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老板对程序开发有了解){ //有了解,一点点的了解即可
认同,见怪不怪
}else if(老板很开明){ //一无所知,但是开明
信任,尊重程序员的做法
}else{ //不仅一无所知,还要胡乱猜想
可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
程序员为什么会从网上抄代码
我们程序员不把这个叫做抄,一般称之为“代码复用”。
当程序员需要使用到一个新的框架、类或者方法的时候,一定会做到有迹可循、有理可依,也就是不要乱用。
例如我们一个Spring Boot的项目,现在想用到Rabbit MQ,但是之前没有用过,怎么办?程序员一般会通过这么几种方式:
一些建议
我建议,先试试方案1和3,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再去请教其他的同事。
我将持续分享Java开发、架构设计、程序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
抄代码分为三种。
一,整个项目抄过来,不做丝毫改动地把别人的代码照搬过来。这种情况很罕见,一是涉及版权问题,二是网上的代码都是烂大街的,抄过来也没什么意义,也获得不了什么收益。
二,抄框架,这点是比较常见的。拿盖楼来举例,就是把别人打好的地基,搭好的脚手架直接拿来用,省去了基础设施搭建的工作。盖房子就直接开始砌砖,编代码就直接开始写业务逻辑。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减少了项目前期的重复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老板家里要没有矿的话,一般不会反对用别人的框架。
三,抄算法。简单的算法可以自己写,比如求2个数的和,很简单,一行代码就搞定了。复杂的,人脸识别算法,没有几百万也有几十万行代码,倾注全公司资源都未必搞的出来, 科技 含量非常之高。这种时候,往往会寻求与专业的算法公司进行合作,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取到相关的代码。
程序员被老板发现从网上抄代码,后果是怎么样?这样的事情被老板发现了,至少从现在来看一点儿事情也没有,如果能够抄得让项目进度大大提前还不出问题不出Bug,不引起纠纷老板还大大的高兴。给他节约了大把大把的钱,他不高兴还咋的。
当然从网上抄代码并不是说整个项目给拿过来,特别是有知识产权的那种,这样一旦被原版权人发现会引起纠纷。大部分程序员抄代码都是一小段一小段代码实现某种小功能、或者对某些方法、类等等用法的抄,以便于在自己的项目中去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融合到自己的项目中去,而不是盲目的去抄原封不动的搬运过来,程序员一般很少会做那样的事情的。
程序员很少有不上网去了解查询相关的知识的。而现在很多老板本来就是从搞软件项目出身的,或程序员出身的,早就知道这些招数甚至自己也用过,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基本上都会鼓励程序员如果有什么不懂就去百度就去找网上相关的解决方法。
尽快寻找解决方法,才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一个问题就被卡死在那里花费掉太多的时间,大部分老板不是让你去当钻研代码的开拓者,而是去当能实现项目功能的技术能手,你用什么方式方法去得到那些技术,大部分老板不会关心的。
所以抄不抄代码基本没人管你,最重要的是抄来的代码是不是能解决项目的问题、加快项目的进度、节约项目的成本,只要能解决问题为项目带来效益,总监或者老板还会夸奖你是高手,是能人。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如果你能抄代码,请选择正确的抄代码的方式,来推荐几个我认为好的网站。
如果有一个网站的提问,可以涵盖你基本90%以上的日常开发问题,那就是这个网站。这里什么方面的代码都有,如果你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建议你可以来这里抄代码。
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github账户,那你得赶紧来注册一个。GitHub上有好多好的开源项目,Vue,React等等,如果你想看一想好的项目,建议来GitHub看看
如果你善于使用搜索引擎,那你已经比一般人好太多啦。学会使用一些搜索的技巧,能提升你快速找到问题。
所以,我觉得抄代码没什么,我觉得正确的方式,是如何去抄好的代码,去看别人的优点,然后可以使用到自己的项目,这完全没有问题。
拿着高薪的程序员,最熟练的两个快捷键就是ctrl+c 和 ctrl+v。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
哇,做程序员太轻松了吧,了解相关的知识,每天复制黏贴就可以了,还拿那么高的工资,还有没有天理了?
