V族元素,所以正电中心偏向N,负电中心偏向Ga。因为N和Ga的原子数比是1:1,所以最后为电中性。

如果不是纤锌矿结构而是cubic的氮化镓,由于对称应该是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

但是wurtzite结构的氮化镓,沿着c轴的方向没有对称性,所以在氮化镓的Ga面,表面是一层Ga原子,有悬挂键,就好像硅里面掺硼一样,中心3个正电荷周围4个负电荷,有负电性;而N面,表面是一层N原子,有悬挂键,就好像硅里面掺磷一样,中心5个正电荷周围4个负电荷,有正电性。

也就是说,wurtzite结构的氮化镓中Ga面的负电性主要是由于c轴方向的结构不对称造成的

铁电体是具有自发极化的性质,其极化方向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反转的材料,1975年Meyer等人首次发现并证明,由手性分子组成的倾斜近晶相具有铁电性。铁电体是这样的晶体,其中存在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在电场作用下,其取向可以改变。故自发极化是铁电体物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极化是一种极性矢量,自发极化的出现在晶体中造成了一个特殊方向。每个晶胞中原子的构型使正负电荷重心沿核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电偶极矩。整个晶体在该方向上呈现极性,一端为正,一端为负。因此,这个方向与晶体的其它任何方向都不是对称等效的,称为特殊极性方向。在晶体学32个点群中,只有10个具有特殊极性方向,这十个点群称为极性点群。晶体在整体上呈现自发极化,意即在其正负端分别有一层正的和负的电荷。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晶体内部与极化反向,称为退极化场,它使静电能升高。在受机械约束时,伴随着自发极化的应变还将使应变能增加。所以均匀极化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晶体将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部电偶极子沿同一方向,但各个小区域中电偶极子方向不同。这些小区域称为电畴或畴。畴之间的界叫畴壁。畴的出现使晶体的静电能和应变能降低,但畴壁的存在引入了畴壁能。总自由能取极小值的条件决定了电畴的稳定构型。铁电体的极化随电场的变化而变化,极化强度与外加电场关系。当电场较强时,极化与电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电场作用下,新畴成核长大,畴壁移动,导致极化转向。在电场很弱时,极化线性地依赖于电场,此时可逆的畴壁移动占主导地位。当电场增强时,新畴成核,畴壁运动成为不可逆,极化随电场的增加比线性段块。当电场达到点时,晶体成为单畴,极化趋于饱和。当电场进一步增强,由于感应极化的增加,总极化仍然增大段。如果趋于饱和后电场减小,极化将沿着曲线减小。当电场达到零时,晶体在宏观上仍为极化态。线段所示的值即称为剩余极化。将线段延长与轴交于,线段即是自发极化。当电场反向,极化沿着曲线移动,直至达到另一极化最大值。EH代表的电场是使极化等于零的电场,称为矫顽场。晶体的铁电性通常只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当温度超过某一值时,自发极化消失,铁电体变成顺电体。铁电相与顺电相之间的转变称为铁电相变,该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者居里点。晶体结构是铁电体物理学的基础。铁电体按晶体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含氧八面体的铁电体,2、含氢键的铁电体,3、含氟八面体的铁电体,4、含其它离子基团的铁电体,5、铁电聚合物和铁电液晶。研究进展一般认为,铁电体的研究始于年,当年法国人发现了罗息盐酒石酸钾钠,场·的特异的介电性能,导致了“铁电性”概念的出现。迄今铁电研究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1939年,在这一阶段中发现了两种铁电结构,即罗息盐和系列。第二阶段是1940-1958年,铁电维象理论开始建立,并趋于成熟。第三阶段是年到年代,这是铁电软模理论出现和基本完善的时期,称为软模阶段。第四阶段是8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各种非均匀系统。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铁电晶体包括多晶体有一千多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铁电研究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有三种理论,即德文希尔但等的热力学理论,的模型理论,。父和的软模理论。近年来,铁电体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性原理的计算。现代能带结构方法和高速计算机的反展使得对铁电性起因的研究变为可能。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对,,仇和等铁电体,得出了电子密度分布,软模位移和自发极化等重要结果,对阐明铁电性的微观机制有重要作用。2、尺寸效应的研究。随着铁电薄膜和铁电超微粉的发展,铁电尺寸效应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人们从理论上预言了自发极化、相变温度和介电极化率等随尺寸变化的规律,并计算了典型铁电体的铁电临界尺寸。这些结果不但对集成铁电器件和精细复合材料的设计有指导作用,而且是铁电理论在有限尺寸条件下的发展。3、铁电液晶和铁电聚合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975年MEYER发现,由手性分子组成的倾斜的层状相‘相液晶具有铁电性。在性能方面,铁电液晶在电光显示和非线性光学方面很有吸引力。电光显示基于极化反转,其响应速度比普通丝状液晶快几个数量级。非线性光学方面,其二次谐波发生效率已不低于常用的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聚合物的铁电性在年代末期得到确证。虽然的热电性和压电性早已被发现,但直到年代末才得到论证,并且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铁电聚合物。聚合物组分繁多,结构多样化,预期从中可发掘出更多的铁电体,从而扩展铁电体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并开发新的应用。4、集成铁电体的研究。铁电薄膜与半导体的集成称为集成铁电体洋,近年来广泛开展了此类材料的研究。铁电存贮器的基本形式是铁电随机存取存贮器。早期以为主要研究对象,直至年实现了的商业化。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当前的材料和技术解决了几个重要问题。一是采用薄膜,极化反转电压易于降低,可以和标准的硅或电路集成,二是在提高电滞回线矩形度的同时,在电路设计上采取措施,防止误写误读,三是疲劳特性大有改善,已制出反转次数达仍不显示任何疲劳的铁电薄膜。在存贮器上的重大应用己逐渐在铁电薄膜上实现。与此同时,铁电薄膜的应用也不局限于,还有铁电场效应晶体管、铁电动态随机存取存贮器等。除存贮器外,集成铁电体还可用于红外探测与成像器件,超声与声表面波器件以及光电子器件等。可以看出,集成薄膜器件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在铁电物理学内,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铁电体的低维特性,二是铁电体的调制结构。铁电体低维特性的研究是应对薄膜铁电元件的要求,只有在薄膜等低维系统中,尺寸效应才变得不可忽略脚一。极化在表面处的不均匀分布将产生退极化场,对整个系统的极化状态产生影响。表面区域内偶极相互作用与体内不同,将导致居里温度随膜厚而变化。薄膜中还不可避免地有界面效应,薄膜厚度变化时,矫顽场、电容率和自发极化都随之变化,需要探明其变化规律并加以解释。铁电超微粉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在这种三维尺寸都有限的系统中,块体材料的导致铁电相变的布里渊区中心振模可能无法维持,也许全部声子色散关系都要改变。库仑作用将随尺寸减小而减弱,当它不能平衡短程力的作用时,铁电有序将不能建立。来自www.fundfund.cn 详文参考:http://www.fundfund.cn/news/20100321/201032163067.htm

