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业务有别于联通的基础网络服务,专指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的创新型业务,分支包括数据中心业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产业互联网业务区别于中国联通基础的网络服务,指的是中国联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的创新业务,包括数据中心业务、云业务、物联网业务以及大数据业务等。
一般做销售要了解下面的基本知识的,变通一下,做那行业务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销售的产品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某些问题。2、销售的产品可以帮助客户,满足什么样的需求与期望的。3、顾客之所以选择自己的产品,是因为顾客对所推销的产品的期望比较高,因此千万不要让顾客的期望变成失望。总结一句:要销售产品,是需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满足客户,销售就会容易得多了。 当然,也要求销售员具备相应该的销售技巧才行:如:胆大、心细、脸皮厚"和说服客户的技巧一、胆大
1、对公司、对产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们的公司是有实力的,我们的产品是有优势的,我是有能力的,我的形象是让人信赖的,我是个专家,我是个人物,我是最棒的。
2、在拜访客户之前做充足的准备工作。一定要注意检查自己:必备的资料是否带齐?自己的形象是不是无可挑剔了走起路来是不是挺胸抬头?自己表情是否很放松?
3、要有一种平衡的心态。就正如我们追求心仪的女人,你并不是去求她给你恩赐,而是让她不错过一个能让她幸福的男人;同样,我们面对客户,一定要有这种平衡的心态:客户是重要的,我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如果合作,他会为我带来业绩,而我会给他带来创造财富的机遇。
二、心细
1、在学习中进步。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你才会具有敏锐地思想。
对公司、对产品、对科技背景、对专业知识更是要熟知。
2、在会谈中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注视对方的眼睛,一则显示你的自信,二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可以透过他的眼神发现他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涵”。一个人的眼睛是不无法骗人的。
3、学会倾听。除了正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多听。听,不是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意会,交流那种不可言传的默契。
三、脸皮厚
1、永远对自己保持信心。没有能够成功交易,并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并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好,而是不适合。
2、要有必胜的决心。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你一定会最终成功。
3、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要不断地挖掘自己的优点。
4、要正确认识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5、要多体味成功后的成就感,这将不断激起你征服的欲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要把每次与客户谈判当作你用人格魅力和胆识征服一个人的机会。四、说服客户的技巧:1、说话要真诚
2、给客户一个购买的理由
3、让客户知道不只是他一个人购买了这款产品
4、热情的销售员最容易成功
5、不要在客户面前表现得自以为是
6、注意倾听客户的话,了解客户的所思所想
7、你能够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请说给客户听,做给客户看
8、不要在客户面前诋毁别人
9、当客户无意购买时,千万不要用老掉牙的销售伎俩向他施压
10、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最近和很多企业的CIO/CTO、以及IT部门的各级主管交流数字化转型时,他们都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了热情和憧憬。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IT部门的职能还停留在“业务支持”的程度,是为业务部门提供IT系统支持的组织。这也造成了传统企业中IT部门的员工,更多的是承担甲方项目经理的角色。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方式,使得员工往往一个项目上线后,就会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工作中。员工在业务或专业能力上很难得到持续的积累和沉淀,结果就是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逐渐被消磨,整个IT部门的生产力和创新氛围也受到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CIO/CTO面前有成百上千个需要用⾼昂的成本进⾏支持和维护的遗留系统,尽管他们愿意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但在项目周期与成本压力面前,却又显得力不从心。
