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产品要经过「需求」「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需要对这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关注,并「协调」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职能,让大家共同完成目标。
本节将会介绍需求、生产、销售、协调的概念,以及产品经理在不同环节中对应的工作。为了让大家有具象的认识,在此也对常用的工作方法做一些简单的归类,相信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都已经有过一些应用。
需求(定义产品)
需求来自用户,很难被凭空创造。作为产品经理,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产品到底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只有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结果。
了解用户需求的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调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新业务决策。决定生死的新业务决策通常是公司首席执行官级别的人做的,也是最关键的。一般的职业产品经理,做到试错型判断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权衡,决定优先级,判断做哪个不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哪个。
生产
当明确需求之后,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合理的产品设计,并有效率地把产品生产出来。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实体产品、软件产品,又或是一项服务。
从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写文档、画原型、交互提升、策略优化、功能演进、复杂业务形态和组织关系下的方案梳理都只是日常的工作内容。这些都是提高设计和生产效率的一些手段,不同行业中有不同的方法:生产洗发水产品可能需要的是设计配方等化学方法;App 时代可能只要会画原型就可以了,把交互做到极致就是很厉害的产品经理;再往后是策略优化、功能演进,然后是负责业务形态和组织关系下的方案梳理。
销售
销售本质上是要和用户完成交易,产品经理需要考虑如何把产品卖给用户,达成市场结果。不光是软件、传统产品需要销售,在线服务也是要销售的。只不过互联网产品通常通过市场运作、活动、运营、增长这些方式,让用户用上产品,来实现销售。只要让用户用上,就是完成了销售动作,不是一定要用户付钱,不是一定要传递某个物品。从供应到渠道的设计和维护,其实销售和生产有重叠的地方,没法明确划分。
在销售过程中,具体的工作可能会包括市场宣传、运营活动、做增长、售后服务等。虽然在不同公司的专业化分工中,这些方向会有专人负责,但是不排除这些也可能是某些产品经理的工作范畴。例如,互联网行业中,可能是负责品牌、市场、运营的人完成销售或产品推广的工作,但是很多公司又会有「增长产品经理」,在销售和产品推广这个方向上有所侧重。
协调
协调也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公司内部不同职能分工日益明显的趋势下,产品经理通过协调不同职能的人员甚至部门,使其通力协作,获取最后的结果。工作内容从简单的沟通推进,到复杂的跨部门组织协调和推动都有可能。
当然,在一些公司中,可能会有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协调,但好多公司不设项目经理,或者权力没那么大。通常需要产品经理做复杂的跨部门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其实不管是新业务的协同、组织、完整实现,还是一个业务做大以后的完整经营,都是极复杂的事情。
产品经理虽然要创造价值,对结果负责,但对于不同形态、不同阶段的产品,最能创造价值的点不一样。产品经理需要搞清楚,在当前阶段,侧重哪一个部分更能够创造价值,并在对应部分进行重点投入,以创造最大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的「销售」和「协调」工作做得平庸一点,不是严重问题。而对「需求」理解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这才导致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地位上升,受到关注。
过去五年,最大的新要素是移动互联网;再往前十几年,最大的新要素是 PC 互联网,历史上的电、石油、蒸汽机也是当时的重大新要素。每一个影响时代的新要素出现后,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结合,就能创造无数的新产品,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去判断可以做什么。但每个时代,亿级和千万级用户规模的产品需求都是有限的,而且产品最后要从激烈竞争中胜出,才能改变时代。只有能决定正确方向的需求产品经理,才有价值,才决定了后续成败。如果需求产品经理表现平庸,之后不论融资多少,工程师、运营、营销人员多优秀,可能都无法弥补错误决定带来的损失。
当然,不同企业、不同阶段、不同团队认知,都会导致产品经理分工不同。有的企业分工互相重叠交叉,对其优劣对错,不能简单评价。因为一种制度一旦开始演化,它就有自我强化和收益递增的特点。所以一个公司,无论是产品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或是销售驱动,或是短期利益导向,抑或是追求极致体验,都没关系,产品经理都可以在这个给定的基础条件下去追求优化。甚至一个公司内不同团队都可能会有差异,这取决于一个团队的认知。尤其像阿里巴巴这种规模巨大的公司,收购了很多业务,它内部的不同团队,比如优酷、UC 浏览器、盒马鲜生,对产品经理的认知不可能完全一样。
