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未来在科创板?市值蒸发640亿“新造车”第一股的寒冬何时结束

蔚来的未来在科创板?市值蒸发640亿“新造车”第一股的寒冬何时结束,第1张

车市下行、融资趋紧,蔚来 汽车 的未来越来越不被看好。

19日上午,一则蔚来计划回科创板的消息刷屏,消息还称,蔚来已经关闭了其硅谷办公室,并开启了新一轮裁员。

登陆纽交所近1年以来,外界对蔚来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但这只国内新造车第一股的确未被投资者看好,股价从上市之初的6美元一股跌至不足3美元,期间最大跌幅高达74.57%,市值较高峰时期缩水逾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0.41亿元)。

尽管午后蔚来作出回应,称其硅谷办公室仍有500员工,对回科创板不予置评。但科创板推进如火如荼,这则传言还是让蔚来 汽车 再次站上“圈钱”、“玩不动”等舆论风口。

传言四起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蔚来 汽车 正计划回科创版, IDG、高瓴资本等为参与 *** 作者。此外,蔚来新一轮裁员的消息再次“不胫而走”。

报道称,经三方独立信源交叉验证,蔚来还在继续新一轮裁员,新一轮裁员将从8000人减至5500人。一位车企供应商透露称,蔚来还将继续裁员。

报道指出,蔚来曾经在硅谷设立两个办公室,共640人。今年5月,加州就业中心文件显示,蔚来硅谷共计裁员70人,其中20人来自旧金山办公室,还有50人来自圣荷西办公室。目前,蔚来已经关闭旧金山办公室。

今日午后,蔚来官方微博就上述报道发出澄清信息,称上述媒体报道皆为不实报道,硅谷办公室是蔚来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一直处于正常运营状态,目前蔚来把体系化效率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员工优化会有序进行,近期没有回科创板的计划。

今年4月以来,蔚来 汽车 裁员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从计划裁员3%,将人数控制在9500人,到继续裁员至8000人。8月16日,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在“2019新能源消费论坛”上首次正式回应裁员传闻,“本次减员是为了优化、提升运营效果,更为了迎接车市寒冬储蓄资本。”李斌透露,过去蔚来员工已接近一万人。

裁员之外,蔚来或面临人事上新的挑战。日前,蔚来软件发展(中国)副总裁庄莉、蔚来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郑显聪等相继离职。

8月17日,36氪未来 汽车 日报发表文章《那些离开蔚来的年轻人》,展现了部分曾在蔚来 汽车 任职过的年轻员工的视角。次日,蔚来 汽车 便正式回应称,受访者“碎片下窥见的一二事并不代表全面的客观事实。”讨论蔚来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目前尚言之过早。

寒冬能否结束

国内车市下行、市场变革,蔚来 汽车 进入寒冬本身或许并不是传言,李斌也在上述裁员回应中间接承认了这一点。

6月27日,因使用的动力电池包存在安全隐患,蔚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共计召回ES8电动 汽车 4803辆。自去年开始,蔚来ES8车型发生多起火自燃事件,公司口碑受到重创,ES8也受 汽车 召回的不良影响,销量急剧下跌,补贴退坡又给包括蔚来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造成了新的冲击。

今年前7个月,蔚来共计交付 汽车 8379辆,仅占公司销售目标的21%左右,其中7月份交付 汽车 837辆,较同年六月份环比下滑37.5%。

随之而来的资金压力成为上述裁员潮的根源所在。有行业人士分析,在融资和车市大环境不景气之下,蔚来上市前的融资可能已被“烧完”。

李斌曾就公司销售下滑、股价暴跌回应称, “多大点事儿”,特斯拉从成立品牌到盈利用了16年,蔚来肯定比特斯拉快的多。

资本的态度

回想去年上市之初,蔚来追赶甚至超越特斯拉的目标似乎还在视线之内。1年时间不到,蔚来业绩、股价双双跌至低谷。现在讨论其商业模式成功与否,是否真的言之过早?

