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vm virtualBox共享资料夹功能怎么用

oracle vm virtualBox共享资料夹功能怎么用,第1张

oracle vm virtualBox共享资料夹功能怎么用

您好,当然是这样:

1、首先开启虚拟机器,启动已经做好的虚拟系统。

2、进入系统之后,接下来,点选选单 装置-安装增强功能。点选之后系统没有反应,没有关系,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它已经显示在了系统里面的移动储存装置的位置。

3、点选进入这个虚拟储存装置,选择里面的VBoxWindowsAdditionsexe 这个档案包安装,安装的过程就是一直下一步,然后重启电脑(最后一步会自动重启电脑的)。

4、重新进入电脑之后,再次点选选单栏装置-共享资料夹 或者是右键点选虚拟机器下面的共享资料夹图示,进入共享资料夹设定介面。具体设定和下面是一样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可读和完全控制属性。至此,共享资料夹设定完成。效果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试试。

5、点选桌面上面的网路图示进入。这里可以看到显示出来的计算机。(就是虚拟的共享电脑)。

6、双击进入之后,就可以看到我们刚刚共享出来的档案夹了。双击进入,在这个资料夹里面,我们从真实物理电脑里面存放的档案,虚拟电脑都是一样可以看到,并且可以使用的

VBOX共享资料夹不是这么搞的。

左上的“装置”选项里面有个“安装增强功能”,点了后,如果没有反应,进“我的电脑”,执行光碟机,一路预设安装。重启虚拟机器后,虚拟机器ctrl+F全屏检视左右就没有黑边了。

然后在“设定”里设定共享空间,点上“固定分配”“自动装载auto mount”,“只读分配”最好选上以保护主机不受虚拟机器中病毒破坏。然后重启虚拟机器进“我的电脑”,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Virtualbox是一个十分小巧玲珑的虚拟化软体,开源免费,相当不错。而且基本功能都具备,个人使用完全没有问题。同VMware Workstation with ACE那600多M的安装包比起来,213M的Virtualbox看着就让人喜欢。

您好,当然是这样: 1、首先开启虚拟机器,启动已经做好的虚拟系统。 2、进入系统之后,接下来,点选选单 装置-安装增强功能。点选之后系统没有反应,没有关系,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它已经显示在了系统里面的移动储存装置的位置。

点选确定。然后点选完成,找到实体机新建的虚拟机器共享资料夹,然后把固定分配,打钩。点选确定。

如何开启VirtualBox的共享资料夹功能

启动VirtualBox虚拟机器,本人虚拟机器里安装的是XP系统

点选VirtualBox软体的“装置”,在d出装置选单里点选“安装增强功能”

在VirtualBox虚拟机器里d出“oracle vm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4312 SetUp”安装软体介面,直接点选“EXET”按钮或“Install”按钮直到出现“Finish”按钮为止。点选“Finish”按钮,重新启动虚拟机器

点选VirtualBox软体的“装置”,在d出装置选单里点选“共享资料夹”

点选“共享档案设定”对话方块里点选“新增一个新的共享资料夹定义”图示

在“新增共享资料夹”对话方块里点选“共享资料夹路径”后面的倒三角,在其下拉选单里点选“其它”。在d出的“浏览资料夹”对话方块里指定一个资料夹。

指定好资料夹后,并在“新增共享资料夹”对话方块把“自动挂靠”和“自动分配”前的勾选中,点选确定按钮。在“共享档案设定”对话方块点选“确定”按钮

重启一下VirtualBox虚拟机器系统,在VirtualBox虚拟机器里开启我的电脑,检视有没有出现“网路驱动器”,其下面有没有“'vboxsrv' 上的 c”(CCC是本人设定的共享资料夹名字)。如果有VirtualBox的共享资料夹功能开启成功了!

你把屏幕旋转90°,或者你把脑袋横着屏幕也可以。

不仅仅是 Oracle ,就目前人类已经创造的数据库而言,在显示习惯上,不管是屏幕还是纸质,横向显示列(Col),纵向显示行(Row),因为表的数据增减是沿着行(Row)的方向增减,而人们更习惯于纵向快速对比同一列的多行信息,而不善于横向对比同一行的多列信息。

大概可以猜到你希望构建一个数据结果视图,这个视图的列值是指定的某个月的全部日期,如果在最左边再加上几列,比如序号、名次、姓名,最右边再加上一列,比如总业绩,那么就可以用来展示该月全体销售人员的销售额以及排名。如果要实现类似需求,那么就努力构造你的 SQL 语句吧,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无法用 SELECT 语句实现,但似乎SELECT 必须制定列名,即使你使用 那也代表的是所有列。如果配合程序语言,那么实现起来就很简单。你可以试试存储过程,动态创建表,直接构造你需要的列,然后 SELECT 即可。