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在推进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寻能解答许多管理者们的疑惑。
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关系是什么
业务架构可从企业战略出发,按照企业战略设计业务及业务过程。业务过程是需要业务能力支撑的,从战略到业务,再到对业务能力的需要,就形成了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能力布局——将这个布局理解为业务架构,它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设计过程。
业务架构设计会尽可能地追求以更为集约的能力实现更为多变的业务或服务,这其实也是中台战略追求的目标。因此,中台战略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一种业务架构设计。
业务架构设计完成后,“灵魂”就诞生了,IT架构则是根据“灵魂”的需要来设计“容器”。IT架构通常会分为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近些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架构的地位直线上升)。
应用架构重点关注是功能布局,与业务架构的关系非常紧密,可以称其为业务架构设计的“紧后工序”。技术架构主要关注分层结构,对于大型业务系统来说,一个逻辑分层可能需要通过多种平台才能实现。技术架构与业务架构的关系并不像应用架构那么直接,主要是通过对业务特征、业务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分层的合理性和平台选型。
作为“灵魂“的”容器“,IT架构中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与业务架构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 将”灵魂“注入”容器“是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而能否顺利注入,让“灵魂”有个适宜的居所,则有赖于技术人员对“灵魂”的充分认知 。
中国联通对ito最新定义是针对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IT外包服务。中国联通ito服务,是针对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IT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办公设备维护、综合弱电服务、网络保障服务、业务巡检服务、重要保障服务、一户一档服务、远程支撑服务、咨询中心服务等八个方面,解决了中小企业在IT网络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后顾之忧。
文/熔 财经
作者/Kinki
几天前,联通发布了其2020年的财报,其中,联通的利润增幅较大,移动服务收入同比由负转正,创新业务收入不断提升等数据,都是本次年报中的亮点。
另外,在此次财报中,联通首次公开了其5G用户的相关数据,2020年作为5G普及商用元年,随着三大运营商的5G数据出炉,投资者终于一窥其貌,到底谁会略胜一筹?
一、营利双增的联通,却面临用户出逃的困扰
“熔 财经 ”在财报中看到,联通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30383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12494亿元,同比增长103%。总体来说, 营收和利润都在稳步提升,联通“转型增效”战略下,成绩明显。
过去三年 ,联通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都比较稳定,在17年“混改”之后,通过 “降本增效”和加大创新业务的发展,联通从18年开始,营利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不过, 反观联通的用户数量,却“不升反降” 。截止2020年12月底,联通全年累计净流出用户多达1200多万,总用户量只剩下306亿,是三大运营商中流失率最高,也是用户数量最低的一个。
从上图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电信新增的用户数量,几乎就是移动和联通流失的用户总和,也就是说, 整个通讯市场,已经很难实现用户数量的“量增”,运营商下的用户增长,不过是运营商之间的用户流动。
再说, 虽然从数据上看,电信的新用户增长最多,但实际上,这是三家运营商主导不同的战略所导致的 。由于移动整体用户数量最为庞大,因此目前移动的首要任务不是寻找增量用户,而是拓展自己较弱的宽带业务和新业务转型,相反,宽带业务强势的电信,则更看重移动用户扩张。
而“熔 财经 ”认为 ,联通去年之所以客户流失严重,与其激进地推动2G用户退网有关,当时2G用户在联通总体用户总量中 ,仍占将近1/3,取消2G网络也引起不少联通用户的不满,但对联通自身而言,或许更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增加运营的效能。
所以,对三大运营商而言,其实彼此都明白单纯靠用户增长,已经很难拉动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了,倒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业务上,比如提升用户的ARPU值,比如打开5G的渗透率。
二、联通用户最少,净利润增幅最大,原因何在?
不过,尽管用户丢失不少,但若从利润表现来说,联通的数据并不比另两家运营商差。2020年,电信的净利润虽然是联通的一倍之多,但联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3%, 相比较之下,电信的净利润增幅为16%,截止Q3,移动的净利润同比降03%。
问题来了,无论是原有的用户数据,还是最新公布的5G用户数据,联通都垫底,那它利润的增速原因何在?