2 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
从某个角度,我们可以把人类知识体系大致分为四类。
(1)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可证伪,可重复验证,所发现规律一般有普遍适用性,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等。
(2)形式科学:研究对象在真实自然界不存在,是人类建构的抽象规则,不涉及经验,不可能证伪,永远正确,如数学、逻辑、概率、编程语言等。
(3)人文科学:研究对象是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和精神活动,无法区分对错,无法证实,不适用于证伪,如宗教、哲学、诗歌、文学、美术、音乐、影视等。
(4)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作为社会中的存在,或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可重复(人类意识复杂多样,决定人类行为的动机和预期有互相博弈性和不确定性,社会永恒变化,正所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能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控制实验等),但必须以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为依据,且控制实验事实上无法真正重复验证,社会科学的研究结论就总是有不确定性,无法做到自然科学的高确定性(对于自然科学,假如观察到的现象与规律所预言的不同,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
如果按以上分类,产品工作更接近于社会科学,至少在面临的环境和研究方法上比较接近。产品是企业与用户的价值交换媒介,用户选择产品的行为是有很强的社会性的,既受当下情境影响,也受偏好、认知、制度、经济能力等约束条件的影响。同样,企业做产品决策,也要基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
对于自然科学和形式科学的研究,进行交流和分享会有较高效率,因为研究标的物的属性稳定一致,结论可以跨时间、跨空间重复验证,可以共创,成果可被传承、被引用;但产品的研究标的物不可能重复,结论的规律性和复用性受情境约束,需要总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相关联的关键变量和约束条件。
所有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它不能真正重复验证,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证伪,而可证伪是科学的最根本特征。在产品工作中,我们依然要研究总结很多经验和规律,便于预测用户行为、市场变化,也便于指导未来的决策,这样能提高企业效率。但我们要明白,人有异质性,社会有情境性,这些与产品相关的经验和规律只是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只可归纳,不可演绎,即不能保证能准确预测具体的个人行为和新情境下的市场变化。我们只能基于实践去发现和证实产品的价值,只能基于实践中的反馈,基于产品与用户和市场的交互(互相影响和互相适应)去理解持续变化的新情境中的关键变量、约束条件和规律。
产品经理如果要学习成熟学科的话,最主要的是学习经济学和心理学。经济学就是讲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说,不仅企业是这样,用户也是这样,每个用户都是在自利地追求价值最大化。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学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学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领域太庞大,产品经理只要学会用四个概念分析产品和用户就算及格了:效用、成本、边际、供需定律。效用,是指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和满足程度,人们默认追求总效用最大化。关于成本,要明白什么是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关于边际,要明白基本的边际递减、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交易。供需定律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则需求量上升。这些概念,将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论述。
3 用户模型——产品经理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我们通常把「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要以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的用户行为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的用户模型,并通过大量真实个体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洞察。
企业想要长久发展,所生产、销售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要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首先要研究和理解用户。作为企业中管理产品的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研究用户,以使企业面向用户需求生产产品,获得长久收益。那产品经理要研究什么样的用户?
