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行丹道的程序、方法

道家修行丹道的程序、方法,第1张

丹道修行流派不同方法不同。今依《上品丹法节次》简述如下:

( 一 ) 炼己存诚。

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虑,即归中宫祖窍,养自我本来一点灵光,常应常静,二年三年,积久益善,促开玄关一窍。

( 二 ) 筑基培药 .

其功法为择地入圜,身心意不动,收摄精气神三宝归于中宫,时时觉照 . 刻刻规中 . 借假修真,以玄关一窍立基敛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诀。此法纯熟,更复坐忘内视,行凝神入炁穴之功,活子时至元阳生,勃然机发,于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龙生于离,虎生于坎,当虚极静笃之时,将元神沉于羔穴 . 听其自呼自吸,采有气无质之壬水 ( 坎中真阳 ) ,以真意摄入中宫,与离中真阴会合。

( 三 ) 坎离交靖。

其功法要心息相依,身心不动,神羔凝结,于虚极静笃中,忽觉海底蠕动有光透出,似初三新月 . 或如粟如珠,照在腹部,乃金炁初现之象。而后以真意引药穿尾间,经夹脊,透玉枕,入泥丸,游九宫,自上腮滴下鹊桥,似醒酗甘露,沿赤道复归炁穴,行归复法,为胎息入手功夫。

( 四 ) 采药归鼎。

丹家于虚寂杳冥、渊默混沌之际,顿起雷声如裂帛,丹田火热,两肾汤煎,即将药物聚于海底,以真意引转尾间,雷声轰轰透过三关,翁聚泥丸宫。此时月窟风生,绛宫月明,两眉间内涌圆光,药物不知不觉由鹊桥下重楼,凉如冰片薄荷,沁人心脾,送归土釜。此为炼取谷神之法,取坎填离之功。

( 五 ) 周天火候。

丹家循任督运小周天炼药,自子时至巳时进阳火,应乾之策二百一十六数,除去卯时沐浴三十六策不用,实行一百八十息。自午时至亥时退阴符 . 应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数 . 除去酉时沐浴二十四策不用,实行一百二十息。连同沐浴六十息,闰余二十四息,合计三百八十四息,故日周天息数微微数。丹家须于平时调准,临炉炼药之际,只要心息相依,自然运用,不可唱筹量沙,刻意追求。小周天功成,得玉液还丹,补足后天破漏亏损,复归童真之体。

( 六 ) 乾坤交靖。

丹士行足周天火候,填回先天乾坤之位,于凝神大定之中,勃然机发,玄关一窍大开,顿觉虚灵空朗,进入齐天地、泯人我、混混冥冥的境界。此时先天炁复,凝为大药,一点落黄庭,遍身酥绵畅快,只觉圆陀陀、光灼灼,如珠在玉盘,为虚灵独露的金液还丹。

( 七 ) 十月养胎。

神炁凝结为圣胎,又名婴儿,须洗心涤虑、绵密寂照、常定常觉,如龙养珠,如鸡抱卵,暖气不绝,始得灵胎日渐坚固。十月养胎是大周天炼羔化神功夫,其火候要炉里自温温,镇日玩真空,念不可起,意不可散,十个月如一日,方能神全胎化。十月养胎为入定功夫,如遇丹田火热,可存想两眉间有一黑球如碗大,收摄入神室,其热自退。

(八)移神换鼎。

头部泥丸宫,又名天谷,乃阳神本宫。灵胎纯为先天凝结之阳神,乃人之法身,婴儿现象,须出其胞,由下田炁穴移至泥丸宫,行炼性之功。阳神能超越时空障碍,透金穿石,隐显随心。移神天谷后,丹士应端拱无为、正位居体、寂以定之、慧以镇之,继行入定之性功。

( 九 ) 泥丸养慈。

泥丸为全身至清至灵之地,上应太空之镇星,丹家法天象地,以真心合天心,要居尘出尘,须入尘磨炼,静以养慧,动以炼慧。法惟冥心寂定,诀在一“诚”字,诚于静者神自明,诚于动者性自彻,天下无撇不下之凡情,无识不破之物理,乃由诚而明之性功。丹家于此际,静极生动,定极生慧,开发出人体潜能,得大智慧、大神通。

( 十 ) 还虚合道。

内丹学炼至阳神脱体,未为究竟,躯体仍在,终难脱生死。丹家于具神通后,不可常动不还、用慧神疲,更应于群动之中 . 独抱静观自得之趣,一如得鱼而忘荃,行物我无间的还虚功夫。便进一步,粉碎虚空,真幻两忘,道合自然,神证太虚,与天地同其阖辟循环,浑化与无垠,动与天俱,静与天游,则为天仙功成。

