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标出下列个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他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学 好 汉 语 声 韵 调 系 统
拼音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阳平 上声 去声 上声 阴平 去声 去声 去声 上声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海 阔 凭 鱼 跃
拼音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上声 去声 阳平 阳平 去声
汉字 天 高 任 鸟 飞
拼音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阴平 阴平 去声 上声 阴平
3自己的姓名
二、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普通话读音,并注出其被切字
基烟切:坚(《音韵阐微》)等
徒红切:同(《唐韵》《正韵》)等
息救切:秀、绣、璓(段注《说文》)、宿(《广韵》等)等
奴案切:难(《广韵》)、曰难(段注《说文》)等
素姑切:苏(《唐韵》)等
去演切:遣(《广韵》)、缱(段注《说文》)等
许良切:香(《广韵》)、乡、芗、乡(《段注》说文)等
乌干切:风音(《康熙字典》引《正字通》)等
之盛切:鴊(《广韵》)、证、政、 正(段注《说文解字》)等
江雅切:甲(《元曲选》)等
三、指出下列词语哪些是双声,哪些是叠韵
菡萏 交界 干戈 艳阳 匍匐 徘徊 彷徨 安稳 缠绵 辗转
双声包括:交界 干戈 艳阳 安稳
叠韵包括:菡萏 徘徊 彷徨 缠绵
双声叠韵:辗转(严格的双声,介音不同而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不太严格的叠韵)
匍匐:古代为双声,按现代汉语读法则为叠韵
练习二
1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读音,并查出其反切上字属于三十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古到切:gào 坚母字 先稽切:xī 心母字
呼改切:hǎi 晓母字 莫包切:máo 明母字
丘婴切:qīng 溪母字 哀都切:wǖ 影母字
子侯切:zōu 精母字 苏雕切:xiāo 心母字
户公切:hóng 匣母字 当孤切:dū 端母字
陟鱼切: zhū 知母字 度官切:tuán 定母子
2试比较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守温三十字母的异同
两者都是古人对于声母的总结,都按照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的发音部位,即“五音”和清浊的发音方法来给声母分类,由于年代不同,宋人三十六字母是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而有所不同。守温三十字母把心邪二母归入喉音,日母归入舌上音,来归入牙音,而宋人三十六字母将心邪归入齿头音,日归入半齿音,来归入半舌音。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轻唇和重唇两类,增加了非敷奉微四个轻唇音,并将不、芳两个字母替换为了帮滂,在舌音中增加了一个娘母,还增加了半舌音和半齿音的分类,并将守温三十字母的清浊之分细化为了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的等类。总之,宋人三十六字母较之守温三十字母,更为精细和合理。
3在你的方言中,下面一些字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有何不同。
九 文 鹅 浮 然 竹 王 黄 爱 将 初 同 书 耳 连 康 其 章
在北京方言(西城区)中,这些字的声母与普通话区别不大,鹅、爱、耳这三个零声母的字在发音时可以带一个声母[ ]
4辨析并熟记三十六字母中哪些是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全清:帮知非精照端心照审见晓影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
全浊: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练习三
1注出下面两首诗的韵脚,并以他们为例,说明韵、韵母、韵部的异同。
这个抄一抄定义就好
2注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的四声和平仄
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入 入 平 平 上 平 平 入 上 平
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
(仄)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入 平 平 上 入 去 上 入 平 平
3在你的方言中,下列字的四呼和调类同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社 船 绿 间 科 褚 交 鸭 恋 吞 更 铅 劣 衔 说 珠 窗 荣 役 亩
在北京方言(西城区)中,吞读为开口呼而非合口呼,没有介音u,劣读为撮口呼而非齐齿呼,更在“打更”一词中文读与普通话同,白读为齐齿呼而非开口呼,在调类上没有明显区别。
练习三
四、解释下列名词概念
韵摄:摄是“统摄”的意思。宋元等韵图的作者根据韵尾相同和主要原因相近的原则,把古音——主要是《广韵》的韵母系统归纳为若干大类,即为韵摄。一般是把广韵非为十六大类,即十六摄。
转:转就是辗转的意思,就是指的声母和韵母辗转相拼,拼出一个个字音来。一个韵母可以辗转跟许多声母相拼,能拼成各种字音,反过来也一样,一个声母也可以跟不同的韵母相拼。等韵图上的“转”有“内转”和“外转”的分别。凡有真正二等韵的摄就叫外转,没有真正二等韵的摄就叫内转。
等:在等韵图里,平上去入四韵又各分四层(四格),以表示四等。等的概念主要是分析韵腹(即主要元音)的,同时也和介音[-i]的有无有关。大体而言,“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洪大”指发音时舌位比较后比较低,如[ə][α][o][u]等元音属之;“细”指发音时元音的舌位比较前比较高,如[i][e][ε][ a] 等属之。由于元音的高低前后也是相对的,有高与半高,低与半低等区别,所以又有洪大与次大,细与尤细的区别。此外,没有介音[i]的音节发音比较洪(一、二等),有[i]介音则比较细(三、四等)。三四等的主要元音[ε][ a]以及比一二等的主要元音前且高了,加上介音[i]就更高了,细也就尤其清楚了。
轻重:有些等韵图用轻重表示开合,即把开叫重,把合叫清。此外还有“重中重”“重中轻”“轻中轻”“轻中重”等概念,具体内涵不清,但一般而言,凡是“重”字开头即为开口,反之为合口。
练习五
一、 查出下列字的《广韵》声类和声母
1天下事惟助人乃有真乐尔
2书到用时方恨少
例字 声类 声母 例字 声类 声母 例字 声类 声母
天 他 透 下 胡 匣 事 崇 崇
惟 以 喻4 助 庄 庄 人 而 日
乃 奴 泥 有 于 喻3 真 章 章
乐 卢 来 尔 而 日
书 书 书 到 都 端 用 以 喻4
时 市 禅 方 必 帮 恨 胡 匣
少 书 书
