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移动基站小区号查询软件

急求移动基站小区号查询软件,第1张

回复#4 xiweichang 的帖子有没这个功能我还真不知,以下是这个软件的介绍:基站追踪Tracker介绍:Aspicore GSM Tracker 是一个GPS实時跟踪定位系统,需要 Symbian V91 S60 3rd 手机和SQL数据库支持。由於采用数据包和压缩技术,它的数据量非常低,使用蓝牙GPS或 cell tower IDGSM Tracker通过中心SQL数据库高效经济的追踪、定位手机用户的工具。客户端程序在S60手机上以前台或后台方式运行,可以连接到蓝牙GPS信号接收器并经GPRS把接收到的GPS定位数据(NMEA-0183)转发到中心数据库。你可以设置GPS定位数据发送的时机和事由。数据是以紧凑的UDP数据报文方式发送的,每条信息大小仅略多于100 GPRS字节,意味着它要比短信方式发送的成本低得多客户端运行在s60电话上, 在前台或在后台中。这个程序能够连接蓝牙GPS接收器和通过GPRS传送被接受的GPS地点数据(NMEA-0183)到一个中央数据库如果满足于比较低的准确性或者那里只有你想识别的几个地方或路线,你甚至不需要有GPS接收器作为被跟踪的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的位置可由网络基站定位。中央数据库是一个强有力的SQL引擎, 可能处置许多移动跟踪目标。(依靠这个跟踪的频率和决议。)数据库从被跟踪的移动电话积累位置数据。各个纪录由电话的IMEI代码辨认。该软件对于没有GPS硬件支持的机型同样可用,由网络移动基站进行定位。还可以生成Google Earth 路点 查看原帖>>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覆盖多远不是一个定值,是与边缘场强直接相关的,边缘场强与信源的发射功率和传播损耗有关。

传播损耗与电波的频率、传播距离以及遮挡情况有关。

在市区,由于话务量大,基站多,为防止基站之间相互干扰以及单个基站容量饱和问题,设计覆盖距离一般在100-200米左右;在郊区,由于话务量相对小一些,单个基站覆盖距离就远一些,一般能覆盖半径3公里左右。理论上一个GSM基站能覆盖35公里。

现在移动联通电信都是小区制,只有广播电台这样的才采用大区制。手机辐射跟基站辐射没有直接关系,跟手机发射功率有关,而手机发射功率跟接受到的下行场强有关,因为无线通信是双工制式,手机接受到基站信号的同时也向基站发射信号,接受到的弱了表明路径损耗大,手机自然就要提高发射功率使得基站能够收到并解析手机发射的信号。

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其基站由移动通信经营者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设置。

1定义

移动通信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在GSM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GSM网络的通信质量。GSM赋予基站的无线组网特性使基站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及室内、室外型基站,无线频率资源的限制又使人们更充分地发展着基站的不同应用形式来增强覆盖,吸收话务:远端TRX、分布天线系统、光纤分路系统、直放站。  2系统结构。

21系统的组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BSC和MSC之间的接口称为A接口,具体地说,A接口采用E1接口,Um接口是空中接口,是MS与BTS之间的通信接口。

22交换网路子系统(NSS)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

AUC:鉴权中心,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

23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一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3BTS结构

BTS包括下列主要的功能单元:收发信机无线接口(TRI)、收发信机子系统(TRS)。其中TRS包括收发信机组(TG)、本地维护。

TRI具有交换功能,它可使BSC和TG之间的连接非常灵活;TRS包括基站的所有无线设备;TG包括连接到一个发射天线的所有无线设备;LMT是 *** 作维护功能的用户接口,它可直接连接到收发信机。

发信机子系统包括基站所有无线设备,主要有收发信机组(TG)和本地维护终端(LMT)。

一个收发信机组是由多个收发信机(TRX)组成,连接同一发射天线。

 4BTS的分类

在GSM基站设备的开发上各公司都推出了系列化的基站产品--从宏蜂窝的室内室外型基站到微蜂窝的室内室外型基站以及各种微微蜂窝基站产品,有些厂商还推出了远端TRX形式的设备以达到具有丰富灵活的GSM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国家移动网络运营商的不同需求,提供全面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各厂家的室外型基站设备设计思路相同,都是在各自室内型设备的设计方案基础上改造,增加适应恶劣环境所需的电源系统和环境调节及防护系统。从容量上分一般有小容量和大容量两种,典型的载频数为2TRX和6TRX。随着DCS1800频段的使用,单机柜载频数也开始出现4TRX、8TRX和12TRX。

 5测试指标

就GSM基站测试而言,测试的主要依据为GSM0505系列及1120系列技术规范中所定义的有关GSM基站定型验证测试的条款其中0505系列侧重于基站及手机收发信机的指标要求;而1120系列则侧重于基站系统的测试需求与测试方法。对于系统运营管理人员来说,依据GSM0505及1120系列逐项对基站进行测试既无此必要也极不现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整个规范中选择出十分关键的相关指标,针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应的测试。这些指标包括:

平均载波功率

相位和频率误差

功率与时间关系

输出RF频谱

互调衰减

杂散辐射

合路器调谐

中国移动的基站采用小区制,覆盖范围几KM;而联通采用大区制,可以覆盖几十KM;辐射的频率大小和能量决定覆盖范围。

也从另一角度来看,由能量守恒的角度来分析:手机辐射大的其基站辐射小(GSM),反之手机辐射小的其基站辐射大(CDMA)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系统: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光缆,电缆等等;动力系统,蓄电池,市电等等;动环监控系统;天馈系统;BTS主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空调,防盗门等等

GSM900和DCS1800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双频网络,它们都是GSM标准。两个系统 功能相同,主要是频率不同,GSM900工作在900MHZ,DCS1800工作在1800MHZ。我国最早使用 的是GSM900,随着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的迅速发展,原有的GSM900网络频率变得日益紧 张,为更好地满足用户增长的需求,我国近期引入了DCS1800,并采用以GSM900网络为依托, DCS1800网络为补充的组网方式,构成GSM900/DCS1800双频网,以缓和高话务密集区无线信 道日趋紧张的状况。只要用户使用的是双频手机,就可在GSM900/DCS1800两者之间自由切 换,自动选择最佳信道进行通话,即使在通话中手机也可在两个网络之间自动切换而用户毫 无察觉,而且手机选择了最佳信道,接通率得到了提高。为适应这个趋势,进一步抢占市场 份额,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世界著名移动电话设备生产厂商竞相开发并推出多频段 手机。

(一)GSM系统的网络结构

GS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北欧四国向CEPT(Conference Europ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以建立全欧统一的蜂窝系统。同年,成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Group Special Mobile)。在1982年~1985年期间,讨论焦点是制定模拟蜂窝网标准还是制定数字蜂窝网 标准问题,直到1986年决定为制定数字蜂窝网标准。1986年,在巴黎对不同公司、不同 方案的系统(8个)进行了比较,包括现场试验。1987年5月选定窄带TDMA方案。与此同 时,18个国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相互达成履行规范的协议。1988年颁布了GSM标准, 也称泛欧数字蜂窝通信标准。在现阶段,GSM包括两个并行的系统:GSM900和DCS1800, 这两个系统功能相同,主要是频率不同。在GSM建议中,未对硬件作出规定,只对功能 和接口制定了详细规定,这样便于不同产品可以互通。GSM建议共有12个系统。

1GSM系统的主要组成

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网络子系 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 *** 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 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

移动台(MS)即便携台(手机)或车载台。也可以配有终端设备(TE)或终端 适配器(TA)。

移动台是物理设备,它还必须包含用户识别模块(SIM),SIM卡和硬件设备一起组 成移动台。没有SIM卡,MS是不能接入GSM网络的(紧急业务除外)。

基站收发台(BTS)包括无线传输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如发射机、接收机、 支持各种上小区结构(如全向、扇形、星状和链状)所需要的天线,连接基站控制器的接口 电路以及收发台本身所需要的检测和控制装置等。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基站收发台 和 *** 作维修中心之间交换信息提供接口。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其 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移 动台的过区切换进行控制等。

移动交换中心(MSC)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位于本MSC控制 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例如:

1)信道的管理和分配;

2)呼叫的处理和控制;

3)过区切换和漫游的控制;

4)用户位置信息的登记与管理;

5)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和管理;

6)服务类型的控制;

7)对用户实施鉴权;

8)为系统中连接别的MSC及为其它公用通信网络,如公用交换电信网(PSTN)、综合 业务数字网(ISDN)和公用数据网(PDN)提供链路接口,保证用户在转移或漫游的 过程中实现无间隙的服务。

由此可见,MSC的功能与固定网络的交换设备有相似之处(如呼叫的接续和信息 的交换),也有特殊的要求(如无线资源的管理和适应用户移动性的控制)。

原地位置寄存器(HLR)是一种用来存储本地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在蜂窝通 信网中,通常设置若干个HLR,每个用户都必须在某个HLR(相当于该用户的原籍)中登 记。登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种是永久性的参数,如用户号码、移动设备号码、接入的 优先等级、预定的业务类型以及保密参数等;另一种是暂时性的需要随时更新的参数, 即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有关参数,即使用户漫游到HLR所服务的区域外,HLR也要登记由 该区传送来的位置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当呼叫任一个不知处于哪一个地区的移动 用户时,均可由该移动用户的原地位置寄存器获知它当时处于哪一个地区,进而建立起 通信链路。

访问位置寄存(VLR)是一种用于存储来访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一个VLR通 常为一个MSC控制区服务,也可为几个相邻MSC控制区服务。当移动用户漫游到新的MSC 控制区时,它必须向该地区的VLR申请登记。VLR要从该用户的HLR查询有关的参数,要 给该用户分配一个新的漫游号码(MSRN),并通知其HLR修改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准备 为其它用户呼叫此移动用户时提供路由信息。如果移动用户由一个VLR服务区移动到另 一个VLR服务区时,HLR在修改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后,还要通知原来的VLR,删除此移动 用户的位置信息。

