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生长特性:1年生人参生育前期,地上部分生长迅速,其后参根增重加快,年生物学产量(干重)可达成1263毫克/株,经济系数为072;生育期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光合生产率最高,属生长缓慢植物;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应针对1年生人参栽培生理特点,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促进生长,培育壮苗。
生产中,人参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生育状况和所形成的生物学产量,特别是经济产量。人参生育健壮,生物学产量高,而经济系数愈大,人参的单产亦愈高。研究阐明人参的生育及其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形成的关系和规律,可为实行科学种参,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措施,培育高产优质壮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在生育期,人参种子播种后,约经19天进入出苗盛期;经40天左右达到展叶盛期。出苗持续日数平均为20天;展叶持续日数平均22天。人参叶面积于展叶后1个月内扩展最快而后扩展缓慢。立秋(8月上旬)前,人参地上部分,生长迅速,增重快,经济系数<05;其后参根生长增重加快,而超过地上部分,经济系数>05,高达072,接近薯类作物。
人参品种繁多,但以东北特别是吉林的最佳,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区别一支人参的质量标准是:芦(头)圆长,皮老黄,纹细密,体形美,鞭条须、珍珠节多等;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是罕见的珍品。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生晒参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k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甙Rb<[1]>、Re、Rg<[1]>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厚500μm)上,以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三个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
下,显相同的一个和两个橙色荧光斑点。
一、野生人参与养殖人参外形上怎么区分
1一般来说,野生的人参也就是山参,一般主根和根茎是一样长短的,通常这样的人参长度在三厘米到十厘米左右,形状上比较像一个人字,呈现出圆柱形或者是菱形。
2这样的人参表面的颜色是呈灰,并且还长有纵纹,在人参的上端可以看见分布着紧密而又深陷的环状横纹,须根非常的细长,清晰而不杂乱,下面的枝根大部分都是两条,并且在枝根上还可以看见非常明显的疣状突起,又细又长的根茎上有着密集的茎痕,这样的人参是比较粗大的,形状上比较像枣核。
3人工养殖人参形状上一般是呈现出圆柱形或者是纺锤形,直径一般在一到两厘米左右,长度一般是三到十五厘米左右。这些人工种植的人参和山参不一样的是山参的表面是,在山参的顶端可以看见明显的纵皱和疏浅断续的粗横纹,下面一般有两到三条支根,在这些植根上生长着许多又细又长的须根。
4在这些须根上长着一些不明显的细小疣状凸起,这样的人工种植的人参的芦头一般直径在零点三到一点五厘米左右,长度一般在一到四厘米左右,形状上一般是呈现出多拘挛而呈弯曲状,并且有不定根和凹窝状的稀疏茎痕。
二、野生人参与养殖人参的功效对比
野山参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的人参,生长年限较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现在的产量已经非常少,是人参中的珍品。
人工养殖的人参是在暖棚中长大,土里养分有限,批量生长,内在质量层次不齐,由种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时间,产量较大。所以正常来说养殖人参的功效是不如野生人参的。这里的功效价值指的是药用价值。
rén shēn
2 英文参考ginseng, Panax [朗道汉英字典]
ginse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Ginseng(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inse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人参为中药名,及新资源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药的药典标准。
4 中药名·人参人参为中药名,又名人衔、神草、棒棰[1]。出《神农本草经》。是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2]。
41 拉丁名Radix Ginseng(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42 英文名ginseng(《中医药学名词(2004)》)
43 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的根。主产吉林、辽宁[1]。
人参商品药材,因产地、加工方法及野生与栽培的不同,而有野山参、移山参、生晒参、白参、红参、别直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不同名称。临床认为野山参、红参、别直参力量较胜[1]。
人参的中国是人参栽培最早的国家。人参原产中国、朝鲜及俄罗斯。分布范围在125°E137°E,33°N48°N。中国野生品种主产于东北长白山脉一带,分布在43°N47°N。主产区为吉林、辽宁及黑龙江三省。野生于中国东北深山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44 人参的植物学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肉质根圆柱形或纺锤形,顶端有根茎,下端常分叉。掌状复叶轮生。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扁球形,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喜冷凉湿润气候和斜射光及漫射光。人参以根入药,根茎状(参芦)、叶、花、果实及种子也供药用。因根如人形而得名。加名:黄参、血参、棒槌。
