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排序算法
1、冒泡排序耐腊
2、鸡尾酒排序
3、插入排序
4、桶排序
5、计数排序
6、合并排序
7、基数排序
8、二叉排序树排序
二、不稳定排序算法
1、选择排序
2、希尔排序
3、组合排序
4、堆排序
5、平滑排序
6、快速排序
排序(Sorting) 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 *** 作,它的腊改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关键字有序的序列。
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就是当有两个相等记录的关键字R和S,且在原本的列表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列表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不稳定排序算法可能会在相等的键值中改变纪录的相对次序,但是稳定排序算法从来不会如此。不稳定排序算法可以被特轮亩判别地实现为稳定。
做这件事情的一个方式是人工扩充键值的比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键值的两个对象间之比较,就会被决定使用在原先数据次序中的条目,当作一个同分决赛。然而,要记住这种次序通常牵涉到额外的空间负担。
扩展资料:
排序算法的分类:
1、通过时间复杂度分类
计算的复杂度(最差、平均、和最好性能),依据列表(list)的大小(n)。
一般而言,好的性能是 O(nlogn),且坏的性能是 O(n^2)。对于一个排序理想的性能是 O(n)。
而仅使用一个抽象关键比较运算的排序算法总平均上总是至少需要 O(nlogn)。
2、通过空间复杂度分类
存储器使用量(空间复杂度)(以及其他电脑资源的使用)
3、通过稳定性分类
稳定的排序算法会依照相等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值)维持纪录的相对次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序算法
(1)“冒泡法”冒泡法大家都较熟悉。其原理为从a[0]开始,依次将其和后面的元素比较,若a[0]>a[i],则交换它们,一直比较到a[n]。同理对a[1],a[2],...a[n-1]处理,即完成排序。下面列出其代码:
void bubble(int *a,int n) /*定义两个参数:数组首地址与数组大小*/
{
int i,j,temp
for(i=0i<n-1i++)
for(j=i+1j<nj++) /*注意循环的上下限*/
if(a[i]>a[j]) {
temp=a[i]
a[i]=a[j]
a[j]=temp
}
}
冒泡法原理简单,但其缺点是交换次数多,效率低。
下面介绍一种源自冒泡法但更有效率的方法“选择法”。
(改陵2)“选择法”
选择法循环过程与冒泡法一致,它还定义了记号k=i,然后依次把a[k]同后面元素比较,若a[k]>a[j],则使k=j.最后看看k=i是否还成立,不成立则交换a[k],a[i],这样就比冒泡法省下许多无用的交换,提高了效率。
void choise(int *a,int n)
{
int i,j,k,temp
for(i=0i<n-1i++) {
k=i/*给记号赋值*/
for(j=i+1j<nj++)
if(a[k]>a[j]) k=j/*是k总是指向最小元素*/
if(i!=k) { /*当k!=i是才交换,否则a[i]即为最小*/
temp=a[i]
a[i]=a[k]
a[k]=temp
}
}
}
选择法比冒泡法效率更高,但说到高效率,非“快速法”莫属,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它。
(3)“快速法”
快速法定义了三个参数,(数组首地址*a,要排序数组起始元素下标i,要排序数组结束元素下标j). 它首先选一个数组元素(一般为a[(i+j)/2],即中间元素)作为参照,把比它小的元素放到它的左边,比它大的放在右边。然后运用递归,在将它左,右两个子数组排序,最后完成整个数组的排序。下面分析其代码:
void quick(int *a,int i,int j)
{
int m,n,temp
int k
m=i
n=j
k=a[(i+j)/2]/*选取的参照*/
do {
while(a[m]<k&&m<j) m++/* 从左到右找比k大的元素*/
while(a[n]>k&&n>i) n--/* 从右到左找比k小的元素*/
if(m<=n) { /*若找到且满足段余条件,则交换*/
temp=a[m]
a[m]=a[n]
a[n]=temp
m++
n--
}
}while(m<=n)
if(m<j) quick(a,m,j)/*运用递归*/
if(n>i) quick(a,i,n)
}
(4)“插入法”
插入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排序方法。它首先把数组头两个元素排好序,再依次把后面的元素插入适当的位置。把数组元素插完也就完成了排序。
void insert(int *a,int n)
{
int i,j,temp
for(i=1i<ni++) {
temp=a[i]/*temp为要插入的元素*/
j=i-1
while(j>=0&&temp<a[j]) { /*从a[i-1]开始找比a[i]小的数,同时把数组元素向后移*/
a[j+1]=a[j]
j--
}
a[j+1]=temp/*插入*/
}
}
(5)“shell法”
shell法是一个叫 shell 的美国人与1969年发明的。它首先把相距k(k>=1)的那几个元素排好序,再缩小k值(一般取其一半),再排序,直到k=1时完成排序。下面让我们来分析其代码:
void shell(int *a,int n)
{
int i,j,k,x
k=n/2/*间距值*/
while(k>=1) {
for(i=ki<ni++) {
x=a[i]
j=i-k
while(j>=0&&x<a[j]) {
a[j+k]=a[j]
j-=k
}
a[j+k]=x
}
k/=2/*缩小间距值*/
}
}
上面我们已经对几种排序法作了介绍,现在让我们写个主函数检验一下核燃戚。
#include<stdio.h>
/*别偷懒,下面的"..."代表函数体,自己加上去哦!*/
void bubble(int *a,int n)
{
...
}
void choise(int *a,int n)
{
...
}
void quick(int *a,int i,int j)
{
...
}
void insert(int *a,int n)
{
...
}
void shell(int *a,int n)
{
...
}
/*为了打印方便,我们写一个print吧。*/[code]
void print(int *a,int n)
{
int i
for(i=0i<ni++)
printf("%5d",a[i])
printf("\n")
}
main()
{ /*为了公平,我们给每个函数定义一个相同数组*/
int a1[]={13,0,5,8,1,7,21,50,9,2}
int a2[]={13,0,5,8,1,7,21,50,9,2}
int a3[]={13,0,5,8,1,7,21,50,9,2}
int a4[]={13,0,5,8,1,7,21,50,9,2}
int a5[]={13,0,5,8,1,7,21,50,9,2}
printf("the original list:")
print(a1,10)
printf("according to bubble:")
bubble(a1,10)
print(a1,10)
printf("according to choise:")
choise(a2,10)
print(a2,10)
printf("according to quick:")
quick(a3,0,9)
print(a3,10)
printf("according to insert:")
insert(a4,10)
print(a4,10)
printf("according to shell:")
shell(a5,10)
print(a5,10)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