鉴权中心(AUC)的作用是可靠地识别用户的身份,只允许有权用户接入网络并 获得服务。

设备标志寄存器(EIR)是存储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用于对移动设备的鉴 别和监视,并拒绝非移动台入网。

*** 作和维护中心(OMC)的任务是对全网进行监控和 *** 作,例如系统的自检、报 警与备用设备的激活、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 递,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显示等。

以上概括地介绍了数字蜂窝系统中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在实际的通信网络中, 由于网络规模的不同,营运环境的不同和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以上各个部分可以有 不同的配置方法,比如把MSC和VLR合并在一起,或者把HLR、EIR和AUC合并在一起。不 过,为了各个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可以通用,上述各组成部分的连接都必须严格地符合 规定的接口标准。GSM系统遵循CCITT建议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接口标准, 采用7号信令支持PLMN接口进行所需的数据传输。共分:

1)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Um);

2)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A);

3)基站收发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接口(ABis)(基站收发台与基站控制器不配置在一 起时,使用此接口);

4)移动交换中心与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B);

5)移动交换中心与原地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C);

6)原地位置寄存器与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D);

7)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E);

8)移动交换中心与设备标志寄存器之间的接口(F);

9)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G)

。 有关接口标准的详细规定可查阅GSM标准,这里不作介绍。

2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1)区域划分 从地理位置范围来看,GSM系统分为GSM服务区,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业务区、移动 交换控制区(MSC区)、位置区(LA)、基站区和小区。

GSM服务区 由联网的GSM全部成员国组成,移动用户只要在服务区内,就能得到系统的各种服 务,包括完成国际漫游。

PLMN业务区

由GSM系统构成的公用陆地移动网(GSM/PLMN)处于国际或国内汇接交换机的级别 上,该区域为PLMN业务区,它可以与公用交换电信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和公用数据网(PDNN)互连,在该区域内,有共同的编号方法及路由规划。一个PLMN 业务区包括多个MSC业务区,甚至可扩展全国。

MSC业务区

在该区域内,有共同的编号方法及路由规划。由一个移动交换中心控制区域称为 MSC业务区。一个MSC区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位置区组成。

位置区

每一个MSC业务区分成若干位置区(LA),位置区由若干基站区组成,它与一个或 若干个基站控制器(BSC)有关。在位置区内移动台移动时,不需要作位置更新。当寻 呼移动用户时,位置区内全部基站可以同时发寻呼信号。系统中,位置区域以位置区 识别码(LAI)来区分MSC业务区的不同位置区。

基站区

一般指一个基站控制器所控制若干个小区的区域称为基站区。

小区

小区也叫蜂窝区,理想形状是正六边形,一个小区包含一个基站,每个基站包含 若干套收,发信机,其有效覆盖范围决定于发射功率、天线高度等因素,一般为几公 里。基站可位于正六边形中心,采用全向天线,称为中心激励;也可位于正六边形顶 点(相隔设置),采用120度或60度定向天线,称为顶点激励。

若小区内业务量激增时,小区可以缩小(一分为四),新的小区俗称“小小区”, 在蜂窝网中称为小区分裂。

2)识别号码

GSM网络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交换系统,基站子系统和移动台。移动用户可以 与市话网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和其它移动用户进行接续呼叫,因此必须具有多 种识别号码。

1>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用于识别GSM/PLMN网中用户,简称用户识别码,根据GSM 建议,IMSI最大长度为15位十进制数字。

MCC MNC MSIN/NMSI

3位数字 1或者2位数字 10-11位数字

MCC-移动国家码,3位数字。如中国的MCC为460。

MNC-移动网号,最多2位数字。用于识别归属的移动通信网(PLMN)。

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于识别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NMSI-国内移动用户识别码。由移动网号和移动用户识别码组成。

2>临时用户识别码(TMSI)

为安全起见,在空中传送用户识别码时用TMSI来代替IMSI,因为TMSI只在本地有效(即 在该MSC/VLR区域内),其组成结构由管理部门选择,但总长不超过4个字节。

3>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IMEI是唯一的,用于识别移动设备的号码。用于监控被窃或无效的这一类移动设备,

TAC - Type Approval Code (TAC) 型号批准码,由欧洲型号批准中心分配。 前2位为国家码。(例如:Nokia的,Ericsson的,Motorola的,又各式各样不同型号的 批准码又不尽相同,如同是Ericsson的,GH388和GF388就不一样,虽然只差有无盖; 但只要是同一型号的,前六码一定一样,如果不一样,可能是冒牌货!) FAC - Final Assembly Code (FAC)最后装配码,表示生产厂或最后装配地, 由厂家编码。如40的话,是Motorola在英国(UK)的工厂,07也是Motorola的工厂,在 德国,67的话也是,在美国本地。对Nokia,FAC是51。

