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柏拉图的定义1. 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 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 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柏拉图的制作步骤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分类的方式(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著手,以便洞悉问题的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来收集数据。
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1)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求累积数(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
(2)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数的影响比率。
(3)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项目还需细分出来。
不良率(%) =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影响比例(%) =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步骤4:记入图表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1)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
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
(2)横轴与纵轴应成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步骤5:绘累计曲线(1)点上累计不良数(或累计不良率)。
(2)用折线连结。
步骤6:绘累计比率。
(1)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2)将0~100%间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计影响比例)。
(3)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比例是否>80%或接近80%。
步骤7:记入必要的事项(1)标题(目的)。
(2)数据搜集期间。
(3)数据合计(总检查、不良数、不良率…等)。
(4)工程别。
(5)相关人员(包括记录者,绘图者…)。
绘制柏拉图应注意事项(1)柏拉图的横轴是按项目别,按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的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合格数,且所表示的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其他项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
有时,改变层别或分类的方法,也可使分类的项目减少。
通常,项目别包括其他项在内,以不要超过4-6项为原则。
(5)纵轴与横轴可表示下列内容:a.纵轴:(a)品质—不合格数、退货数、不合格率。
(b)时间—维修时间、作业时间、运转时间。
(c)金额—销货金额、损失金额、人事费用。
(d)安全—灾害件数、故障件数。
(e)其他—缺席率、提案件数。
b.横轴:(a)现象—不合格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 *** 作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他—厂商、作业方法…等。
(6)每一不合格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表示。
(7)改善前后的比较时:a.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8)柏拉图中,连接各项目与纵轴对应点的线,名为 “柏拉曲线”,但因各项次之数据分配并非连续分配,所以其连接线为折线而非曲线。
(9)一般而言,前三项不合格项目往往点累计影响比率的70~80%强;如能针对前三项做改善,便可得到70%以上的成效。
(10)柏拉图适用于计数值统计,而计量值则使用直方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