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件需求,什么是功能需求?,第1张 什么是软件需求,什么是功能需求?,第1张](/aiimages/%E4%BB%80%E4%B9%88%E6%98%AF%E8%BD%AF%E4%BB%B6%E9%9C%80%E6%B1%82%EF%BC%8C%E4%BB%80%E4%B9%88%E6%98%AF%E5%8A%9F%E8%83%BD%E9%9C%80%E6%B1%82%EF%BC%9F.png)
我们的软件产品或者项目,其
需求都有三个层级和三个方面。一、我们首先看需求的三个层次软件需求包括3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
功能需求。业务需求 (Business requirement)表示组织或客户高层次的目标。业务需求通常来自项目投资人、购买产品的客户、实际用户的管理者、市场营销部门或产品策划部门。业 务需求描述了组织为什么要开发一个
系统,即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使用前景和范围(vision and scope)文档来记录业务需求,这份文档有时也被称作项目轮廓图或市场需求(project charter 或 market requirement)文档。用户需求 (user requirement)描述的是用户的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用例、场景描述和事件――响应表都是表达用户需求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能使用系统来做些什么。功能需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规定开发人员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软件功能,用户利用这些功能来完成任务,满足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被称作行为需求 (behavīoral requirement),因为习惯上总是用“应该”对其进行描述:“系统应该发缺清伍送电子邮件来通知用户已接受其预定”。功能需求描述是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 么。注意:用户需求不总是被转变成功能需求。产品特性,所谓特性(feature),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的功能需求,它们为用户提供某项功能,使业务目标 得以满足。对商业软件而言,特性则是一组能被客户识别,并帮助他决定是否购买的需求,也就是产品说明书中用着重号标明的部分。客户希望得到的产品特性和用 户的任务相关的需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一项特性可以包括多个用例,每个用例又要求实现多项功能需求,以便用户能够执行某项任务。系统需求 (system requirement)用于描述包正带含有多个子系统的产品(即系统)的顶级需求。系统可以只包含软件系统,也可以既包含软件又包含硬件子系统。人也可以是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某些系统功能可能要由人来承担。业务规则 包 括企业方针、政府条例、工业标准、会计准则和计算方法等。业务规划本身并非软件需求,因为它们不属于任何特定软件系统的范围。然而,业务规则常常会限制谁 能够执行某些特定用例,或者规定系统为符合相关规则必须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有时,功能中特定的质量属性(通过功能实现)也源于业务规则。所以,对某些功能 需求进行追溯时,会发现其来源正是一条特定的业务规则。功能需求记录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中。SRS完整地描述了软件系统的预期特性。SRS我们一般把它当作文档,其实,SRS还可以是包含需求信息的数据库 或电子表格;或者是存储在商业需求管理工具中的信息;而对于小型项目,甚至可能是一叠索引卡片。开发、测试 、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和其他 相关的项目功能都要用到 SRS。除此之外,对于需求层次,我们还有其它的分法:组织级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叫行为需求)。组织级需求: 一 般代表着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对于大的公司,一般是通过资深的咨询顾问和咨询公司得出的,呈现的方式是咨询报告。比如在ITSM或者企业信息化这方面。典型 的组织级的需求是: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成本、提升IT服务部门在企业中的价值、通过ISO20000、提高IT服务的效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等。业务需求: 是要完组织的使命,达成组织的愿景的各个业务流程和业务单元具有的需求。业务需求服从于组织需求。用户需求: 用户级的需求,是在业务级的需求下,各个岗位协作完成业务而具有的需求。我们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表述的需求其实主要是这一部分需求。功伏或能需求: 同样,它代表着产品或者软件需求具备的能力。 一般是管理人员或者产品的市场部门人员负责定义软件的业务需求,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对信息系统而言)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商业软件而言)。所有的用 户需求都必须符合业务需求。需求分析员从用户需求中推导出产品应具备哪些对用户有帮助的功能。开发人员则根据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在约束条 件的限制范围内实现必需的功能,并达到规定的质量和性能指标。当一项新的特性、用例或功能需求被提出时,需求分析员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它在范围内 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该需求属于需求规格说明,反之则不属于。但答案也许是“不在,但应该在”,这时必须由业务需求的负责人或投资管理人来决定: 是否扩大项目范围以容纳新的需求。这是一个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预算的商业决策。二、需求的三个方面 除了功能需求外,SRS中还包含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指标和对质量属性的描述。质量属性 (quality attribute)对产品的功能描述作了补充,它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产品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可用性、可移植性、完整性、效率和健壮性,它们对用户或 开发人员都很重要。其他的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与外部世界的外部界面,以及对设计与实现的约束。还有一项称为可用性(usability)的质量属性,它规 定了业务需求中“有效”(efficiently)一词的含义。约束(constraint)限制了开发人员设计和构建系统时的选择范围。约束,在产品的架构设计中,是需要被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说产品的功能代表了产品的能力,那么产品的质量属性代表了产品的品质,产品的约束代表了产品必须去满足的或者适应的条件!用人说“用户体验”是产品的 灵魂,对于个人级的软件这么说或许很恰当,当对于企业级甚至是行业级的产品,其灵魂有两个:一个是产品带个用户的价值,另一个是产品的品质,简单的说,就 是价值和品质。但其成为一个产品的前提应该是满足约束,否则就不应该设计、开发、进入市场而成为一个垃圾。用户需求 功能需求 区别简单的就是: 用户需求。用户需要在应用系统中实现什么东西,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用户提供的全部的详细的业务说明,业务流程,表格样式等。 功能需求。将用户需求归类分解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用设计语言描述和解释用户的需求,以达到可以指导程序设计的目的。引用百度百科 概要设计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文件,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
2.1.1系统功能
2.1.2系统性能
2.1.2.1精度
2.1.2.2时间特性要求
2.1.2.3可靠性
2.1.2.4灵活性
2.1.3输入输出要求
2.1.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2.1.5故障处理要求
2.1.6其他专门要求
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悉灶环境)的规定,详细说明参见附录C。
2.2.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2.2.2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 *** 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
2.2.3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 数据通信协议 等
2.2.4控制
说明控制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 控制信号 ,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2.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 子程序 、 公用程序 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 标识符 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E.2.7E.2.7..
2.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兄纳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2.7尚未解决的问题
说明在 概要设计 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3 接口设计
3.1 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说明提供给用户 *** 作的硬件控制面板的定义。
3.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3.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4.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 *** 作步骤。
4.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 逻辑结构设计 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 标识符 以及它们之中每个 数据项 、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羡陆没关系(索引、设备、 存储区域 )、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明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
6.2补救措施
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a.后备技术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当原始系统数据万一丢失时启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启动的技术,例如周期性地把磁盘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去就是对于磁盘媒体的一种后备技术;
b.降效技术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使用另一个效率稍低的系统或方法来求得所需结果的某些部分,例如一个自动系统的降效技术可以是手工 *** 作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c.恢复及再启动技术说明将使用的恢复再启动技术,使软件从故障点恢复执行或使软件从头开始重新运行的方法。
6.3系统维护设计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序内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块。 各个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采用如下的矩阵图的形式;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