SNR - Serial Number (SNR)序号码,独立地、唯一地识别每个TAC和FAC移 动设备,所以同一个牌子的同一型号的SNR是不可能一样的。

SP - Spare备用码,通常是0。

4>移动台PSTN/ISDN号码(MSISDN)

MSISDN用于公用交换电信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拨向GSM 系统的号码,构成如下:

MSISDN=CC+NDC+SN(总长不超过15位数字)

CC=国家码(如中国为86),NDC=国内地区码,SN=用户号码

5>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

当移动台漫游到另一个移动交换中心业务区时,该移动交换中心将给移动台分配 一个临时漫游号码,用于路由选择。漫游号码格式与被访地的移动台PSTN/ISDN号码格 式相同。当移动台离开该区后,被访位置寄存器(VLR)和原地位置寄存器(HLR)都 要删除该漫游号码,以便可再分配给其它移动台使用。

MSRN分配过程如下:

市话用户通过公用交换电信网发MSISDN号至GSMC、HLR。HLR请求被访MSC/VLR分配 一个临时性漫游号码,分配后将该号码送至HLR。HLR一方面向MSC发送该移动台有关参 数,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另一方面HLR向GMSC告知该移动台漫游号码, GMSC即可选择路由,完成市话用户->GMSC->MSC->移动台接续任务。

6>位置区识别码(LAI)

LAI用于移动用户的位置更新。 LAI=MCC+MNC+LAC 。MCC=移动国家码,识别国家, 与IMSI中的三位数字相同。MNC=移动网号,识别不同的GSMPLMN网,与IMSI中的MNC相 同。LAC=位置区号码,识别一个GSMPLMN网中的位置区。LAC的最大长度为16bits,一 个GSMPLMN中可以定义65536个不同的位置区。

7>小区全球识别码(CGI)

CGI是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它是在位置区识别码(LAI)后加上一个小 区识别码(CI)

CGC=MCC+MNC+LAC+CI。

CI=小区识别码,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最多为16bits。

8>基站识别码(BSIC)

BSIC用于移动台识别不同的相邻基站,BSIC采用6比特编码。

(二)GSM系统信道分类

蜂窝通信系统要传输不同类型的信息,包括业务信息和各种控制信息,因而要在物理 信道上安排相应的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有的用于呼叫接续阶段,有的用于通信进行 当中,也有的用于系统运行的全部时间内。

1、业务信道(TCH)传输话音和数据

话音业务信道按速率的不同,可分为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FS)和半速率话音 业务信道(TCH/HS)。

同样,数据业务信道按速率的不同,也分为全速率数据业务信道(如TCH/F96, TCH/F48,TCH/F24)和半速率数据业务信道(如 TCH/H48,TCH/H24)(这里的数 字96,48和24表示数据速率,单位为kb/s)。

2、控制信道(CCH)传输各种信令信息

控制信道分为三类:

1)广播信息(BCH)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单方向控制信道,用于基站向所有移 动台广播公用信息。传输的内容是移动台入网和呼叫建立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其中又分 为:

a、频率校正信道(FCCH):传输供移动台校正其工作频率的信息

b、同步信道(SCH):传输供移动台进行同步和对基站进行识别的信息;

c、广播控制信道(BCCH):传输通用信息,用于移动台测量信号强度和识别小区 标志等。

2)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 叫接续阶段,传输链路连接所需要的控制信令与信息。其中又分为:

a、寻呼信道(PCH):传输基站寻呼移动台的信息;

b、随机接入信道(RACH):移动台申请入网时,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信息;

c、准许接入信道(AGCH):基站在呼叫接续开始时,向移动台发送分配专用控制 信道的信令。

3)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一种“点对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 续阶段和在通信进行当中,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传输必需的控制信息。其中又分为

a、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传输移动台和基站连接和信道分配的信令;

b、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周期地传输一些特定的信 息,如功率调整、帧调整和测量数据等信息;SACCH是安排在业务信道和有关的控制信 道中,以复接方式传输信息。安排在业务信道时,以SACCH/T表示,安排在控制信道时, 以SACCH/C表示,SACCH/常与SDCCH联合使用。

c、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传送与SDCCH相同的信息。使用时要中断业务信 息(4帧),把FACCH插入,不过,只有在没有分配SDCCH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控制信 道。这种控制信道的传输速率较快,每次占用4帧时间,约185ms。

由此可见,GSM通信系统为了传输所需的各种信令,设置了多种专门的控制信道。 这样做,除因为数字传输为设置多各逻辑信道提供了可能外,主要是为了增强系统的控 制功能(比如后面将要提到的,为提高过境切换的速度而采用移动台辅助切换技术), 也为了保证话音通信质量,在模拟蜂窝系统中,要在通话进行过程中,进行控制信息的 传输,必须中断话音信息的传输(100ms),这就是所谓的“中断一猝发”的控制方式。 信道中断100ms,会使话音产生可以听得到的喀喇声。如果这种中断过于频繁,势必明 显地降低话音质量,因此,模拟蜂窝系统必须限制在通话过程中传输控制信息的容量。 与此不同,GSM蜂窝系统采用专用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除去FACCH外,不在通信过 程中中断话音信息,因而能保证话音的传输质量。其中FACCH虽然也采取“中断一猝发” 控制方式,但是只在特定场合下才使用,而且占用的时间短(185ms),其影响明显 减小。GSM蜂窝系统还采用信息处理技术,来估计并补偿这种因为插入FACCH而被删除 的话音。

