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是什么意思IT精英只得是那些人

IT是什么意思IT精英只得是那些人,第1张

Bianews

04-29 20:12

+关注

Bianews报道今日“知名IT记者刘韧涉嫌金融诈骗”一文在朋友圈转发,互联网媒体圈内人士颇为惊愕,因为刘韧曾被称为中国“IT第一记者”,且在2008年10月份因为敲诈被捕,轰动北京IT和互联网界。

现在称刘韧为IT记者已然不合适,他已经涉足投资等领域。所以称他为IT人士吧。

上述文章称,让受害者与刘韧产生联系的是“安徽文交中心”和《西厢窥简图》。

恭喜你!抽中了50元现金券

广告

安徽文交中心2011年7月成立,从事艺术品现货电子盘交易,通过艺术品 O2O、金融文化互联网流动性促进实体文化艺术品产业发展。2016年4月上线以来,经过9个月的运营,中心开户数近60万,上线31支文化艺术品,总市值超过10亿元,总成交额达130亿元,11月份开始电子盘日成交额达到25亿元。

“安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公号介绍自己成立于2011年,由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设立,由国有资本牵头组建,股东单位包括国资监管重点文化企业,国内知名投资集团以及专业运营机构。中心主要从事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文化艺术品投融资服务。

《西厢窥简图》是《西厢秘本》最著名的一副插图,描绘的是莺莺窥张生情书,红娘在窥崔莺莺。《西厢窥简图》绘图者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陈洪绶。2016年8月10日《西厢窥简图》在安徽文交中心挂牌上市。

文章称,受害者是通过林冰(文字极客创始人)的授课开始玩文交所,林冰通过陈辉民认识了刘韧,并拜刘韧为师。

有一天林冰就通知受害者买“西厢”这支票,在最高位的时候买入,之后就一路跌停。当时刘韧等人都在群里做指导,刘韧说安徽文交所和其它文交所不同,不会超过两个跌停。

受害者认为刘韧就是庄家。同时披露了从2016年开始疑似刘韧的授课过程。

2016年6月刘韧密谋坑杀学员。

2016年9月刘韧在安徽文交所召开招生会议正式启动骗局。

2016年10月24日,刘韧采取自买自卖方式把《西厢》从69元拉升到2700多元后,指使手下林冰通知学员购买。

之后连续无量涨停。学员根本无法买到。

2016年10月30日刘韧准备出货。刘韧指使手下林冰欺骗学员不要抛售。

之后数天刘韧抛出大量存货。

2016年11月4日刘韧继续大量抛货,学员资金已经全部买入,没有资金接盘。《西厢》当天跌停。

之后连续十一个跌停板。价格跌到2200多元。

微博上也有很多用户控诉“安徽文交所西厢骗局”,并晒出报警单。

其中,自称受害人的陈辉民,是教育机构利为汇创始人。

刘韧则在4月19日转发了一篇陈辉民“职务侵占”的文章。

文章称,北京利为汇公司对外发表声明称,在内部查账及审计过程中,发现法人陈辉民存在职务侵占行为,且金额巨大。目前已向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报案,公安经侦部门已受理并已开展相关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刘韧在2012年就投资了利为汇,并出任董事长,是什么原因让双方撕破脸呢?

Bianews联系到陈辉民,他表示此前负责“西厢”项目的培训,并提议将培训费用归还学员,但刘韧不肯,随后被“踢”出。陈辉民称之后刘韧将学员损失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由此“翻脸”,自己也被骗了20万,报警后,24号已经去做了笔录。

至于职务侵占一事,陈辉民称会用自己个人的yhk来发工资、交房租水电等,公司资金也会打到自己卡上,有进有出,都有账目,且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做。

Bianews也拨通了刘韧的电话,刘韧则表示不方便接听。

Bianews发现,“西厢”还在安徽文交中心网站首页交易,且仅仅是现代版画,面值几十元。

那么,文交所这种电子 *** 盘交易模式是否合法?

