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类在构造的时候,先会构造其成员变量,在调用自身的构造函数。
对于派生类来说,除了可能有成员变量,还可能有多个基类。
在初始化派生类对象时,其构造函数要负责基类与基类成员对象的构造,还要负责自己成员对象的构造。
前面也提到过,派生类只能使用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的方式,向基类与成员变量的构造函数传递参数完成初始化工作。
具体形式如下:
派生类构造函数(args):基类构造函数(args),成员对象1(args),成员对象2(args),…
派生类对象构造的顺序为:
1.先构造基类
2.再构造自身成员变量
3.最后调用自身构造函数
基类构造顺序由派生层次决定:最远的基类最先构造 成员构造顺序和定义顺序符合。
而析构函数的析构顺序与构造顺序相反。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int a;
public:
A(int a=0) {
this->a = a;
cout<<"a is: "<a<b = b;
cout<<"b is: "<b<c = c;
cout<<"c is: "<c<d = d;
cout<<"d is: "<d<
代码输出结果:
b is: 100
d is: 200
c is: 11
c is: 22
a is: 10
a is: 2
a is: 3
d is init!
根据上面代码输出结果,再结合第二部分内容,不难看出派生类的实际构造顺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virtual ~A() { cout<<"call A::~A()"<
代码运行结果为:
call B::~()
call A::~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