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堆排序算法及用C++实现基于最大堆的堆排序示例

解读堆排序算法及用C++实现基于最大堆的堆排序示例,第1张

概述1、堆排序定义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堆排序定义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 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例】关键字序列(10,15,56,25,30,70)和(70,56,30,25,15,10)分别满足堆性质(1)和(2),故它们均是堆,其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分别如最小堆示例和最大堆示例所示。
堆排序算法

2、最大堆和最小堆
(1)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小者的堆称为最小堆。
(2)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大者,称为最大堆。
注意:
(1)堆中任一子树亦是堆。
(2)以上讨论的堆实际上是二叉堆(Binary Heap),类似地可定义k叉堆。

3、堆排序的基本思路如下:
(1)把待排序数组构造成一个最大堆
(2)取出树的根(最大(小)值,实际算法的实现并不是真正的取出)
(3)将树中剩下的元素再构造成一个最大堆(这里的构造和第1步不一样,具体看实现部分)
(4)重复2,3 *** 作,直到取完所有的元素
(5)把元素按取出的顺序排列,即得到一个有序数组(在代码实现里是通过交换 *** 作"无形中"完成的)
在开始实现算法先看几个结论(证明略):
(1)完全二叉树A[0:n-1]中的任意节点,其下标为 ii,那么其子节点的下标分别是为2i+12i+1 和 2(i+1)2(i+1)
(2)大小为n的完全二叉树A[0:n-1],叶子节点中下标最小的是⌊n2⌋⌊n2⌋, 非叶子节点中下标最大的是⌊n2⌋−1⌊n2⌋−1
(3)如果数组是一个最大堆,那么最大元素就是A[0]
(4)最大堆中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是最大堆
 
4、实现示例
这里的算法实现使用的是最大堆,首先来解决由数组建立最大堆的问题:

// 用于计算下标为i的节点的两个子节点的下标值#define left(i) (2 * (i) + 1)#define RIGHT(i) (2 * ((i) + 1))         /* 此函数把一颗二叉树中以node为根的子树变成最大堆。 * 注意: 使用的前提条件是 node节点的左右子树(如果存在的话)都是最大堆。 * 这个函数是整个算法的关键。 */voID max_heAPIfy(int heap[],int heap_size,int node){  // 这里先不考虑整数溢出的问题  // 先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的功能上  // 如果数据规模够大,int类型必然会溢出  int l_child = left(node);  int r_child = RIGHT(node);  int max_value = node;   if (l_child < heap_size && heap[l_child] > heap[max_value])  {    max_value = l_child;  }  if (r_child < heap_size && heap[r_child] > heap[max_value])  {    max_value = r_child;  }  if (max_value != node)  {    swap_val(heap + node,heap + max_value);     // 之后还要保证被交换的子节点构成的子树仍然是最大堆    // 如果不是这个节点会继续"下沉",直到合适的位置    max_heAPIfy(heap,heap_size,max_value);  }} /* 将一个数组构造成最大堆 * 自底向上的利用max_heAPIfy函数处理 */voID build_max_heap(int heap[],int heap_size){  if (heap_size < 2)  {    return;  }  int first_leaf = heap_size >> 1;//第一个叶子节点的下标   int i;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自底向上构建,  // 叶子节点都看作最大堆,因此可以使用max_heAPIfy函数  for (i = first_leaf - 1; i >= 0; i--)  {    max_heAPIfy(heap,i);  }}

函数max_heAPIfy将指定子树的根节点"下沉"到合适的位置,最终子树变成最大堆, 该过程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logn)O(log⁡n)。函数build_max_heap自底向上的调用max_heAPIfy,最终整个数组满足最大堆,迭代过程的复杂度为O(nlogn)O(nlog⁡n), 因此整个函数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也是O(nlogn)O(nlog⁡n)。 而如果当前数组已经是最大堆了,例如数组原本是降序排列的, 那么max_heAPIfy过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1)O(1),此时build_max_heap的时间复杂度是O(n)O(n),这是最好的情况。

接着实现堆排序过程:

/* heap sort 主函数 */voID heap_sort(int heap[],int heap_size){  if (heap == NulL || heap_size < 2)  {    return;  }  //构建最大堆  build_max_heap(heap,heap_size);   int i;  for (i = heap_size - 1; i > 0; i--)  {    /* 把当前树的根节点交换到末尾     * 相当于取出最大值,树的规模变小。     * 交换后的树不是最大堆,但是根的两颗子树依然是最大堆     * 满足调用max_heAPIfy的条件。之所以这样交换,     * 是因为用max_heAPIfy处理时间复杂度较低,     * 如果不交换而直接"取出"heap[0],此处可能要使用     * build_max_heap重新建立最大堆,时间复杂度较大     */    swap_val(heap,heap + i);     heap_size--;    //维护最大堆    max_heAPIfy(heap,0);  }}

最终的堆排序算法中,build_max_heap的复杂度是已知的, 迭代部分和build_max_heap的实现类似,而且不难看出, 交换后的根元素在下一次建堆过程中必然下沉到堆底,因此无论情况好坏, 该迭代过程时间复杂度都是O(nlogn)O(nlog⁡n), 所以整个算法的最好最坏和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nlogn)O(nlog⁡n)。
堆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O(1)O(1),从实现上很容易看出来。

总结

以上是内存溢出为你收集整理的解读堆排序算法及用C++实现基于最大堆的堆排序示例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解读堆排序算法及用C++实现基于最大堆的堆排序示例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内存溢出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内存溢出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1246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7
下一篇 2022-06-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