产品经理要基于现实世界,研究宏观背景和微观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由物质、生命、意识组成的,产品经理研究的更多集中在意识层面。
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是指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相对于生命和意识来说,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是最为深入的,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比如元素周期表、牛顿力学公式等等。
20 世纪以来,人类对生命的认知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从对器官的研究,到对疾病的研究,再到对基因的研究,人类已经可以对基因进行改造,甚至可以创造生命。
而人类对意识的研究相对还比较浅显。全球 70 亿个人类个体都有各自独立的意识,每个人所想的事情都不一样。不同个体又组成社会,这当中,每个意识又会相互影响,形成了无数群体的复杂组合。同时,因为外界刺激不断,意识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使得意识的研究更加复杂。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要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意识是无法直接测定的,研究意识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研究用户的行为。行为的产生是意识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意识层面是一致的,研究在不同外界刺激下的用户行为。而产品经理不但要研究行为,更多的是要研究行为背后的意识,从而预判不同的产品对用户未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一个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宏观背景
用户的主观认知和偏好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社会(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对于企业和产品经理来说,宏观背景是指独立于产品之外的外部客观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宏观背景可能都不相同,而不同宏观背景下的用户又会有所不同。比如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对用户的研究和理解就需要考虑这种差异。
例如,在巴西等国家,大家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聚会,且喜欢对所有支出实行 AA 制。大家经常在聚会结束后一起打一辆车回家,打车出行场景中占很高比例的是聚会。而中国与之相比,还是有明显差异的,虽然国内也有一定的聚会场景和 AA 支付需求,但是其比例远低于巴西。面对于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设计打车软件产品时就需要考虑提供路线途经点、一笔订单的 AA 支付功能等,以满足这种差异性的需求。
微观场景
微观场景是直接影响用户当前意识的环境。用户处于不同的微观场景中,意识和行为都会有所不同。例如,某用户早起上班选择不同的出行工具:假如用户所处的微观场景是当前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则他对时间确定性的要求可能不是最高的,价格、舒适程度等都会成为影响用户行为的不同要素;如果用户所处的微观场景是上班时间非常紧张且迟到的后果比较严重,则他在选择出行工具时,对时间确定性的要求就会非常高。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是同一个用户,但是在不同微观场景下,其意识和行为都会不同,因此对用户的研究要代入微观场景去思考。
4 交易模型——交易是最需要关注的
交易模型研究是指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
我们把「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而把交易模型设计视为产品经理的进阶之路。这要求产品经理除了掌握用户模型,还能理解一个领域各利益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以及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这样才能自如地设计和优化交易模型。这里是把所有产品看作交易,搜索、社交、阅读等信息类产品只是货币价格为零的特殊交易。研究交易模型,除了理解产业链上各方的价值判断和复杂关系,主要研究的就是交易费用。
什么是产品?企业以产品为媒介跟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的关键不是其表面的材料、功能、属性,而是其深层的价值,因为产品就是价值交换的媒介。为什么企业总是说创造用户价值,而不是创造产品呢?因为用户关心的是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包括这个产品给他什么效用组合,需要他付出多少金钱或时间等。用户同样也会比较机会成本,看这个产品是比其他产品更好用还是更让他离不开,从用户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交易过程。所以,做产品要强调创造用户价值,因为企业与用户交换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价值。
产品每增加一个属性,调整一个功能,都是在调整效用组合,给用户提供不同效用,有增加,也有减少。在增加和减少效用的同时也进行了用户选择,选择了哪一类用户,哪一类情境优先,哪一类其次。因为不是所有的效用都能无限叠加,且用户体验是有成本的,有的效用叠加成本很高,一旦增加,企业可能就要亏本,甚至活不下去。企业追求的是效率,简单来说,就是考虑投入和产出。这些,就属于交易模型的范畴。
互联网时代,交易的含义更加广泛,本质上用户和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发生了一次交易。用户可能没有付出金钱成本,但是可能付出了时间成本、认知和思考成本等。每个交互和体验细节设计,本质上都是在降低用户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在增加用户在交易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这个收益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愉悦感等。
我们认为,一个好产品要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只有可持续,才能让企业长期赚钱;只有可持续,才能长期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而可持续就涉及交易模型设计问题。只有产业链上各方在创造价值和利益分配方面公平合理,有竞争性,产品才可持续。
用通俗的话来说,产品经理就好比是建筑设计师,不过不同行业的产品经理职责都是各不相同的,用互联网产品经理来举例:互联网产品经理设计的是我们日常浏览的网站和移动端上的软件APP等,并且要带着产品团队把产品做出来以及在市场上进行推广。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职责,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将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转化为可用的产品”。
一名优秀的互联网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①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②对产品的理解能力
③个人对产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④沟通协作及表达能力
⑤工具的使用
很多初创公司,在产品研发前期,喜欢使用一些复杂的需求文档对产品进行描述,然后就把脑图、Axure、visio等作为必备工具。虽然说原型工具是必备的,但是复杂的工具会严重影响产品研发进度,降低工作效率。
在原型设计阶段,我一般就使用国产Mockplus,一款 *** 作简单、高效的国产原型设计工具,完全能解决我 95% 的需求设计工作。
在产品研发阶段,我们团队目前使用的是摹客iDoc,一款快速,简单的产品协作设计工具。支持从PS、Sketch、Adobe XD里面上传设计稿,切实做到智能标注、一键切图、多样批注、交互原型、全貌画板、团队管理,从产品到开发,只要一个文档。可以为团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点这个链接,输入升级码venus,可以免费领取团队版体验礼包。有需要的可以了解一下
写在前面:本人是软件工程专业的IT男,打算以后走产品经理这条路。面试的时候,很多面试官也会问,软件工程专业的技术性这么强,你应该去研发呀,怎么会来做产品?其实,我也会问自己why,但最后我选择用两个词来回答吧:喜欢、合适。以前在学校里做外联工作的时候,我也经常跟客户这样说:您刚好需要,我们刚好专业。就这么简单。
到了大三,将要面对就业了,很多老师,同学,家里的亲戚都会问,以后毕业了要干什么呀?这时候我都会说产品经理,但他们都会补上一句,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呀?
