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台定位为数据开发者提供集成的一体化的数据开发平台,数据平台通过数据资产化和数据服务化实现数据自助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资产-数据服务化的端到端的数据平台,帮助企业或者组织实现从更容易的管理数据,到更容易的应用数据,最后能够实现数据智能。
数据平台的好处:
1、避免数据的重复计算
2、提升数据服务力
3、提高数据共享力
4、将数据资产化管理
具体表现为:
1)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难度,同时覆盖所有数据加工处理的应用场景,开发效率提升2倍。
2)降低开发成本,构建数据服务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服务,通过数据服务解耦应用系统和数据开发系统,屏蔽了业务数据的变更,导致上层的数据分析失败或者异常,另外通过数据服务,将服务管理和可视化,提升服务和数据资产的复用性,开发成本降低50%。
3)构建企业自有的数据资产,通过数据平台将企业的数据治理完成之后形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可以对上层应用提供服务,企业可以依据数据资产构建自己的应用,实现数据价值。
4)提升数据质量,通过数据管理工具达到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治理的效果,对各个业务系统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并提供管理工具进行可视化的管理。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数据质量,实现企业的数据资产化;
5)数据安全提升,通过数据安全模块的相关功能对数据进行敏感级别设定,并通过资产加密和脱敏等功能,实现企业数据安全脱敏和存储,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
6)开发数据挖掘算法和智能预测算法,通过数据进行问题预测,从被动解决问题到提前预知问题和预防问题。从而避免业务上的重大损失。
7)通过数据平台的数据资产,数据门户,提升上层应用使用数据易用度,让数据成为像产品一样可以被业务方查看到的数据产品,同时提供可视,可以订阅,可以下载等多种使用方式。
前几天参与了公司组织的”引航计划“培训。
公司TOP分享了,”新零售战略漫谈“。
品牌事业部TOP分享了,"品牌管理,企业变革对于管理者的挑战与机遇”,如智能智造对品牌的挑战与机遇。
两位TOP分享的都是技术变革所引起的企业变革的话题。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位TOP对于变革都是积极拥抱的,变革的第一性原理都是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
这让我陷入深思,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 ”快速响应“、”挖掘“、”引领“顾客的需求,一切以"顾客(用户)需求"为中心。
哪么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也是必须支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搭建。
目前我们公司搭建的信息系统如何
能否支撑未来企业的高速发展
如果需要变革或优化,方向又是什么?
工业时代,信息化建设一般以"前台+后台"的平台化架构来搭建,所有的软件系统都是基于这种方向来规划、设计。
一、前台、后台系统的定义
前台,每个前台系统就是一个用户的触点,是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
例如,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都属于前台范畴。
后台,每个后台系统管理企业的核心资源(计算+数据),以规范处理企业底层核心资源和企业的核心可追溯单据为主要目的(采购、销售、财务订单等),它们的变更需要严瑾的申报审批流程和更高级别的测试部署要求,天然导致它们变更频率低、变化成本高、变化周期长。
例如,财务系统、OMS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等。
基础设施、计算平台作为企业的核心计算资源,也属于后台的一部分。
前台、后台系统来源有两种
1、花大价钱外采,实施,需要每年支付大量的服务费,定制化困难。
2、花大价钱自建,一身的补丁,年久失修,同样变更困难。
有人会说,现有的版本较低,可重新搭建新的后台系统。
但是由于前、后台系统天然的特性,重建也只是推倒了一个“烟囱”,只是新建一个差不多的“烟囱”,建的越多,后期的运维会越艰难(天港城、DRP、AFS、FMS等)。
二、前台+后台系统框架的僵局
"前台系统"是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 ”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所以前台系统为 用户而生 ,需要快速的创新迭代、越快越好。
“后台系统"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解决企业管理的效率问题,而不是完全为了服务于前台系统。
后台系统往往是稳定至上,越稳定越好。
前台系统是需要快而美,快速迭代。
这样前台、后台系统的的配速不区配。
而企业会不断发展,顾客(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后台修改的“成本”、“危险”也只会越来越高。
