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显示,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周期为两年。
继药品国家带量采购之后,2019年7月3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吹响了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号角。
这是继首批耗材国采(冠脉支架)之后,最新一批国家级别的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
降价幅度预计不低于80%此次集采包含人工全髋关节、人工全膝关节两个品种。
人工全髋关节分为三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分别为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和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而人工全膝关节作为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
参考2020年11月支架集采的降价幅度,心脏支架价格从1.3万元直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
预计第二次医用耗材集采中人工关节的价格也将出现较大降幅。
“根据此前试点情况,这次集采降价幅度预计不低于80%,通过集采,让医疗器械降价减轻百姓负担,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也能促进产品覆盖率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带量集采工作中,无论是药品还是耗材,集采品种的质量保障都是重中之重,但是得给生产企业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骨科关节已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多地进行集采试点。
安徽省关节类平均降幅达82%,8月骨科关节类集中采购谈判议价,平均降幅81.97%;江苏省2019年髋关节类平均降幅达47%,2020年膝关节平均降幅达67.3%,最大降幅81.9%;山东省7市联盟关节类产品平均降幅86%,其中某置换人工髋关节,由原来9万2千元直降至4133元。
关节类耗材需求量大,集采势在必行为何将人工关节选为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冯文猛解释,纳入集采的医用耗材品种多为使用量较大、价格较高、对医保基金和患者个人及家庭造成较大压力的产品。
《中华骨科杂志》6月16日发表一篇题为《关节外科的未来》的论文提到,我国2019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经超过90万例,且仍在以接近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截止2020年底,我国人口达到14.17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4亿人,占比18.7%,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对象多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部分为50-60岁的较年轻患者,骨科医疗器械成为保证老年人口健康的重要医疗器械需求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对骨科医疗器械的需求持续增长。
”冯文猛强调。
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大,集采将促进行业更好发展在我国骨科植入市场中,国外品牌企业仍然占据较大份额。
根据Eshare医械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骨科植入市场中排名前十名的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数量持平,但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5家进口品牌的市占率达到37.1%,而5家国产品牌的市占率仅为17.76%。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强生、美敦力、捷迈、史塞克等是行业巨头。
最大的企业是威高骨科、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三家都是上市公司。
记者查询三家企业财报了解到, 2020年,威高骨科全年营收达18.2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6%;在关节类业务上,威高骨科全年业务收入达4亿元,同比增长33.3%;2020年,爱康医疗实现销售收入10.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其中髋膝关节产品实现收入8.29亿元;2020年,春立医疗实现收入9.38亿元,增长9.63%,其中关节假体产品实现收入9.1亿元。
冯文猛强调,“我国国产品牌尽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仍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集采是挑战也是机会,集采会加速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好满足患者相关医疗需求。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