首先“代码复用”这个情况是很普遍的,从 社会 学和经济学来看,复用这个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能够避免浪费有限的 社会 资源。
如果合理地利用开源代码,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的动作,从而解放大量的程序员去进行更有价值的开发工作,加快开发效率,以达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想要把开源代码做成适合公司项目的功能,本来就要求这个程序员的基础扎实,如果没有相关的项目经验,又如何对代码进行维护?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高薪程序员的高明之处:他们用开源代码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把架构、思路融会贯通再变成自己的逻辑表达出来。
程序员主要是实现功能需求,至于怎么实现的,是不是从网上抄袭得又有多少关系,现实中又有多少程序员不是从网上直接复制代码然后应用在自己模块中,把优秀的代码看明白然后灵活应用写在实际代码编写过程中特别常见,现在的开源社区不就是典型嘛,拿到源码然后搞明白,进行各种定制,很多公司都会正大光明的这么去做,在当今的技术领域特别正常。
如果真是老板发现了代码和网络上接近,但是功能用起来没有啥问题,如果因此找到程序员说事,那这老板才是有问题,正常来讲代码的审核主要还是在于直接的技术主管,老板都 *** 心到代码是不是从网上找的了,方向估计该处问题了,老板正常来讲关心的是结果有没有达成,如果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圈子,把产值最大化。
希望能帮到你。
老板的态度无非是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批评开除。从老板的态度上可以折射出很多东西来。
置之不理:老板要么不懂程序要么懂程序,老板不懂程序置之不理也正常,如果老板懂程序,那他应该明白这是正常现象。这种态度属于明智之举。
批评或者开除:那老板肯定是不懂程序的,既然不懂程序,就不要在那瞎指挥。团队里自然会有总兼把关恒量。老板的职责是统筹大局,如果这些细小之事也要插手的话,不要留恋立即走人。这里绝对会限制你的发展。
项目本来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任务急,工期短,尤其在创业型公司里,从头到尾从零开发,要耗费多少精力多少人力?我们就要学会“拿来主义”啊,去除糟粕,取精华!
作为码农,将别的功能代码拷过来稍作修改,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方式简单快捷,好用,bug少。
能抄到代码,还能知道到哪里抄代码,知道应该抄什么代码,哪段代码,抄完之后怎么融入进去,并且还能解决问题,结果代码还真跑起来了!这也是本事!这也是励练自己的一个方式!
所以自己要对抄代码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能故我抄!
俗话说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在工作时,新闻稿、会议纪要等等也是有一定的模板,我们只需要比着葫芦画瓢就行了。那么,程序员从网上抄代码这件事情,如果被发现,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置结果呢?
实际上,编写代码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怎样利用其他程序员的代码和思路来解决问题。程序员写程序抄代码这件事情,也可以视情况分为三种:抄算法、抄框架、抄整个项目。
其实,简单的算法可以自己写,复杂的,比如一个大型 游戏 ,代码多到足以让全公司的程序员怀疑人生。而且一般这种复杂的代码需要和大型的算法公司合作,也不是简单的在网上随便抄一抄就能抄到的。
抄一个应用或者是功能的的框架这件事情,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减少了自身这个项目前期的重复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事还能在现有的而基础上做一些自己需求上的改进,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应该很少有程序员去真的从最基础的时候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一整个程序的代码吧。
但是!整个项目不做丝毫改动地把别人的代码抄过来,这就涉及到一个版权和隐私的问题,严重的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所以说针对程序员从网上抄代码这件事情,要面临的结果无非下面两种,要么老板置之不理,要么被批评开除。
程序员要做的是在能抄到代码的情况下,还能知道到哪里抄代码,知道应该抄什么代码,哪段代码抄完之后能融入进去,并且还能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一般公司老板从来不懂技术,也根本看不懂你是不是在搜资料还是copy。第二,就算发现你抄,那也是正常,初级程序员抄代码已是常态。关注一下再看下面的精彩哈。
文| 科技 黑洞宇文笑