株高约60cm。主根肥大,肉质,圆柱状;端部上生密纹,下部多分生侧根,须根细长,上有多数疣状物,俗称珍珠疙瘩;根茎谷称芦头;多为马牙形,俗称马牙芦;茎直立,圆柱形,多为紫色,少有绿色或紫绿色。叶轮生茎端,掌状复叶;小叶近卵形,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小,花萼绿色,花瓣淡黄绿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果实扁肾形,浆状核果,初为绿色,成熟时鲜红色,少数呈或橙,每果内常有2粒种子,种子肾形,黄白或灰白色,千粒重一般为2535g,三年生开花结果,花期6月,果期7月至8月。45年生为采适期,每株结果实4070个;种子6090粒。
45 人参的栽培属温带植物,喜温或冷凉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24139℃、≥10℃积温18003800℃、年降水量5002000mm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5:3;喜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忌连作,喜微酸性土壤,pH4558时生育最好,pH65以上对人参生育不利。
栽培技术 人参有直播法:播种后不移栽,连续生长46年收获。生育期间,间、疏苗12次。移栽法:播种育苗后多数移栽1次,6年收获。选背风向阳、土壤肥力高、通气透水良好、灌水和运输方便的地块。播种地宜选土质肥活,栽参地宜选砂质壤土。播栽头年清理场地,多次耕耙使土壤熟化,消除杂物,休闲一年,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提高土壤肥力,并施入农药,消灭病、虫。东北地区一般畦向正南并可适当偏东或偏西一定角度,或东偏南25°30°,畦高2530cm,畦面宽115m,畦长2030m,作业道宽0520m。
点播,行株距5×4cm,覆土34cm,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苗,13年后移栽,春栽或秋栽,以秋栽为主。春栽4月中下旬进行,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10中下旬进行,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选、随栽。选无病壮苗分等级栽植。一般行距1530cm,株距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
病害:①侵染性病害中国发生的有疫病Phytophthora cacorum、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黑霉病Rhizopus nigricans、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蛇眼病Phyllosticta panax、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等。
②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冻害(俗称缓阳冻)、红皮、烧须、茎叶日烧、主根裂、药害及干燥病等。
虫害:蝼蛄、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草地螟、夜盗虫、螟虫、粉桑介壳虫、象鼻虫及根瘤线虫偶有发生。
兽害:主要有鼢鼠、花鼠、野鼠及雉鸡等。
46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脾、肺经[1]。
47 功能主治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生津,安神,益智[1]。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各种精神病、阳痿及某些癌症等均有较好疗效;亦是一种滋补强壮药。
1治重病、久病或大出血后虚脱[1];
2治肺虚气短喘促,脾虚食少、倦怠,反胃,久泻,肾虚阳痿,尿频,脱肛[1];
3治病后津伤口渴,多汗[1];
4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崩漏,小儿慢惊[1]。
人参为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大补元气,益阴生津,聪耳明目的功效:
(1)用于气虚所致的暴盲、目昏,上睑下垂等。常与白术、菟丝子等配伍。如《审视瑶函》用独参汤治疗元气离脱所致暴盲。
(2)用于气虚不能摄血所致的眼部各种出血,尤宜于眼底出血,或反复不止者。可与白术、墨旱莲等配伍。
(3)用于肺气虚弱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常与五味子、麦冬配伍,如生脉散。
48 人参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9g(急救可用至30g),宜文火另煎,单服或冲服;研末服,09~15g。实证、热证或肝阳上亢,阴虚火动者忌用[1]。
49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1]。
410 化学成分根含皂苷水解后主要产生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前两类皂苷是人参的有效成分,后一类皂苷的生理活性不强。还含挥发油,其中低沸点部分为β榄香烯,系人参特有香气的来源,挥发油中还含二十碳烯酸。又含胡萝卜甾醇、多种糖类和人参三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胆堿、胆胺、维生素B1、B2、C等。人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中所含的某种皂苷对小鼠有镇静、安定及镇痛作用。人参有抗应激作用,能提高机体对各种有害 (如温度或气压的过高、过低,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放射线或移植癌等)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的正性作用。人参皂苷可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保护心血管系统。人参皂苷有促性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所含多糖部分具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能促进肝细胞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的生物合成,促进骨髓中血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抑制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形成,对神经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人参还有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1]。
