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创业初期虽然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但遇到的管理问题都很相似。
比如团队的凝聚力问题、管理者的担当不足、销售人员如何实现互补、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问题,阿里也同样遭遇过。
有句话叫“小孩三岁看到老”,对企业也同样适用。
通过企业创业时期的模样,就可以判断企业未来的气质、文化内涵,未来将发展壮大,还是彻底消亡……所以,企业最初几年的发展经历尤为重要:创始人为什么要创立这家企业?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和基础又是什么?与其艳羡今日辉煌,不如追问如何发展。
9月21日,量子大学特邀阿里早期创业的亲历者张璞作客量见直播间,向幼年时期的阿里要一个答案:创业团队的企业管理如何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阿里巴巴第38号员工 张璞张璞老师是工号38的阿里巴巴员工,原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及阿里学院院长,亲身经历阿里“政委”制度的起源与形成,作为阿里巴巴的元老、阿里第二位HR,参与了阿里最早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手册的厚薄程度与企业发展阶段是成正比的。
当你的企业只有二十几个人的时候,就不要把大企业厚厚一本管理手册改个名字就拿来用了。
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从大企业辞职出来创业的人士身上,但他们没想过,创业型企业才十几二十号人,几百页的管理制度会把这家企业管死的。
所以一定不要盲目地认为管理越多越好。
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小团队,规则可以不要那么多,但一定要有文化。
没有强烈的文化,团队一定会散掉,变成一盘散沙。
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规则还要强大,规则可以钻空子,但由于文化是无形的,根本没有人敢去违背。
创业团队的管理升级,是企业能否做强做大的关键因素。
正是优秀的团队文化和氛围,支撑阿里人始终保持热情和拼劲,推动着阿里不断发展,依靠组织机构、人才文化,将根越扎越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