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硝烟散尽,各大商家各有斩获。
在竞争激烈的家电领域,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三大平台的全品类销售冠军桂冠连续第五年由美的集团夺得。据美的集团公布的数据,公司“双十一”在全网总销售额突破45亿元,同比增长达70%。
在复盘今年的“双十一”战役时,美的集团将获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归功于去年开始推行的一盘货系统,在该公司内部,这也被称为“云店”。所谓“云店”或者“一盘货”系统,指的是线上线下、各地分销商共用一套存、一套系统、一套SKU、响应“T+3”订单配送模式,整合并共享库存资源。
这套系统由美的旗下的子公司安得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美的把散落全国各地的大小货仓集中到安得智联手中,统一库存、统一物流,“一个美的”对接所有代理商和经销商,提升运营效率。
目前,美的在全国现设有113个共享仓库, 总面积430万平方米,其中自建仓130万平方。美的各事业部代理商的产品,全都在这些仓库中。一个省平均下来有3到4个仓库,多的甚至有7、8个。如何高效运转这些仓库,就是云店系统发挥的功能了。
举个例子,每年夏天酷热,多地缺货经常出现空调缺货。按照过去的做法,如果货放在深圳的仓库,武汉要货只能从深圳往外调,可能押到分销商手里。而分销商习惯打款压货,货品就会堆积在代理商渠道,可能无法及时送货到门店中,错过很多销售时间窗口。
而现在,通过美的是全国的云店系统,全国113个仓库使用一个系统,随时可以其他仓库调货。
“货就在这个库里,把它直接拨过去到你这边,给分销商一个电子单据处理一下就行。”美的副总裁王金亮说,这样做的好处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低库存,同时也提供了订单交付及时率。
云店也接管代理商的存货、物流、配送,通过库存布仓、物流公司发货,节省了卖家的物流成本,物流时效提高,帮助美的商家更高效地管理门店以及对抗双11、618 等集中性购物节。
这么做,也帮助了代理商转型为终端运营服务商,把精力用在网点开发、新品上样以及终端维护上,提升整个运营体系的效率。
根据美的官方显示,开始启用云店系统后, 2016年上半年,美的库存周转次数约为18次,2017年上半年升至45次,资金效率提高近2倍。
除了极大提高货品周转效率外,云店系统也为节省了许多成本,包括减少资金占用、减少仓储物流成本,以及大幅降低因库存带来的跌价贬值。美的货品的仓储面积,高峰时全国有450万平米,在营收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仓储面积反而下降到150万平米。
而且在该系统中,美的的库存和数据统一,每个产品型号的销量出货实时统一更新,生产部门可以根据线上销售随卖随补,避免经销商手里部分型号积压,最后甩货清库存的情况。
另一方面,云店还解决了一个核心痛点,就是资金周转。过去一个门店要三千多万才能做1亿的生意,而这三千多万一般从银行贷款,利息非常多。
而现在系统数据透明的情况,美的生产周期大概是6天,补货周期是7天,仓储周期完全可以控制在半个月以内,支撑30天的销售并不存在问题。循环备货,效率提高很多,也减少门店的备货金额,一个门店只需要一千万就能盘活一个亿的生意,这样下来每年还的利息就减少很多了。
“在这几年的转型中,美的做了很多减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精简产品型号,扁平组织层级。” 美的集团董秘江鹏在接受外界采访时说,转型让美的的盈利能力获得了根本性的提升,企业的自有资金、周转效率获得了大幅改善。
据了解,至今为止,入仓行动已经为美的压缩了60% 的仓储面积,节约成本数以亿元计。美的财报也显示,2017上半年库存面积同比下降27%,订单交付及时率稳步提升达98%。
云店的推行,是对美的落实 “T+3”运营模式重要的一环。“T+3”,T为认购日,+3为3日后,指的是将接收用户订单、原料备货、工厂生产、发货销售四个周期(T),通过全产业链优势优化制造流程,升级制造设备和工艺,产供销联动进一步压缩供货周期,将每个周期压缩至3天甚至更短。
这个运营模式包括产品型号的精简、物流系统的配合、供应链配套、消费者偏好的精准定位、后台IT流程的保障等。
从 2015 年起,“T+3”成为美的系大力推广的新型产销模式,与传统的大规模制造、大压货、大分销”模式全然不同。
尤其今年1 月和京东合作后,美的将利用京东开放仓储物流,实现所有电商平台共用云店系统,提升备货效率,降低损耗,提升现货率,最终实现规模增长。
实际上,无论线下门店,还是线上电商,商业的逻辑都是不变的。对于美的来说,这个逻辑指的就是经营效率的提高,让利益最大化。美的通过云店系统的数据化管理,为线下门店插上翅膀,对接所有代理商和经销商,提供更有效率、更节省成本的经营方式,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本着颜值即正义的理念,日本“美女机器人”上市后就刷爆网络,面部细节精致到挑不出任何毛病,也让网友们感叹日本机器人技术高超令人折服 。全球十大机器人公司排名中,除了第一名就是日本公司以外,其余还有4家是日本公司,说日本机器人产业占据全球一半江山也毫不为过 。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觉得老美的机器人水平,比较日本来说相差很远,毕竟这前十的机器人公司没有一家是老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真要比较起来的话, 日本机器人在老美的机器人面前,只能算是“弟弟”而已。