所谓份额化艺术品投资,是国内在2010年底突然兴起的一种艺术品投资方式,它是将一件艺术品分为若干份额,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份额。每份份额初始价格为1元,以艺术品总价除以1就是该艺术品的总份额。其交易方式类似于股票交易,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入场。

2011年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中指出:

对未按审批设立程序批准、已注册使用“交易所”名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应限期予以规范。文化产权交易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

艺术品经营单位不得以非法集资为目的或者以非法传销为手段进行经营;未经批准,不得将艺术品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以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上述《西厢》的交易不是拆分,而是一张张交易,一张就是一个交易单位,所以算是监管的灰色地带。

文交所在网络被称为高级骗局,想借此发财的朋友们,还是好好上班,多多买房吧。

世界著名IT企业汇总

世界著名IT企业汇总

这些都是根据2005年世界500强排名(当然有些不是)选出的世界有代表性的IT企业,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不知道能不能加精?呵呵这是我做报社编辑的时候写的,还没发布)。其中有很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司,像Intel,AMD,NOKIA等,也有很多大家所不熟悉的。了解一下当今世界顶级IT企业,找出我们国家的IT企业与他们的差距。希望我们国家的公司能迎头赶上并超过他们。

美国篇:

国际商用机器 (IBM)——创立于1911年,1924年改为现在的名字。IBM公司的实际创业人,是被列为美国企业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托马斯•沃森(老沃森)。1956年老沃森去世后,他的儿子小沃森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委员、公司最高***,成为IBM公司的第二代首脑人物。几十年来,IBM公司在小沃森称之为“信念的力量”的鼓舞下,力求尽善尽美的服务,终于使之成为当今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1995年6月,IBM以353亿美元成功地收购莲花计算机发展公司,写下了现代商业史上极其精彩的一笔,莲花公司是仅次于微软、NOVELL的世界第三大计算机软件制造厂商。

惠普 (HP)——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建于1939年,六十多年来,HP的发展极其迅速,她当年创业的车库也被美国政府确立为硅谷诞生地。总部目前位于加州硅谷Palo Alto市,2002年与康柏公司合并,是全球仅次于IBM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商。1985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技术合资企业。

弗莱森电讯 (verizon)——弗莱森电讯公司是由贝尔大西洋公司(Bell Atlantic)与美国通用电话电气公司(GTE)于2000年5月合并而成(兼并金额600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地方电话公司和第二大电信服务商。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话簿出版和在线话簿检索的公司。

戴尔(DELL)——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创造的直销模式使得戴尔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市场领导者。

美国电话电报(AT&T)——成立于1885年,公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这一颇具影响力事件。1995年,AT&T决定分离成为三个独立运作公司,包括AT&T朗讯公司以及NCR,到1996年年底,该公司经营长途业务,经营的业务包括声音、数字以及无线系统连接服务。

微软(Microsoft)——1975年4月4日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合伙成立, 并且于1981年6月25日重组为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雷特蒙德市。微软是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在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一直是新技术变革的领导者。由它研发的Windows *** 作系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英特尔(Intel)——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处理器——4004。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摩托罗拉(Motorola)—— 摩托罗拉公司创立于1928年,是提供集成通信解决方案和嵌入式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目前她在全球共有11万名员工,业务范围涉及无线通信、半导体、汽车电子、宽带、网络和互联网接入产品等。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摩托罗拉公司是中国电子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美国在华最大的投资商和中国最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思科系统公司是世界领先的Internet网络互联厂商,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1984年12月思科系统公司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Cisco在1999年已跻身世界十大电信公司的行列。市场研究公司 Dataquest 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它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信产品供应商,年增长率达87%。同时,思科系统公司也是建设互联网的中坚力量,目前互联网上80%以上的骨干路由器是思科系统公司的产品。

德州仪器公司(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也是世界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技术的设计商和供应商,是推动因特网时代的半导体引擎。世界上首块集成电路(IC)就由TI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公司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其业务包括半导体、工业电子材料、教育产品。公司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设有制造或销售机构。TI为全球众多的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TI占有全球DSP市场48%的份额,市场排名第一;

TI在混合信号/模拟产品市场排名第一;

1999年售出的数字蜂窝电话中,超过半数使用的是TI的DSP解决方案;

全球每年投入使用的调制解调器中,有三分之一使用TI的DSP。TI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组供应商;

全球十分之九的高性能硬盘驱动器采用TI的DSP ;

全球超过70%的DSP软件是为TI的DSP解决方案而编写的;

TI占有北美图形计算器市场80%的份额;

TI在世界范围内拥有6000项专利;