我找了一点东西,因为我正好需要复习这个,下下周就考试了——我们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围观机制很难解释

霍尔效应

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差,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形成的电场EH,称为霍尔场。表征霍尔场的物理参数称为霍尔系数,定义为:RH=EH/JxB0 霍尔系数RH有如下表达式:            表示霍尔效应的强弱霍尔系数只与金属中自由电子密度有关。

极化

自发极化:这种极化状态并非由外加电场所引起而是由晶体内部结构特点所引起。晶体中每个晶胞内存在固有电偶极矩。

电子位移极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子外围的电子云相对于原子核发生位移形成的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的移动相当于形成一个感生偶极矩。

极化频率如下

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其内部的束缚电荷所发生的d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基本方式:

电极极化:1)电子式极化(电子位移极化):在E作用下,原子外围的电子云中心相对于原子核发生位移,形成感应电矩而使介质极化的现象。

形成很快(10-14~10-16s),是d性可逆的,极化过程不消耗能量。在所有电介质中都存在,但只存在此种极化的电介质只有中性的气体、液体和少数非极性固体。

2)离子式极化(离子位移极化):离子晶体中,除离子中的电子产生位移极化外,正负离子也在E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极化。又分为: 

a.离子d性位移极化:在离子键构成的晶体中,离子间约束力很强,离子位移有限,极化过程很快( 10-12~10-13s),不消耗能量,可逆。

 3)偶极子极化(固有电矩的转向极化):有E时,偶极子有沿电场方向排列的趋势,而形成宏观电矩,形成的极化。所需时间较长(10-2~10-10s),不可逆,需消耗能量。 4)空间电荷极化:有些电介质中,存在可移动的离子,在E作用下,正负离子分离所形成的极化。所需时间最长(10-2s)。

光致发光 通过光的辐照将材料中的电子激发到高能态从而导致发光

阴极射线发光 利用高能量的电子轰击材料,通过电子在材料内部的多次散射碰撞,使材料中多种发光中心被激发或电离而发光的过程

电致发光 通过对绝缘发光体施加电场,或从外电路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导带,导致发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33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