人参有黄酮甙(Panasenoside)、挥发油类、生物堿类、多肽类、氨基酸类、单糖类、淀粉、果胶及多种维生素等。药理有抗疲劳作用,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提高脑力、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
人参根、茎、叶、花、果除药用外,均是轻工业重要原料,加工产品如人参烟、酒、糖、茶、晶(花晶)及化妆品等。地上部总皂甘含量比参根高,更是提取加工各种制剂的极好原料。
人参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根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调气养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补强身之功效,被誉为“百草之王”。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人参又分为园参(栽培)和野山(野生)参,园参的药效远不及野山参。园参通常于栽培5~6年后采挖,洗净晒干称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于糖中,再晒干,称糖参或白参;除去侧根、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细根称参须。人参通常以支大、芦长、皮细、色嫩黄、纹细密、饱满、浆水足、无破伤者为好,并以野山参为名贵。人参叶中也含有与根相同的皂甙,有生津祛暑、降虚水、解酒作用;人参花泡茶有兴奋作用;人参果加工成的人参膏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商品人参常见的还有高丽参,产于朝鲜;西洋参,与人参属不同种,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中国庐山等地有引种,其皂甙种类和人参略有差异,性凉,有滋阴退热,补肺养胃之功效。
5 新资源食品·人参(人工种植)2012年9月4日,卫生部发布《关于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7号),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同时要求其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 。
51 中文名称人参(人工种植)
52 拉丁名称Panax Ginseng CAMeyer
53 基本信息 54 来源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
55 种属五加科、人参属
56 食用部位根及根茎
57 食用量≤3克/天
58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2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 。
6 人参药品说明书 61 适应症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提高机体适应性,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例如人参既可使低血压或休克状态下的血压升高,又可使高血压恢复正常;既能阻止促皮质素(ACTH)引起肾上腺增生,又可阻止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萎缩)。人参能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提高大脑的机能、和老年人智力及记忆力减退。
62 用量用法口服:粉末、胶囊剂吞服、水煎剂、泡茶等服用,剂量1日3~4.5克分服。
63 注意事项1青年及儿童不易服用。 2在医师指导下选用。
7 人参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人参
Renshen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72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73 性状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表面灰,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74 鉴别(1)本品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网纹导管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 *** 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 *** 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l搅拌湿润,加水饱和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f对照品及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 *** 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0C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0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 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752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7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人参皂苷Rg1峰计算就不低于6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3519