日本的机器人主要是在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因为他们国内的制造产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所以国内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小,但是海外出口规模非常大。 而且日本人的性格特点也在其制造的设备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日本人强调简单适用性,在生产上经常会专攻某个领域,但是又比较保守,力求经济实用。所以日本工业机器人设计就比较简单实用,但是只能重复同一个简单的动作,无法进行的复杂工作。
服务行业的机器人出口量则没有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大,日本对于服务行业机器人的需求,同样是来自于国内环境的原因,因为老龄化加重,而年轻人中也有很多网络上所说的“肥宅”,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找工作,各个行业就大量缺少员工。 所以医院护理机器人和餐厅服务机器人就应运而生。
但是老美的机器人则不同,它更倾向于综合性,而且因为国内制造业大量流失,所以对工业机器人没有丝毫兴趣。但因为常年“挑事”的原因和一些高精端,复杂产业较多,所以老美的机器人性能更全面。如果两国机器人真的相比较起来,日本的只能算是机器,老美的机器人才更符合人们心中对机器人的概念。
就拿我们上述所说的美女机器人来说,老美同样有一款叫“林肯”的机器人,对,就是那个林肯。 它的面部细节比较日本的美女机器人有过而无不及,而且面部表情更加流畅,正常仿人机器人面部表情最多不过100帧,而林肯机器人的面部表情可达1000帧,流畅度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林肯”可以挤眉弄眼,咬牙切齿,甚至额头和眼角的皱纹都栩栩如生,这是日本美女机器人达不到的境界。
再比较仿人型的综合机器人, 老美波士顿公司的机器人“阿特拉斯” ,这款机器人是完全仿人型,身高15米,四肢躯干都和人类构造相同,而且还有两双传感器的眼睛,它有75公斤重,体重相比较人了夸张了很多。 不过它的身手却非常了得,跳跃攀爬都不在话下,而且动作连续性上也非常接近人来 ,它可以在奔跑的同时进行连续跳跃,还可以在奔跑过程中迅速进行前滚翻动作,这些动作都是为了避障而设计的。
另外,因为老美IT和人工智能发达,这些机器人更加智能,它们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判别环境来做出下一步行动。这 款机器人也是专门为老美特殊部门设计制造的,是专门在复杂和高危环境下,代替人类去执行一些搬运或者侦查任务,所以它的负重能力也同样非常强大。 但是日本机器人则不同,它是输入固定编程后重复做同一件事情,没有任何智能可言,甚至摔倒之后都不会爬起来。
老美另一款得意之作相信很多网友也看到过视频,同样是波士顿研发的“机器狗”,这只“机器狗”和“阿特拉斯”,都是为美特殊部门所服务的,所以我们需要警惕。它的复杂程度是日本机器人所不能比拟的,负重奔走爬坡都是小菜一碟,四条腿都有减震蓄能的设计,在任何地形上都可以保持相对平衡,内部由传感器和陀螺仪控制。而且这个设计团队,拥有全球最顶尖的设计团队,和老美的各个特殊部门都有签订合同,这也能看出来老美对这项机器人研发的重视程度。
老美的机器人相较于日本机器人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主要是因为老美本身 科技 就要强于日本,在传感器,计算机领域遥遥领先全球 ,这点我们自然是要承认的。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水平,其实是结合了这两个国家的来做的, 日本有的工业机器人,我们国家同样也有,但是在高精端性能上只是差了一些经验累积,相信在2025年前就能追上。而老美的仿人型机器人,我国现在还达不到那个水平,但是机器狗我们是可以做出来的,而且能力几乎相差无几,奔跑d跳,甚至后空翻都可以做到,只是负重方面还需要加强,材料应用上还需要摸索。还有在传感器应用方面,我们国家可能已经超过日本了。
我们国家在机器人领域研究起步晚,但是近些年也在快速追赶,而且势头很猛,全球排名前十的机器人公司,前些年就有一家中国公司,而且国家对机器人领域的重视程度也很高,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们也能拥有和老美一样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当你在味千拉面点了一份溏心鸡蛋,你能想到它跟海尔有什么关系吗?
