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站长时代。
这个不用说,百花齐放,也各种旁门左道,这就不用多说。
二阶段:百度自建内容(内容生态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像百度知道,百科,贴吧这些,百度的目的还是在建设内容生态,一方面丰富百度自身的内容,另一方面降低对各站长网站的依赖。
三阶段:移民互联网(私域流量1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公司、站长似乎看到希望,都想在这一波弯道超车,因为可以养自己的私域流量,比如做自己的APP,推广用户下载后,就能积累自己的私域流量。
但随着这一阶段的发展,后来发现,APP这东西不是一般人,一般公司能做的,不是技术问题,是推广太难,只有大公司玩得起,要挤进用户手机的第一屏难,即使是第二第三屏更难,然后就是大量APP的死亡。
四阶段:自媒体1阶段(私域流量2阶段)。
APP对广大站长行不通,后来自媒体兴起,以今日头条为起点,到后来的短视频,这是一个自媒体的狂难时代,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可能估值上亿,今日头条,抖音玩起来,自媒体人赚了一波。
这个阶段平台主要以掌控内容为主。
五阶段:去私域流量阶段。
实际上私域流量更早应该要追溯到博客时代,到后来的微博,才形成真正的私域名流量,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一个在大学校舍玩微博的学生,就可能经营起一个月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微博大号,特别是那些前期进入有私域流量思维的。
要知道那时,可能一个微博大号的收入比新浪的利润还高。
于是,各大平台不甘心,辛辛苦苦做的平台,结果平台上的用户还更赚钱,什么微博大号,微信公众号,各短视频号,平台不能再给上面的用户做嫁衣了,平台不仅要掌控内容,还要掌控流量,于是各平台都开始去私域流量,虽然今日头条,抖音,公众号粉丝都还在,但开始弱化粉丝的作用,今日头条、抖音机器推荐,公众号媒体号不仅折叠起来,还要打成信息流,粉丝的作用被弱化比如你一个抖音号有50000粉丝,你开直播时估计来不到100人,你发一个视频出去,你的几万粉丝估计只有一两百人看到,因为用户刷短视频时,不是只刷到自己关注的视频,可能更多的是平台推荐的视频,关注的视频淹没在平台推荐的大量视频中。
那怎么才能让更多用户看到呢?向平台买流量。
你开直播卖产品,不向平台买流量,根本来没多少人。
各平台都想尽办法掌控流量,比如安居客、贝壳这些,即使你入驻,也不给你直接电话显示,而是通过中间号转接,越来越多的平台用这种中间号、虚拟号来转接,电话全要经过平台,最后用户发现,私域流量是平台的私域流量,不是用户的。
总结:百度的私域流量。
上面说了这么多,终于说到百度了,看了上面内容的用户应该也能想到百度现在的做法了。
以前的百度,只是个搜索引擎,内容主要是站长,到后面企业运营的网站,百度只是个流量分配的平台,可以说是裁判,你要按他的规则来,就给你更多的流量。
但只做裁判的百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同时代的公司甩在后面,从老大变到老二老三老四老N,甚至市值都快差不多只有京东的一半了,百度的焦虑不用我多说。
李老板比我们聪明多了,肯定在这问题比我们想得多,对外界百度都说AI是百度超车的希望,这不假,但新盘子还没上来,老盘子也得梳理,这样梳理:不能只做裁判,也得进场踢球啊。
百度是这样想的:削藩用户在搜索引擎搜索内容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资讯,一类是产品,资讯的百度原有百科、知道、百度经验这些知识类,只要加强就行,另外文章类的百度是欠缺的,这块百度做了两次失购的尝试,一次是内容转码,把网站的网页转码,就成百度的页面,但这样内容实际还是在依赖于网站,而且站长们都气疯了,怎么可以转码我的页面,失败;第二次是熊掌号,同样是依赖网站,失败下线。
直到百家号上来了,既顺应自媒体、信息流的时代潮流,又补足百度文章内容的欠缺,于是大力强推,实际目前看,是成功的。
另外,还有视频类,百度用好看视频补上。
好,第一类资讯类的差不多了,那产品呢?其实这一块以前百度也是有尝试,但还没有形成流量生态的思想,现在,有思想指引了,于是百度爱采购(B2B)、百聘(招聘类)、驾呗(汽车)、百度助手(下载站)、柠檬爱美等等,太多了,各行各业百度都有自己的平台,反正搜各类产品,百度都提供。
各行各业,你都可以通过入驻百度的平台,百度再卖流量导给你。
那在百度推广呢,百度也开始想怎么把推广的也收进自己的平台里,积木鱼逐步推行。
最终,百度把自己依赖的大小网站,慢慢削掉或削弱,百度逐步掌控流量,形成百度自己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大功告成!作者:sooting2000来源:卢松松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