81
35~55
19→29
81→71
55~70
29
71
70~100
29→40
71→60
7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及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摇匀,即得。
7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 *** 加热回流3小时,弃去 *** 液,药渣挥干溶剂,连同滤纸筒移入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饱和正丁醇50ml,密塞,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76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82O18)的总量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1(C54H92O23)不得少于020%。
77 人参饮片 771 炮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
772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773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官冷。
774 用法与用量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775 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776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78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8人参不存在多久能成熟的问题,参龄越长越老越好。不过得看是什么人参品种了。6年是人参的最佳食用时间;长白山上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可是持续很长时间的。
人工种植的参都是4--6年左右的。6年已经到达人参的成熟季节,营养成分到了一个高峰,人参皂苷已经完全形成,再长大就只是个头体积的增加,不是营养成分的增加。所以人参以六年的效果最好,至于百年人参会木质化,进而使得药材硬掉,反而不好。
扩展资料:
人参的功效: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山参属于野生的人参,其生长的环境就是自然环境,可誉为自然界的起死回生的仙草,在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而人参也是中药入药的常用药,它的种类就比较多了。
它有红参,野生西洋参等多数为人工种植的,因此就药用价值来说,它显然没有山参那要好,而对于山参和人参的区别来说,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医药价值和营养价值不一样,因为自然环境和生长环境是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参的功效和4种吃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参
(1)按野生和栽培来分可分为两大类:
①通常把野生者称为“山参”或“野山参”,生长几十年的野山参如图1。
②将人工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四年生以上发育成熟的园参如图2。
(2)园参再按地区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分,可分为“普通参”、“边条参”和“石柱参”三大类:
①普通参 采用一倒制(移栽一次),育苗2年或3年,移栽后生长4年或3年,六年生收获作货。多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且水分充足,气候较冷凉的条件下培植出来。产品主要特征为:根茎粗短,主体短大,须根多,且呈刷把状。
图1 野山参
图2 人参形态图1植株 2根②边条参 采用二倒制(移栽两次),参苗移栽时整形下须,7~9年才收获,多在气候较温暖的山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中下,透水、透气性好的条件下培植出来。产品主要特征为:主体长,根茎长,有体有腿,如人形美观。
③石柱参 采用籽趴(播种后不移栽,直至收获)或苗趴(播种育苗,用苗移栽后不再移动,直至收获),多在砂性较大的山地土壤中培育而成,产品主要特征为,根茎细长,主体短小,两条支根,须根少。
(3)按根形来分,可分为大马牙、二马牙和长脖三类,这三类也称三个农家品种,由于每一类都不纯,所以有人称为农家类型,究竟称类型好,还是称农家品种好,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在各个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优化是可以形成品种的。现将三大农家品种(类型)的特点简述如下:
①大马牙 根茎粗短,芽孢大,根主体短而粗,侧根多且集中生长于主体尾部呈刷锅的刷把状,植株高大。总体来说,生长快,产量高。
②长脖 根茎细长,参根细小,生长很慢,植株小,其中根体短小的称灵体,根体粗长的称顺笨体,参体粗短的称笨体。
③二马牙 根茎长短、参根大小、生长快慢等均间于大马牙与长脖之间,它生长较快,产量也较高,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根主体长,支根少,在边条参区经整形移栽后,脖子(根茎)较长,身长具两条粗长腿,体形美观,称边条参,商品很受欢迎。有的二马牙,由于体长腿粗,单株重量甚至超过大马牙。
园参除以上三个农家类型外,尚有圆膀圆芦和竹节芦。
圆膀圆芦的大小间于二马牙与长脖之间,主根根茎细长(但比长脖要粗),体形优美,主根上端与根茎均呈圆形。
竹节芦主根最短,也较细,肩稍尖,但根茎细长,节间明显,近似于竹子的地下根茎。
由于圆膀圆芦和竹节芦的数量极少,分散于少数地区,没有形成农家类型,更没有专门的产区。