就在上述报道中,有车企供应商表示,“蔚来什么都自己做,研发成本跟宝马差不多,是中国其他车企的七倍。”有分析师表示,“现在对蔚来的机构持股越来越高,机构在砸盘,因为国内资本市场一般给的估值更高,可以回来套利。”

在上述针对36氪文章的回应中,蔚来 汽车 列出了几组数据,大意是公司拥有专利数千项,2018年研发支出接近特斯拉的3倍。

财务数据显示,蔚来今年一季度 汽车 销售毛利率为-7.2%,即不考虑公司整体的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卖出去的每辆ES8亏损约27600元。2018年,蔚来实现总收入49.51亿元,净亏损96.39亿元,同比增长92%。特斯拉同期数据为,营收1472.93亿元,净利润-72.93亿元。

去年9月上市以来,蔚来股价累计跌逾74%,市值较高峰时期缩水90余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0亿元,其中今年以来3月以来累计跌逾67%,同期特斯拉股价跌了26%。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新数据,高瓴资本翻倍增持蔚来 汽车 2061.85万股,并加仓66.83万股特斯拉。目前,蔚来的市值为31亿美元,特斯拉为396亿美元。

车东西

文 | 俞岳

上周末,延误了半年有余的2020北京国际车展正式开幕,因疫情防控需要,北京车展可能也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车展。

在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最大的看点之一莫过于L2级自动驾驶逐渐成新车标配,自主品牌L3甚至L4级自动驾驶正逐渐落地;华为等科技公司拿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秀出肌肉”;多家自动驾驶芯片创企推出性能炸裂的解决方案……让本届北京国际车展宛如一场汽车科技秀。

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创业公司黑芝麻首次展出FAD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其算力最高可达280TOPS,从数据上看甚至全面超过特斯拉自研的FSD自动驾驶电脑。

那么,黑芝麻FAD自动驾驶平台真的这么强吗?FAD是如何碾压特斯拉FSD的呢?

一、北京车展最强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算力最高可达280TOPS

车展首日,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创企黑芝麻正式发布并展出了FAD(Full Atonomous Driving)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同时也首次对外展出了第二款自动驾驶芯片华山二号A1000系列。

FAD最大的优势就是算力强,从数据上看,甚至已经超过特斯拉最强的自动驾驶计算电脑HardWare 3(实际算力大约72TOPS),单个控制器的算力最大可以达到280TOPS,高算力也让FAD支持L2+~L4级自动驾驶。

▲北京车展现场展出的黑芝麻FAD自动驾驶平台

今年6月,黑芝麻正式发布了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单颗芯片算力最高可以达到70TOPS,功耗小于8W,单颗芯片就能支持L3级自动驾驶系统。而FAD自动驾驶平台就是基于华山二号A1000芯片打造,单控制器最多可集成4颗华山二号A1000芯片,也就能够实现最大280TOPS的算力。

即便有这样强大的算力,FAD自动驾驶平台最高功耗也就几十瓦,能效比达到6TOPS/W。

这样的性能数据和能效比数据即便放到全球自动驾驶芯片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为适应不同汽车制造商和不同车型,车企也可以选择1颗、2颗或4颗华山二号A1000芯片集成的域控制器,分别可以实现最大70TOPS、140TOPS和280TOPS的算力,对应L2+级、L3级和L3/L4级的自动驾驶系统。

实际上,这就是满足车企的成本需求。

据了解,FAD自动驾驶平台支持多种传感器接入,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同时接入多路摄像头,还内置有GNSS+IMU+RTK组合高精度定位模块,可以实现车道级定位,实现更精准的自动驾驶。

可以说,黑芝麻FAD自动驾驶平台凭借其高算力、低功耗,已经成为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最强大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一。

二、支持L2+~L4级自动驾驶 黑芝麻FAD真能打趴特斯拉FSD?

FAD除了使用超强芯片,算力超强,还有哪些强大本领呢?