从经营逻辑上来说,要么就是有额外的“开源”,要么就是“节流” 。财报显示,2020年联通的销售费用仅为30461亿元,同比下降92%;另一方面,终端补贴成本同比下降了993%,省下来的开支成了利润,账面上自然就好看多了。
联通之所以大量流失客户,其中一个原因也在这里,这两项成本其实都是为发展新用户而设,成本卡住了,新用户的发展自然不如预期。
而另一方面,联通也在尽力“开源” ,财报数据显示,去年联通的移动服务收入达1567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但传统业务毕竟增长乏力,加上有移动这个庞大的竞争对手,所以联通也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新兴业务上,尤其是政企业务。去年,联通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上升高达300%
另一个主要收入增长,则来自于固网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收入同比增长24%,达到人民币426亿元。虽然增量不算大,但毕竟这是电信的主战场,且考虑这个数字在2019年是同比下跌的,所以联通也在尽力开拓能赚钱的战场。
三、联通5G,或成未来的重要增长支撑?
除此以外,作为最后公布5G数据的运营商,联通的5G业务也值得期待。虽然目前联通的5G用户数量最少,但其渗透率并不低,整体上来说跟电信不相伯仲,比移动还要高。
若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联通是用小成本撬动了最大的收益。去年,联通的5G资本开支为350亿元,电信为453亿元,移动高达上千亿元,为此, 联通宣布将与电信共建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预计双方均能节省投资超760亿元,
从经营体量来看,移动与电信、联通并不是一个级别,联通和电信合作的举动,将能让两者在5G业务上享受加速发展,同时大幅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并缩短网络的建设周期。
除了尽力降低在5G业务上的成本投入以外,联通也在积极提高5G用户的ARPU。截止去年底,电信5G用户ARPU为656元,而联通为70元左右。
此前,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也表示,联通2G用户会在今年内全部退网,相信这部分用户,包括联通原有的3G、4G用户转至5G,王晓初预测2021年,联通5G用户的ARPU还会提升超过10% 左右。
当然,“熔 财经 ”认为, 联通想要尽力发展5G相关业务,也因为联通自身传统业务在三大运营商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回看过去20年三大运营商移动ARPU的发展,无论在2G、3G还是4G年代,率先发力“新一代通信网络”的运营商,往往能在此后提升用户ARPU值的过程中获得优势。
比如在3G通讯年代,由于电信的3G标准占优,因此加入的电信一度将自己的ARPU提升至跟移动差不多。而在4G年代,由于移动最先发力4G网络,因此移动的ARPU在2015年后率先提升,而电信与联通就一直处于“守势”。
因此,对三大运营商来说,5G业务的发展,将会在未来成为影响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从2019年开始,三大运营商的移动ARPU都是下跌的,这跟上文提过的,整体通讯用户接近饱和有关。
但大家的ARPU值都在2020年迎来了拐点,这跟各大运营商纷纷在去年推出5G业务有关。综合来看,三大运营商均受益于5G业务,让移动ARPU能够止跌回升。
既如此,接下来三大运营商,特别是联通将如何推进5G业务的发展,将至关重要。总的来看,三大运营商的5G划侧重角度不同,运营打法与优先发展领域也呈现出了差异性。
中国移动的用户数量是三大运营商当中最多的,且其获得的5G无线频率与联通和电信的不同,中国移动获得的是26G+49Ghz,电信和联通获得的是35Ghz。
理论上, 低频保证覆盖,高频保证网速,移动的低无线频率在覆盖同等面积,要求同样边缘速率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少的基站来进行组网,在5G发展前期,移动即便少投入一点,也能获得更大更快的覆盖率。
相对之下,联通和电信的35Ghz,虽是目前全球成熟度最高的5G频率,其速度会快一些,但因为覆盖率不高,要求基站的数量更多。为此,在普及使用之前,联通和电信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开发,这也是为何两者需要携手共建网络的原因之一。
目前来看,移动的“家底”最厚,其5G业务发展方向最全最广,除了终端消费者(ToC)和产业合作伙伴(ToB)之外,还将提供泛在的智能云和边缘计算服务,尝试构建新型的智慧中台。
而电信将会加快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垂直行业发展机遇,向综合智能信息服务领域进军。也就是说电信凭借其在宽带上与政企合作的优势,未来将深耕云计算服务,华为、阿里云都可能是其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
而联通的主打方向,则一直比较“模糊”。在2020年四大运营商工作会议上,联通更多强调的是管理架构的创新和落地。