超微(AMD)——AMD 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集成电路供应商,专为电脑、通信及电子消费类市场供应各种芯片产品。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微处理器生产厂商,仅次于Intel。公司创办于 1969 年,总部设在美国硅谷,有超过 70% 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苹果(apple)——美国著名老牌计算机公司,是个人电脑最早的倡导者和著名生产商,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它所生产的苹果系列电脑,一直是个人电脑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并曾提出过很多新概念,其产品也掀起过多次流行潮,风行一时。目前,苹果电脑电脑公司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机构,其产品也行销全世界。

日本篇:

日本电报电话(NTT Group)——日本电报电话株式会社(NTT)是日本最大的电信网络运营公司。在世界电信行业之中,其资产规模及业务收入均占首位。NTT的前身是“日本电报电话会社”,自1985年民营业化之后的12年来,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改善通信设施,提高了通信业务水平,并推出各种优质的服务,为用户创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环境。

199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电信法,允许NTT集团在国际通信市场上开拓业务。现在,NTT集团正以“Arcstar”为品牌,不断推出多项国际增值业务。

日立(HITACHI) ——1910年日立制作于日本茨城县日立市成立。起步阶段以电气机械的制造为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涉及电力、电机、信息、家电、电子、仪器、汽车配件等各个领域的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松下(Panasonic)——松下电器产业集团由松下幸之助于1918年创建以来,已发展成为在日本国内拥有152万职工、在海外包括中国24万人在内,共计123万职工。松下电器集团是由11个主要关连公司为中心的联合结算企业,日本国内有300家企业、全世界44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中国的40家企业在内有220家企业从事企业经营活动。

索尼(SONY)——1946年5月,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自创建以来,Sony一直以“自由豁达、开拓创新”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了众多充满创新的电子产品。目前,索尼已成为世界上民用电子、工业电子和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东芝(TOSHIBA)——公司业务涉及能源和电子这两大方面,包括半导体、液晶、家用电器以及电脑、医疗机器、发电用成套设备等。东芝全球市场除日本外分为四大区域:欧洲、美洲、亚洲、中国,中国是惟一以国家为单位的市场。

日本电气公司(NEC)——成立于1899年,当时是与美国的西部电气(WE公司)合资成立的,是日本最早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日本东京。业务领域涉及IT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半导体及电子器件。在日本个人电脑市场,NEC是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制造商之一。NEC在1976年建成中日海底电缆,1980年设立NEC北京办事处,1982年成立台湾分公司。

富士通(FUJITSU)——富士通是日本最大的IT厂商, 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子公司和157万名员工。富士通在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截止到2004年5月止,在中国累计投资金额已达53亿美元,有41家子公司,总营业额超过80亿人民币,在职员工15000余人。

佳能(Canon)——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3家,雇员约93,000人。

夏普(Sharp)——创立于1935年,总部设在日本大阪市。1953年,夏普成功地进行了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并销售了第一号日本国产电视机。1963年参加广州交易会为开端,夏普开始与中国进行商务往来。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共拥有5家生产、销售基地和1家销售公司(内设研发中心)。

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精工爱普生公司成立于1942年5月,总部位于日本长野县诹访市,是数码映像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目前在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和研发机构,在5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营业和服务网点。截止到2004年3月,精工爱普生集团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了110家公司,拥有员工84,899名。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是爱普生集团的核心企业,该公司已在东京股票交易所上市。

韩国篇:

三星电子(samsung)——成立于1969年,是三星集团的旗舰公司。作为半导体、通讯以及数字集成技术的全球领先厂商,三星电子是DRAM和SRAM半导体、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显示器、CDMA移动电话和录像机产品的全球最大生产厂商。三星电子业务遍及47个国家,全球雇员为75000人。

LG电子(LG Electronics)——LG电子是一家大型电子和通信业的全球性企业,以数码显示器与媒体、信息通信、数码家电等三大事业为中心,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76个当地生产法人、销售法人和研究所,员工达64,000余人。在全球著名的美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评选的“2004年度IT业界百强企业”中,韩国LG电子荣登榜首,以最大增长幅度、最快增长速度和本年度最佳的收益率等综合优势,在评选中超过IBM、戴尔、三星电子,一跃成为世界最佳IT企业。

中国篇:

中国移动通信(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3200亿元,员工1208万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国内10个省(自治区)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munications)——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于2002年5月重组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联想(lenovo)——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海尔(Haier)——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年稳定的发展现已成一个大型国际化集团。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