本人是在某世界五百强企业,公司的老板肯定是见不到的,部门总经理也几乎从来不会在我们这些普通程序员这边逛 ,而且不懂技术。至于所谓的老板,应该是那些技术总监,可惜技术总监一般情况也不会碰你的答案。而技术总监下面一般是技术经理,普通程序员就归技术经理管管,跟着做项目,即使他发现你抄代码,也不会说什么,只要你能完成自己手头上的任务,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实现。甚至他会教你“抄”哪的,其实这是叫你借鉴代码,这样你才能完成你的左右。
现在程序员抄代码,是比较普遍的,抄网上的,或者复制同事的。复制同事的函数直接不改,就有些无脑,而复用别人的代码,反而是正确值称赞的,这往往能提高代码的整洁度。如果你抄网上的,一般是没有现成可以用的代码,只能借鉴其思路,然后结合自己的业务,写一套自己的代码,这种做法往往还需要程序员有不错的基础,不然你连别人的代码都不懂利用。
程序员宇文笑一句话:
善“抄”代码,反而是一种编程美学,不过请你优雅。觉得说的好赏个关注呗。
产品功能产出流程:
一、产品经理:需求调研、产品需求文档、原型图的产出。
二、商讨需求可行性(移动端、前端、后端、UI、测试、产品)。
三、根据各个职能岗位意见以及需求产出时间成本等等条件因素,修改需求。
四、需求文档、原型图交由UI、后端、测试
1.UI根据需求文档、原型图设计效果图、标注图、切图。
2.后端根据需求文档、原型图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接口数据结构、接口文档;
3.测试根据需求文档、原型图写测试用例
五、如上所产出(计效果图、标注图、切图)(接口文档)交由移动端和前端开发人员开发。
六、开发人员开发完成自测之后交由测试人员进行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
1.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进行功能测试形成报告反馈(移动端、前端、后端、UI、测试、产品)进行BUG修复,需求完善,交互优化等。
2.性能测试包括后端压力测试,移动端的内存等等。
七、最后进行灰度测试或者内部众测。
八、最终产品更新上线。
如上表述,程序员在一个功能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产品功能稳定性、扩展性。至于怎么实现如果没有意外。领导不会关心你怎么实现。而且在程序员这个行业工作要的是思路具体怎么实现复制粘贴代码是很经常的事情。so。。。你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
在我眼里,也经常会把程序员分成两类:一种是我等这种写业务代码的程序员,另外一种是研究高深算法、造“轮子”的“科学家”...
将他们称之为科学家是有些夸张,第一次冒出这样的想法是参加一个技术大会,当别的嘉宾都在分享开发、设计、架构、管理方面的经验时,一名在腾讯工作的算法工程师(应该已经是一个小领导了),他上台分享了一些诸如:滑动平均自回归模型、神经网络基因表达式编程、SVM回归机集成学习...坐在台下的我第一次冒出这样的念头:“这**是科学家研究的东西吧。”
当然,倒也不能说写业务代码就很 low,写业务代码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写业务相关的代码,必须了解业务流程,还需要了解业务人员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就是业务出发点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我最近遇到一个需求,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销售人员在卖一款产品,这款产品非常火,有些优秀的销售人员一周可能能卖出去几百上千单;结果我们接到一个需求,要限制每个代理人的销售数量,比如每人只能卖 10 个(之前已经卖掉的不算);这就让我们非常奇怪,本来卖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个限制呢?这个需求看起来就非常的不合理。
后来业务人员和我们解释了一下原因:因为这款产品公司不挣钱,销售人员为了推这个产品,花在别的产品上的时间就少了,所以出这个功能,就是让销售人员“收收心”,把精力放在其他产品上。
这么一解释,我们就立刻明白了;所以如果你不明白业务的时候,看着需求敲代码也是非常容易出错的。
有些人会认为业务逻辑就是一堆 if-else,但是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些 if-else 也是非常难做到的。
业务逻辑是人设计的,业务逻辑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不严谨和变化快;业务逻辑和那些确定性的东西不一样,比如我们写好的代码 if-else 两个分支,那么再怎么也不会跳出这个范围,业务逻辑就不一样了,它是非常灵活的、不确定的,业务机会来的快消失的也快,我们很难开发出来一套全面的、完善的、灵活的的系统,去应对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需求。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业务流程拆分成多个组件模型,组件和组件配合完成一个完成的业务流程;当业务发生变化或有新业务的时候,只需要重新编排这些组件,或对某一个组件做少量更改,就可以满足业务变化;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高内聚低耦合,避免过度抽象,从业务流程和动机出发,已满足业务需要为主;既然做不了“科学家”,我们就努力把业务代码写好把。
