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哈啰准备去纽约敲钟,但他们的江山依旧不稳固。
相关数据显示,哈啰累计亏损达到30亿元,同时,有大量糟糕的运营细节,也在困扰着这位新晋的单车扛把子。
或许,纳斯达克上市能解决一时的困境,或者说解决创始人财务自由的问题,但要真正运营好如此重资产企业,还需要在细节下功夫,要坚信:共享单车,要走正道?总得来说,共享单车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但它又和电商、团购、外卖不一样,是彻头彻尾的重金属生意:前期投资非常大,利率偏薄,这意味着创始人要忍受漫长的ROI(投资回收期)。
在这种背景下,就容易出现一些旁门左道的事儿。
旁门左道,单车为什么容易跑偏?共享单车应该是中国共享经济的鼻祖,此概念一出,立即引得各路资本纷纷来投。
最巅峰的时候,只消瞄一眼小区门口,就能集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彩车,好不威风。
当然,他们也要面对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事态度,比如为了抢占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各路品牌常常不惜血本投放车辆,而且会尽可能地降低单车制造成本,选择廉价的材料,以便能用固定的总成本,来投入更大数量的单车。
显然,这么做很快就能打响品牌知名度,就好像ofo染黄了中国一线城市的全部高校,同时,也能快速地获得大量用户。
当然,副作用也相当明显。
首先,单车质量不好,用户体验非常差,故障率常常超过20%,有网友调侃:骑上小黄车,就好像骑着一根扫帚,找到了哈利波特的感觉;其次,单车质量差,消费者就更加不爱护,有些人甚至能用手掰断小黄车的轱辘,因为太细了。
最尴尬的是,这些单车们常常会“人间蒸发”,连尸体都没有;在各大城市,基本都有一个单车坟场,那里有数不清、一望无际的共享单车,纠缠在一起,就好像农村厕所里熙熙攘攘的蛆虫一样。
因为单车不精致、不结实,大家糟蹋起来竟丝毫没有愧疚感。
最后,也是最为人诟病的押金模式:要想成为用户,必须要先交300元押金。
如此模式曾经被“商业课”的教授奉为经典模式,主流观点是:共享单车的盈利不是靠提供服务,而是靠押金所带来的资本规模。
在这些背景下,共享单车非常容易走上”邪道”。
ofo倒闭之后的事实也证明,押金的确成了一笔死账。
单个消费者因损失不大,也摸摸鼻子算了。
经过首轮大浪淘沙,哈啰存活下来,开始走正道。
他们没有同摩拜、ofo直接于大城市对抗,而是先去成都、南京、贵州、太原这些二线城市,自然地,他们在车辆上的投资会小很多,同时,单车的质量也更胜一筹。
此外,哈啰敢于取消押金,无论是普通的单车,还是电单车都不需要缴纳押金。
这在很大程度上,堵住自己的资本退路,只能好好地经营。
悉心经营,共享单车是一笔好生意?过去五年,共享单车一轮轮地烧钱,依旧没有形成垄断玩家。
看着共享充电宝都连续涨价、逆势盈利,人们不禁要问:共享单车到底是不是一笔好生意?或许,我们能从哈啰的财报一窥究竟:2018年,哈啰公司的营收是21.14亿元,2020年达到60.44亿元;而盈利方面,毛利率基本转正,但净利率依然全面亏损,过去三年分别为15.91亿元、7.76亿元、9.47亿元。
从这些数字来看,唯一积极的信号是:营收大幅增长,证明公司的业务在成长;而净利润长期为负,证明单车生意真得不好做。
好在,亏损一直在减少,毛利率则转正。
基于这些数字,单车生意在资本运作层面,还是不错的生意,关键是运营。
从现有的城市交通结构来看,共享单车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他们能借助政策的东风崛起之。
事实上,管理部门需要更多精致皮实的单车,缓解公共交通和空气污染的压力;老百姓也需要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是单车妥妥的阳光正道。
央视新闻曾经报道,哈啰单车的收费标准从此前的30分钟1.5元,变为前15分钟收费1.5元,之后每15分钟收费1元,电单车也又一定程度的涨价。
如此微妙的涨价行为,使得哈罗的毛利率从6.4%提升到6.7%。
显然,消费者会对此颇有抱怨,但这些都不是“商业模式”的核心。
事实上,哈啰单车要走正道,需要先提供好的服务,再收取合理的费用。
比如哈啰单车的质量虽然较“小黄车”略胜一筹,但依旧单薄、纤细,容易跑偏。
相比之下,哈啰电单车还算漂亮,以至于,消费者觉得这是个好物件,都不忍心破坏之,甚至会主动清理脏污。
其实,当人们面对美好东西时,总会不忍心破坏,但大家面对“烂东西”时,就常常野蛮粗暴;此外,哈啰电单车的定位问题非常突出,明明到了指定的停车点,但就是无法还车。
有网友调侃:骑车一时爽,停车火葬场。
消费者只能支付“违规停车”费用,而想要讨回公道时,哈啰的客服又一直忙线。
从本质上来讲,共享单车一定是好生意,是城市现有交通体系的补充。
一位市长曾亲自为摩拜站台,鼓励市民尽可能多地单车出行。
但任何的商业模式,都应该以“服务消费者”为核心,靠服务来赢取口碑,最终赚取合理的利润。
希望哈啰上市之后,坚持正道。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