而关于5G,董事长王晓初曾表示“中国联通一定会参加某一家或者是多家合作的局面。”事实上,除了跟电信的合作之外,联通还将联合电信和广电开发3300-3400Mhz频段。
那么,联通到底是怎么想的?首先,从消费终端(ToC)来看,别看目前移动的5G渗透率不高,考虑到其整体用户数几乎是联通和电信的3倍,渗透率偏低也不难理解,再加上移动的5G频段具有覆盖率高的先发优势,在这个层面上,联通和电信即使联合起来,要超越移动的可能性都不大。
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的5G资费水平差别不大,显然,在5G网络这件事上, 联通和电信也没有打算再用“价格战”来抢用户了。
早几年的时候,三大运营商还为了获取用户而激烈“拼杀”,比如联通就曾推出48元不限流量套餐来抢用户,曾有运营商高层用“一碗汤、汤一碗”来形容当时运营商所处的困境,大家拼个你死我活,实质上行业整体价值没有任何得益。
而且,现在运营商即便抢来了5G的终端用户,也不再意味着就能赚大钱。韩国从19年中就率先大范围开展5G网络应用,至今5G用户的ARPU已经提高了40%左右,DOU值提高了2-4倍。
DOU值是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费额,参考韩国5G业务的发展模型,在我国5G资费还这么贵的前提下,流量消费还要再翻倍,估计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如此看来,5G的盈利点不在ToC之上。按通信行业的专家估算,5G的应用场景仅有20%面向ToC用户,剩余的80%都是面向ToB用户的,5G更大的应用还是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
移动和电信都找到自己在ToB业务上的发力点了,一个强调智慧中台,一个着力云网融合,两者都是各路专家所看好的,5G在工业互联网上的应用,只是从目前来看,尚未迎来政企的大范围应用。
而联通则在去年的5G世界大会上,牵头建立“5G应用创新联盟”,积极 探索 “5G+物联网+大数据+AI”的融合应用,看来,联通的着力点应该是推进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时代。目前,联通已与十多个垂直行业的400多家客户开展5G创新合作,孵化了超百个5G创新商用工程。
从ToB业务的层面来看,联通将自己5G发展跟中国工业产业紧紧的联合在一起,而未来几年,将会是国内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联通这步棋,至少看起来稳了。
5G赛道上,三大运营商都才刚刚发力,现在谈孰优孰劣似乎还言之尚早,但对已经落后的联通来说,至少是一个能够期待的未来。
2020年,是5G时代开启的元年,各大运营商在过往的投入,也都开始有所收获。现在,就看谁能在5G路上,走得更快了。
本文均来源于网络
熔 财经 :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中国联通要成为最懂客户打造构建了线上化、智能化、云网一体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高品质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科技引擎、高活力运营。中国联通已经建成了全球电信行业最大规模的核心业务系统,可实现全业务线上化、全渠道OMO协同、全客户价值经营、全订单过程可视、全集团一体化多级联动,助力中国联通转型成为“最便捷、最智慧、最高效、最懂客户”的高品质综合数字服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宣布,面向重点垂直行业成立装备制造、智慧矿山、智慧钢铁、服装制造、汽车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法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九大行业军团,分别由中国联通八个省级分公司以及联通数科、联通智网十家单位负责组建。继通信巨头华为成立十五个“军团”后,运营商中国联通也宣布成立九大“军团”
工商银行通过实施“1031”工程、信息化银行建设等工作,打造了同业领先的第四代核心银行系统,确立了信息 科技 领先优势。随着银行进入40时代,金融 科技 推动银行从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方面打破传统、变更生产经营模式,顺势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时代特征,银行不断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体验和效率,同时对企业级架构建设和信息系统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为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满足业务创新转型发展要求,工商银行于2015年启动IT架构转型工作。充分利用分布式、云计算等新技术,基于开放平台与主机有机结合的基础架构,构建面向未来业务发展,以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为特征的全新技术体系。