人参喜冷凉、半阴半阳之处生长,耐寒,忌强光直射。栽培时需搭设荫棚。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种植人参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种植人参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人参的方法
1、人参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 既怕积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 土壤 : 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2) 水分 :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 当土壤湿度超过60%, 就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 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 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 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 会造成人参根系水分扩散, 使人参须根干枯, 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 光照 :人参是喜阴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温度:人参怕高温, 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均气温在15—20℃为宜, 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 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的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 但最怕早春的“缓阳冻”(即气温忽高忽低, 地表一冻一化现象) , 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 。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稳定在12℃以上,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叶子焦枯; 低于—6℃, 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 肥料 :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2、人参栽培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 其特点是:大马牙 主根粗短, 生长快, 抗病力强, 产量高。二马牙 主根较细长, 产量比大马牙稍低。 圆臂圆芦和线芦 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3、人参栽培技术
31室内盆栽
盆栽一般可选择用高约30cm的圆形泥盆,每盆载2~4株一般需要养殖3~6年。盆土最好选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叶土6份,园土2份,河沙2份混合调剂。这样的培养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有利根育。
32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林或长有阔叶树的混交林、灌木林种植人参,老参地或撩荒地也可开垦利用。土壤应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 以森林灰土, 活黄土及花岗岩风化土为佳, 而灰泡土、碱性土不宜种参。山地宜向阳, 坡度在10—35度。
清理场地:立秋前后砍倒小杂树, 刨出树根, 割净杂草, 挑出荫棚用材。树枝、柴草、干后 用火烧掉, 可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 增施钾、磷肥。
整地 : 用土填实树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质层翻起扣放。随后打细土块、拣出石块、树根及金针虫等害虫, 再进行第2次翻地。树根一定要清理干净。当年翻地整地, 当年便可种参。但最好在种参前1年翻地, 让土壤闲置1年; 或当年春末夏初翻地, 临下种再进行细致的整地。
土壤消毒:播前每平方米用50%敌菌灵7g进行土壤消毒。
作畦:根据地势选择适宜的畦向,然后作畦。 高度15—33cm, 宽度12—18m, 长度随地势而定, 一般为20—50m。畦间留1—27m作业道, 以便作业和通风透光。畦面中间略高, 两边稍低。同时要挖排水沟和出水口。沟深与畦底平, 宽度视雨量多少而定。
321 催芽
室外催芽法: 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右深的平底土坑, 长宽视种子的多少而定, 坑内放一个无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沟后, 将干种子用室温水浸泡24—48小时, 取出, 适量浇水, 与2—3倍的河沙混拌均匀, 倒入坑内覆盖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盖一层苇帘, 或搭遮荫棚, 防止曝晒和雨水冲淋。温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并适当加水。2—3月后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室内催芽法: 处理方法与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将种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动。经2月左右, 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312播种时间
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经催芽的种子。
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
