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传输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高低层之间衔接的一个接口层。传输层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层,而是整个分析体系协议的核心。传输层主要为用户提供End—to—End(端到端)服务,处理数据报错误、数据包次序等传输问题。
传输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一层,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的通信细节,使用户完全不用考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工作的详细情况。传输层使用网络层提供的网络联接服务,依据系统需求可以选择数据传输时使用面向联接的服务或是面向无联接的服务。
扩展资料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对比: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都采用了分层体系结构,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着干个较小且易于处理的子问题。不同的是OSl参考模型划分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TCP/IP参考模型最多划分了5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将OSI参考模型中的高三层合并为一层统称应用层。有些情况甚至只有三个或四个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I参考模型
我们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分为三层:
1、第一层物理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 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电缆连线连接器等,计算机连网的基础,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
(1)、中继器: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补偿信号衰减,支持远距离的通信。
(2)、集线器: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有信号广播。中继器与集线器的区别在于连接设备的线缆的数量。一个中继器通常只有两个端口,而一个集线器通常有4至20个或更多的端口。
2、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1)、交换机: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2)、网卡:有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功能
3、第三层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
(1)、路由器(网关):连通不同的网络、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2)、三层交换机有路由功能,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扩展资料:
1、划分原则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模型用途:
(1)、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2)、网络设计者在解决网络体系结构时经常使用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该模型每一层代表一定层次的网络功能,最下面是物理层,它代表着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换句话说,即网络电缆,其上是数据链路层,它通过网络接口卡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OSI参考模型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
7 应用层 —— Application Layer
6 表示层 —— Presentation Layer
5 会话层 —— Session Layer
4 传输层 —— Transport Layer
3 网络层 —— Network Layer
2 数据链路层 —— Data Link Layer
1 物理层 —— Physical Layer
“OSI/RM”是英文“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缩写。
[编辑] 第7层 应用层
主条目:应用层
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式接口沟通,以达至展示给用户。
[编辑] 第6层 表示层
主条目:表示层
表示层能为不同的用户端提供数据和信息的语法转换内码,使系统能解读成正确的数据。同时,也能提供压缩解压、加密解密。
[编辑] 第5层 会话层
主条目:会话层
会话层用于为通讯双方制定通讯方式,并建立、拆除会话(双方通讯)。
[编辑] 第4层 传输层
主条目:传输层
传输层用于控制资料流量,并且进行侦错及错误处理,以确保通讯顺利。而传送端的传输层会为封包加上序号,方便接收端把封包重组为有用的资料或档案。
[编辑] 第3层 网络层
主条目:网络层
网络层为资料传送的目的地寻址,再选择出传送资料的最佳路线。
[编辑] 第2层 数据链路层
主条目:数据链路层
网络上资料封包如何传送的方式
[编辑] 第1层 物理层
主条目: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了所有电子及物理设备的规范。其中特别定义了设备与物理媒介之间的关系,这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适配器(在SAN中使用的主机适配器)以及其他的设备的设计定义。因为物理层传送的是原始的比特数据流,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当发送时的信号为二进制“1”时,对方接收到的也是二进制“1”而不是二进制“0”。因而就需要定义哪个设备有几个针脚,其中哪个针脚发送的多少电压代表二进制“1”或二进制“0”,还有例如一个比特需要持续几微秒,传输信号是否在双向上同时进行,最初的连接如何建立和最终如何终止等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区别,可以把物理层认为是主要是与某个单一设备与传输媒介之间的交互有关,而数据链路层则更多地关注使用同一个通讯媒介的多个设备(例如,至少两个设备)之间的互动。物理层的作用是告诉某个设备如何传送信号至一个通讯媒介,以及另外一个设备如何接收这个信号(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会告诉设备如何与通讯媒介相连接)。有些过时的物理层标准如RS-232倒是的确使用物理线缆来控制通讯媒介的接入。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如下:
在设备与传输媒介之间建立及终止连接。
参与通讯过程使得资源可以在共享的多用户中有效分配。例如,冲突解决机制和流量控制。
对信号进行调制或转换使得用户设备中的数字信号定义能与信道上实际传送的数字信号相匹配。这些信号可以经由物理线缆(例如铜缆和光缆)或是无线信道传送。
以上就是关于osi参考模型中,什么 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全部的内容,包括:osi参考模型中,什么 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我们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