与家喻户晓的家电巨头海尔不同,“海尔系”拥有四个上市公司平台,手握银行、证券、保险、小贷、消费金融等金融牌照,产融结合涉及数以万计的企业,可谓隐形“金控巨头”。
2014年以后,伴随金融改革加速,实业巨头纷纷涉足金控,数千亿元资金从实到虚,大系频出:“海尔系”“美的系”“格力系”“联想系”“TCL系”“万达系”“苏宁系”……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一般被认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完成真正经济转型升级的不二载体。千千万万的张瑞敏、董明珠,都必须经历金融资本的洗礼与磨砺;唯其中战胜诱惑与风浪的企业,方能“屹立潮头续远航”。
中国的实业傍上金控,起于2000年前后。当时,价格战时起彼伏,实业利润下滑。为保持增长,也为拓展融资渠道,一些实业巨头开始谋求金融平台。
2001-2002年,海尔一鼓作气控股青岛商业银行,入股鞍山信托,成为上市公司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成立海尔纽约人寿(北大方正人寿)······集齐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四大金融牌照,海尔系横空出世。
从2002年开始,美的创建基金公司,与希望系发起成立顺德农商银行,参股江苏银行、湖北银行·····TCL、格力、奥克斯等实业巨头都在金融界大显身手。
不过,与德隆系、明天系等金融大鳄的“空手套”不同,这些初生实业系谋求的是产融结合。 以海尔为例,产业链上游涉及有色金属、化工、模具等几千家供应商,下游又有数万个渠道商。他们大多是民营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2002年,海尔注资5亿元成立财务公司,依托金控平台融资放贷,向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 有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海尔财务公司归集资金超过300亿美元,运营能力在全国200多家财务公司中常年位列前5名。
2015年,海尔计划扩充3000个物流仓储基地,需配备9万辆送装服务车和18万服务人员。为此,海尔经销商向海尔财务公司申请贷款,按项目进展分批次获取建设资金;海尔根据运营期预计收入,逐年收回本息;在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土地使用权质押或在建工程抵押担保,已建成项目也采取了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海尔利用产融结合可谓旱涝保收,经销商也解决了资金需求。
相比海尔成立财务公司的时间,格力晚了1年,TCL晚了4年,美的晚了8年。但皆好事不嫌晚,照样玩得“溜”。
格力利用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可以做到不向银行贷一分钱;把钱从存银行转到财务公司放存,再向产业链内2万多家公司放贷,收益是存银行的数倍。关键是,格力与上下游公司知根知底,也不涉及地方金融政策差异,因此放贷审批迅速,资金流动效率更高。
2014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外界一直忧虑的“破产潮”“倒闭潮”并未实际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融结合起到了救市效果。据格力公布的数字,格力在10个月内就向上下游产业链输血250多亿元;通过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资金归集达到88%,有效调节了资金余缺,把资金投放到了重点项目上。即便产业链内公司发生逾期、破产,大多数也被系内处理,难以产生剧烈震动。
有一种说法,深刻揭示了金融大鳄与产融结合的区别:金融大鳄是猎人,打到猎物就跑;产融结合是农民,更多是耕耘。 但是,任何金钱都是具有冒险气质的,实业大系不会永远被关在产业链内笼子里。一旦选择向外开放,风险与挑战也便随之而来。
2、开放的实业大系
2008年,联想控股入股苏州信托,2009年参股汉口银行,2010年控股拉卡拉,进而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通过正奇金融挺进担保、小贷、典当······不过,在布局上述金控平台之前, 科技 实业巨头“联想系”就已开始向外开放。
这可能源于IT核心产业链并不在国内,而且产品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促逼联想向外寻求多元化发展。
2000年,联想投资5000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投资1亿元创办门户网站FM365,出资3亿元收购 财经 网站赢时通40%股权。这些投资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通过与联想电脑捆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流量上去后再发展电子商务与广告业务。但是,联想系第一轮扩张撞上了互联网泡沫,加之自身的互联网基因不够强大,所有项目均告失败。
“创业”不成,联想系随后转入风险投资。2001年,朱立南拿着柳传志托付的PC业务前十年全部利润3500万美元,成立联想投资,主抓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虽然没有抓住BAT这样的世纪机会,但朱立南处女投就以800万元拿下科大讯飞1143%股份,其后也有神州租车、卓越网等闪光项目。
2012年,联想投资更名为君联资本。2014年,君联资本9家投资企业上市,一举超越红杉、高盛、IDG位居当年第一位。
除了开山之作的君联资本,2003年,联想系成立弘毅资本,主做PE业务,专注收购;2008年成立联想之星,推出“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双驱动模式;2010年成立联想乐基金,主要投资早期、具有高成长性的TMT创业公司。由此,联想系构造了PE/VC行业内罕有的全产业链,四大投资机构联手贡献了除IT业务外最多的利润。