确实,产品经理是一个新兴的职位,这个词来源于西方,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名词在中国火热起来,也出现了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的话。开始我给他们说,产品经理就是互联网领域的“翻译官”:将用户的需求翻译给程序员们听,后来在慢慢的接触过程中发现自己想的太过于片面了,看了很多书、文章,终于找到了一个目前来说我感觉还很到位的名词“**妈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产品的核心业务就是从用户/BOSS那提炼需求,然后交给技术去开发,最后产品上线,上线后还要优化。产品经理在这里面其实就是把真爸妈(用户)的想法,变成可以可 *** 作的产品,从研发、运营、市场等吸取养分,最终诞下baby。
那么产品经理日常要干什么工作呢,大致分为研发前(脑图中产品定义、用户调研)、研发中(业务建模)、研发后(线上运营)三个阶段。具体如下脑图: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需求调研方面花了很大的篇幅,这也反映了产品的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40%-50%)也都是花在了挖需求、制定需求、评审需求上,所以拥有良好的产品嗅觉和逻辑化的思维对于一名产品经理来说由其重要。
但是产品好像还得懂点运营,因为你要和运营打交道;产品好像还得懂点技术,因为你也要给技术打交道;产品好像还得懂点心理学,因为你要恰当的分析用户内心的想法;产品好像还得懂点数据分析,因为你得从万千的数据中分析出一些你要的东西;产品好像还得懂点销售,你的需求转化成的产品总得要让用户用的吧;产品好像也得懂点设计,毕竟你也要和UI去沟通……总之,产品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加油吧,万一某一天你成为了像乔帮主那样的人呢!
希望写这篇文章给-1岁的产品人一点小小的启蒙吧,同时也欢迎大家批评斧正。
不好进。
1、携程产品经理要有2-5年互联网产品经理工作经验,熟悉IT产品周期。有项目管理或实施经验者优先。(有酒店行业相关经验优先)
2、携程产品要有经理优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携程产品经理要有良好的市场及用户需求敏感度,较强的逻辑思维及数据分析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
4、携程产品经理要有良好的承压能力和工作热情,责任感强,工作积极主动,要有良好的前端产品设计能力。
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岗位职责不清的情况,有人觉得产品经理也负责进度和质量把控,似乎涵盖了项目经理的职能,可以不需要项目经理了。还有一些人认为,项目经理也在管理产品的事情,产品经理就负责画画原型图就可以了。产品和项目经理的职责不清,会导致公司内部同事或者外部客户用户,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找谁。那么两者在项目中的分工界面到底如何,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呢?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通常来说,IT行业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职责,根据产品类型、发展阶段、治理模式不同,会有所差异。存在四种情况:1)两种岗位兼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产品经理兼做项目经理;3) 项目经理只负责计划的执行,职能单一;4)项目经理兼做产品经理。
第1种比较常见于产品大规模开发阶段,较普遍;第2、3两种常见于产品主导型公司如小米;第4种常见于标准化或成型产品的客户导入项目,如泛微、用友,也见于传统企业级应用系统公司,项目经理在客户现场充当了产品经理角色。相对来说,第1种情况两个岗位职责最容易混淆分不清,本文将针对第1种情况,从项目迭代开发的视角,阐述两个岗位的职责分工界面:
图1 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职责分工图
上图比较直观的划出了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职责分工,我们将常见的工作内容划分为12个领域并用气泡表示,气泡越大代表该领域占整体管理工作的比重越高。以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的职责分割线为中心,气泡位置越靠近哪个岗位,证明该岗位工作重心更偏重该领域。可以看到项目经理工作职责更偏重于进度、成本、风险、人力资源、采购等领域,而产品经理更偏重于范围、运营、验收等领域,而在质量、沟通、干系人、变更领域,两个岗位的职责权重占比相似但是侧重点不同。我们来进一步的用一张表格总结一下具体的职责:
表1 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职责分工简述