在技术变革的外部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互相作用下,工商银行于2017年启动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工程,围绕“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共享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 科技 融合共建”的智慧银行建设目标,通过整合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强化产品创新顶层设计与跨产品线整合,将业务架构由内部企业级延展至跨界生态,在业务架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IT架构转型,持续优化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建立金融与 科技 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态体系。
1构建服务化、松耦合应用架构。 同步ECOS工程建设,工商银行引入了业界领先的持续价值提升方法论,通过分析全行发展战略、业务发展前瞻性规划和业务现状问题,体系化地开展业务领域顶层设计,从流程、产品、实体等三个维度开展业务建模,整合构建覆盖63个业务领域、100多个业务组件、近4000个任务组件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并指导推动IT系统建设。通过从业务领域、业务组件、业务对象到IT应用、IT服务、数据对象的对接落地,围绕业务对象,以数据为中心聚合服务,形成了覆盖业务产品服务、业务和数据基础服务、技术基础服务的企业级服务体系,打造了分层解耦的应用架构。建立组件化研发机制,实现业务模型的高效传导,促进统一架构语境下从业务到IT的一致性承接。在支付结算、xyk等热点领域完成组件化落地, 提炼 了19000余个IT服务,日交易量逾40亿笔,提升了产品研发的市场响应速度。
2打造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系统。 依托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开放平台技术,逐步从传统的以主机为核心的应用布局向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布局转型,初步建成具备承接主机业务下移能力的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在国内大型银行中,率先实现银行核心业务的完整闭环处理,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有超过90%的应用部署在开放平台。在中资银行中,率先使用自主研发的开放平台境外核心业务系统,已在欧洲、亚太区域新设机构实际投产运营。随着双核心建设不断深化,工商银行在业务量快速增长态势下,整体保持主机资源零增长,2015~2020年累计实现主机资源压降65000MIPS以上。
3形成双轮驱动的开放金融生态。 工商银行建设以“嵌入场景、输出金融”为特征的API开放平台,与以“绿色部署、敏捷上线”为特征的金融生态云,组合形成全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双轮驱动”的体系化品牌。目前已对外开放9大类1800多项API服务,为8800多家合作方提供服务,成为银行同业中“合作伙伴最多、服务最全面”的开放平台。已推出教育云、物业云等17款金融生态云产品,累计推广G/B端客户超过3万个,C端客户929万。
1打造多模式、高性能数据交换体系。 工商银行综合运用流数据处理、数据复制、文件共享等技术,打造了多模式、高性能的企业级数据交换平台,面向全行提供实时、准实时、分钟级、小时级等多种时效的企业级数据交换服务,并在余额变动实时提醒、实时交易反欺诈、准实时存贷款偏离度计算等应用场景取得良好成效。
2率先建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服务云。 同业率先完成传统封闭式架构(TD、Extradata)向开放分布式架构(Hadoop、MPPDB)转型,建成金融行业集群规模最大、技术生态最全、供给能力最强的大数据服务云体系,软硬件投入仅为原有产品投入的30%。全数据整合后容量超过93PB,为171个总行应用、22个业务部门和52家境内外分行及子公司提供了高效、便捷、丰富的高质量数据服务。
3着力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台。 按照ECOS工程总体布局,以共享、复用、创新为目标,通过数据资产沉淀、数据服务化、数据资产运营、数据产品输出等措施,打造高效、智慧、开放、共享的标准化数据服务。面向全行1万余名数据分析师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线上BI分析能力,支撑全面风险管理、xyk风控、智慧大脑等重点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客服、运营、产品和风控等领域的智慧赋能,提升各专业数据应用创新能力。