一般移动基站的编码主要由LAC(位置区码)和CI(小区识别码)两部分重要信息组成,当两个信息匹配后才能准确的找出移动基站的位置,两个信息的说明如下:

LAC全称location area code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区码),其记录的是基站所覆盖的一片区域或地方,有按行政区域划分,也有按寻呼量划分。一个位置区码(LAC)可覆盖多个小区或商业中心。

CI(小区识别码):其记录了唯一的小区信息,网络运营商一般分配给网络中重要小区或商业中心一个小区代码,用于识别网络中的每个覆盖的小区。

一般LAC和CI码都是运营商自行分配且加密的数据,所以如果不是运营商相关维护人员是无法知道具体的地理位置的。因通信涉及国家通信安全,所以不建议个人破解和寻找,如有建议或意见建议可与运营商进行联系,联通客服热线10010,电信客服热线10000,移动客服热线10086

你要是在给移动上班,是必须要经过市级公司培训的,还要考试。笔试成绩,上级成绩。要是你在给第三方做的话:详见一下:5 基站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 基站维护中所出现问题的种类

一般的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基站硬件故障、基站软件故障、交流引入故障(短路、断路、更换开关、熔丝、更改室内外走线、停电后恢复供电等)、直流故障(更换开关、熔丝,更换整流模块,更换监控模块,修改开关电源参数等)、蓄电池故障、空调故障、基站传输排障、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故障等等。

52 基站维护中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当基站出现故障退服时:首先考虑电源、传输及温度问题,通过监控查看基站交流、直流电压(退服前最后上传数据),影响电源设备正常运行的三个因素:季节变化对电源的影响,人为因素对电源的影响,设备老化。

521 因电源问题引起的故障

(1)季节变化对电源的影响:

由于入冬雨雾天气较多,户外线路绝缘降低,因此取暖电器的增加是电源故障的多发期;另外,盛夏天气湿度较大,绝缘相对较低,制冷电器的增加是电源故障的多发期。为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应加强安全用电检查,检查重点是市电引入线路,变配电设备和空调机组等。

(2)人为因素对电源的影响:

对于农村公用变压器接380V或220V电源,应防止因火零线搞错而造成的重大故障。

(3)设备老化:

此类故障多为电缆线路老化造成。

(220v基站室内蓄电池)

522 因传输问题引起的故障

传输故障:传输故障是较为复杂和处理难度较大的故障,其中所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正确的判断出故障的发生位置是缩短故障历时的关键问题,所以采用分段排查、准确定位是处理传输故障的首要方法。我们将以光端机为中介点,首先排除机房外线故障,用传输测试仪对光缆进行测试,确认外线正常;同时对机房内部线路与设备进行排查(ODF箱往外机房MDF部分),判断故障存在位置,使其得到及时处理。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A接口以及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ABIS接口其物理连接均为采用标准的2048MB/S的PCM数字传输来实现。如果传输有PCM同步丢失告警,首先要检查走线架顶COM3、COM7端口的PCM连线。因为一个机架有两个PCM口,在基站安装数据库(IDB)的PCM设置中有相关的定义,如果定义使用的端口和实际连接的不一致,则传输会出现告警,同时TRX数据将不能装载,这是我们在工程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BSC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不好,如滑码、误码或干扰太大,也可能出现此告警。

有时候传输告警和基站硬件也有关系,因PCM线最终是接到DXU的G703接口上,在基站运行过程中该端口可能损坏,导致传输出现远端告警。另外,基站至传输设备的75欧姆2M线易出现问题, 另外基站的各部件的稳定工作离不开稳定的时钟信号,而基站的时钟信号是从PCM传输中提取的,因此也要保证时钟信号的稳定。

日常维护中经常有基站所有或部分载频不稳定,时而退服时而工作的现象,BSC侧对CF测试结果为BTS COMMUNICATION NOT POSSIBLE 或CF LOAD FAILED。此类故障大都为传输不稳定有误码,滑码而引起的。当传输误码积累到一定时,BSC无法对基站进行控制,数据装载,此时可在本地模式下通过OMT对IDB数据从新装载,复位后可恢复正常。

(室内传输线架)

523 因设备问题引起的故障

设备故障:对于设备故障的处理,首先都应该根据机房内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以及监督中心网管的告警进行判断,因为出现故障的设备自身不一定有问题,而是其它相应的附属设备(出现信号中断线、接口等)问题,所以熟练的掌握每项告警的含义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是处理设备故障的首要条件。包括硬件设备引起的故障和软件设备引起的故障。

