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

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第1张

(1)存储记录结构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存储要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存储记录格式

(2)存储空间分配存储空间分配有两个原则:①存取频度高的数据尽量安排在快速、随机设备上,存取频度低的数据则安排在速度较慢的设备上

②相互依赖性强的数据尽量存储在同一台设备上,且尽量安排在邻近的存储空间上

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应将设计好的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

尽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记录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

(3)访问方法的设计一个访问方法包括存储结构和检索机构两部分

存储结构限定了访问存储记录时可以使用的访问路径;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实际使用的访问路径

(4)物理设计的性能评价①查询响应时间从查询开始到有结果显示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查询响应时间

查询响应时间可进一步细分为服务时间、等待时间和延迟时间

在物理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

性能评价包括时间、空间、效率、开销等各个方面

⊙CPU服务时间和I/O服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

⊙CPU队列等待时间和I/O队列等待时间的长短受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影响

⊙设计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通信延迟时间

②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存放程序和数据

程序包括运行的应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

数据包括用户工作区、DBMS工作区、OS工作区、索引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等

存储空间分为主存空间和辅存空间

设计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间,例如可指定缓冲区的分配等

但设计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辅存空间

③开销与效率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各种开销,开销增大,系统效率将下降

⊙事务开销指从事务开始到事务结束所耗用的时间

更新事务要修改索引、重写物理块、进行写校验等 *** 作,增加了额外的开销

更新频度应列为设计的考虑因素

⊙报告生成开销指从数据输入到有结果输出这段时间

报告生成占用CPU及I/O的服务时间较长

设计中要进行筛选,除去不必要的报告生成

⊙对数据库的重组也是一项大的开销

设计中应考虑数据量和处理频度这两个因数,做到避免或尽量减少重组数据库

在物理设计阶段,设计、评价、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建立数据库时,DBA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库配置

在数据库运行时,DBA监察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根据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的准则,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 *** 作,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保持高效率地运行

6

程序编制及调试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应用程序设计的编制就可以和物理设计并行地展开程序模块代码通常先在模拟的环境下通过初步调试,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

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数据库结构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DDL)编写出数据库的源模式,经编译得到目标模式,执行目标模式即可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

(2)调试运行数据库结构建立后,装入试验数据,使数据库进入调试运行阶段

运行应用程序,测试(3)装入实际的初始数据在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制定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可行方案

(2)制定故障恢复规范(3)制定系统的安全规范7

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后,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按照制定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在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授权和更改密码

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错误,迅速修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把数据库的备份和转储作为日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立即使用数据库的最新备份予以恢复

(2)监察系统的性能

运用DBMS提供的性能监察与分析工具,不断地监控着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或响应时间等性能下降时,立即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

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参数、整理碎片、调整存储结构或重新组织数据库等方法,使数据库系统保持高效率地正常运作

(3)扩充系统的功能在维持原有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采纳用户的合理意见,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增加新的功能

选择数据库服务器的五个原则:

1)高性能原则

保证所选购的服务器,不仅能够满足运营系统的运行和业务处理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一定时期业务量的增长。一般可以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服务器TpmC值(Tpmc是衡量计算机系统的事务处理能力的程序),然后比较各服务器厂商和TPC组织公布的TpmC值,选择相应的机型。同时,用服务器的市场价/报价除去计算出来的TpmC值得出单位TpmC值的价格,进而选择高性能价格比的服务器。

结论:服务器处理器性能很关键,CPU的主频要高,要有较大的缓存

2)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所有选择设备和系统中首要考虑的,尤其是在大型的、有大量处理要求的、需要长期运行的系统上。考虑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不仅要考虑服务器单个节点的可靠性或稳定性,而且要考虑服务器与相关辅助系统之间连接的整体可靠性,如: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远程打印系统等。在必要时,还应考虑对关键服务器采用集群技术,如:双机热备份或集群并行访问技术,甚至采用可能的完全容错机。