上个世纪出现计算机屏幕的时候,屏幕显示就是纵向滚屏,横向从来没动过,至今人们已经习惯了屏幕纵向滚动,因为大多数语言文字都是横向排版比较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纵向阅读确实费劲。如果最初屏幕是横向滚动的,那么现在情况也许就截然不同了。

顺便说一下,阅读横向排版的纸质或电子版的中文书籍,页面较宽而字符较小行距较小的时候,容易找错下一行。阅读英文则很少有此情况,这也许是方块字与长短英文单词的区别?阅读台湾出版的纵向排版的中文书籍,刚开始不习惯,后来觉得确实比横向排版有优势。比如,你单手把书翻卷起来,阅读到接近中缝的文本时,不需要反复以书脊为轴转动书本,阅读很方便。而如果是横排,那么你看到接近中缝的几个字之后,需要转动书本再去找举例中缝最远的下一行,很容易就找错了。也许,如果计算机最初是台湾人发明的,那么现在鼠标中间那个滚轮就应该是横着的,电脑屏幕也是横向滚动,而纵向基本不动了。看看下面这段纵向文字,舒服不?

1多看多写

学开发一定要多看多写,多看一些技术书籍,视频,别人写的代码,源码,看得多了,自己就会自然而然的懂好的代码风格。在看的基础上,一定要去写,多敲代码,增加对代码的熟练度。这样也巩固我们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

2不要过度纠结技术细节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过度的注意技术细节,我的很多学生,刚开始干开发的时候,他为了把基础打扎实,所以针对任何模块的方方面面,他希望都把他搞懂。 对于初学者,知识的体系还不完备,你要想理解诸多方面的一些细节,其实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硬要把它搞懂,所以反而增加你学习当中的一些困难。反而影响后期学习的一些信心。所以往往是起到反作用的。初期知道它在模块中常见用法和概念胜任初级开发,是完全没问题的。

3不要看纸质的教材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现在市面上,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纸质教材都是懂拼西凑出来的,如果看目录,哇塞,你可以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很多,仔细看一个章节,确实讲得很肤浅。完全没有设计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完全是东拼西凑出来,这样的书看了有什么意义呢?

4搭伙学

我建议学开发的同学,最好能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块去学习开发,我以前学python,java的时候,一个人从头研究到尾,遇到问题自己吭吭唧唧的研究。这个相对来说比较辛苦的。如果你有一两个一起学习的朋友,有问题大家一块讨论,一起分享,这样对我们学习开发会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进步也会很快的。

5是否需要培训

如果你找到一个负责任的培训学校,找到一个责任感有水平的老师,我建议是可以去的,跟着他学肯定有很大的效果的。但是,培训水太深,坑太多,如果经济条件不宽裕,完全可以自己去自学。网上的学习资料足够你来学习了,只要自己有一定的自制力。可以完全靠自己把开发学会。

最后希望每一个IT爱好者都会有一个美好的蓝天。

1、建立辅助列譬如A列,在A2输入公式:=MOD(ROW(),2)=0,回车; 见图一 2、选中A2,下拉填充A列,转到“数据”工具栏,点击“筛选” 见图二 3、点击A1边上的小箭头,勾上“TRUE”前的小方块,点确定;

我想学软件开发,请问好学吗?现在学习软件开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然,不管你学习什么知识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主要看你有没有相关的基础,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不过,零基础的学员也不要担心,现在很多培训班都是针对0基础的学员设计的课程,都针对不同应用行业,不同语言做定向培训。所以,难不难也要因人而异。

就拿国内从业比较广泛的Java开发工程师来讲,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做。既然高中生都能从事于Java开发,说明软件开发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毕竟目前所学的软件技术并不是做科研。

想要让软件开发变得简单,我们需选择一门容易上手的编程语言。从国内软件行业来看,目前Java的开发者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而且可从事的领域也比较广。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劝你学习java,而是让自己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并知道自己使用的编程语言能做什么,用在哪些地方。

对于零基础想学java的人,千万不要害怕,不要觉得没基础就学得很吃力,学不会等等。

刚开始零基础入门的学习进度是很慢的,不用着急,慢工才能出细活,说白了Java入门阶段也就是个熟练的过程花费的学习时间比较长。不可否认,大家在开始接受新事物的时候都会陷入困境的。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零基础入门Java到底难不难,只有自己接触到课程才知道。当然,没接触之前学起来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是当你入门后你就会发现越来越有趣了,不光是学习java语言,其他语言也一样。