联想系的具体套路,简单说就是借别人的壳下自己的蛋。 比如,2012年,联想控股设置农业投资子公司佳沃集团,随后收购装入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65%股权,四川中新农业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完成原始积累。2016-2017年,佳沃农业通过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入主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最终完成“租壳上市”,而装入的资产也是第三方国星食品的海鲜业务。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白酒业务。2011-2013年,联想控股从地方国资手中拿下文王酿酒、孔府家酒等四家地方酒企,然后设置丰联酒业装入白酒资产(后来丰联酒业装入佳沃集团)。虽然常年亏损,但是联想系拿下的价格还是很低的,2017年4月转手就卖给老白干14亿元,顺带把佳沃集团带上老白干第二大股东宝座。
2015年,朱立南掌管的联想控股于港交所上市,麾下不但包括两家上市公司:杨元庆掌管的联想集团,郭为掌管的神州数码,还集结了四大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遍布金融、农业、白酒、医疗、物流、养老、化工能源等领域。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朱立南才是柳传志钦定的接班人。
在联想系大杀四方之际,2014年,借金融改革加速,家电巨头金控王国也纷纷选择走出产业链,试图在经济增长放缓期寻找新的增长点。
海尔成立P2P海融易,收购第三方支付快捷通,又悄悄拿下非常珍贵的消费金融牌照。在上游,海融易+快捷通,联合青岛商业银行继续向产业链输血;在下游,海尔消费金融采取O2O模式,打入红星美凯龙、有住网、绿城电商等消费场景,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支持。由此,海尔的产融结合实现闭环,可谓自产自销。
与海尔同步,TCL成立P2P平台T金所,组建了消费金融事业部。美的则斥资3亿元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神州通付,并依托微信公众号提供员工金融、供应商金融、经销商金融和小微金融。
金控平台的日趋多样化与开放性,有助实业大系的手越伸越长。比如,海尔的融资租赁公司入股了华东第一大蛋鸡企业鸿轩农业,为产业内的农户提供融资租赁,指定他们购买鸿轩的设备,并从需求端入手提供订单式农业技术服务。在这个过程里,海尔既不是加盟商,也没有布局产业链,而是使用金融工具构建了一个产销联盟,最后拿走其中的利润。2016年,海尔影响的蛋鸡产业已有50亿元的量级,超过这个行业里任何一个个体公司。
联想系的广撒网,与海尔系化身养鸡大户,本质上都是利用金融杠杆,进入利润更高的产业。但是,也不是每一次对外投资都能成功。熊猫烟花、奥马电器等2014年以后开展对外金融业务的实业公司,至今也未见到太多成效,出现一定坏账。
更何况,并不是所有产业、公司都希望实业大系插上一脚,即便一开始苟且了后来到分钱也会闹翻。因此,强取豪夺似乎是难免的。
3、并购战争
首先擦q走火的是美的。
2016年,格力电器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赫然出现宁波普罗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法人就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间接股东就是美的投资与何享健本人。此事无疑让董**“糟心”不已。虽然“外敌”最终赚了一笔价差撤退了,但是以美的系过往的风格,格力不得不小心提防。
美的是最早走出产融结合,驶上并购扩张、反哺金控道路的实业大系。 早在20年前,美的就通过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随后收购荣事达、华凌,提升制冷产业能力,打开白电市场局面;收购江苏春花,实现规模化增长;2008-2014年,通过步步蚕食,实现对小天鹅的绝对控股,对国内洗衣机市场占有率突破60%;2016年,美的斥资33亿元收购东芝白电业务,打通日本、东南亚、欧美市场通道,并获得东芝在压缩机上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的优势。
因此,与格力强调自主研发不同,并购是美的发展技术与市场的第一利器。而且,当家电市场出现萎缩、不振,美的系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移,开辟新的战场。
上一次外移发生在2003年,美的在行业走低期收购云南、湖南客车企业,进军造车。不过,这次尝试以惨败收场,保持专注的格力反倒趁机在空调市场奠定了王者地位。
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家电市场饱和背景下,美的排除万难,收购机器人制造巨头库卡。与之前不同,市场反响强烈,大批资金流入上市公司美的集团,造成股价攀升1年有余,翻了一倍多,完成了一次并购&金控套路。
有趣的是,当年美的没做成的 汽车 ,格力眼下正在做。 继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入股珠海银隆后,格力已与珠海银隆签署了200亿元的互相采购大单,在智能装备、模具、铸造、 汽车 空调、新能源 汽车 等领域,优先采购对方的产品及服务。也就是说,珠海银隆向格力开放了新能源 汽车 技术。2017年6月,珠海银隆申请IPO。虽然格力未占一股,但考虑到董明珠的股东身份及占珠海银隆过半营收的大客户地位,格力系其实已经收服了珠海银隆。