佛教信徒若愿出家修道,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而且需要一定的条件。通常说来,这个程序是:按照佛教戒律,先找一位比丘(俗称僧人,又叫和尚),请他做自己的“依止师”;这位比丘向全寺僧侣说明情由,广泛征求意见,取得一致同意后,方可收其为弟子,剔除须发,授沙弥戒(共十条),这被称为“初坛”,是出家的第一步。沙弥戒必须个别人单独受,不得集体同受。沙弥最小的年龄是7岁。沙弥年满20岁又能守戒规者,经过僧侣们同意,召集10位大德长老,共同为之授比丘戒或称具足戒(共250条),只有受了比丘戒才成为真正的比丘,此称“二坛”。比丘戒最多允许三人同时受戒。受比丘戒满5年后,方可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行。大乘佛教流行之后,修大乘法的比丘根据自愿,可从师受菩萨戒(有10重戒48轻戒),此称为“三坛”菩萨戒,也须单独受戒。

女子出家,同样要先依止一位比丘尼(即尼姑),受沙弥尼戒(共10条);年满18岁时,受式叉摩那戒(共6条);年满20岁时,受比丘尼戒(共340条),此人即成为比丘尼。比丘尼可根据自愿受菩萨戒。

在家信仰佛教者为居士。成为居士的程序相对要简单得多。在家信徒的基本条件是受戒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即投靠的意思,意味着把自己的身心性命投靠于佛教三宝,依照佛法僧的教导修行。受持三皈的须请一位法师依照《三皈仪轨》为自己说明三皈的意义,自己表示今后终生皈依三宝,这样即成为优婆塞(男居士)或优婆夷(女居士)。如果进而再从法师受五戒,则成为五戒优婆塞、优婆夷。以后若进一步从法师受菩萨戒,又可成为菩萨戒优婆塞、优婆夷。

尽管入教的程序比较复杂,但要放弃则很简单。出家僧人若想还俗、在家居士若想放弃佛教徒的身份,则只需与任何一个人声明一下,便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

兰仁巴 著

多识仁波且 译

向妙语文殊尊师致敬!

排空巨浪永不止息,广阔无边慈悲大海。

所生举世无双大宝,世尊吉祥慧光永照。

代佛掌教弥勒文殊,开辟大道龙树无著。

此道传承历代祖师,永远驻足顶花之巅。

初燃道炬阿底夏师,明道如日第二佛祖。

法乳育我恩重尊师,受礼护我道行圆成。

以此敬颂之辞做引子,破题开讲:为什么要净化心灵和如何净化心灵之法。

第一,为什么要净化心灵?这个道理很简单,凡心灵污染未净者为凡人,清除心灵污染者为佛。因此,除清除心灵污染,没有别的成佛妙法。正因为如此,全部佛法的内容概括起来也只有一句话:「净化心灵」。千万教理的总旨是净心,故龙树在《致友人书》中说:「请你调伏心性,佛说心是根本」。

第二,净化心灵之法。由于净化心灵是佛教的总旨,所以一切经藏、疏论阐发的教义归结到一起就是净化心灵之法。这净化心灵之法,也叫菩提道修道程序(俗称菩提道次)。因而可以说:菩提道修法包括一切佛法。凡各种经典中所说一切法的功 德,都属菩提道法的功德。

我们有幸得闻这八万法归一的一统大法之时,要像盲人巧逢牛尾那样紧拽不放,决不可坐失良机!

上师常说;「凡佛道之理趣都是菩提道的理趣,凡派生事法都是菩提道的事法」。这是多么深刻的见解呀。

现将菩提道大法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解说:

第一部分:道根——亲近上师法;

第二部分:承教依次修心法。

第一部分亲近上师法又分以下四个问题:

一、亲近上师的功德利益;二、不尊敬上师的罪业;三、亲近上师的思想态度;四、敬师行为。

一、亲近上师的功德利益

(-)、认识亲师功德的重要性

以食物为例,要想获得食物的营养,就得亲口吃,吃不吃要看有无食欲,这食欲要靠对这种食物的口味营养的了解程度。

同样,能不能获得善法的利益功德,要看能不能在精进二字上下功夫;下不下功夫,要看愿不愿得到功德成就,这愿心又要靠认识程度和追求的信念。所以说信念是诸法的根本,这是一条行为基本规律。就亲师这个问题上讲,也要首先认识亲师的功德利益。这认识深浅,决定立信程度,信心决定意愿,意愿产生动力,这种因果关系顺成逆败,无一例外。从这个道理上讲,无论追求任何成就,必须先从认识开始,起信立志才有希望。故在《入菩萨行论》中说:「佛说诸善法,信愿是根本,其因恒常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131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