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时候,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橙色风暴”,一批员工穿着橘黄色的衣服四处走街串巷,以丰厚的补贴吸引出租车司机加入其中,再结合乘客端的“一分钱”车费诱惑,直接让滴滴在全国各地迅速走红,共享出行领域有了最初的雏形。
除滴滴外,快的、优步、易到等一大批品牌也相继涌现,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各大公司也纷纷开启烧钱之路。
后来结局我们也看到了,滴滴先后吞并了快的、优步等,成为了行业老大,其他玩家基本倒下,甚至存在市场份额也很小。
滴滴在中国独角兽市场的成长中一直名列前三。
不得不说,网约车的出现,确实方便了大众的出行,改变了“打车难”的现象,也规范了行业,让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尽管如此,问题还是不少。
例如,后来私家车的闲置运营能力被滴滴盯上,并逐步延伸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滴滴快车,而这一业务的增长也严重拖累了滴滴的成长和业绩。
由于私家车本身并不具备运营能力,与乘客之间的需要又是一种刚需,所以,这两方的矛盾一直很难调和。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在开发初期选择了烧钱的模式,滴滴的业绩一直相当糟糕。
首先滴滴既要保证用户的活跃度,又要保证司机获得奖励,所以在7年的运营后,滴滴还没有实现盈利,只是在前年滴滴实现了微薄的盈利。
但是对于滴滴所处的位置来说,只要实现盈利就能迈向另一个高度,并且滴滴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上市是最好的回报。
最近,滴滴在美国成功上市,原本是一场财富盛宴,没想到短短几天就经历了过山车。
首先是审查,然后再是下架。
7月7日,美国律师又曝出集体诉讼,微信、支付宝的滴滴小程序被下架,看起来这场风波似乎暂时还过不去。
因此,滴滴的股票也是大幅下跌,下跌高达30%,当时滴滴的最高市值达到了800亿美元,现在跌至576.77亿美元,这简直是惨不忍睹。
为什么滴滴不受待见?尽管滴滴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但在其上市后,国内的反响非常平淡,甚至滴滴被宣布调查后,仍有部分社交媒体拍手叫好,滴滴确实需要反思这到底是为什么。
事实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滴滴被调查是意外的,但经调查后指责却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这得罪了两个群体。
对司机端来说,滴滴就是高抽成的典型代表,不让滴滴司机受委屈更像是一种“作秀”,毕竟出现事故的平台往往牺牲司机的利益。
而且对于乘客端来说,使用滴滴的成本在不断上涨,用户要经常被大数据杀熟,他们对滴滴的印象也逐渐变差。
明明滴滴服务的群体就是用户和司机,但是在调查的时候,滴滴不但没有等来声援,反而还等来了嘲讽和看热闹。
出现这样的局面,滴滴确实应该反思以后该从哪方面来挽回自己在大众心目中的口碑了。
为何滴滴急于去美国上市呢?第一,资本完成收割。
大家都知道滴滴是靠烧钱来支撑的,已经融资20多次,融资金额更是言过其实,这里面的资金非常多,国内有联想、阿里、腾讯、国外有软银、优步、苹果等等,投资了这么多钱,每年都在亏损,从2018年到2020年,三年亏损高达353亿元。
等烧钱到一定阶段,估值足够高,就是推向资本市场,开始套现离场的时候。
因此,这些投资者迫切需要滴滴上市,并拉高股价,最后进行套现。
第二,美国上市的估值较高。
当前,滴滴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其无法在内地上市,而可以在香港上市。
据悉,滴滴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上市后持股20.02%;优步和腾讯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2.0%、6.4%;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分别持股6.5%和1.6%。
外国投资者是大股东,可以在香港和美国上市,不能在内地上市。
众所周知,香港IPO的估值是800亿美元,而美国则是1000亿美元,这两者相差很大。
对投资者来说,肯定是希望在美国上市,高市值就能赚更多。
在不进行审查和下架的情况下,滴滴的市值有望继续增长。
第三,为了发展国际市场,滴滴的雄心不仅仅在国内。
据了解,滴滴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在国内为3.77亿,也就是说在国际上还有1.16亿活跃用户。
早在2018年,滴滴已进军海外,目前已在巴西、墨西哥等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成为一家国际性公司,在美国上市后,这有利于其全球扩张。
那怎样看待滴滴出行APP下架?滴滴拥有1.5亿个月活跃用户,并且已经成为中国人出行的基础设施之一。
即使这些数据不涉及任何敏感信息,但是巨大的体量,也足以帮助算法去降低大量无效数据。
而在滴滴出行的公告中,明确写着“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并且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如今如此立即下架,表明问题比人们想象的更严重,只是目前滴滴用户和司机还可以正常使用,这应该也是给了一个缓冲时间,毕竟影响比较大。
滴滴的问题,不是这几天就能查清楚的,现在下架,只是为了防止问题继续扩大,先给你下架,然后再好好检查一下你们的问题。
关于什么问题,还需要我们慢慢等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