秋播:9月至上冻前播种催芽的种子。
323播种方法
撒播:开沟4cm深左右, 将种子均匀撒入, 上覆细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条播:在畦面横向开沟, 播幅6cm, 播距10—14cm, 覆土3—4cm,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点播: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 每穴下1—2粒种子, 覆土4cm, 每平方米用种15—20g。 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夏秋点播应覆盖玉米秸或稻草, 再压10—15cm的土。
324移栽
多采用2年生移栽或3年生移栽, 5—6年生收获。
移栽 时间:10月上旬至上冻前。具体时间,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 灵活掌握。也可在春季解冻后, 芽苞尚未萌冻时移栽。
起苗方法:起苗后选无病虫害的健壮参苗, 分为大、中、小移栽。移栽方法可采用平栽或斜栽,斜栽 即将参苗倾斜30—45度栽于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 根据移栽年限、参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33田间管理
(1) 撤出防寒土:解冻后, 越冬芽萌动时, 搂去防寒草和上面的盖土, 再用耙或二齿搂松表土, 平推平拖, 不要碰伤根部和芽苞。
(2) 架设荫棚:出苗前要搭好荫棚。荫棚高度, 应根据、植株大小, 灵活掌握。1—3年生的小苗, 前檐立柱地上部分为80—100cm, 后檐立柱为70-80cm; 4—6年生的, 前檐立柱为100—110cm, 后檐立柱为80-90cm, 另50cm埋入土中。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 使棚顶形成一定的坡度。参棚要牢固, 风刮不倒。出苗达2/3时, 要盖好荫棚, 即在顶棚盖草帘、芦苇帘, 使荫棚达到适益的透光度。
(3) 摘蕾:为减少养分消耗, 促使参根积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 要及时摘去全部花蕾。将花蕾运回加工。
(4)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4次。首次与撤除防寒草同时进行。
(5) 培土:人参向阳性强, 畦边植株向外生长, 伸出荫棚, 被日晒雨淋, 易引起病害, 甚至死亡。故应将其推回荫棚里, 培土压实。
(6) 防旱排涝:人参怕旱, 又怕涝。因此, 应根据雨量和土壤湿度, 适时排涝。天旱时, 早晚用喷壶向畦面洒水, 或开沟灌水, 浇至土壤攥成团, 撒开即散。春季缺水影响全年生长发育, 而秋旱又影响参根积累养分。所以, 要及时进行春灌秋灌, 并进行保墒。雨季要及时排水, 防止雨水冲积参畦, 造成土壤过湿, 通气不良。
(7) 施肥:5月上旬苗出齐后, 结合松土开沟施入充分腐熟的粪肥、炕洞土等, 每平方米施25—4kg, 覆土盖平。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以防烧须根。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过磷酸钙1kg, 加水5kg, 侵泡24小时, 滤去沉渣, 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将配成的肥液喷在叶面上, 每年喷2—3次。
(8) 越冬防寒:上冻前, 畦面要盖草、压土; 入春突遇降温, 而参苗尚未出土, 也应盖草防寒。参地周围, 特别是挡风地块, 还应架设防风障。此外, 要及时排除雪水, 以免侵害参根, 导致烂根死亡。
4 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与防治
411 立枯病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勤松土, 提高参床土温; 发病初期, 应及时拔除病株, 集中烧毁; 用立枯灵防治300液喷洒。
412 黑斑病
防治方法:及时摘掉病叶, 拔除病株, 集中消毁; 入夏后适时挂帘, 调节阳光, 减轻病害; 选留无病种子; 用50%扑海因800倍液喷洒叶面,或用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上述药物要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阴雨天缩短喷药时间间隔。喷药后如遇雨, 则雨停后再喷。高温干旱不宜喷波尔多液。
413 疫病 防治方法
用代森铵800—1000倍液防治。阴雨天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414 红皮病
(1) 又称水锈病, 主要危害人参根皮。
(2) 病症: 感病的人参, 根皮变成黄褐色, 表皮变厚变硬, 轻者可逐渐恢复, 重者表皮有裂纹, 须根枯死, 茎叶萎蔫, 根随之腐烂。
(3) 防治方法
将黑土层下的活黄土翻上混匀, 或在黑腐殖土中掺入1/4或1/3活黄土; 低洼地做高床, 注意排水; 勤松土,采用药剂防治,在移栽时用红皮灵浸栽,防治效果达98%以上。
种植人参的技巧1、人参种植环境的选择
人参这种中药材喜欢生长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它耐寒性强,不能有强光直射,在种植时需要准备荫棚,只能在上午八点以前和下行六点以后把荫棚去掉,中午如果不用荫棚会让人参的叶子出现焦枯。另外人参种植时选择土质应该是中性或者弱酸性,绝对不能是碱性土质。
2、人参种植时播种技巧
人参的种子收取以后就可以用来播种,但是人参的种子需要经过二十到二十一个月左右才能发芽,其中有八到九个月是催芽期,如果催芽不当,人参的种子也不会发芽。催芽时可以把人参的种子播入五厘米厚的土质中,土壤的湿度应该保持于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另外外界环境的温度也不能有太大变化,应该在十七到十八度之间,只有符合这些条件,人参种子才能正常发芽。
3、人参种植的田间管理
人参种好以后,在春天土地解冻以后,就要把防寒草去掉,然后把土壤深翻一次,但是在翻地时不能伤害到人参的根本,再以后为人参松土时就不宜过深了。另外在撤掉防寒草以后还要使用药物对畦面进行消毒,这样可以保证人参幼菌的健康生长,也能减少多种病害的发生。夏天人参生长期间,要严格控制光照,在秋天采收时,不要一次采完,要分两次进行,而且要把带病的果梗全部去掉,以免其他健康的人参受到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