上表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两个岗位的职责分工界面,一般具备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应该能够容易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如下:
1、在进度方面,产品经理参与排期,关注进度,而项目经理主导排期,负责进度。详细来说,在计划阶段,项目经理会根据产品设计方案,产品交付日期要求,再结合实际资源情况,主导制定进度计划,确定开发排期。此时产品经理应参与进度计划制定,站在用户(客户)视角给出排期建议,并将排期反馈给用户(客户)。在开发阶段,项目经理需要监控进度,要保证实际进度与计划相符,对进度结果负责。而产品经理要关注进度,参加进度会议,向项目经理了解产品的开发进展情况,向用户(客户)反馈进度情况。
2、在质量方面,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要把控质量。不同的是,产品经理更加关注的是功能实现是否偏离设计要求,需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关注和跟踪质量情况,保证开发不偏离设计的轨道。产品经理要参与测试用例的设计和评审,有义务跟踪测试进展情况并向项目经历反馈质量问题。而项目经理要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比如资源投入、进度安排、质量标准,执行并监控质量管理过程,监控各项质量指标比如bug率及功能分布等,复盘质量问题原因并找到应对方法等,对质量管理结果负责。
3、在成本方面,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成本需求,而项目经理要根据设计方案来做成本估算,制定成本投入计划,监控成本投入。详细来说,成本预算情况会影响产品设计方案,比如技术选型、产品功能范围等,产品经理要在设计阶段考虑到成本需求制约。而在项目开发阶段,产品经理基本不需要太关注成本投入,而项目经理要根据产品经理的产品设计、进度、资源要求估算成本投入,并制定成本预算和投入计划,监控成本的投入情况,总之需要对成本投入负责。
4、风险方面,产品经理需要关注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有义务发现并向项目经理提报风险,可以向项目经理提供风险应对建议,配合项目经理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比如和客户、用户沟通,改变产品策略、发布计划等。而项目经理要能够根据项目情况,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制定风险应对方案,监控风险,实施风险应对计划等工作。例如,比较常见的进度延迟的风险,项目经理应该尽早识别,尽可能转移或规避风险,不得已情况下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讨论决定是改产品方案或者进度计划,还是协调资源加班加点保障进度。
5、资源方面,此处主要是指人力资源。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人力资源约束,比如考虑到目前团队的技术栈情况,来调整产品设计方案。而项目经理需要根据产品设计方案、进度、质量等要求,来估算人力资源需求,要组建团队,做好团队建设、团队的激励考核等工作,还要提早识别人力资源风险,做好应对措施。为了达成项目目标,能够横向纵向协调人力资源。
6、范围方面,产品范围的管理是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也是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本质区别,产品经理要更加专注于业务。因此产品范围的规划和管理要有产品经理主导,产品经理前期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需求分析,来确定产品范围完成产品设计方案。在开发过程中,要跟踪监控进展情况,保证产品开发不偏离本次的迭代开发范围。同时,站在宏观层面,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做好整体的演进路线的规划,形成RoadMap。而项目经理更多的是去执行和实现产品开发范围,要根据产品方案,来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在开发过程中做好范围监控,如有范围方面的疑义要及时的和产品经理确认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7、沟通方面,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对沟通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但是沟通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产品经理更侧重于业务沟通,而项目经理则侧重在开发管理的沟通。对于大型微服务类平台而言,对内产品经理需要成为横向沟通、纵向沟通的桥梁,实现微服务平台各关联子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即各关联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设计和迭代开发,需要通过产品经理之间横向沟通,然后产品经理再纵向将信息同步给开项目经理及开发Team。在产品经理横向沟通的业务内容框架下,项目经理之间也可以进行具体的开发事务的横向对接沟通。一切对外的用户和客户的业务沟通由产品经理负责,技术沟通可以由项目经理沟通,但两者信息必须保持同步。总之,涉及到业务沟通由产品经理负责并将沟通结果向项目经理同步,涉及到开发管理或者技术方面的沟通由项目经理负责并将沟通结果向产品经理同步。