昨天上午,车东西与黑芝麻创始人兼CEO单记章与创始人兼COO刘卫红进行了深入访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1、对标特斯拉、英伟达 性能全面领先

在全球自动驾驶芯片大厂中,能实现黑芝麻FAD这样高算力水平的也就英伟达、特斯拉两家。

从算力上看,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的算力有30TOPS,特斯拉FSD计算平台(HardWare 3)算力为144TOPS,两颗华山二号A1000芯片集成的黑芝麻FAD计算平台就有最高140TOPS的算力。

▲北京车展现场展出的黑芝麻FAD自动驾驶平台

而在算力利用率上,三者的差距比较悬殊,黑芝麻FAD可以达到80%以上的利用率,特斯拉有55%,而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大约在20%左右。

单记章说道,用CPU、GPU进行AI运算,算力利用率太低,必须要使用专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进行AI运算,算力利用率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准。

实际上,这也是特斯拉放弃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改用自研芯片的原因之一。

在功耗上,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和黑芝麻FAD都在30W左右,特斯拉FSD功耗则翻了一倍还多,达到72W。另外,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的能效比仅有1TOPS/W,特斯拉稍好,为2TOPS/W,黑芝麻FAD则能做到6TOPS/W。

据介绍,虽然三者的整体功耗比较低,但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热管理优化。如果能效比太低,芯片发热难以控制,可能导致整体安全性、稳定性降低。

今年5月,英伟达发布了基于安培架构的自动驾驶芯片的迭代产品,算力较上一代Xavier计算平台有很大提升,并且有10TOPS、200TOPS、2000TOPS算力的三个产品。不过目前英伟达还没有公布太多有关安培架构自动驾驶平台的消息,量产时间也被定在2022年下半年,距离真正装车还有一定的距离,而黑芝麻预计FAD已经能够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装车。

2、神经网络引擎性能超强 支持多种AI运算

当我们透视华山二号A1000芯片就能发现,其主要由一颗8核心主频为1.6GHz的CPU,GPU,内存控制器,神经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安全岛以及I/O接口控制器等处理器组成。据了解,这颗SoC中共有22个处理器。

▲华山二号A1000芯片内部

而这么多核心和计算单元,都集成在了不到90mm?的区域内,相当于指甲盖大小。芯片封装后的大小也只有约250mm?。

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DynamAI NN神经网络处理器。据了解,这个区域中有4个3D卷积阵列,主频为1.2GHz,算力就已经能达到39TOPS;同时还有1个2D GEMM矩阵乘法阵列,主频800MHz。另外,芯片内还有5个独立DSP,让整个芯片的算力可以达到43TOPS。这还不包含CPU、GPU、CV加速的算力。

实际上,这还是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最基础的算力,其最强算力可以达到70TOPS。

同时,因为有多种不同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让整颗SoC能够保持很强的灵活性和均衡性。

3、降低开发门槛 符合车规标准

当前,大部分整车企业和自动驾驶公司采用自研自动驾驶软件,购买自动驾驶硬件的方式,研发或量产自动驾驶。但各个厂商在感知、识别、决策算法方面的进度各不相同,所使用的神经网络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硬件厂商必须紧密配合整车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

黑芝麻针对不同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给出了完善的开发解决方案。

首先,黑芝麻提供自研的算法神经网络,也能提供常用神经网络模型库。例如,在ADAS算法神经网络中,就包括路牌、路标、车道线、预测目标运动趋势等网络,黑芝麻将这些算法神经网络作为SDK提供给客户。也能将常用的、公开的神经网络制作成模型库,作为开源软件提供给客户。

第二,黑芝麻为客户提供神经网络开发工具,可以不断优化算法。即便在交付之前,也能在虚拟环境下运行开发者的网络。开发者可以通过黑芝麻的云端平台测试,甚至不需要在本地安装。

