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 *** 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4)熟悉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
(6)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基本理论;
(7)掌握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
(8)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
(9)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
(10)了解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11)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2)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3)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考试目的: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参与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结构设计及组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作。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信息系统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更多软考资讯请关注希赛软考学院。
2017年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考点三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工作是软件生存期中重要的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只有通过软件需求分析,才能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从而奠定软件开发的基础。软件需求分析工作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细化的过程。该过程将软件设计阶段所确定的软件范围(工作域)逐步细化到可详细定义的程度,并分析出各种不同的软件元素,然后为这些元素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
制定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不只是软件开发人员的事,用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必须对软件功能和性能提出初步要求,并澄清一些模糊概念。而软件分析人员则要认真了解用户的要求,细致地进行调查分析,把用户“做什么”的要求最终转换成一个完全的、精细的软件逻辑模型并写出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准确地表达用户的要求。
1.软件需求分析任务
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分析员通过需求分析,逐步细化对软件的要求,描述软件要处理的数据域,并给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可转化为数据设计、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的数据与功能表示。在软件完成后,制定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还要为评价软件质量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阶段研究的对象是软件项目的用户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但又不能全盘接受所有的要求。因为并非所有用户要求都是合理的。对其中模糊的要求还需要澄清,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采纳。对于那些无法实现的要求应向用户做充分的解释,以求得谅解。
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要求,是需求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经过确切描述的软件需求才能成为软件设计基础。
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待开发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并将功能和数据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它是软件实现的基础。但是目标系统的具体物理模型是由它的逻辑模型经实例化,即具体到某个业务领域而得到的。与物理模型不同,逻辑模型忽视实现机制与细节,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作为目标系统的参考,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
(1)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在这一步首先分析、理解当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这一模型应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2)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统到底要“做什么”,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为了对目标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
①说明目标系统的用户界面。根据目标系统所处的应用环境及它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所有可能与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部分,从而决定人机界面。
②说明至今尚未详细考虑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系统的启动和结束、出错处理、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系统性能方面的需求。
③其他。例如系统的其他必须满足的性能和限制等等。
2.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成以下4个方面:对问题的识别、分析与综合、制定规格说明和评审。
(1)问题识别
首先系统分析人员要研究计划阶段产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果有的话)和软件项目实施计划。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软件并评审用于产生计划估算的软件范围是否恰当。确定对目标系统的综合要求,即软件的需求。并提出这些需求实现条件,以及需求Υ锏降谋曜肌R簿褪且笏⑷砑鍪裁矗龅绞裁闯潭取U庑┬枨蟀?
·功能需求:列举出所开发软件在职能上应做什么。这是最主要的需求。
·性能需求:给出所开发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容量限制、运行时间限制、安全保密性等。
·环境需求:这是对软件系统运行时所处环境的要求。例如在硬件方面,采用什么机型、有什么外部设备、数据通信接口等等。在软件方面,采用什么支持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指 *** 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在使用方面,需要使用部门在制度上、 *** 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上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