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卡,可以接到其他手机上看一下,如果其他手机也不能读取,那么应该是卡的问题了
不知道你的SD卡是一体式 还是分离式,如果是分离式,
就是大卡里面插小卡的那种,Micro SD卡或者Mini SD卡,可以更换一个大卡架试试
网上的方法你都用过了,那么修复软件你也应当使用过了,如果还没使用修复软件,可以使用下
或者用WINDOWS自带的 chkdsk命令尝试修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移动硬盘无法访问,提示函数不正确,处理办法:
1
把硬盘盒盖取下来,过十分钟,等硬盘冷却后,再插上试试;
2
检查一下是不是供电不足,一般移动硬盘接电脑一端都有2个接口,把它们都接在电脑后面的USB口上;
3
插到别人计算机上试试;
4
可能是磁盘坏道,找一个磁盘检测软件,大概确定一下坏道位置,比如说是在f盘的12g附近,然后用分区软件把f盘分成3部分,0~11。11~1313~。然后把11~13部分隐藏就行了。
5
以上都不行,可能是硬盘坏掉了,只能拿去修硬盘的地方看他们有没有办法。
电脑打开exe程序,显示函数不正确,一般选择重装系统解决。
系统重装:
重装系统是指对计算机的 *** 作系统进行重新安装。当用户误 *** 作或病毒、木马程序的破坏,系统中的重要文件受损导致错误甚至崩溃无法启动,而不得不重新安装;一些喜欢 *** 作电脑者,在系统运行正常情况下为了对系统进行优化,使系统在最优状态下工作,而进行重装。重新系统一般有覆盖式重装和全新重装两种。
各种安装方式的含义如下:
全新安装:在原有的 *** 作系统之外再安装一个 *** 作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 *** 作系统并存。如果你还想使用以前的 *** 作系统,或者说对新版本的Windows系统不那么放心,而只是想先试用一段时间,那么选择“全新安装”方式是最为理想的了。该方式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原有的系统不会受到伤害。但如果将新系统和原系统安装在同一个盘,则会使原系统被覆盖而消失。安装系统时把原系统所在的分区删除了,也会使原系统消失。这后两种方式也可以达到系统重装的目的。
升级安装:对原有 *** 作系统进行升级,例如从Windows 98升级到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该方式的好处是原有程序、数据、设置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硬件兼容性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少,缺点当然是升级容易恢复难。
由于我们考虑的是重装系统,因此自然就不涉及升级安装。一般来说重装系统有如下两种情形:
1、被动式重装: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用户误 *** 作或病毒、木马程序的破坏,系统中的重要文件受损导致错误甚至崩溃无法启动,此时自然就不得不重装系统了。有些时候,系统虽然运行正常,但却不定期出现某个错误,与其费时费力去查找,不如重装了事。
2、主动式重装:一些喜欢摆弄电脑的DIY爱好者,即使系统运行正常,他们也会定期重装系统,目的是为了对臃肿不堪的系统进行减肥,同时可以让系统在最优状态下工作。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吧!首先教大家在a1b1=c1,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单元格乘以第二个单元格的积结果会显示在第三个单元格中。
1、a1b1=c1的excel乘法公式
①首先,打开表格,在c1单元格中输入“=a1b1”乘法公式。
②输入完毕以后,我们会发现在
c1
单元格中会显示“0”,当然了,因为现在还没有输入要相乘的数据嘛,自然会显示0了。
③现在我们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来进行求积,如下图,我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10和50进行相乘,结果在c1中就会显示出来,等于“500”。
上面主要讲解了两个单元格相乘求积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数据相乘,下面主要说说多个单元格乘法公式运用,如:“a1b1c1d1”=e1。
2、excel中多个单元格相乘的乘法公式
①在e1单元格中输入乘法公式“=a1b1c1d1”。
②然后依次在a1、b1、c1、d1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结果就会显示在“e1”中啦!
看看图中的结果是否正确呀!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几道数字罢了。
因为在工作中不止是乘法这么简单,偶尔也会有一些需要“加减乘除”一起运算的时候,那么当遇到这种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来实现呢这里就要看你们小学的数学有没学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小学时的数学题吧!
