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效应的实验范式

stroop效应的实验范式,第1张

Stroop 效应范式已经扩展到众多的实验研究中。经典Stroop 范式即命名词(字) 的颜色时,书写目标字(颜色词) 的颜色与目标字的语义之间产生干扰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典Stroop 范式已演变为各种各样的变式。 (Day - Night Stroop)

Cerstadt 、Hong 和Diamond 等修订了Stroop 任务,使之适用于3. 5 岁至7 岁的学前儿童,形成昼夜Stroop 任务。实验组要求被试在看见太阳的图形时说“夜晚”,看见月亮的图形时说“白天”控制组要求被试看见一个抽象的图形时说“白天”,看见另一个抽象图形时说“夜晚”。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被试的反应时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尤其是在3. 5~4. 5 岁之间。控制组的被试反应时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被试反应时随着试验次数增多而减少。最普遍的错误模式是儿童轮流说“白天”和“夜晚”,或看见太阳的轮廓坚持说“白天”。昼夜Stroop 和经典Stroop 相同性在于两者都是要求儿童抑制字意义和视觉冲突的矛盾,但是前者同时又是一个规则性任务。因为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见太阳说“夜晚”,而看见月亮或者星星说“白天”。当前,昼夜Stroop 范式大多被应用于研究儿童的执行功能,作为测量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Besner 等改变过去命名单词的颜色,要求被试命名单词中一个字母的颜色,字母处于有语言特征(单词) 和无语言特征一串符号( # 、@、%、&) 两种背景下,结果发现语境严重影响和制约Stroop 效应的出现。Allen等用数字或符号与其个数之间的匹配关系为材料,如符号( - , + + + , = = = , : : , : : :) 、英文字母(C ,AAA ,DD) ,相匹配的数字(指数字与其数量一致,如1 ,4444 ,333) 、不相匹配的数字(指数字与其数量不一致,如2 ,1111 ,66) ,结果被试记住不匹配的数字比记住符号和字母费时较长,这类似于颜色的Stroop 效应被试读不匹配的数字比读字母花费反应时更长,这类似于颜色Stroop 效应的反转被试读和记相匹配的数字比读和记字母花费时间显著缩短,这类似于颜色stroop 效应的易化。

Risko 和Jennifer 等研究者通过把视觉搜索和Stroop范式联系起来,进行Stroop 效应的研究。3 、5 、7 个单词的排列包括1 个有颜色的目标(实验1 和3 中是词,实验2 中是条线) 呈现给被试。不相关的颜色词也呈现在材料中,并且和颜色目标位置有统一的或分离的两种情况。实验1 和3 要求被试报告目标颜色词的颜色,实验2 要求被试确定目标颜色是否出现过。

尽管这些范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经典Stroop 范式的改进,但是同时这也表明了Stroop 范式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以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无意识知觉研究中的三种范式

1.Stroop效应

2.错误再认

3.EXCLUSION测验

1.Stroop效应

(1) Stroop效应

(2)意识知觉条件下的Stroop效应反转

(3)无意识知觉条件下的典型Stroop效应

Merikle和Joordensd 研究

目的:比较改变刺激特性(呈现时间)和改变注意方向所引起的类似的Stroop启动的质的差异。

2.错误再认

所谓错误再认是指,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

方法:通过 *** 纵背景刺激的特性和注意的方向,导致错误再认率的变化。

研究实例

Jacoby和Whitehouse(1989)的实验( *** 纵背景刺激的特性)(527页)

Merikle(1997)的实验( *** 纵背景刺激的特性和注意的方向) (527页)

3.EXCLUSION测验

Exclusion测验的方法最早是由Jacoby(1991)提出的,他在其过程分离程序中,将Exclusion测验和Inclusion测验相结合,对意识影响和无意识影响的绝对量加以分离和计算。

EXCLUSION测验基本实验模式

每轮实验首先呈现一个5个字母的单词(如,spice),然后加以掩蔽,紧接着呈现这个单词的头3个字母的词干(如,spi__),让被试用除了刚才呈现过的单词(又称“靶词”)之外的任意词进行补笔。

Debner和Jacoby(1994)的实验结果

当靶词呈现500ms(实验一)的时候,被试能够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在补笔中将靶词排除掉,表现为用靶字补笔的比率低于基线值;而当靶词呈现50ms时,被试较难遵从指导语的要求,他们在补笔中用了很多靶词、尽管指导语强调不要用靶词。实验结果表现为用靶字补笔的比率高于基线值。

Merikle(1995)的研究

方法: *** 纵刺激特性(时间)和注意方向

三种实验范式的讨论

通过St roop效应、错误再认和排除测验3种实验范式得到的实验结果非常一致,Merikle和Joordens得出结论:

刺激特性的改变和注意水平的改变影响的是同样的内部过程,即激活(activation)和知觉。

意识知觉vs无意识知觉和注意知觉vs无注意知觉其实是描述了同一个内部过程的分离。

几个重要观点

注意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连续变化的;

知觉是一个多水平、连续的过程;

意识也可能是一个多水平的连续变化体;

刺激特性(知觉特性)、注意、意识这3个概念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612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