华为(huawei)——华为是全球通信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供应商之一,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客户化的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的潜在增长,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截至2005年10月,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运营商中,已有22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包括无线产品(如 UMTS、CDMA2000、GSM/ GPRS/ EDGE 及 WiMAX)、网络产品(如 NGN、xDSL、光网络、数据通信)、增值服务(如智能网、CDN/ SAN、无线数据),以及移动和固定终端。

华硕(ASUS)——华硕自1989年成立后,迅速成长为久负盛名的国际大企业,在全球五大洲拥有超过60,000名员工,并设立了近二十个国际性分支机构。总部设于中国台北市。目前,华硕已经有六大产品线位居全球前五位,其中主板全球第一,显卡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全球第五,光存储全球第五,无线网络产品全球第五,Cable Modem(缆线宽带数据机)全球第二。在2004年,华硕共出产了4200万片主板,这个数字意味着在那一年全球卖出的每3台台式机中,就有一台使用华硕主板!

其他国家篇:

德国:

西门子(SIEMENS)——西门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创立于1847年,现任CEO是柯菲德博士。西门子进入中国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西门子的中国业务是其亚太地区业务的主要支柱,并且在西门子全球业务中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西门子的全部业务集团都已经进入中国,活跃在中国的信息与通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中,其核心业务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解决方案。

英国:

沃达丰(vodafone)——沃达丰的前身是英国拉考尔电子公司专营移动电话的一个部门,1985年才单独成立沃达丰电信公司。现为英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其移动电话业务遍及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和日本。沃达丰集团曾于2001年投资3000亿美元将自己的实力范围扩张到了全球28个国家,其中包括以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apanTelecomHoldingsInc。

法国:

阿尔卡特(Alcatel)——阿尔卡特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是最早扎根于中国,与中国通信业长期合作的强大合作伙伴。它率先在法国建立的光谷,闻名全球。阿尔卡特是唯一可以提供陆、海和空通信网络的企业,在中外电信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市场上,阿尔卡特也以多项骄人业绩,傲居领导地位。

芬兰:

诺基亚(Nokia)——诺基亚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的技术,以及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用户友好特性、可靠性和高质量,诺基亚不仅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的领导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与IP网络的领先提供商。公司由两大业务集团组成:诺基亚移动电话和诺基亚网络。另外,还包括一个独立的诺基亚风险投资机构和公司研发机构:诺基亚研发中心。

荷兰:

皇家飞利浦电子(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皇家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其2002年的销售额达318亿欧元,在彩色电视、照明、电动剃须刀、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以及单芯片电视产品领域世界领先。飞利浦拥有166,5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里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领域。

瑞典:

伊莱克斯(Electrolux)——源于瑞典的伊莱克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相关设备的制造商之一。,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市场均雄居第一、二位。每年有超过6000万件伊莱克斯集团生产的产品进入遍布全球的千家万户。

爱立信(LM Ericsson)——1876年成立,迄今已有128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爱立信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的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它已经挤身于世界前十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行列,40%的移动电话用户使用了爱立信系统。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公司成立了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向市场提供25代和3代终端设备。

参考资料: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的英文缩写

含盖:计算机,电子、光电子。软件、数码产品等等

IT是一个类别。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功夫全在题外!信息化(数字化)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信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信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信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信息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根本不可能,信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系主任)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信息=(Information)=数据+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的关系见下图,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循环关系。

图1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件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服务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服务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带,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小的进销存或财务软件;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企业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但网络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软件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奔驰,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出租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带、同样一套系统软件,但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IT 是Info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信息一般是通过计算机来得到的,所以说一般学计算机的人都可以说是学IT的,也就说,大街上10个大学生有9个人都可以说自己学过IT,为什么呢?因为大学生都必须过掉计算机二级才能拿到学位证,呵呵,不好意思,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毕业证就是专业4级,不用考级了。

一般来说,靠计算机技术吃饭的人都是学IT的,当然了,这里的技术主要指高级程序语言的编程,不是PHOTOSHOP和AUTHORWARE,还有FLASH这样的简单的软件的使用

>

以上就是关于知名IT人士刘韧被指涉嫌金融诈骗,我们联系了当事人全部的内容,包括:知名IT人士刘韧被指涉嫌金融诈骗,我们联系了当事人、世界IT及中国著名企业家(企业名)、IT是什么意思IT精英只得是那些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48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