记住,软件开发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并没有特别高的门槛,只要具备有一定的英文和数学基础(初高中水平就好了),就可以学软件开发,尤其是编程语言的使用,因此对于软件开发而言,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且多多从事实际项目的开发,就可以积累经验,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软件开发并不难学,只要坚持,就可以有所成就。

至于零基础学java所用的时间,我以培训时间为标准,大学生一般的学习时间是5-6个月,高中生确在两年左右。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这有必要先从发生在一个名字叫李成的农民身上说起。这个愚昧的农民对甲骨文的发现有着一段典型的、可笑 的、荒诞而又充满文化悲怆感的传说。他是河南省洹河畔安阳县小屯村人。李成是为了赚钱第一个把“甲骨文”作为药材运到城里、传送出去的人,但也是在他手里,毁掉了难以计数的甲骨文字。功耶?罪耶?惟有历史来定论。

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一片甲骨惊世界”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至于著书立说方面,首先对甲骨文作出确认的王懿荣还没来得及作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说,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

1900年7月,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人员仓皇出逃,王懿荣彻底失望了。他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随即写了一首绝命词毅然服毒坠井而死,年方56岁。

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发现90周年的1989年秋,在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建成王懿荣纪念馆,以纪念他的功绩。

王懿荣殉难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归好友刘鹗(即《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刘鹗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财源,对于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直到1908年,学者罗振玉才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题名: 刻有文字的甲骨

龟甲5521、5538、5518、6019:刻有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殷王祖庚、祖甲时祭祀祖先之卜辞。共四片。

兽骨5402、5403:刻有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殷王武丁时旬卜王事之卜辞。共二片。

甲骨文是写或刻在龟的腹部、背甲,以及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时间大约在盘庚至帝辛之间(分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内容大都是殷王祭祀、田猎、求雨、卜吉凶等占卜的记事文字。殷商人崇尚鬼神,凡事必用甲骨占卜。他们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占卜有关的事件,再契刻记事文字。甲骨的出土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之殷墟,初为当地农民翻耕土地时发现的。由于不知是何物,因此被当作龙骨卖给药铺,用以治疗虚弱和破伤。清光诸二十五年(1899),当时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生病后,在抓来的中药中认出了甲骨。二十九年(1903),刘鹗著《铁云藏龟》,第一次把甲骨以拓片的形式出版。三十年(1904),孙诒让著的《契文举例》对甲骨文始加考释。其后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发掘。

文字学家认为,一种文字从发现到成熟至少要经过2000年的发展,而3500年前的甲骨文已经出现一批形声字,表明它是较成熟的文字。按此类推,最早的汉字应出现在夏或更早的时代。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为中国文明史已逾5000年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载体。中国的甲骨文和古埃及纸草文字、巴比伦泥版文字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号称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种文字的发展都中断了。惟有甲骨文发展下来。在已发现的的近5000个甲骨文单字中,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余下的3000多字多属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可读其音;其中也有不少字因后世不再沿用,给正确考释、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专家认为,由于甲骨文属卜人应用文字范围,并不等于社会的用字量,所以商代实际存在的字可能还要更多。

殷墟甲骨文发现百年以来,出土数量已达15万片。它虽然是殷王室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而且存在形式呆板,字名简单,识读困难等局限,但对“文献不足征”的商代历史研究仍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而且与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和古代科学技术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共藏有35651片。多系名家捐赠和从私人、市肆收购而来。其中以刘体智先生的庋藏数量最多,装在150个盒内,共28000余片。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还曾著录于罗振玉《殷墟书契》、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郭沫若《殷契粹编》、郭若愚《殷契拾掇》中。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片也很丰富,除正在传拓中的《馆藏甲骨集拓》外,还有《善斋书契丛编甲骨拓本》十八册四函,共28000余张。在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还收录有该馆所藏甲骨拓本十余种之多。

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甲骨文的发现最早时间,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发现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经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确定了它在研究历史资料上具有珍贵的价值后,就开始被介绍到了学术界。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瘁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甲骨学的著述,最早问世的是刘鹗的《铁云藏龟》,时在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二)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更有欧美传教人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民国十七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应推董作宾先生。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到民国十六年丁卯(一八九九到一九二七),共为二十八年,后期自民国十七年戊辰,到民国三十八年己丑(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九),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除了卜吉凶之外,有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事的。记事的甲骨文字多用刀子契刻,有的先用笔写,然后刻画出来,也有的是直接刻画出来的。甲骨文多数由上而下直行书刻,这种方式仍是今日中文常用的格式。事实上,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产生其实远在甲骨文之前,例如一些刻画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在六千多年前已经产生。如果文字代表文明的开始,可知甲骨文之前中国文明的脚步早就启动了。