基站系统中的软件是指挥和管理基站各部件有序,正常工作的。若基站IDB数据与基站情况不匹配,则基站一定无法正常工作。故障有分集接收告警或驻波比告警。

53 分集技术-概述

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如果想利用加大发射功率、增加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来克服这种深衰落是不现实的,而且会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而采用分集方法即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相应的还需要采用分集接收技术减轻衰落的影响,以获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灵敏度,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移动通信,短波通信等随参信道中。在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这些分集接收技术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531 分集技术-研究意义

分集接收技术是一项主要的抗衰落技术,他可以大大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传输下的可靠性,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常常工作在城市建筑群或其他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而且移动的速度和方向是任意的。发送的信号经过反射、散射等的传播路径后,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往往是多个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的信号的叠加,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出现随机起伏变化,形成多径衰落。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具有不同的传播时延、相位和振幅,并附加有信道噪声,它们的叠加会使复合信号相互抵消或增强,导致严重的衰落。这种衰落会降低可获得的有用信号功率并增加干扰的影响,使得接收机的接收信号产生失真、波形展宽、波形重叠和畸变,甚至造成通信系统解调器输出出现大量差错,以至完全不能通信。此外,如果发射机或接收机处于移动状态,或者信道环境发生变化,会引起信道特性随时间随机变化,接收到的信号由于多普勒效应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失真。在实际的移动通信中,除了多径衰落外还有阴影衰落。当信号受到高大建筑物(例如移动台移动到背离基站的大楼面前)或地形起伏等的阻挡,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将降低。另外,气象条件等的变化也都影响信号的传播,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移动信道独有的特性,它给移动通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分集,均衡和信道编码这3种技术来改进接收信号质量,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532 分集技术-基本原理

根据信号论原理,若有其他衰减程度的原发送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则有助于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这种通过提供传送信号多个副本来提高接收信号正确判决率的方法被称为分集。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空间分集手段可以克服空间选择性衰落,但是分集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大于3倍波长的基本条件。 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就不会相同。接收机使用多个副本包含的信息能比较正确的恢复出原发送信号。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在噪声受限的条件下,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能保证信道情况较差时链路正常连接。在移动无线环境中,由于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这在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 分集技术包括2个方面: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分集效果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

533 分集技术-技术分类

总结起来,发射分集技术的实质可以认为是涉及到空间、时间、频率、相位和编码多种资源相互组合的一种多天线 技术。根据所涉及资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个大类:

空间分集

  我们知道在移动通信中,空间略有变动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场强变化。当使用两个接收信道时,它们受到的衰落影响是不相关的,且二者在同一时刻经受深衰落谷点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这一设想引出了利用两副接收天线的方案,独立地接收同一信号,再合并输出,衰落的程度能被大大地减小,这就是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是利用场强随空间的随机变化实现的,空间距离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接收场强的相关性就越小。这里所提相关性是个统计术语,表明信号间相似的程度,因此必须确定必要的空间距离。经过测试和统计,CCIR建议为了获得满意的分集效果,移动单元两天线间距大于06个波长,即d>061,并且最好选在l/4的奇数倍附近。若减小天线间距,即使小到1/4,也能起到相当好的分集效果。 空间分集分为空间分集发送和空间分集接收两个系统。其中空间分集接收是在空间不同的垂直高度上设置几副天线,同时接收一个发射天线的微波信号,然后合成或选择其中一个强信号,这种方式称为空间分集接收。接收端天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波长的一半,以保证接收天线输出信号的衰落特性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某一副接收天线的输出信号很低时,其他接收天线的输出则不一定在这同一时刻也出现幅度低的现象,经相应的合并电路从中选出信号幅度较大、信噪比最佳的一路,得到一个总的接收天线输出信号。这样就降低了信道衰落的影响,改善了传输的可靠性。 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空间分集还有两类变化形式: 极化分集:它利用在同一地点两个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可以呈现不相关的衰落特性进行分集接收,即在收发端天线上安装水平、垂直极化天线,就可以把得到的两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进行极化分集。优点: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因此有3dB的损失。 角度分集:由于地形、地貌、接收环境的不同,使得到达接收端的不同路径信号可能来自不同的方向,这样在接收端可以采用方向性天线,分别指向不同的到达方向。而每个方向性天线接收到的多径信号是不相关的。

频率分集

频率分集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频率间隔的微波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信息,然后进行合成或选择,利用位于不同频段的信号经衰落信道后在统计上的不相关特性,即不同频段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功能。实现时可以将待发送的信息分别调制在频率不相关的载波上发射,所谓频率不相关的载波是指当不同的载波之间的间隔大于频率相干区间,即载波频率的间隔应满足: 分集技术 式中: △f为载波频率间隔,Bc为相关带宽,△Tm为最大多径时延差。 当采用两个微波频率时,称为二重频率分集。同空间分集系统一样,在频率分集系统中要求两个分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小(即频率相关性较小),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两个微波频率在给定的路由上同时发生深衰落,并获得较好的频率分集改善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个微波频率f1与f2相差,即频率间隔△ f=f2-f1越大,两个不同频率信号之间衰落的相关性越小。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其优点是在接收端可以减少接受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量,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带内(频带内)分集,并且在发送端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发射机。