结论:服务器要具备冗余技术,同时像硬盘、网卡、内存、电源此类设备要以稳定耐用为主,性能其次。

3)可扩展性原则

保证所选购的服务器具有优秀的可扩展性原则。因为服务器是所有系统处理的核心,要求具有大数据吞吐速率,包括:I/O速率和网络通讯速率,而且服务器需要能够处理一定时期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数据量,需要服务器能够在相应时间对其自身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如:CPU型号升级、内存扩大、硬盘扩大、更换网卡、增加终端数目、挂接磁盘阵列或与其他服务器组成对集中数据的并发访问的集群系统等。这都需要所选购的服务器在整体上具有一个良好的可扩充余地。一般数据库和计费应用服务器在大型计费系统的设计中就会采用集群方式来增加可靠性,其中挂接的磁盘存储系统,根据数据量和投资考虑,可以采用DAS、NAS或SAN等实现技术。

结论:服务器的IO要高,否则在CPU和内存都是高性能的情况下,会出现瓶颈。除此之外,服务器的扩展性要好,为的是满足企业在日后发展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

服务器处理的大都是相关系统的核心数据,其上存放和运行着关键的交易和重要的数据。这些交易和数据对于拥有者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资产,他们的安全性就非常敏感。服务器的安全性与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密不可分,如:网络系统的安全、数据加密、密码体制等。服务器需要在其自身,包括软硬件,都应该从安全的角度上设计考虑,在借助于外界的安全设施保障下,更要保证本身的高安全性。

结论:首先从服务器的材料上来说要具备高硬度高防护性等条件,其次服务器的冷却系统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这样才能够在硬件上满足服务器安全的要求。

5)可管理性原则

服务器既是核心又是系统整体中的一个节点部分,就像网络系统需要进行管理维护一样,也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需要服务器的软硬件对标准的管理系统支持,尤其是其上的 *** 作系统,也包括一些重要的系统部件。

结论:尽量选择支持系统多的服务器,因为服务器兼容的系统越多,你就可以拥有更大选择空间。

主存,主要指的是内存。内存是随机存储器(RAM)存储器的任何一个存储单元都就可以随机存储,存取的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而存储系统这包含有高速缓存,主存,辅存。他们的存取速度是由高到低排列的。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多级存储器主要是为了解决提高速度,增大容量,同时又降低成本。cache(高速缓存)-主存主要是为了匹配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cpu速度快,而访问主存的速度慢,所以弄了一个访问速度快的高速缓存,提前把cpu要用的数据放到cache中,这样就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时间了,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了;辅存是用来存放文件的,断电的情况下,数据还在,这样cpu需要访问时,则先通过io总线将数据读到内存上,然后再访问内存。

自从计算机的祖师爷冯·诺依曼提出了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那么多年来计算机就一直按照这个结构发展下来了。冯·诺依曼结构中有一点,就是把计算机划分成五个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对于CPU,充当的是运算器和控制器的作用;主板,主要是控制器,协调CPU和各外设直接工作;内存,即主存,是最重要的存储器;显卡则是兼有运算器和输出设备;而网卡则是典型的输入输出设备。

对于组成方法,单片机估计跟你想象中的计算机就很不一样。一个主板,上面CPU、内存什么都有。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CPU的,在CPU诞生之前,运算器和控制器是分开的,不过,现在一般都有了;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主板的,主板的存在主要还是为了拓展性,在不需要这种拓展的系统中,比如航天控制的计算机可能就没有这样的主板,至少家里面冰箱或者微波炉中使用的计算机是没有这样的主板的。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主存的,对于一些存储量不大的计算机,可以只使用寄存器或者非常少的存储器。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显卡的,显示的任务是可以由CPU独立完成的,对于服务器之类的一些特殊计算机,显卡很可能根本就用不了。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声卡的,我们实验室买了好几个服务器都是没有声卡的;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网卡的,我家买的第一个电脑就没有,那时候上网还用传说中的调制解调器。

一首先把mysql的服务先停掉。

二更改MySQL配置文件Myini中的数据库存储主路径

三将老的数据库存储主路径中的数据库文件和文件夹复制到新的存储主路径

将原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拷贝到你新建的文件夹目录下。

四重启MySQL服务

五验证更改数据库存储主路径的 *** 作是否成功!