8、干系人方面,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干系人重叠的比较多,除彼此之外,对内还包括纵向Team的前后端开发、测试、UI,横向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及其他团队成员,横向的职能部门同时比如运维、实施、客服等,对外的包括客户、用户、公共管理部门等。相对而言,产品经理的干系人范围要更广,识别的难度更大,对于干系人的监控工作要求更高要,要能够在业务上面引导用户或客户的期望,要能够充分利用干系人之间的关系,调动干系人的参与。而项目经理在干系人方面,主要是面对的是纵向和横向的开发Team团队成员。
9、变更管理方面,产品经理主要负责控制变更范围,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控制变更风险。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求变更情况,变更带来的业务影响由产品经理评估,给出是否变更的建议,并负责对产品方案进行调整修改。项目经理主要从资源、成本、进度、技术、客户关系等多个方面,来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给出是否变更的建议。对于是否实施变更,此处有两种情况,有些公司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此时由项目经理综合评估是否实施变更并对此负责,还有一种设立了变更控制委员会的公司,对于一些重大或僵持不下的变更交由变更控制委员会来综合评定是否实施变更,如果没有设立该机构,则可以找上级领导寻求帮助。
10、运营方面,从项目定义来看“项目是为了达成一定目的而开展的临时性活动”,因此总体说项目经理只负责产品的迭代开发,而产品运营阶段的运营数据分析,用户的使用情况跟踪,市场反馈需要产品经理来关注,并可以作为产品迭代优化的需求依据。而项目经理在运营方面,更偏重于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性能等技术层面问题。
11、验收方面,验收又分为内部验收和外部验收两方面,此处主要是谈内部验收方面。内部验收方面,产品经理要从产品设计方案角度,站在客户视角,从开发阶段到上线验收测试阶段,针对进度、品质、功能实现等方面对各阶段的产出进行验收工作,并将验收结果向项目经理反馈。项目经理对被验收对象负责,协调资源解决验收中的各种问题。
12、采购管理方面,产品经理可以根据产品方案需要,针对软硬件的采购,提供采购建议。项目经理负责采购的规划和执行,比如编制招标文件,实施招投标活动,负责采购谈判签订和执行合同等。
(目前的话,我只了解这些了,如果大家还有干货,咱们一起探讨啊~)
在IT互联网领域,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在一些小企业,其界限是不那么明晰的。有些产品经理会兼任项目经理。
但在很多领域,项目经理是很广泛的概念的,有时只有专职的项目经理而没有产品经理。比如在房地产行业,产品管理(楼盘项目)是属于研发部整个团队,而项目管理属于工程管理部门。
在互联网和软件领域,产品经理是根据市场、需求、创意来设计和构思产品。
制作这个产品的活动就是做项目。项目经理整合资源、协调各个相关方来制作这个产品的过程就是项目管理的过程。
简单讲,产品是设计一个东西出来,项目管理是怎么把事情落实,把事情做好。
至于在IT行业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哪个职位更有发展前景,这是没有绝对的。只能看你适合做哪个工作。如果你是一个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如果你的沟通能力强,执行力强,管理能力强,那么更适合做项目经理。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对大学生吸引力真的很大。
仅参与在线实习产品职位的实习生,就上起985,如北航、南大、东南、华中科大,下到二本和三本院校。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越多越好。
但是当下不管学生学生适不适合强行推荐的做派,实在是误人很深。
校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选择,选错了行业,从远了说,会影响一生;从近了说,校招很可能拿不到OFFER。
为什么吹捧“产品经理”的风头愈演愈烈,其实就是教育机构想赚你的银子。
他们过度或虚假夸大产品经理职位的优点,对缺点却闭口不提。
比如:
1 产品岗没有专业限制,对学校要求也不严格。
大专生也能拿到腾讯产品实习的OFFER。
2 产品岗不用写代码,工作比较轻松。工资跟开发一样高。
3 产品经理看名字就是走管理路线,以后升职快。
干产品的老鸟会告诉你,产品岗不仅不轻松,加班多,还经常和开发吵架。升值快不快?那要看老天给不给机会。
下面总结下产品岗的缺点
01-产品岗竞争激烈
对校招来说,产品岗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激烈。