1打造一系列企业级新技术应用平台。 工商银行依托金融 科技 研究院体系化布局新技术,建成了云计算、分布式、API平台、大数据、流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网十大技术平台,是工商银行技术领先优势的集中体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集成业界主流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便捷高效、全流程建模、自学习的AI全栈平台,赋能数据智能化应用,构建工行智慧大脑。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感知万物,获取海量物联数据,扩展银行金融服务边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平台在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七大业务领域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应用生态,机构用户超千家,个人用户超100万,拥有近百项专利,荣获多项业界大奖。生物识别平台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管理、安全管控、服务调度等功能,具备多生物特征统一管控、统一服务的能力。
2建成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云计算、分布式技术体系。 云计算平台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智能运维等特点,从传统手工为主的虚拟化架构,转变为快速供给、稳定可靠、资源集约、运维智能的新型云计算体系架构。截至2020年8月,工商银行已实现60000+节点、34000+容器的入云规模,具备万级容器集群自动供给能力,同等业务量下服务器虚拟资源利用率平均提升2~3倍,业务高峰期系统扩容时间由几十分钟缩至秒级,2019年荣获人民银行 科技 发展奖一等奖。分布式技术平台涵盖9大类分布式技术组件,在快捷支付、纪念币预约等150余个应用广泛运用,为IT架构从单体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服务化架构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截至2020年8月,日均交易量超过50亿笔,并发支撑能力超过10万笔/秒,重点交易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0ms,有效应对“双十一”秒杀等高频、大并发交易对IT架构稳定性、业务连续性的冲击。
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领域的安全防护,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金融 科技 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研究完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论和保护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融e行”第一批完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认证备案。围绕ECOS工程建设,建立多因子身份认证体系,发展手机盾、云证书、指纹、人脸、声纹、指静脉、虹膜等多种认证及生物识别技术。建设企业级反欺诈平台,通过终端、账户、行为等多维度展开智能风控,有效拦截欺诈交易,提升开放银行防御和风险处置能力。
在新一轮 科技 革命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 历史 交汇期,工商银行将 科技 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积极创新和引入金融 科技 前沿技术,在全行战略、企业架构的指引下,强化IT与业务的融合。通过金融 科技 赋能经营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新生态,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和灵活性,为广大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动能源泉。
5G技术的逐渐成熟为5G边缘云带来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近年来各大云厂商纷纷加码布局5G边缘云赛道,这一前沿专业领域迎来了市场蓝海期。
运营商具备独有的云网协同优势,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有效提升连接、分析及决策的实时性、高效性、安全性,因此,5G边缘云成为运营商与行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利器。
联通云5G边缘云以中国联通的CT联接能力和联通云的IT计算能力为切入点,打造联通网络+云计算的差异化优势,以DCS(Distributed Computing Service)分布式站点服务、DS(Dedicated Site)专属站点服务、分布式私有云为核心产品,形成“云网边端业”一体化的商用5G边缘云解决方案级产品。联通云5G边缘云负责人过晓春在接受赛迪网专访时详细介绍了联通云5G边缘云的优势与使命。