时间分集

时间分集是将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区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时间间隔足够大,则各次发送降格出现的衰落将是相互独立统计的。时间分集正是利用这些衰落在统计上互不相关的特点,即时间上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的功能。为了保证重复发送的数字信号具有独立的衰落特性,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应该满足: 分集技术 fm为衰落频率,V为移动台运动速度,最后一个参数为工作波长。 若移动台是静止的,则移动速度v=0,此时要求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才为无穷大。这表明时间分集对于静止状态的移动台是无效果的。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极化分集

在移动环境下,两副在同一地点,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呈现出不相关的衰落特性。利用这一特点,在收发端分别装上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就可以得到2 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所谓定向双极化天线就是把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副接收天线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中,通过极化分集接收来达到空间分集接收的效果,所以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其分集支路只有2 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只需一根天线,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接收效果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的信号功率损失。分集增益依赖于天线间不相关特性的好坏,通过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天线位置间的分离来实现空间分集。 而且若采用交叉极化天线,同样需要满足这种隔离度要求。对于极化分集的双极化天线来说,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的正交性是决定微波信号上行链路分集增益的主要因素。该分集增益依赖于双极化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是否在相同的覆盖区域内提供了相同的信号场强。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要求具有很好的正交特性,并且在整个120“扇区及切换重叠区内保持很好的水平跟踪特性,代替空间分集天线所取得的覆盖效果。为了获得好的覆盖效果,要求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均具有高的交叉极化分辨率。双极化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的正交特性,即两个分集接收天线端口信号的不相关性,决定了双极化天线总的分集效果。为了在双极化天线的两个分集接收端口获得较好的信号不相关特性,两个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通常要求达到30dB以上。

GSM900MHz蜂窝系统中的定向基站基本上是采用三小区制,即把一个基站平均划分为三个小区,每小区120度,第一个小区的中心朝向正北。每一小区至少应有两根方向相同的天线,用来实现分集接收(一根也作为发射用),所以一个三小区定向基站至少应有六根收发共用天线。

在两根天线间距超过4米的情况下,利用分集接收可以得到3dB左右的增益,同时基站可以通 过对两路信号的比较来判断自己的接收系统是否正常,如果TRU检测两路接收信号的强度差别很大,基站就会产生分集接收丢失告警。

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可能是TRU、CDU、CDU至TRU的射频连线或天馈线故障引起的。对于定向基站来说,其最常见的是天馈线接错。因为馈线分别连接着室内机架和塔顶天线,如果安装人员不细心,就很容易出现机架和天线连接交叉的错误。如果天馈线连接不正确,则同一小区内两根天线的方向就会不一致,方向不对的天线就接收不到该小区手机发出的信号或接收信号很弱,从而使基站产生分集接收丢失告警,同时该基站也伴随着较高的拥塞和掉话。这种原因造成的告警总是两个或三个小区同时出现 , 对于这类告警,第一种方法依次核对每根天馈线,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故障定位迅速准确,缺点是必须依靠高空作业人员配合;第二种方法是在室内依次将天馈线进行倒换,用OMT软件查看天线告警,如果一、二 小区同时有这种告警,则可以用OMT看出1,2小区的哪根天线出现红色告警,使用Site Master进行测量,可以检查CDU前1/2馈线至天线段是否有问题,当驻波比值大于14,通过故障定位查出故障点,根据距离判断故障点,一般小于6米时是室内接头问题,主要检查柜顶接头和室内尾纤与7/8馈线接头、CDU至TRU的 射频连线主要检查接口是否松动、连接是否正确,或者可以将这2根告警天线进行互换来解决问题;对TRU或DXU复位后,分集接收告警会消失,这并不表示故障解决了,半小时或一两天后还会出现。分集接收告警是当告警计数器达到门限值后才提示,所以必须要找到原因并彻底解决。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信号测试,对于采用收发共用天线的基站 ,在距基站一公里左右的某一小区的中心点,利用TEMS或其它仪表依次测量该小区所有载频的接收电平(应关闭该小区的跳频),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天馈线是否接错。如果该小区只用了一根发射天线,在测试完该天线后可以将发射改到另一根天线上。(如果只有一根RX天线出现告警,且故障点可能为CDU RX端口,RX天线出现驻波比过大(用SATE MASTER测),还有本小区RX电缆线接错,都会出现此类故障。RU单元告警一般为RX 2A1或2A2。

