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知道这句成语讲的是西汉丞相萧何与大将军韩信的故事,但万事总有一个来源,那么这句成语它出自哪里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将军,一生征战四方,屡建奇功。
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于是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
但刚开始时,刘邦只是封了他一个小官。
就在韩信眼看自己建功立业已无望之时,他结识了时任刘邦谋士的萧何。
在一番交谈之后,萧何慧眼识英雄,认为韩信是一个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
萧何随后便向刘邦保举了韩信,刘邦也封韩信为大将军。
等到天下安定后,成为皇帝的刘邦便开始猜忌韩信,认为他有二心。
韩信因不满刘邦处处针对他,便趁着刘邦外出平乱之际,暗中勾结他人,想要造反。
当萧何得知韩信要造反的消息后,非常的震惊,韩信可以说是由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为了天下太平,萧何无奈之下设下圈套,宰杀了韩信。
一代名将韩信,就这样落下了他人生的大幕。
这句成语出自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里。
洪迈,生于公元1123年,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人。
洪迈出生于官宦之家,在公元1145年高中进士,从此官途一路顺遂,最后官至宰执。
在洪迈为官期间,他利用空余时间,笔耕不缀,写下了后世有名的《容斋随笔》一书。
《容斋随笔》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部囊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著作。
关于萧何的故事介绍萧何,素有一代贤臣之称,是汉初三杰之一。
他对汉高祖刘邦忠心耿耿,对西汉大将军韩信有知遇之恩,更是亲眼见证了西汉这一全新政权的建立,为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萧何又有怎样的故事流传下来呢?关于萧何的故事,在现今较为有名的便是萧何诛杀韩信了。
萧何和韩信两人同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是刘邦的左膀右臂。
萧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更是韩信的伯乐,是萧何将当时默默无闻的韩信推荐给汉高祖刘邦的。
那萧何为什么最后又诛杀了韩信呢?当时刘邦统一了天下,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之人。
于是,汉高祖刘邦开始疑心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大臣们了。
很不幸,韩信首当其冲。
韩信当时功高震主,为人轻狂。
刘邦认为韩信有二心,便开始处处打压他。
韩信因不满刘邦处处针对他,趁着刘邦外出平乱之际,韩信暗中勾结他人,想要谋反。
韩信想要谋反的消息被他的门客告诉了皇后吕雉,皇后听后十分的惊恐。
皇后吕雉便召丞相萧何进宫商议,萧何听后也十分的震惊。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萧何便设下圈套,引韩信中计。
丞相萧何与皇后吕雉强强联手,两人在皇宫之中宰杀了韩信。
最终,在萧何的努力下,韩信的谋反并没有成功。
丞相萧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天下的太平。
揭秘刘邦为什么杀萧何萧何在历史上素有一代贤臣之称,是西汉王朝的第一任丞相,更是辅佐了汉高祖与汉惠帝两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为西汉这一全新的王朝贡献良多。
那么为什么到了最后汉高祖刘邦却想要杀他呢,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萧何在年少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他喜好研究历代的法律典籍,为人和善,喜爱结交天下豪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
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刘邦不是寻常人,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下,两人很快便成为了至交好友。
当时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
两人感慨于陈胜与吴广的起义,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心系天下百姓。
于是,两人决定在沛县起义。
在萧何的谋划下,刘邦成为了起义军队的首领。
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更是尽心辅佐刘邦,他为刘邦招徕了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
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
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
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
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
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土地,收敛钱财。
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
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
刘邦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萧何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