数据库建立过程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和完整性需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的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部模式,特别是关系模型的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现:组织数据存储,编写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维:系统投入运行,进行长期维护。

扩展资料:

数据库设计技巧:

1.原始文档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一般来说,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原始文档只对应于一个实体,而且只对应于一个实体。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其中一个原始文档对应多个实体,或者多个原始文档对应一个实体。

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在明确了这些对应关系之后,这对于输入接口的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2.主键和外键

通常,实体不能同时没有主键和外键。在e-r关系图中,叶中的实体可以定义主键,也可以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没有后代),但是它必须有外键(因为它有父键)。

主键和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后,一位美国的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钥匙,钥匙无处不在,只有钥匙”,这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也是他高度抽象的信息系统核心思想(数据模型)的体现。

因为: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和外键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3.基本表的属性

基表不同于中间表和临时表,因为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原子性。基表中的字段没有分解。

原始性。基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底层数据)的记录。

先验性。所有输出数据都可以从基表和代码表中的数据派生出来。

稳定。表的基本结构比较稳定,表中的记录保存时间较长。

一旦理解了基本表的性质,就可以在设计数据库时将它们与中间表和临时表区分开。

存储器不仅可以分为三类。因为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存储器可分为不同种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一、按存储介质划分

1、半导体存储器: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

2、磁表面存储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

二、按存储方式划分

1、随机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2、顺序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

三、按读写功能划分

1、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

2、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的存储器。

四、按资料保存师

1、非永久存储器:断电时信息消失的存储器。

2、永久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

五、按用途分类

1、主存:主存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

2、外部存储:外部存储系统程序和大数据文件及数据库存储容量,单位成本低。

3、高速缓存存储器:高速缓存存储器访问指令和数据速度快,但存储容量小。

扩展资料:

1、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

一般来说,内部存储是最经济但最不灵活的,因此用户必须确定未来对存储的需求是否会增长,以及是否有某种方法可以升级到具有更多代码空间的微控制器。用户通常根据成本选择能满足应用要求的内存容量最小的单片机。

2、启动存储

在较大的微控制器或基于处理器的系统中,用户可以用引导代码进行初始化。应用程序本身通常决定是否需要引导代码,以及是否需要专用的引导存储。

3、配置存储

对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片上系统(SoC),存储器可以用来存储配置信息。这种存储器必须是非易失的EPROM、EEPROM或闪存。在大多数情况下,FPGA使用SPI接口,但一些较老的设备仍然使用FPGA串行接口。

4、程序存储

所有有处理器的系统都使用程序内存,但是用户必须决定内存是在处理器内部还是外部。做出此决定后,用户可以进一步确定存储的容量和类型。

5、数据存储

类似于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可以位于一个微控制器或一个外部设备,但有一些不同的两种情况。有时微控制器内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但有时它不包含内部EEPROM,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存储大量数据时,用户可以选择外部串行EEPROM或串行闪存设备。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内存可以分为易失性内存(在断电后丢失数据)和非易失性内存(在断电后保留数据)。用户有时会将易失性内存与备用电池一起使用,以实现类似于非易失性设备的功能,但这可能比简单地使用非易失性内存更昂贵。

7、串行存储器和并行存储器

对于较大的应用程序,微控制器通常没有足够大的内存。必须使用外部存储器,因为外部寻址总线通常是并行的,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也将是并行的。

8、EEPROM和闪存

内存技术的成熟已经模糊了RAM和ROM之间的区别,现在有一些类型的内存(如EEPROM和闪存)结合了两者的特点。这些设备像RAM一样读写,在断电时像ROM一样保存数据。它们都是电可擦可编程的,但各有优缺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储器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数据库服务器怎么配置、计算机的主存由什么组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06228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