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技术风险有多大,最新创业技术大全

创业技术风险有多大,最新创业技术大全,第1张

创业技术风险有多大,最新创业技术大全 普通人创业的高速列车停止在2018年,但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当移动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的结束,遇到劳动力成本的大幅飙升,中国技术创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普通人创业红利十年的结束,也是资本黄金十年的结束。


这意味着在未来,这之后或许很难出现“高举高打高估值”路径成长起来的头部公司。


此前享受移动互联网投资红利末班车的头部公司,或进入一个更为有利的低竞争成长期,而非头部公司,或将进入资产整合阶段;未来,中国的技术公司或会更加接近硅谷模式,小而美的技术公司或会更为普遍,而并购也很可能成为资本最主要的退出路径。



一、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过去十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十年。


中国巨大的市场与流量红利,为普通人带来难得一遇的创业机遇;中国的资本市场红利,则成了万众创业的加速。


但现在流量的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成本飙升,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凸显,技术创业迎来红利期。


过去十年的创业黄金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


根据CNNIC数据,2008年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为2.98亿人,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8.3%。


这近乎三倍的、由移动端拉动的增长,为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一批长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超级独角兽,和分散在不同行业内的、数以万计的创业者提供了最广泛的市场基础。


与之相伴的是资本红利。


根据复航研究院的研究,2014年以来,中国一级市场迅速增长;2017年,中国一级市场共成立人民币基金3500支,是2014年的5倍;总募资金额达1.67万亿元,是2014年的4.5倍;一级市场的投资速度也相当快,2017年,人民币基金总投资金额为1.1万亿元,占当年募资金额的66%,达到三年来的最高点。


但是,今天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线上流量红利基本耗尽,互联网用户的增速放缓;线下人口红利快速消失,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模式创新带来的降维攻击已成过去,资本缺少系统系红利主题。


流量价格方面,2016年36氪《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一文已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直观描述。


2013年成了流量价格由“可以接受”到“难以承受”的分水岭。


在资本驱动型的行业,尤其是以To C为主的赛道,创业者对流量之贵已有切肤之痛。


劳动力成本方面,根据德勤数据,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2030年年轻人口(15-39岁)所占的比例将有可能从2013年的38%下降到28%,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可能增加到现在的3倍。


与此同时,今天技术创业的诸多外部环境已经具备。


当下,绝大多数技术创业与To B相关,解决的是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问题。


过去中国信息化的成熟度在过去一直欠佳,直到近期,包括政府、金融等领域普遍转向云计算使得中国技术创业有了更多可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从退出机制来看,技术创业在当下也有一个特殊红利期。


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徐冰此前曾指出,在国内创新被保护力度不足,大公司收购意愿、溢价较低,反而使得创业公司有了成为大公司的可能。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也曾多次表示, To TMD 或成当下新的退出机制。


新“技术创业时代”今天,技术创业的环境已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为不同。


在新“技术创业时代”或会出与当下十分不同的商业格局。


这之后或许很难出现“高举高打高估值”路径成长起来的头部公司。


此前享受移动互联网投资红利末班车的头部公司,或进入一个更为有利的低竞争成长期,而非头部公司,或将进入资产整合阶段;未来,中国的技术公司或会更加接近硅谷模式,小而美的技术公司或会更为普遍,而并购也很可能成为资本最主要的退出路径。


1、高举高打高估值的时代会成为过去时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红利的末班车,技术创业者也享受到了“高估值”的红利。


在过去两年,行业里有时间经验的“传统投资人”总会不时表达中国的技术投资估值高的困扰。


“估值高”是与其营收、盈利水平低相对的。


一个原因是中国二级市场也缺少对新科技领域的估值体系,因此很多一级市场的技术公司是按照移动互联网的估值体系来进行的。


这使得成立于2015年之前的很多技术公司曾享受到了行业估值的高溢价。


当下,技术领域的高估值公司或者知名公司,多是2015年之前成立,并借助“高举高打高估值”的模式快速成为头部公司,获得成长优势。


但当下,这一模式或很难继续维持。


这可以从几个数据与现象体现出来:行业融资交易量下滑;融资金额及估值差异加大;关于创业项目的估值争议加大;投资逻辑逐渐多样化。


2017年底,我们就曾做过统计。


2012年-2017年间,技术创业领域,融资事件数、融资总额都在经历了2016年的峰值后开始下滑,其中2017年投融资的金额、交易数量均已下滑40%左右,具体各条细分赛道的趋势也呈现了类似的趋势。


2、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技术公司或者2021年后迎来退出期基于目前的现实,大概率会出现的情况是,当下已经成为头部公司的公司将进入一个相对“低竞争”的红利期,而非头部的公司很可能进入一个简单的调整和整合期。


与三年前相比,今天已经没有谁会去怀疑技术的“前景”,但对技术的“钱景”质疑却越来越多。


因为投资的不确定性加强,后期资本和资源还会继续向头部公司倾斜。


虽然技术领域很多赛道不是“赢家通吃”赛道,但马太效应依然明显。


技术创业很多是行业资源、人才技术驱动,现阶段还主要以To G 、To B 为主,往往要与巨体的场景、业务结合,这意味着对行业资源的需求很高。


客户的具体业务需求往往是获得第一桶金最重要的工具,服务客户实际产生的经验是重要的竞争壁垒,成功的客户案例则是扩大业务的重要推力。


技术公司的“钱景”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


头部公司进入高估值阶段,后期公司的融资难度增加,都会考虑如何快速自我造血。


这使得中国的技术行业,基本都会最终落脚到硬件上或者集成上,后者的估值体系相对成熟。


今年,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纷纷硬件化。


比如,今年智能语音赛道的公司,除了做音箱或者服务音箱这样的行业外,也开始自研芯片;比如做软件的公司往往会搭售相应的硬件产品,为客户提供“固定资产”。


考虑到主要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估值体系和标准,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诞生的优质技术公司很可能会在2021年后迎来一个退出期。


36氪了解到,一些年研发投入达到数亿元的企业,很可能依然规划近期选择美国、香港上市;但多家新科技领域的知名公司,则计划选择A股,时间都是在2021年前后;当然,近期科创板也被不少公司考虑,但仍需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这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变量。


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2030年可能的老龄化现实,国家相关的基金,如社保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很可能会是二级市场技术公司重要的投资者。


与此同时,相对“寒冬”的资本环境,会加速行业洗牌,移动互联网融资泡沫破裂,不良资产也将面临市场洗牌。


华业天成合伙人孙业林曾指出:“那些竞争优势不明显、盈利发展能力与估值不匹配的公司很可能不得不接受淘汰或被并购退出的现实。


在市场整合后,合理估值的优质资产才有被二级市场接纳的余地。


”3、未来技术公司的出路是被并购?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投火热之前,硅谷的技术公司的最主要退出路径是被并购,以2000-5000万美元的价格被并购,优秀的技术公司并购价格有望达到2亿美元。


如果不考虑科创板的因素,这很可能也会是未来中国技术公司的退出常态。


根据BCG2016年的研究,当前,80%的技术并购交易在1亿美元以上。


对于未来的技术创业者而言,好消息是,近年来全球领域内技术并购的价格都在提升。


同样根据BCG2016年的研究,自2012年起,技术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增速均已超过整体市场,来自于非技术行业的买房比例也在增加,占到了所有技术并购中的70%。


若以并购视角看未来的技术公司,其评价的标准也会与当下发生差异。


未来,对于技术能力的关注度或会进一步提升,而对其背后的客户资源的关注度或稍有下降。


新的创业者很可能来自于科研院所,而非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593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3
下一篇 2022-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