我将持续分享Java开发、架构设计、程序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
首先,我认为写业务代码不“low”,但是大部分不假思索拷贝粘贴的业务代码比较“low”,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五年工作经验就是把第一年的工作重复了五遍。
技术人员成长一般有两条线,一条是成为技术专家,一条是成为领域专家。所谓的转管理我理解也就是领域专家,毕竟不懂得领域知识是无法做好管理的,比如说你是互联网金融某个业务部门的leader,那么你肯定要懂金融。领域知识就是在不断的写业务代码和思考中积累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业务,比如说“实现一个修改订单功能”,这是一个业务需求,看起来很low,但是如果业务需求改成“实现一个修改订单功能,要求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并发10k,响应时间不高于10ms”,那这个需求就有挑战。说这个问题想说明白一件事情,如果做业务不要停留的在业务表面,仅仅满足于实现功能,要主动思考。
最后总结一下,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业务的技术。技术是内功,业务是招式,内功不足,后续成长乏力,没有招式,内功也不能发挥威力。这是也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做大了之后要技术转型的原因。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也是写代码的,我不觉得写业务代码很low。
1.首先大家所认为的业务代码就是一些和业务相关的增删改查,涉及到的技术点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写熟了之后,就是复制,粘贴,不存在什么技术阻碍,很多人就觉得非常的简单,没有技术含量,做这些工作的人也显得非常的low,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就错了,因为写业务代码的基本都是初级,中级的程序员,工作经验有限,不具备写一些公共方法和接口的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以后能力不会提升,如果持续努力,也会成长为高级程序员或是架构师,谁天生就是高级程序员呢,不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吗?而且就算是写业务代码也不能就是low呀,有些业务场景是非常复杂的,逻辑必须十分严谨,稍有差错可能就会出现bug,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是写业务代码就是很容易的。
2.除了业务代码就是非业务代码了,比如开发数据库,开发框架,或是写一些公共的方法或是接口,供初级开发者调用。写非业务代码的人技术也不一定就非常的厉害,因为就算是开发框架或是数据库之类的项目,也不一定都是高级开发,也会有一些水平较低的开发,因为写业务代码还是非业务代码和项目也有关系,如果你们团队开发的是开发框架或是数据库这种的项目,那么你们团队没有人写业务代码,也不能说明你们团队每个人技术都很厉害,只是项目性质不一样罢了。
3.业务代码这个词看你的理解吧,我认为其实所有的代码都可以成为是业务代码,无论开发什么产品,都是有业务需求的,有了需求才有开发的动力,对于开发数据库来说,数据库的需求就是业务,对于开发框架来说,框架的功能就是业务,所以我认为广义上来讲都是业务代码,没有非业务代码这一说,所以具体看你认为业务的定义是什么了。不过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去嘲笑或是去贬低别人吧,嘲笑或是贬低一类人就更不应该了。
业务程序开发相对于底层基础架构层的程序开发有所不同:
业务开发的时间比较紧,变化快。
这个特点导致程序员没有时间重构代码,或者不愿意重构代码,而是用最简单粗暴的复制黏贴的方式快速实现业务逻辑。其实所有的复制黏贴都意味着需要重构。
底层系统的开发,一般是架构师和高级程序员来设计和控制项目时间。相对来说,开发周期长,变化缓慢。会更加注重架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而且会不断重构和改进。
业务开发一旦完成,只要平稳运行就不会有人再回来补技术债务,不会把它写得更好。除非这个业务爆发了,不得不从新架构以支持更高的并发。如果上线之后表现不佳,很可能下线不再维护。所以公司也不太愿意花太多精力在一个还没有被市场认可的产品项目上。
而底层架构框架的项目会在不同的产品项目中不断应用。不断地进化。就像Spring之类的开源框架一样,不断的升级和完善。
相对来说,业务开发程序员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理解业务知识;而底层框架程序员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技术架构。如果业务知识在行业内通用,比如财务,金融行业知识。那么长期的积累对业务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业务是很小众的,甚至,这几个月做这个业务,下半年又做另一个业务,做的时候也一知半解,就像很多外包一样,那就没有什么业务沉淀了。
不要太在意所谓low与不low,需要在意的是做了这个项目或业务后,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长进,如果有,那说明不low。如果没有,那说明你只是在机械的劳动而已。