在实业大系眼中,好的标的已成为寸土必争的“国土”,为此杀红眼也是值得的。 2015-2016年,海尔、美的不约而同向北美第二大家电巨头GE报价。为此,美的CEO方洪波亲赴纽约展示诚意。考虑到美的与GE合作15年的交情,有观点认为美的几乎已经拿下GE家电业务。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海尔竟然抛出54亿美元的天价拿下了GE,这个价格比之前伊莱克斯的报价高了近一半!
美的近年来正大幅缩小与海尔的市场差距,国际业务占其营收40%份额,但缺乏足够的品牌美誉度。因此,美的如能拿下GE,将让海尔非常难受,不如抬高加码直接断了对手念想。须知,GE在中国有大量外包订单,接手的就是美的、格力,此番单子肯定转给海尔了。
但是,美的也有后手,借收购库卡攀上了华为系的亲家。之前,华为与海尔关系更亲密,双方多有技术合作。但华为一直觊觎库卡的智能制造技术,以期能打入智能家居市场。于是,美的借库卡与华为达成移动智能终端与智能家电同盟,双方将实现渠道共享及联合营销、数据分享与数据挖掘。
对美的的反击,海尔系的防范工作尽显大系恐怖之处——从2016年开始,海尔系暗自在大数据领域布局,目前已经投资了7家大数据细分领域前三公司,并迅速消化吸收相关技术,推出了第一个专为智慧家庭定制的生态 *** 作系统UHomeOS。
从资本市场的躁动,到消费市场的硝烟,如今犹如白驹过隙。
相比美的、格力、海尔的高调,TCL属于闷声发大财的主:除深交所上市的TCL集团,TCL系旗下还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通力电子、TCL多媒体电子、TCL通讯 科技 和TCL显示 科技 。在新三板还有1家以IT产品分销为主业的控股子公司翰林汇。
最近十年,创始人李东生都在极力促成TCL向新商业模式孵化平台挺进,使用的具体财技就是不断并购重组,分拆、分拆、再分拆。如按分拆最大化考量,TCL应有7个产品业务,3个服务业务和1个创投,总共11个板块,目前已经变出6个上市平台了。
须知,蒙眼狂飙的乐视也才七八个板块,变出了1个乐视网,与TCL系的差距可谓判若云泥。
4、实系道义
正是在并购的硝烟中,有关实业大系是否适度的讨论被提上案头。
历史 上,从产融结合走向金控投机,并由此造成的惨案数不胜数 。 比如福特 汽车 ,2006年先是主业受日本厂商冲击,造成金融业务资金成本上升,最后不得不变卖金融业务才能凑到开发新车的资金。而海尔收购的GE, 历史 上也由于产融脱节造成大衰退,这才有了业务大甩卖。
判断实业坚挺、金控没有反噬实业其实有一个公认标准:产业利润应远高于资本溢价,金控行为不应当以获取短期差价为主要手段。
不过,这个标准如果撞上野蛮人,那就说不清楚了。
2016年9月,联想系“近亲”孙宏斌所执掌的融创中国以137亿元收购联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交易中涉及的40多个项目全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单价只有2000元每平方米,可谓匪夷所思的便宜。
这无疑为融创四处“搞事情”提供了d药——从2014年起,融创已经染指了绿城、佳兆业、莱蒙、嘉凯城、乐视、金科······甚至一度接近万科,身份在白衣骑士、野蛮人间反复变换,更不乏“甜甜蜜蜜结婚,反目成仇离婚”的案例。融创所到之处,无不掀起阵阵波澜。
此外,美的除了袭扰格力,还悄悄潜伏过蓝色光标、西王食品······2016年7月,TCL与伟星新材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本来是要投资TCL与伟星新材上下游相关公司,结果不久后竟集结资金杀向上市公司茂业通信,导致后者陷入没有实控大股东的尴尬境地······在舆论热议资本侵袭实业的当口,实业大系事实上也在“抄底”。
从产业巨头,到实业大系,谁在其中坚守本业始终耕耘,谁在其中裸泳狂奔制造泡沫,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海尔物流与美的物流体系
引导语:对于成长中的家电企业来说,其物流体系主要有自建和第三方两种形式。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海尔物流与美的物流体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现代市场越来越规范化,企业对于供应链的改造步伐加快,对于市场链流程的再造与创新成为新的利润来源点,而物流则是企业流程再造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
我们经常在谈论产品如何推广,市场如何细分,但是对于物流市场的管理流程,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大多数的企业不得而知,企业物流的经营管理策略及运营技巧在这里是一个空白区域。
现代物流业给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利润增长的空间,也给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带来了富有机遇的挑战!
由于行业的限制,企业不可能在物流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建立整套的运作体系和反馈机构,所以不可能将商品的库存、配送详细情况及时的通知总部,导致商品在出了生产基地的成品库之后,无法准确的知晓其情况(数量、型号、损耗、销量)这些情报反馈工作的延误,使得企业无法准确的安排其生产,但又要保持成品库的库存基数来被动的判断产量、品种。造成成本的增加,即使成品库在生产基地作到了库存合理化,但会将库存转嫁到地区中转库,丧失对于成品的控制权和情报来源。