后台系统对于变化,天然会选择保持稳定性与可靠性,响应速度会越来越慢,甚至无法响应,或者将很多的业务逻辑不断的加到前台系统,造成前台系统不断膨胀,渐渐拖垮前台系统,同时用户的满意度下降,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也随之下降。
这样前台需要的快而美、后台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生就陷入僵局 。
我们公司是不是也慢慢体现这种特点
顾客需求多、变动频繁,而信息平台的响应速度也是越来越慢 或直接说NO
哪有没有解决之道?或有没有路径来处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国内毫无疑问是阿里、腾讯、华为等。
其中阿里从最初的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阿里云等,业务不断扩展,阿里的技术团队在业务的不断摧化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将自己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沉淀出一套综合平台(大中台、小前台的系统框架),具备了对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享应能力。
阿里的信息平台中,引入了中台的业务架构。
中台业务架构是将一些基础公用的业务服务抽像出来,形成 共享平台 ,提供给所有的前台业务使用。
一、中台定义
中台为前台而生,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建设,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
前台系统中的通用业务能力"沉降"到中台,为前台减肥,恢复前台的响应力。
后台系统中需要频繁变化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层,赋予这些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度和更低的变更成本。
中台是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添加一组变速轮,将前台、后台的速率进行区配,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搭建桥梁,易于前台使用,将后台资源顺滑流向用户,响应用户。
中台作为桥梁,链接了用户与企业核心资源,可以将业务沉淀在中间层,覆予这些能力更强的灵活度和更低的变更成本,为前台提供强大的能力炮火。
二、中台的核心价值
1、以用户为核心的持续化创新能力,是中台建设的核心目标,业务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综合能力的核心体现。
2、中台建设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企业响应慢困境, 弥补顾客需求快速变化的前台和稳定可靠驱动变化周期相对较慢的后台之间的矛盾,沉淀业务能力,打通并顺滑链接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用户响应速度。
在未来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建设自己的中台层。
公司现建立了比较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如SAP、OMS、CRM、WMS、SRM、POS、OA等。
也建立了较强大的系统流程运维、研发团队,有较强的软件项目开发、运维经验。
随着新技术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顾客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工材料成本上升、个性化需求等各种因素,公司战略也会变动,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为了支撑业务的变化也会调整。
如最近公司"新品牌"的创建,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信息化平台如何变化,我的思考如下(仅是我个人思考,有可能全是错的)
新品牌
一、顾客定位,相对于现有品牌顾客会 年轻、更爱美、有个性、有相应的经济能力,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群体。
二、产品定位,相对于现有品牌价位会偏低,多样化、年青化、舒适。
三、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购物更方便、快捷、售前、售后体验好。
四、供应链渠道快捷,可直接采购、或外协加工,供应链需敏捷反应。
信息系统规划及方向
顾客年青化、线上线下融合、敏捷供应链,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性,信息系统的搭建也需要基于"共享服务中心”的IT架构来实施、搭建。
“共享服务中心”的IT架构。
一、可以避免重复功能的建设、维护带来的成本浪费。
二、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需要打通不同系统间实现业务交互带来的集成协作成本(如SAP、OMS、WMS、POS、CRM等)。
三、业务可持续沉淀、形成可重用的服务中心,为业务的快速发展、创新带来价值。
四、可以让企业具备跟互联网企业一样的业务快速创新、试错的能力。