每个大佬都是从业务代码做起的,大佬们注重的是能否成长,学习实践的机会,以及平台的大小和未来是否和自己的目标相匹配。
总结来说,只要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任何工作,都是值得的。
我觉得首先大家要理解什么是“业务代码”,业务代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对于一个一般的物联网应用型公司来说,业务代码就是根据客户需求基于一个MCU或者MPU的应用控制逻辑的实现。
2.对于一个做纯上层应用的公司来说,业务代码就是基于一个 *** 作系统为客户量身定制对应的app,并实现对应的应用逻辑。
3.对于一个微型控制器设计厂商,业务代码就是底层架构裸机的具体实现和各个外设驱动的框架设计。
4.对于一个设计 *** 作系统的开发人员来说,业务代码就是架构设计、内存管理、调度机制优化、优先级管理、进程间通信机制优化、线程管理和内核完善等等。
所谓”业务代码”都是相对的,没有参考系怎么谈。像 *** 作系统,站在 *** 作系统内核提供方的角度看,上层所有的应用框架,进程服务,都是业务代码,我是为他们服务的。技术只是工具,业务实现才是目的,站在不同供应商的角度,只要涉及代码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业务代码。所以站在这个维度,如果要说业务代码“LOW”,那就没有代码是不"LOW"的了。
不过,真正接触底层或者实现RTOS底层业务框架的工程师其实是很少的。大部分工程师基本上都是对于客户需求做一些非驱动底层非 *** 作系统框架的应用型的开发,所以大多时候“业务代码“又单一的被指向了那些只是对客户的上层应用的需求做开发、调整或者迭代的代码。
而这部分代码究竟"LOW"还是不"LOW"呢,我的答案是:不"LOW"。但是现实却是很“LOW”,之所以会被想成LOW,是因为:
1.判断一个程序员的优秀程度已经不单单看你写了多少应用型的代码,设计了多少应用框架,而是你懂不懂底层驱动逻辑,懂不懂 *** 作系统内核,懂不懂内核裁减等等。所以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因为你不懂底层驱动、不懂内核而给你比较低的薪水。
2.懂得写业务代码的人,他的程序员基础并不一定就牢固。因为上层应用可能对业务比较看重,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语言的编程并没有那么严谨。能用就可以,所以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样的程序员“LOW”。而一个会写底层驱动的人,他考虑更多的是基础代码的安全、严谨性和容量问题等等,他们的语言基础相对来说要牢固很多。
3.技术负责人一般都是全能型的人。会写底层驱动或者更懂 *** 作系统内核的人更容易成为技术的领头人。而那些只会“业务代码”的人,放在大部分公司,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上升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过后呢,做“业务代码”的程序员基本上会被想的很“LOW”,但是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不同的人对于这个事情却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对于领导来说,那就不一样了。你将“业务代码”的需求迭代了,完善了,提前任务完成了,客户很满意。那领导不会认为你是一个很“LOW”的程序员。你很高级,领导很欣赏,“后果”很舒服。但是对于一个面试官来说,你就会点上层应用的调用和设计。我为什么要给你这么多薪水?虽然会被想成很"LOW",但是也是现实。
业务代码不一定low,能完成用户需求的代码就是好代码。
另外,对于我们搞嵌入式软件、EDA工具软件的来说,业务软件反而是更有技术含量的,更具科学意义的代码,而软件可能只是载体,你啥时候透过代码理解了它们背后的物理概念、数学公式,你就超越了程序员,能向科学家又迈进一步。
互联网软件其实也一样,软件实现的是一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你完全可以透过你写的程序还原甲方用户的业务流程,而这种流程是老板制订的,认识会上一个层次,将来可以向老板迈进
我发现很多程序员对于处理业务逻辑都是「嗤之以鼻」。感觉自己天天写业务逻辑代码,改 Bug 都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实现个人成长?
但是,作为程序员来讲,如果不是做底层基础技术研发的话,大部分的工作不就是做这些拧螺丝的工作吗?其实拧螺丝有那么容易吗?可能拧螺丝很容易,但是拧好螺丝就不那么简单了。
别小瞧业务逻辑代码,如果真正写好,要把逻辑写得清晰简单易用,功能健壮稳定,性能同时达到要求的话,其实是挺难的。
其实很多程序员都跟他一样,都在痛苦的编程,一方面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又嫌弃现在写的代码没有技术含量。又有更高的要去和希望,又嫌弃现在的工作,就是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不去付诸行动。还不停的抱怨: 感觉自己天天写业务逻辑代码,改 Bug 都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实现个人成长?
