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Platform Builder主要是用来定制 *** 作系统的,虽然也支持编写应用程序,但用得相对较少。记得没错的话,它还得先编译系统,才能新建应用程序的工程。
VS2005和VS2008是微软的集大成开发工具,PB6.0就是作为VS2005的插件安装的(PB6.0目前应该是不支持VS2008)。在VS2005中,你可以编译WinCE6.0的 *** 作系统,也可以编译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省去了切换开发环境的麻烦。
EVC4(SP4)即嵌入式的VC,使用起来基本跟VC6.0一致。
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相对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有一些特点,如下:
1. UNICODE编码。WinCE中的应用程序只能使用UNICODE编码,桌面系统则支持UNICODE和ANSI码。在移植PC端程序到设备上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2.SDK。SDK即软件开发支持包,软件开发都少不了这个,但在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尤为重要。因为WinCE系统本身是一个非标的 *** 作系统,它的组件特性和可裁剪性决定了不同的系统支持的API是不同的。而桌面系统相对标准,SDK的作用就弱化了。WinCE中的SDK由系统开发人员在编译完系统后,通过Platform Builder导出。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安装此SDK,并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将应用程序下载到目标平台上运行测试。一般来说,SDK是应用程序和 *** 作系统之间的纽带,但他们之间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譬如,埋搜旅在硬件和 *** 作系统都没调试好时,我们可以先用标准的SDK或者自己定制一个模拟器的SDK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等硬件和系统调试完成后再做联调。应用程序基于新的SDK编译一下,甚至无需重新编译也可运行。当然,一个应用程序在别的设备上跑得很好,但到另外一个设备上却不能工作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WM上的应用程序在WinCE中不能跑一样,虽然内核相同,但系统不同,支持的API也是不同的。
最后说说开发语言,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有Win32、MFC和Managed等几种方式。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使用哪一个主要看效能弯凳,开发的效能和运行的效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开发效漏橘能和运行效能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呵呵,跟能量守恒定律有关系么?勉强找个有力证据吧。托管代码的开发效率很高,但执行效率相对就低了。这在物资还不是极大丰富的嵌入式系统上,就显得尤为突出,实时性也得不到保证。MFC是基于Window32的一个基础类库,封装了很多Win32的API,方便开发者使用,但它也是有缺点的,似乎也没再更新。Win32是这三者中最底层的一个,编译出的程序小,没有额外的包袱,运行起来快,所以开发的难度自然就大了,代码量也很大。我们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
如果你安装的是vs2008完整版的话,不需要另装软件,但需要做一些配置,具体步骤如下:
(1) 确认PC同步已经建立并连接正常(ActiveSync已连接)
(2) 点 VS2008 菜单耐埋“工具”->“选项” ,出现“选项”窗口,
在左侧一栏中选择“设备工具”->“设备” ,
在右侧中的各个下拉列表选择”Windows CE“
点“属性”按钮,出现“Windows CE 设备 属性窗口” ,
在引导程序中选择"ActiveSync启动提供程序"
点“配置”按钮,出现“配置 TCP/中芦IP传输”窗口,选择默认配置,点击昌培蚂"确定"返回
(3) 点 VS2008 菜单“工具”->“连接到设备” ,出现“连接到设备”设置窗口,选择平台为"Windows CE",选择设备为”Windows CE 设备“
点“连接”按钮,此时VS2008 开始和开发板进行连接握手:
稍等一会,出现连接成功的提示,点“关闭”按钮返回 VS2008工作主界面:
(4) 接上面的步骤,点菜单“调试”->“启动调试”或者直接按 F5 键开始调试过程。
出现“部署 my2440”窗口,选择“Windows CE设备” ,并点“部署”按钮开始部
署
(5) 如果程序没有问题,则下载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