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第1张

一、内容概述

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数字化研究成果,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张DVD数字光盘,由地下水资源综合数据库和数据信息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地下水资源综合数据库包括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技术文档等内容,包涵了该项目各种形式的专业调查与研究成果;数据信息管理软件是针对上述数据成果专门设计开发的,它实现了各类数据的浏览、查询和多格式的数据输出等功能。

地下水资源综合数据库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组织各省承担单位共同完成,地图数据引自《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按出版要求对地理数据进行了修订,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由各省提供并进行了统一汇总,各类技术文档资料来源于2004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系列综合成果报告。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资料截止到1999年,部分地理数据采用1999年以后的新资料。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该系统是在研究提出全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图层划分方案、图元代码体系、图元属性结构以及空间数据库综合存储方案基础上,开发研制出空间数据库浏览软件,实现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电子图集信息,以及文本、图片、录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浏览功能。制作完成的光盘数据,包括了全国、区域、分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及电子版图集的全部内容,为数字地下水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信息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社会服务。

三、推广转化方式

该成果已正式出版,包括: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卷)(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年12月)、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6月)。

正式出版的《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卷)》是“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总结,阐述了数字光盘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数字光盘)则大大促进了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综合评价成果的共享服务,在国土、水利、环保、农业部门及科研院所广泛使用。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 张永波 张礼中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件:shenjianmei1965@sina.com,zhangyongbo1963@163.com

做数据库设计前,需要知道数据库中要存放哪些数据,再根据关系去设计数据库。

比如BBS系统,用户会发帖,那用户和帖子就要各自建一个表。而一个用户可以发多个帖子,那就要添加一个用户与帖子的关系表。

如此这般,才能去设计一个数据库。而LZ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别人是无法去回答的。

一、内容概述

本项目在开展新一轮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利用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成果,按地下水系统理论,以环境容量为约束,采用动态的、水资源数量与环境质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计算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了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地下水环境质量、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建议,提交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编制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建立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1.技术经济指标

(1)提交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包括全国以及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区、市)和2353个县(市、旗)、26个自然单元区的资源量,其中,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37亿m3,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为277亿m3,半咸水天然资源为121亿m3。

(2)形成了以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动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方法。

(3)编制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

(4)建立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2.主要技术创新点

(1)首次按地下水系统理论,以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采用动态的、水资源数量与环境质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计算和评价了全国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最新评价成果。综合分析利用了50多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成果,特别是近20年的新成果,重点评价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同时评价了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首次划分了中国地下水系统,对全国及分省的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全面评价。

(2)首次对全国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地下水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脆弱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评价。尤其是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开拓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研究的新途径。

(3)首次编制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图集全面反映了新一轮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全部成果,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要素和客观分布规律。图集包括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开采状况、开采潜力图;地下水质量分布、地下水污染程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图。该图集首次实现了水文地质编图由主要反映水文地质条件向反映资源分布、利用、动态变化与水环境状况的转变,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用,成果集成达到一个新水平,对我国水文地质编图有重要示范作用。

(4)建立了以空间数据库为主体的中国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集存储、检索、查询、叠加、辅助决策为一体,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电子图集信息以及文本、图片、录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制作完成的光盘数据,包括了全国、区域、分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及电子版图集的全部内容,为最终实现中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网上检索奠定了数据共享基础。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该项目成果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为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的地下水系统理论,动态的、资源与环境结合的研究方法,增强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统筹研究能力,提升了我国区域地下水评价水平;项目成果的图形化和数字化形式,增强了成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促进了成果转化,提高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为地下水资源管理、科研教学、国际交流等提供了信息系统平台。

(1)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8月18日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

(2)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9月7日在“参阅文件”第4期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其文如下:“按: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有关战略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全国地下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现将该研究报告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

(3)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国土资源部提交全国按县统计地下水开采量,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课题组根据该项目成果于2007年4月将全国各省各县的地下水开采量统计上报。

(4)本项目成果已于2005年全部公开出版供有关规划部门和科研教学部门使用。

(5)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全国水资源规划”。

三、推广转化方式

该项目成果已公开出版,并已提供给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使用。近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的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广泛利用了该成果。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 张宗祜 孙继朝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箱:shenjianmei1965@sina.co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961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