到这里,我们不禁一问:那我们该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正确看待写业务逻辑这些代码就行了。
坚持不懈的写好业务逻辑代码
就像我在上面说的: 别小瞧业务逻辑代码,如果真正写好,要把逻辑写得清晰简单易用,功能健壮稳定,性能同时达到要求的话,其实是挺难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写业务逻辑的代码,应该摆正心态,坚持不懈的去写,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就是这个道理。写业务代码,积累代码量,一力降十会,在积累了巨量的代码量之后,几乎任何所谓的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都构不成挑战性。当然,要想真正的通过自己写业务代码,写好业务代码还应该有接下来的这个思考。
业务逻辑代码同样可以玩出很多花样
其实业务逻辑代码一样可以玩出很多花样,而这才是能够提升你能力的本质。比如:你写了一个处理单任务的业务逻辑,虽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你这时能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呢?单任务虽然是功能实现了,但是效率可能不行,处理慢,那搞个多任务处理的逻辑怎么样?任务池、线程池、内存池、并发、同步等等这些技术点都来了。如果你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而你自己有追求的话,就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去做到这些,你做到了,你能力就提升了。
同样,很多人感觉处理业务逻辑,就是一些各种循环,条件判断,只要逻辑稍微严谨点,功能就都没问题,就都实现了,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你对于业务逻辑没有兴趣的根点所在。
那你为什么不想想: 如何使用循环和条件判断可以提升效率呢?满足了功能的那些需求,是不是有些地方可以优化一下呢?是不是可以提升一下性能呢?
其实,这个技术的进步和积累,就在于自己内心对自己有没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这是大实话,也是大白话。很多人就感觉只要实现了功能需求就够了,满足了用户就行了。然后,这个项目完事了,下个项目遇到差不多的逻辑,还是这么处理,又完事了,每个项目,每个功能都是这样重复的处理,从来不思考最优的实现方式,你感觉能够进步吗?你能不烦气吗?十年如一日的工作,10 年也就积累了一年的工作经验,在重复使用。
业务逻辑的最优方式,就是思考如何大道至简
通过一个业务逻辑实现一个功能,基本上只要是程序员,脑子不笨,都能做出来,做出来是一回事,但是做好是另外一回事。大道至简,我们要做就得想办法做到最好。这里的好有很多层意思。
比如: 你写的业务逻辑代码 是否能够做到准确,稳定,高效,易读,易扩展,易维护,兼容性强呢? 问自己一句,如果你能做到这些,那确实是好。如果做不到,你还是处理初级水平,当然不行,这就是你在工作中提升能力的机会。别说没时间,都是借口。
精益求精是对代码大道至简的永恒的追求,也是我们在处理业务逻辑代码中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明明自己水平初级,就容易骄傲自满,感觉可以了,我想学更高的技术,那么更高的技术是自己在处理业务逻辑中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不是干了初级的活,不用积累,直接学高级的技术,就能高级了。
我特别喜欢网上有个网友写的一段话:
其实很多技术大牛和技术专家,都是从业务逻辑做起,慢慢积累思考起来的。比如:在处理业务逻辑之前,会思考如何设计这个架构,可以让代码更好的扩展和维护。在处理业务逻辑的时候,思考如何的处理才能提高性能和效率?一步一步的实验和总结,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绩。
所以,不要对处理业务逻辑嗤之以鼻,不要以为能够满足需求就够了。你重复不思考的粘贴和复制肯定是不行的,必然会对编程失去兴趣,自然无法更好的成长和进步。应该在编程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要求,寻找更高的兴趣,这样才能让你持续进步,从而进阶。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知道你说的有人是指多少比例的人。我的理解代码可以分为两类:1:工具栏或者框架类2:业务类。写工具类偏重于健壮可拓展可复用;写业务类偏重于逻辑严谨没有漏洞,化繁为简。毕竟有些时候需求或者业务都不甚清楚他们想要的逻辑。有时候复杂的业务流程你捋都不顺,更别说代码写的好了。当然,工具类到高深,工具好用,框架优秀确实需要的技术功底深厚,比业务类要考虑的东西也多,但不代表写业务类代码很low。当然,不管写什么代码,完全复制黏贴而不去考虑与实际场景结合,不去想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案是比较low的
天天给我讲技术栈,让你这个业务代码,半个月搞不定,然后又bug一大堆。业务代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全局控制,这个是基础没有捷径。至于技术,外面一大堆,看你怎么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