五、信息中心,往核心业务和数据运营团队进化,更快、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培养即精通业务,又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019年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应搭建相应“共享服务服心”
一、统一库存服务中心
统一库存共享和分配的过程,提高库存的管理能力,实现全渠道库存的可视、可控。
二、统一会员服务中心
统一各个业务线分散的用户体系,统一用户数据、存储及服务接口。
三、统一商品服务中心
商品是所用用户、系统的入口,对数据的质量要求很高,高质量的数据是所有业务的基础
四、统一的交易服务中心
交易业务领域的服务中心,包括交易流程、订单管理、结算、营销、评价等。
五、统一的物流服务中心等一系列的中心
服务中心构建好后,相应的“全渠道销售平台”信息平台,自然也水到渠成。
共享服务中心的IT架构,在前台、后台系统之间搭建中台,会更快、更好的响应顾客需求、提升组织效率。
同时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对于研发组织、研发流程有新的优化与要求。
应避免或淘汰目前的“项目制”的实施SOA的误区。
保险公司的内勤,是一个内涵很足的体系。我们一步一步来扒一扒:
内勤是个很刚的硬核,我们横向从前台-中台-后台来剖析:
1前台主要是销售管理部门,按照销售渠道划分,又有个险(管理保险代理人队伍,推动代理人渠道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银保(开拓及维护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关系,经营银行合作网点,推动银保渠道业务);电销(管理电话销售中心及电销坐席,推动电销渠道业务发展);团险(管理企业团体保险业务)。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可能成立养老险子公司,将团险业务整体从寿险子公司剥离到养老险子公司。为了加强不同业务渠道之间的协同,有些公司还会成立市场部、企划部之类的部门,负责指定公司整体的销售进度和业务节奏。当然还有至关重要的产品开发部门。
2中台的支持部门,核心是运营和IT。
保险公司的内勤运营岗位,主要包括:新契约、核保、理赔、客服等等。
从客户投保开始,到保单产生,以及保单生命周期中的各种业务办理和服务,直到理赔、终末,保单彻底消失,围绕这张保单所做的各种服务和后台支持。
IT在保险公司是个大活,特别是业务复杂的大型公司。
投保需要系统,一张保单从信息提交进入系统,到自动核保,到发起自动扣款,再到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返回扣款结果,如果不成功,下发短信提示,保单进入待扣款池,等待人工或系统自动处理,如果成功,下发短信提示,自动承保,再在系统里生成正式的保单。
这里我仅以投保流程为例,这个流程中,以运营的系统为主险,其中涉及精算,财务,外部银行等合作伙伴,还可能因为触发反洗钱而和央行或中国银保信的系统有互动。所以,IT是个大工程,除了投保,运营还有保全系统,核保系统等等,除了运营,公司的财务,物控,销售管理,都需要系统。绝大部分保险公司,IT开发和测试团队都是最吃紧的。
3后台支持部门:精算、风险管理、财务、合规法律、人力、办公室行政、工会、战略规划部、总裁办、CEO办、董办。这些后台部门,为整个公司运作人财物及制度保障,大家按照名字直接理解就行。 总的来说,越偏向前台,越偏向销售管理及推动,越偏向后台,越偏向运营支持、行政管理及战略制定。
至于薪资待遇,其实保险公司的福利待遇其实不差,做得好甚至可以和事业单位媲美。但是由于是业务公司,肯定会有业务压力,不可避免需要加班。中资公司一般收入和业绩挂靠非常紧密,加班多。合资公司要好很多,比较稳定,加班少。但是中资公司业务好了,奖金就会多很多,合资就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五险一金都是买齐了的,好的单位还多一金(企业年金)。选择保险公司和其他行业选择一样,到一个当地市场优秀的企业里,进一家当地优秀的机构(因为每家保险公司当地排名都不一样),能学习和积累很多经验。但是千万避免以招聘内勤岗位,被招去拉人头当韭菜了。如果你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更要慎重了。具体可以找我帮忙甄别把关。
企业前台、后台存在需求矛盾时,为了满足前台的快速迭代需求和后台的稳定性需求,中台概念应运而生,核心是当前台需求来临时,中台能快速的进行响应,从而提升研发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业务中台,就是把后台的资源整合成前台打仗需要的“中间件”,方便被随需调用。在数字化办公领域,蓝凌MK-PaaS平台,将各应用系统公共、通用的业务沉淀到共享单元,即形成管理中台,具有以下意义与价值:
● 公共业务功能微服务/服务化,更具可复用的管理价值
● 针对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可以快速响应,使管理更加“敏捷”,减少“不支持”
● 更利于快速进行管理创新,降低试错成本和管理风险
● 内部管理具有跨组织、跨行业的通用性,管理中台更容易搭建,共享服务更具通用性,因此更有利于组织数字化转型推进
● 有助于内部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中心,技术驱动业务和管理创新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中台有什么好处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中台有什么好处、IT信息系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保险公司内勤包括哪些薪资待遇如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