而现代物流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制造企业的物流彻底的与企业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使生产企业能够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其核心制造领域。把原来企业内部的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交给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是社会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发展规律的体现。企业选择了一个很好的物流伙伴不仅能实现内部资源的最佳整合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可以在市场开拓、信息处理、财务咨询和战略决策上增加一个重重的砝码。
对于了解中国企业物流,首先让应了解一下国外物流的基本模式,借以调整自己物流的脚步。
美国的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物流中央化被完善的贯彻在战争后勤中,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美国沃尔玛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物流中央化的体现。山姆沃顿依靠物流先行的原则造就了世界零售第一的沃尔玛。
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对于物流在日本解释为高效、精细化,对于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新技术是日本物流引以为荣的,EDI标准在日本国内已广泛应用,道路信息管理通讯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缴费系统(ETC)现代安全汽车(ASV)、交通管理系统(UTMS)、无线移动识别技术,传感信息系统、EDI标准所配套的物流作业通用标签(STAR标签)等的普遍应用使日本物流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处于世界便利店首位的17-11便利店就利用了日本地域以及高效物流造就了7-11便利连锁店庞大的体系。成为日本大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对于成长中的家电企业来说,其物流体系主要有自建和第三方两种形式。海尔、美的、伊莱克斯等企业都是其中的'代表。结合国外物流的情况我们对于中国企业的物流的代表:海尔物流与美的物流状况作一分析,希望能够对于企业物流有很好的借鉴。
海尔的物流运作--自己来做,统一规划
引用海尔总裁张瑞敏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在2000年海尔业绩的取得得益于对于市场链流程再造与创新。中国仓储物流协会秘书长沈绍基对于海尔评价:“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海尔实现了统一采购,JIT(just in time)降低物流采购成本;统一配送,在企业内部实现JIT配送管理;建立立体仓库实现“零库存”管理。
自建物流系统的家电企业中,最典型的就是海尔集团。它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作。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1999年末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属三个事业部: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储运事业部,成立了36个区域配送中心,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
海尔物流明显的向美国物流中央化靠拢,在实施的初期,收到的比较好的效果,物流本部成立前,海尔的库存时间为30天,经过一年的努力,2001年减至13天,2002年海尔的目标是将库存15个亿降为3个亿。从库存占用资金和采购资金反映出物流成本的降低。
海尔物流本部将分散在各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业务合并,实施统一采购,以达到最低成本下实施JIT(just in time)采购。大到几百元的设备,小到办公用品如螺丝钉,圆珠笔等进行统一采购 *** 作,实施统一采购后使部分零部件降价达5%-8%,对于大型企业集团的采购,海尔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海尔是这样布置物流的:目前海尔的7个工业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以青岛地区的工业及周边的工厂为出口基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利用成本与低廉的海运进行出口。2以合肥为主的工业园包括在广东、贵州的工厂,形成本地化的生产基地,节省物流成本。3以美国为代表的包括其他海外10个工厂,形成本土物流,集基地、生产、采购、销售全部本土化,使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在取得收益的同时,海尔努力想使物流运作在自己控制掌握下,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物流基础、实际运作等方面与海尔的设想出现了偏差,使海尔在运行2年后出现了成本、速度、收益等众多问题。
分析原因如下:
1 海尔的物流没有社会化,还在延续“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呈现货源封闭状态,增加了营运成本。
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面对物流信息系统(ALIS)卫星在途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GIS)电子数据标准化(EDI)海尔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2、海尔采取青岛工厂(或各地生产基地)----各地区域配送中心----销售商(或海尔形象店)。
