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建筑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第1张

1.目的

对消除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和持续地改进质量而采取的措施,以求消除并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确保体系运行的有穗并卜效性和产品猜穗质量的稳定提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管理活动。

3.定义

3.1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包括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或质量体系要素,偏离规定要求或缺少)。

3.2纠正措施:为了预防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

4.1质保部质管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验证。

4.2管理者代表负责跨部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过程中的协调和监督工作。

4.3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分析和制订。

5.工作程序

5.1纠正措施

5.1.1为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应对以下的不合格蔽雹信息采取纠正措施:

a.质量审核(体系、过程、产品);

b.产品/过程的质量记录;

c.顾客抱怨等。

5.1.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方法:

a.因果图;

b.排列图;

c. 能力调查;

d.控制图;

e.FMEA;

f.数据调查;

g. 4IME;

h.七D、八D方法等。

5.1.3不合格原因分析重点应包括:

a.设计或规范问题;

b.过程控制或检验问题;

c.工艺装备或检验设备问题;

d.环境条件问题或资源问题;

e.分承包方提供原材料、零组件、转包加工问题;

f.人员技能与资格问题。

5.1.4 为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重要性及所承受的风险程度以及经济性相适应,并适当采用防错技术。

5.1.5外部输入的质量信息处理流程:

a.由计划供应部将质量信息填写在《顾客质量信息反馈单》,及时递交质保部质量管理室。

b.质量管理室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责成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制订纠正措施。

c.责任部门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围绕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

d.质量管理室对其实施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

5.1.6工厂内部的质量信息处理流程:

a.各部门、生产工段的质量管理网络成员和工厂员工有责任和义务对发生

在本区域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以质量信息反馈单的形式上报质保部质量管理室。

b.由质量管理室负责对反馈的质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c.工厂各部门、生产工段一旦接到质量管理室纠正措施实施表或不符合报告,应及时组织对描述的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并制订纠正措施。各部门、生产工段在制订纠正措施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避免重复不合格的发生的预防措施。

d.顾客对纠正部门实施措施落实的有效必性必须组织验证并记录结果。

e.在查证纠正措施有效性时,应能举一反三,同时消除在其它类似过程和产品中存在的不合格情况。

f.对由纠正措施引起的相关文件的更改按文件控制规定执行。

5.2预防措施

5.2.1各职能部门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作业、审核结果、质量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意见等(可采用FMEA、流程分析法)进行经常性的分析,以发现和消除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将已发生不合格的经验和情况定期补充到现行的FMEA风险分析中去,以便由此采用预防措施,并可作为优化和修改各种规范、流程、检测和加工设备、指导书的依据。

5.2.2不合格潜在原因的分析按本规程的第5.1.2条进行,应重视对产品检验和试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和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进行监控的结果的分析。

5.2.3对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的潜在原因,由质量管理室负责编制改进计划,以下发《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的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

5.2.4相关部门接到《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应着手调查、分析,制订预防措施。

5.2.5质量管理室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5.2.6对实施预防措施后,确认有效的,质量管理室将其纳入相关文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6.相关文件和记录

QR/SH14.01-01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

QR/SH13.01-01 《不合格品通知单》

QR/SH19.01-02《顾客质量信息反馈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404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