3、excel混合运算的乘法公式,5加10减3乘2除3等于多少
提示:加=+,减=-,乘=,除=/。
①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公式怎么写,“5+10-32/3”这是错误的写法,正确写法应该是“(5+10-3)2/3”。
②好了,知道公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来在excel中的“f1”中输入“=(a1+b1-c1)d1/e1”。
③然后依次在a1、b1、c1、d1、e1中输入需要运算的数据。
好了,上面的一些基本乘法公式就已经讲玩了,下面教大家个小技巧,在有多行需要计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4、将公式复制到每行或每列
①首先用鼠标选中“f1”单元格,直到鼠标变成黑色的十字架的时候,左键按住不动往下拖。
②此时,从
f1
到下面的
f2、f3、f4等等,都已经复制了“f1”中的公式,下次你需要运算的时候,直接在前面输入数据,在f2、f3、f4等单元格中就会自动显示运算的结果了。
试试看,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IF(NUMBERSTRING(INT(MID(SUM(D7:D10),FIND("",SUM(D7:D10)),FIND("",TEXT(SUM(D7:D10),"000"))-FIND("",SUM(D7:D10)))),2)&"元整"&NUMBERSTRING(MID(TEXT(SUM(D7:D10),"000"),FIND("",TEXT(SUM(D7:D10),"000"))+1,1),2)&"角"&NUMBERSTRING(RIGHT(TEXT(SUM(D7:D10),"000"),1),2)&"分"="零元整零角零分","",NUMBERSTRING(INT(MID(SUM(D7:D10),FIND("",SUM(D7:D10)),FIND("",TEXT(SUM(D7:D10),"000"))-FIND("",SUM(D7:D10)))),2)&"元整"&NUMBERSTRING(MID(TEXT(SUM(D7:D10),"000"),FIND("",TEXT(SUM(D7:D10),"000"))+1,1),2)&"角"&NUMBERSTRING(RIGHT(TEXT(SUM(D7:D10),"000"),1),2)&"分")
高中的函数比初中的函数全面多了,初中的只是皮毛而已,刚开始有可能听不太懂,毕竟刚接触,但你不要灰心,多看教科书,把课本看透彻,多看定理定义,和例题,可以这样说课本上的没一行字都不要放过,我们高中时,高三总复习第一轮有是看课本,每一科都一样,用了5个月的时间,最后一轮也是看课本和例题,如果在看的过程中有不解的及时的请教老师,老师们都很乐意为你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 (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 ① 和 y2=kx2+b …… 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 -b/2a ,(4ac-b^2)/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 +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解析式 顶点坐标 对 称 轴
y=ax^2 (0,0) x=0
y=a(x-h)^2 (h,0) x=h
y=a(x-h)^2+k (h,k) x=h
y=ax^2+bx+c (-b/2a,[4ac-b^2]/4a) x=-b/2a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 +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 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反比例函数
形如 y=k/x(k为常数且k≠0)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如图,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 k |。
2对于双曲线y=k/x ,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 (即 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 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集合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
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可以看到:
(1)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 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 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 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 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 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 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 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注图:(1)为奇函数(2)为偶函数
1.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2.奇偶函数图像的特征:
定理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或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 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3 奇偶函数运算
(1) 两个偶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偶函数
(2) 两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奇函数
(3)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非奇函数与非偶函数
(4) 两个偶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5) 两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6)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奇函数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关于函数值域误区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范围”与“值域”相同吗?
“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值域”是一个“范围”,而“范围”却不一定是“值域”。
应该是被你设置了“手动重算”了吧;
界面左上角“Office按钮”——Excel选项——公式——计算选项——工作簿计算:自动重算(点选)——确定。
再看看如何。
当然,如果定义公式被你设置为绝地引用,肯定第二行跟第一行一样。改为=EVALUATE(A2)看看吧。
任何一个C++程序都包含一个main函数,这是规定。main函数由系统直接调用,是程序执行的入口。
main函数与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都是各自独立的模块,即函数不能嵌套定义,通俗的说,你不能在一个函数的函数体内定义另一个函数,即使在main函数中也不行。但main函数可以对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进行调用(但main函数只能由系统调用)。用户自己定义多个函数时,这几个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之间都可以互相调用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