其中工厂—配送中心干线运输由于海尔便于调度管理,将业务交给自己的车辆或签约大型车队,对于零散车辆不于考虑,这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
区域配送中心向销售商采取配送制,配送指令由各地工贸公司下达,由于配送中心无法事先得知产品去向,只能依靠当地配送企业,但费用结算统一由物流推进青岛本部结算,这就使得当地配送企业将垫付资金成本追加到配送费用中,例如西安的大一物流公司在2002年6月还在追要2001年的配送费用,并在以后的配送中不得不将资金成本考虑进去。
3、对于本不属于家电物流特点的IT产品,海尔强为所难,适得其反。
2001年3月,海尔取消各地的电脑分公司,改为大区制;将电脑事业部的资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别并入工贸公司和集团的物流本部,由集团统一控制;海尔3C负责商流和销售,并拿出5%的利润给上述两个部门,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
其实3月整改后,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感觉到物流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来发一批货到山西,通过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要几十元费用;而改为海尔集团的物流本部统一平台之后,时间要长好几天,而且费用也增加到了几百元。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
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由集团内部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运输后,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这直接影响了海尔电脑的价格政策。
美的的物流运作--物畅其流、安得物流
相对于广东顺德美的集团来讲,安得物流对于很多人还比较陌生,物流行业较强的针对性,服务客户的不同使安得“润物细无声”。其实同海尔相同,在1999年未,美的集团就将物流放到战略位置,如果说海尔是把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机器,美的集团则把物流作为一个赚钱机器。2000年1月美的集团通过控股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安得物流公司作为美的集团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美的集团安得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卢立新说,美的的其他事业部可以使用安得物流,但是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流公司。
在过去的两年里安得贯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制造企业销售物流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技术顾问专家,并成功的使现代物流运用在实践中,借助美的销售网络,不断的接纳新的血液,2002年,安得已同TCL、神州数码、方正、实达、熊猫、乐华、海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国一体化的仓储体系是安得物流的骨架。安得目前在全国建设了四大仓储中心:顺德、杭州、郑州、芜湖,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行"一票到底"的管理模式。管理遍布全国的100多个仓库,以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互动管理。建立了顺德、南京、西安、北京、上海等十个物流中心,因为美的给予安得的是物流整体费用,所以这个成本一但签定后就不可更改,所以安得必须对于每地的仓库资源、运输资源、配送资源相当了解,这样才能取得利润。
由于跟随美的,使得安得在68个城市建立设立了业务网点,就是由于这些网点,安得让众多的需要将物流外包的企业选择了安得。
美的与物流流程为:
1、安得可以提供企业在全国各地整体仓储情况,在途情况能够使企业总部随时掌握自己的物流状况,安得并通过ALIS系统提供详细24小时在线报告。
2 安得可以将不同客户的货物拼装运输,这样大量的节省了运输成本。
3 在区域物流中心,安得可以自如的调配仓储资源,使6、7、8月份空调、同2、5、10月份的彩电、5-10月份的海螺型材充分调配,安得可以大规模投资进行仓库的更新改造,将货架、叉车、托盘等工具提高使用率,因为这样可以带来现实的收益。
4 美的每个区域配送中心管理不同的部门:空调事业部、家电事业部、橱具事业部,对于他们的物流以市场为参照,对于每次的运输或配送报价都要由事业部来审核,所以安得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寻找最低、最合理的价格。并使其运输体系向社会公开。
安得成立之初,反对的人不少,其中有专家,有同行,也包括美的集团内部高层人员。因为他们认为美的擅长的是做家电,物流属于非核心业务。安得也曾经犯过急功近利的错误,想“空手套狼”,但终于没有误入歧途,而是在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夯实了安得物流前进的基础。
以上美的与海尔的物流状况只是中国企业物流比较典型的缩影。