产品岗对专业没有限制,本身是好事,但是也代表着门槛很低。
而产品岗的需求人数又是最低的IT职位之一。
通常一个团队会招10个左右的开发,但只要1个产品经理。
像BAT级别的公司,一个部门只招十几个产品岗,但是会收到上万份的简历。
激烈程度堪比热门公务员职位。
02-需要有想法,会沟通
刚工作的新人可能更多的任务是产品逻辑的实现,也就是俗称的“画图”。
但很快就会给你考核指标。
一个产品项目或者功能,需要达到一个给定的数据。
比如下单支付转化率要超过50%。
这就需要个人有较好的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另外,沟通能力也是一个强要求。
产品经理需要跟研发团队沟通,也需要跟上层汇报。
如果关系处理不好,项目可能会延期,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还记得因为产品经理乱提需求,被开发打得头破血流的新闻吗。
03-晋升曲线不正常
不像开发类职位,只要能力达到一个水平,遇到的技术难点自然会解决,升职也是一个合理的曲线。
产品经理呢,小晋升还好,跟能力匹配,看指标完成情况。
但是想升中高层,一定是要做出数据很好的产品。
这点与工作时间基本无关,需要机遇和能力,能说服领导同意你的方案。
04-总结
那要不要选择产品经理的职位呢?
关键要清楚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的产品思维能力在校招中能不能排到中上。
如果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不要赌博去硬上。
等到校招季,发现自己找不到产品工作的时候,想换职位就来不及了。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指在互联网或者IT行业,管理、规划、设计乃至于负责实施一个互联网产品或者IT产品的岗位。根据各自所处细分行业不同、公司岗位要求不同、公司业务类型不同,也分为很多类型:
侧重用户体验和交互的产品经理
对于做体验和交互的产品经理来说,首要具备的能力是「需求的抽象能力」,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抽象用户需求的模型,进行相应产品界面和交互的设计;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好的产品经理能够把所有的用户使用分支流程都考虑进去,界面和交互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后根据产品上线搜集过来的核心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进一步迭代改进。
因此,「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是这类型产品经理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侧重企业级产品的产品经理
企业级产品经理对于产品业务逻辑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企业级产品通常包含了非常复杂的业务规则,需要产品经理对特定行业的业务有非常深的了解,能够根据业务规则设计合理的 *** 作界面和 *** 作流程。这也极其考验产品经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胶水型产品经理
胶水型产品经理对于大公司来说,某种意义上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为大公司的部门职能一旦划分地比较清晰,跨部门跨组织结构推动一个产品线的过程就会遇到各种困难,效率非常低,产品各个参与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除非公司顶级高管出面亲自推动,否则产品几乎不会有什么成功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有专职的产品经理承担跨部门或者跨组织结构的协调人,作为产品owner身份去推动,往往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负责一个完整职能团队的产品经理
这种类型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承担一个创新团队管理者和CEO的角色,他首要考虑的问题就不是产品的界面怎么设计,交互逻辑是什么,业务规则怎么定义了,而是:产品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资源,定义哪些milestone,预期会有什么样的成果,团队怎样管理和激励等等。
无论哪种类型的产品经理,都有机会成为优秀顶尖的产品经理,前提是你是否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长处,并能找到最适合你发扬这些长处的环境,找到最适合自己为之奋斗的产品,从而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产品经理应该做什么,在公司全部的内容,包括:产品经理应该做什么,在公司、产品经理职责是什么、产品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