甲骨文与古代文字

汉字与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并称为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的发展,从字体看可以分为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起自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止于秦代,历时一千余年。从时间顺序上分,有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等;从文字载体上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印章封泥文字、简帛文字、石刻文字等。甲骨文作为最早的系统文字,对其他古文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既然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必然还有其他更古老、原始的文字。《周易》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结绳记事的作用只是以实物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因此绝无演化为文字的可能,原始的文字应该是从绘画中产生的。在远古居民遗留下来的岩画、石刻符号、族徽等大量带有图案的信息中,又如何去判断哪一种仅仅是图画,哪一种是文字呢?以前曾有学者认为,可视图案复杂与否来决定,越古老,越偏于画的本意;而符号化成分越多,结构相对概括而简单的则偏于文字的本意。但是后来发现,在不同的文字中很难以这个标准衡量。所以后来有语言学家将图画到文字的定义改为:一旦图画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时,它就完成了向文字的过渡。比如看见以一个正面人形的“大”字和一只鹿形的“鹿”字,立刻使人想到这是指“大鹿”,而不是指人饲养鹿、猎鹿等其他意思,这样大字便从图画中脱胎出来了。但这个过程非常之漫长。

汉字是一种表意字,又称方块字,有别于拉丁字母一类的表音字(如英语)。但实际上汉字也有大量的表音成分。对于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特征,传统的汉文字学有过较为全面、正确的归纳,这就是著名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汉字发展早期阶段(主要是西周以前),其象形程度较高,多使用意符和音符,甲骨文、金文均是如此。而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化,书写的规范,到隶书形成时,许多原先的表意字已看不出其表之“意”,变成了记号。所以汉字发展到后来,成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体系。

在甲骨文和原始文字符号间,尚未通过考古手段发现中间类型的古代文字遗物。然而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的调查,已经发现了两种古文字里的活化石:尔苏沙巴文和纳西东巴文。尔苏沙巴文是四川西部自称“尔苏”人的文字,现在能收集到的尔苏沙巴文书籍四种,分别是黄历、算命、抽签、说鬼等内容的经书。尔苏沙巴文有近二百个独体字,象形程度很高,有不少是照实物描绘下来的简单图画,出现了少量的会意字。另一种较尔苏沙巴文成熟些的化石文字是著名的云南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现存经卷二万多册,在造字方法上,东巴文与其他汉古文字相似,有表意也有表音,但两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如“日”字的甲骨文为圆圈中加一点(或一横、一小圆圈),东巴文则在圆圈内多加了表示光线四射的“十”状笔画。还有一种造字法,如东巴文中借“绿松石”来记“绿色”;借“火”表示“红色”,这种“义借”在甲骨文中也有。由于尔苏沙巴文、东巴文的原始性比甲骨文更强,所以反过来,也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成熟性与系统性。

甲骨文与书法艺术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书法家。殷代的“钟王颜柳”们,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若就甲骨文书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会发现早期字体较大,像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所收录的许多武丁时期的卜辞,非常大气、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时代,字变得细小委琐;至于西周甲骨文则更是细若粟发。

甲骨文风格类型: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

甲骨文书法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进行这项创作的首要人物是罗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擅长甲骨文书法,这是本真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甲骨文公司

(与本词条相关联的其它信息)

甲骨文公司(Oracle)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 向遍及145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城,全球员工超过40,000名,2003财年收入达到95亿美元,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自1977年在全球率先推出关系型数踞库以来,甲骨文公司已经在利用技术革命来改变现代商业模式中发挥关键作用。甲骨文公司同时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对客户关系管理― *** 作应用―平台设施进行全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实施的公司。

甲骨文公司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世界软件巨头,标志着刚刚起飞的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甲骨文公司的积极响应,甲骨文首创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也从此开始服务于中国用户。

1991年7月,经过了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开拓,为了更好地与迅速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甲骨文公司在北京建立独资公司——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2000年8月8日,甲骨文公司正式启用位于北京国贸大厦的办公新址,成为公司立足于长期服务中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也是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新起点。

目前,甲骨文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均设立了分支机构,向中国市场全面提供Oracle9i电子商务平台、Oracle电子商务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顾问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的员工达483人。

相关资源

说文解字话甲骨:>

以上就是关于oracle vm virtualBox共享资料夹功能怎么用全部的内容,包括:oracle vm virtualBox共享资料夹功能怎么用、Oracle横竖转换怎么做、想学软件开发有什么建议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7393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