54 驻波比 – SWR

驻波比全称为电压驻波比,又名VSWR和SWR,为英文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的简写。 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驻波比是驻波波腹处的声压幅值Vmax与波节处的声压Vmin幅值之比。在驻波管法中,测得驻波比,就可以求出吸声材料的声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 在无线电通信中,天线与馈线的阻抗不匹配或天线与发信机的阻抗不匹配,高频能量就会产生反射折回,并与前进的部分干扰汇合发生驻波。为了表征和测量天线系统中的驻波特性,也就是天线中正向波与反射波的情况,人们建立了“驻波比”这一概念, SWR=R/r=(1+K)/(1-K) 反射系数K=(R-r)/(R+r) (K为负值时表明相位相反) 式中R和r分别是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当两个阻抗数值一样时,即达到完全匹配,反射系数K等于0,驻波比为1。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实际上总存在反射,所以驻波比总是大于1的。 射频系统阻抗匹配。特别要注意使电压驻波比达到一定要求,因为在宽带运用时频率范围很广,驻波比会随着频率而变,应使阻抗在宽范围内尽量匹配。

541 驻波比的含义:

驻波比就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如果 SWR 的值等于 1, 则表示发射传输给天线的电波没有任何反射,全部发射出去,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 SWR 值大于 1, 则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最终变成热量,使得馈线升温。被反射的电波在发射台输出口也可产生相当高的电压,有可能损坏发射台。

驻波比(VSWR)检测丢失告警:TRU的VSWR检测丢失告警是比较常见的故障,每个TRU都需要通过PFWD和PREFL两根射频线和CDU相连,来检测CDU的前向输出功率和反向功率。如果反向功率过大,则说明这根天线的驻波比太大或CDU有问题,同时会影响发射机的正常工作,这时TRU就会自动关闭发射机并产生一个天线驻波比(ANT VSWR)告警(CF2A8)且相对应的TX ANT会出现(TX1B4)。TRU还要对PFWD或PREFL这两根射频线进行环路测试, 如果环路不通,就会产生一个VSWR/POWER检测丢失告警(CF2A15)。

PFWD和PREFL这两根射频线一端连接CDU的前面板,另一端接到TRU的后背板上,和TRU通过射频头相连。对于这个告警(CF2A15),一是CDU前面板的接头可能松动,但更多的是TRU后背板接触不好 ,这往往是施工或维护人员在安装TRU时不小心,两个射频头未完全对准,导致其中一个射频头凹进去。对于TRU,我们可以将其拆开再将射频头拨出;对于后背板,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整个后背板取出然后再对射频头进行处理,但仅仅拆后背板这个工作就要耗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即用坚硬的钢丝做成一个钩子,把凹进去的射频头钩出来,这样处理一个故障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对出现过这类告警的基站一定要做好位置标记,否则在以后更换TRU时很可能再次出现告警。在插TRU时,力量不易太重,找好位置慢慢插进去。力量太重就会把背板的射频头凹进去;从而导致数据的丢失。

TRU故障:一般的TRU出现故障很容易处理,因为我们可很方便地利用BSC或OMT终端来查看TRU的告警代码,从而判断故障原因。例如载频出现TX NOT ENABLE故障,我们可以根据告警代码来查看是TRU问题还是天线问题。但有时候TRU出现的故障基站软件本身检测不出来,例如我曾遇到过一个TRU的TX不能工作,但没有告警代码,检查基站硬件和BSC参数无误,更换TRU后故障排除。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TRU故障是掉话高,如果一个小区平时工作正常,突然从某一天开始掉话特别高,则多数为该小区内有一个TRU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本身也检测不出来(隐形故障),我们可以把该小区的跳频关掉,然后利用TEMS手机针对一个个载频进行拨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即可判断出有故障的TRU。

另外,有很多故障并非基站硬件故障,而是因为BSC的参数设置不对。例如TRU的TX not ena ble故障(即发射机不工作),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小区处于Halted状态、小区频率未定义、频率设置或功率设置错误等原因引起的。如果三个载频配置的小区只定义了两个频点,则肯定有一个载频不能工作。共用一根发射天线的载频其频率也需要一定的间隔,对于Hybrid Combiner其间隔要大于400kHz,对于Filter Combiner其间隔要大于600kHz。如在新挂站时我们有一个小区使用的Combiner为Filter型(CDU-D),其中有一个载频的发射机始终无法工作,最后查明是该小区所使用的频率为70和72,频率间隔太小,导致CU无法将载频调谐至指定的频率。TRU的输出功率受BSPWRB、BSPWRT和MAXPWR这几个参数的限制,如果将参数设置为偶数或大于47dBm,发射机都将无法工作。

(室外天线)

542 因各种干扰引起的故障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也会影响基站的正常工作,有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等。现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同频复用技术来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但同时也引入了各种干扰。

日常维护中新建站以及扩容站新加载频的频点选取不合理基站将无法正常工作,对此类故障应与网优配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合理频点,消除以上干扰。

以上就是关于急求移动基站小区号查询软件全部的内容,包括:急求移动基站小区号查询软件、中国移动基站是什么请说清楚、一个移动通信基站能覆盖多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01905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