第三,如果客户完全没有开发自动驾驶软件,黑芝麻也可以提供硬件、工具链、软件库、 *** 作系统打包交付。

在安全流程标准和车规认证方面,FAD平台满足ASIL B、ASIL D汽车功能安全要求以及CC EAL5+的车规级安全认证要求。升级到板级产品后,FAD 平台的双芯片系统可完全独立工作,支持电源和视频采集系统的冗余设计,满足前装产品的设计要求。通过双芯片冗余,支持ASIL 安全分解,配合ASIL-D级别的控制MCU,实现系统级的ISO26262 ASIL-D安全流程标准。进一步达到系统级自动驾驶平台的SOTIF和RSS的安全设计要求。

可以说,黑芝麻FAD自动驾驶平台已经能够在硬件算力、整体效能、软件开发、安全认证方面领先于市面上大多数自动驾驶芯片,一些参数已经超越同级别的特斯拉FSD。

三、行业老兵组队造芯 FAD即将步入量产阶段

根据黑芝麻创业团队的介绍,公司于2016年成立并投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和特斯拉自研FSD芯片的启动时间大致相同,这也就让两家公司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17年,蔚来、芯动能等资方向其投资了近亿元。2019年4月,黑芝麻又获得了上汽、SK中国、招商局等机构的B轮投资。

这些投资让黑芝麻有能力大力投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现在投入的研发资金已经超过1亿美元(超过6.8亿元人民币),要知道黑芝麻的研发团队也就只有300来人,且都是来自芯片、汽车、算法等各个科技高地的顶尖人才。

▲左右分别为黑芝麻CEO单记章、COO刘卫红

黑芝麻CEO单记章此前是全球视觉芯片领军企业OmniVision创始团队成员,在硅谷芯片行业打拼了20多年,在图像处理芯片和软件算法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CTO齐峥是英特尔奔腾二代芯片主要设计成员、CSO曾代兵是中兴微电子总工程师,COO刘卫红则曾是博世中国ADAS主力部门——底盘与控制系统事业部的中国区总裁。

正因为有超强的研发团队,让黑芝麻这家初创公司可以在3年时间内做出ADAS芯片华山一号A500并量产上市,在今年推出华山二号A1000芯片,发布FAD自动驾驶平台。

今年以来,新车如果没有配备L1/L2级自动驾驶,都“不好意思卖”,自动驾驶的普及程度正在快速提高,而更高等级的L3级甚至L4级自动驾驶也已经到了量产前夜,行业内对自动驾驶芯片和计算平台解决方案需求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仅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都有望达到万亿美元级别,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单一市场。

因此,FAD此时进入自动驾驶市场可谓正当其时。

今年8月,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与黑芝麻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将启动基于华山二号A1000的智能驾驶平台的开发,以满足后续量产车型需求。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加速国产智能驾驶芯片的产业化落地。

另外,黑芝麻也已经签约多个FAD定点车型,预计明年就将有搭载FAD自动驾驶平台的车型上市。此外,国内外也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测试FAD自动驾驶平台,测试车辆已经上路。

黑芝麻在自动驾驶芯片和域控制器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让行业研究机构开始重视这家刚成立4年有余创业公司。今年4月,硅谷最强智库之一的CB Insights发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榜单,黑芝麻在车载芯片领域上榜,成为中国芯片设计企业65强之一。

今年7月,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也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平头哥、依图、寒武纪等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同台亮相。

可以说,黑芝麻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公司,甚至已经有能力和芯片行业的老大哥们一较高下。同时,黑芝麻的快速进步,也推动着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再上新台阶。

在与两位创始人的交谈中,他们还透露了一个彩蛋,明年黑芝麻将发布性能更强的芯片,届时搭载这一芯片的FAD自动驾驶平台最高算力有望突破1000TOPS,其算力已经可以进行完全自动驾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根据硅谷半导体厂区员工反应,目前公司经常加班,尤其是流水线,基本工作10个小时以上。

深圳市南方硅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一家全球化的专业无晶圆半导体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06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