夯实差异化能力,满足多场景客户需求
如何在距离客户与应用更近的地方加强边缘计算能力,部署更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最适合的延迟、宽带和速率以及解决方案?过晓春表示,联通云5G边缘云有两大核心产品——DCS分布式站点服务和DS专属站点服务。这两个核心产品之间形成了拉通联动的关系。用户可在专属的站点开通DCS服务,同时,依靠数据、网络等协同能力解决专属站点资源有限的问题。
联通云5G边缘云的DCS分布式站点服务是在行业云上融合计算、存储、网络、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云计算服务,具有“本地带宽、云网一体、云边协同”三大特点。一是对于互联网服务,联通云5G边缘云区分网络通路特点,针对不同的网络通路提供不同的计费价格和模式,对于在局限于市域内的网络流量,提供竞争力的价格体系;二是基于中国联通自有的云联网优势,通过自服务开通云边高速、云间高速、分布式网络等产品服务,实现站点间打通;三是基于分布式云服务的逻辑,全域所有云池可以实现资源、数据、应用的联动,从而实现灵活调配。
DS专属站点服务则是本地化部署的软硬一体产品,提供基础的云网资源,支持开通DCS站点服务及全量的行业云服务。联通云5G边缘云的DS专属站点较之一般的行业云和私有云具有多重优势。DS专属站点服务兼具以租代建、随需扩容、丰富应用下发、平台免维护,以及稳定优先、专属设备性能保障、数据本地存储等特点,这些优势保证了联通云5G边缘云在d性扩容、应用下发等方面的高可用性。
总结联通云5G边缘云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整合行业云池资源、私有云池资源、云联网资源、公网接入、专网接入资源,提供满足业务时延要求或数据合规要求的云网资源,可支持云管、云服务、资源池、网络多种组合方式,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二是提供了分布式多分支机构场景,解决了分支机构一朵云问题,实现云边协同,可提供统一云服务。同时,非集中式的公有化云服务提供了确定性时延的算力资源,满足了低时延要求。
三是中国联通的云池(站点)建设目前已经从一省一池向一市一池过渡。强大的站点优势进一步加强了分布式的资源优势,从而提供极致的网络以及实时的云服务。同时,这种能力优势同样可为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的“东数西算”工程提供技术基础。
赋能千行百业,政企上云大有可为
目前,联通云5G边缘云已经深入到了互联网流媒体、交通、智慧城市、医疗、工业制造等各行业,根据不同的场景发展特性和需求,以边缘智能全栈发展解决方案赋能垂直行业。
以医疗行业细分场景为例,很多医院都开始 探索 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医院,力求在业务节点间实现数据及资源的互联互通,提升就诊效率与患者满意度,但仍然会存在医疗信息交互性、灵活度不足的现象。
为了能让医疗数据释放更多价值,打破系统间的信息“孤岛”,联通云5G边缘云走进医疗行业重点场景,加速其数字化变革。联通云5G边缘云面向院前、院内、院间三大闭环场景,从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协同、能力提升、5G+公卫应急等方面,整合云+5G+应用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医疗服务平台,面向大量新型智慧医院,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联通云5G边缘云带来良好的实践效果。一是多场景协同,多服务层次、多接入方式、多应用形态共同由一套体系支撑,形成多个场景协同,提升医疗整体智慧化程度;二是本地处理,通过应用DS专属站点服务,提供全栈专属的业务管理、就近算力供给服务、就近数据缓存服务,实现业务性能保证及数据合规;三是应用下发,在传统医疗业务之外,业务应用更新迭代快,需要灵活地根据需求实现应用变更,所以通过能力中心管理应用,做到随需下发,一键部署;四是云边协同,部署在医院的专属站点和中心云池通过云边协同,满足应用容灾、数据归档等业务高可用方面的关键需求。
过晓春认为,在医疗行业应用场景中有两个核心矛盾——数据安全性与获取数据的便利性。这两个核心矛盾构成了一个矛盾体,到底应该部署私有云还是公有云?而拥有分布式优势的联通云5G边缘云可以在医院本地内放置DS专属站点提供本地的局域网访问,同时联通云会将部分数据以及业务扩展到就近的联通云行业云池,而这个云池是公有云属性的,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目前,联通云5G边缘云借助中国联通云网边融合协同能力,已全面覆盖云业务场景,满足多种产品形态、多种服务模式的全场景支持。未来,联通云5G边缘云将在这一行业蓝海中继续开疆拓土,更好地服务政企客户上云之路,创造云上中国美好未来。
以上就是关于联通产业互联网与联通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联通产业互联网与联通的区别、如何从IT技术转销售,需要为转型做哪些准备、IT组织的数字化转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