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生产控制是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出产入库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
狭义的生产控制主要指的是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进度的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为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监督、检查、调度和调节。
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生产作业控制一般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调度等内容。
其中库存控制是各个企业管理过程中都会重点关注的内容。
库存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如果库存量过大会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贷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如果企业库存量过小会造成服务水平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成本增加,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随着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计算机的应用,许多企业采用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新方法。
20世纪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能保证稳定均衡消耗情况下物料需求不出现短缺。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迅速发展,IBM公司的约瑟夫·奥列基博士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把企业产品中的各种所需物料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概念,并按时间确定不同时期的取料需求,产生了解决库存物料订货的新方法,及物料需求计划(MRP)法。
1977年,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奥列弗·怀特将货币信息纳入MRP的方式,称之为“MRPⅡ”。
MRPⅡ是一个完整的企业计划与控制系统,它几乎涵盖了企业中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计划和控制的流程系统、基础数据系统、财务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当今制造业中最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之一,是MRPⅡ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越制造业。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实现最合理地配置资源。
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中使用的ERP主要包括生产控制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模块四个部分。
其中,生产控制模块是ERP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现场控制、制造标准。
物流管理模块是实现生产运转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它包括分销管理、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三个部分。
财务管理模块式信息的归纳,在ERP中十分重要,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部分。
人力资源模块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时管理、工资管理、差旅核算等。
企业应用ERP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按照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这是最关键的一条。
其次,绝不可超越企业客观现实,做力不从心的工作,要逐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把ERP推行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