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472-9
目前硅基半导体主流制程,已进展至5纳米及3纳米节点,芯片单位面积能容纳的晶体管数目,也将逼近半导体主流材料「硅」的物理极限,芯片性能无法再逐年显著提升。
因此,随着硅基半导体已逼近物理极限时,全球科学界都在积极寻找其他的可能材料;而一直以来科学界都对二维材料寄予厚望,却苦于无法解决二维材料高电阻、及低电流等问题,以至于取代硅成为新兴半导体材料一事,始终是「只闻楼梯响」。
为此,台大联手台积电、MIT 共同研究,首先由MIT团队发现在二维材料上搭配半金属铋的电极,能大幅降低电阻并提高传输电流;随后台积电技术研究部门(CorporateResearch)将铋沉积制程进行优化,台大团队并运用氦离子束微影系统(Helium-ion beamlithography)将元件通道成功缩小至纳米尺寸,终于获得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这项跨国合作自2019年展开,合作时间长达一年半,包括台大、台积电、麻省理工学院等皆投入研究人力,共同为半导体产业开创新路。
这项研究发现,在使用铋为接触电极的关键结构后,二维材料晶体管的效能不但与硅基半导体相当,又有潜力与目前主流的硅基制程技术相容,实有助于未来突破摩尔定律的极限。虽然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该成果能替下世代芯片提供省电、高速等绝佳条件,未来可望投入人工智能、电动车、疾病预测等新兴 科技 的应用中,民众都能受惠。
过去半导体使用三维材料,其物理特性与元件结构发展到了三纳米节点,这次研究改用二维材料,其厚度可小于一纳米(一到三层原子厚),更逼近固态半导体材料厚度的极限。而半金属铋的材料特性,能消除与二维半导体接面的能量障碍,且半金属铋沉积时,也不会破坏二维材料的原子结构。
芯片工艺发展到1nm以后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因为单原子硅的直径就大于0.1nm了,1nm也就10个硅原子不到的样子,这个时候量子隧穿效应将使得“电子失控”,出现芯片失效的问题,而且实际上不需要到1nm就会出现量子隧穿效应。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的说法是更换材料,不再使用硅材料,当然这个其实也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再好的材料,最终也有一个极限,所以从传统的半导体工艺视角来看,摩尔定律的确是岌岌可危了。
摩尔定律那么什么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但是我们要知道摩尔定律不是物理规律和自然规律,该定律只是对现象的观测或对未来的推测,不是说一直都会成立。从逻辑上来看,物质无法无限细分下去,所以到了一定程度后摩尔定律会失效,所以大家担心摩尔定论失效是很正常的。
而最近几年随着工艺的不断发展,最新的工艺已经到5nm了,3nm也已经在宣传中了,大家对摩尔定律的失效是越来越担心了,不过从工艺跌倒的速度来看,到2030年之前应该还可以继续玩下去,等到了1nm的时候,就真的需要想点办法了,换材料的想法和相关实验早就在进行了,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达到预期中的水平,不过这也不是第一次摩尔定律恐慌了。
前景那么2030年之后怎么办?或者说就算换材料成功了,也只能再延续一段时间,总有一天会遇到那堵墙的,这条肯定会有尽头。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了摩尔定律的本意,虽然当初说的是晶体管数量增加,但是其本意还是芯片性能的提升,而后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卫·豪斯根据摩尔定律提出,预计每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摩尔定律显然还会具有很长的生命力。
因为性能的提升不是只有半导体工艺提升这一条路,目前来说未来还可以通过更先进的封装来进行性能提升,以及架构上的优化,或者说其他计算方式带来的革命,譬如量子计算等技术。总之个人对计算性能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只要有技术和人才的投入,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将不会停止其步伐,至于半导体工艺面临摩尔定律失效的问题,并不会对计算机性能提升带来致命的影响。
但是这并不代表石墨烯就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像光吸收率较低等,于是在此背景下, 我国云南大学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将研究的重点放到了金属硫族化合物上 。
要说起硫族化合物,对于大家而言可能会有点陌生,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半导体材料,不仅具备了石墨烯所拥有的优点 ,同时还可以弥补其不足之处,所以在未来会成为比石墨烯更广泛应用的材料。
目前我国对于这种材料的研究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不容易转移、面积小等诸多问题,一时间还很难商用,但云南大学现在通过一些特殊手段, 只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就可以成功制造出大面积且均匀的硫化铂材料。
不仅是我国,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加快对芯片材料的研究, 台积电作为世界芯片行业内的领头羊 ,自然不会停止其研究的进度, 如今联合两所高校在芯片材料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
它们联手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半金属“铋”材料 , 它不仅可以为芯片提供更加省电、高速的条件 ,还可以运用到智能、电动车等领域,可谓是一举多得。
欧洲国家也在加紧对该领域的研究, 最近瑞士的相关科研团队表示,在二硫化钼材料中加入超导体储电,就能达到和硅晶体相似的特征 ,也就是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芯片的生产制造方面,全新材料有望代替硅基芯片。
让人比较遗憾的是,以上介绍的所有成果目前都还处于研究当中,并没有得到正式商用,不过能够有所发现已经算是一个好的开端,而为何众多国家在逐渐放弃硅基芯片,反而在积极寻找新材料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摩尔定律”的困扰,目前在芯片领域,5nm芯片已经实现了量产, 台积电和三星都在向着更高的方向—3nm级别芯片进行冲刺 ,这样的发展进度好像是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随着芯片级别的不断提高,对它的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
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芯片材料, 即使实现了对3纳米芯片的量产,但其性能方面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最高不超过30% ,要知道此前都是成倍提高的。
现如今各国企业要想提升芯片级别,甚至要达到1nm水平,已经十分困难, 所以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寻找新的更有优势的半导体材料进行解决 ,所以许多国家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