与美的的第三方物流属于自拥资产有所不同,以伊莱克斯为代表的家电企业选择的第三方物流属于非自拥资产,他们将物流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他们提供整个或部分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还很难说自建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或其他物流方式到底谁优谁劣。自建物流体系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带来了市场竞争力;但是,企业自建物流系统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来说,企业自身核心职能的发挥就要受到一定的削弱;而且,单个企业建立的物流系统很难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取得规模效益,正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
通过对于中国物流企业分析,中国物流的收益85%来自基础服务,运输占53%,仓储占32%,增值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收益只占15%。对于货物拆拼箱、贴条码标签、零部件配套、修理售后企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是,第三方物流的实际方案通常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的,多数方案不能复制,不具有广泛性和适用性。由于我国目前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过少,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所以不少家电企业对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仍然持慎重态度。广东大多数国内营销的主管达到共识,广东的家电制造业已完成了“北伐战争”,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市场,但是广东的商业未能适应制造业,伴随广东企业走向全国。由于没有找到统一全国的销售渠道,不少企业被迫扯起了庞大营销队伍,最高的多达1万多人。未来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靠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自建配货中心、分销仓库,来提高配货、铺货能力。
“物流冰山说”的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对于现代企业关于物流的核算,曾提出很多方法解决,对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单列“物流成本”,使隐藏在冰山下的70%的隐含成本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以及企业自身的觉醒,唤醒企业物流。应该说这是中国企业物流向现代物流靠拢的根本解决办法。
;我是建环专业毕业的,对空调家电制造业做过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海尔、美的和格力这三个龙头企业。这三个企业也各有特点,具有代表性。我在此处稍作分析,交流一下,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海尔总部在山东青岛,老总张瑞敏。它从家电起步,现在搞多元化,IT、通讯、金融、生物、物流、旅游、医疗都有涉及、什么都搞,多元化有多元化的好处,也有其弊端;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78,利润1149亿元,原行业老大被美的、格力等甩在后边,这就是证明。其”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也在业内受到诟病。
美的总部在广东顺德,老总何享健。它比海尔要专心,虽然也涉足了物流、地产,但家电绝对主导且拥有全产业链,以销售主导成长发展,在央视的广告铺天盖地,空调产品挑战格力,微波炉产品挑战格兰仕,豆浆机产品挑战九阳,在家电行业势头咄咄逼人、四处树敌。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47,利润1891亿元,有跻身世界500强的苗头。希望能够走的踏实、稳健一点,多花点心思做研究,掌握点核心科技。
格力总部在广东珠海,老总董明珠。它相比海尔、美的就更专心致志了,一心一意搞空调(其实也有地产、不大),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制冷研发基地,空调行业绝对老大(现在受到美的强势挑战)。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54,利润2913亿元,很赚钱的。希望能在营销上更上一层,毕竟”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没有”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深入人心。
我在求职时曾一直在建筑业和家电制造业徘徊,后来也做了格力、美的的网申,收到笔试、面试的通知,但考虑到家电行业的主体专业是机电,建环只做辅助、发展受限,且我不喜欢车间流水线,都放弃了,选择了一家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的施工单位。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希望你能一路走好!
以上就是关于云店:美的如何为线下门店插上翅膀全部的内容,包括:云店:美的如何为线下门店插上翅膀、老美的机器人水平,要警惕!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联想、海尔、美的,每一家巨头背后都有个隐秘王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