二、 辨析下列字的清浊(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例字 清浊 例字 清浊 例字 清浊 例字 清浊 例字 清浊
步 全浊 午 次浊 化 全清 丘 次清 道 全浊
温 全清 葵 全浊 二 次浊 扇 全清 修 全清
阳 次浊 特 全浊 怒 次浊 术 全浊 延 次浊
芬 次清
三、 什么叫做尖团音?你的方言里能分别尖团音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古代精、见两组声母,凡在现代开合口呼韵前就保持[ts][ts’][s]或[k][k’][x]的读音,而在齐齿呼和撮口呼前就变成了[t ][t ‘][ ]也就是说,[k][k’][x]和[ts][ts’][s]都在i,y韵母之前演变为[t ][t ‘][ ],这在语音学上叫做“同化作用”。因为[ts][ts’][s]发音部位靠前,是舌尖前音,而[i][y]则是舌面前元音,二者拼合在一起,[ts][ts’][s]受[i][y]的影响就往后靠,变成舌面前的[t ][t ‘][ ];而[k][k’][x]的发音部位是舌根音,和[i][y]相拼也被[i][y]同化,就往前靠,也变成了[t ][t ‘][ ]。从历史上来看,见组的分化比起精组的分化要早一些。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些方言到现在,[k][k’][x]声母已经分化出[t ][t ‘][ ]来了,可是[ts][ts’][s]在[i][y]前仍读[ts][ts’][s],没有分化。这就是区分“尖团音”。在[i][y]之前念[t ][t ‘][ ]叫团音,不念[t ][t ‘][ ]而念[ts][ts’][s]叫尖音。
北京方言是不区分尖团音的,如精、清、心本为精组字,在北京话中的声母分别为[t ][t ‘] [ ],而不是[ts][ts’][s]。
四、 试述《广韵》全浊声母到现在普通话清音化的规律
答:《广韵》三十五个声母中,全浊声母有十个:
塞音:并(奉)、定、澄、群
塞擦音:从、崇、船
擦音:禅、邪、匣
在现代汉语中均清化,具体规律如下:
全浊塞音:平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仄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
全浊塞擦音:从母字原平声字今天变成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仄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从与[i][y]相拼时平声变为[t ‘],仄声变为[t ]。崇母字平声读[t ‘]仄声读[t ]。船母平声今读[t ‘]和[ ]。仄声仅多读[ ]
从古浊声母塞音和塞擦音的变化可以看出,现代普通话凡是读送气清音的,一般是两类中的平声字,凡是读不送气清音的,一般是两类的仄声字,这说明声调是声母变化的条件。
全浊擦音:变成相应的清声母,如匣母变为[x],后又一次分化,凡与[i][y]相拼时平声变为[ ],,但仍是擦音。邪母变为[s],同样在[i][y]相拼时平声变为[ ],少数字还有演变为塞擦音的,如词、辞、囚等。禅母的变化比较复杂,平声演变为[t ‘](船)[ ](蛇)两类,仄声职韵演化为[t ](植),其他演化为[ ](石)。大海从鱼跃,长空任乌飞。——唐(僧)玄览
[解读] 这两句是佛门用来比喻人应心胸开阔,无拘无束,有一种超尘世的精神境界。现在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用来形容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者比喻议论没有中心,漫无边际。2、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
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威廉特姆坡
3、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
4、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 思维的习惯和
高尚的情 *** 。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 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
的情 *** ,就是卑俗。 ――车尔尼雪夫斯基
佳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1如初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8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宴子春秋》)
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荀子·劝学》)
4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5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5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5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5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4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6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6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chá,苛刻)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6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8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69失之东隅,收之桑 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1盛名之下,其为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 《龟虽寿》)
7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 *** 《短歌行》)
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7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陈寿《三国志·吴书》)
7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8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8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8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8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8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赠萧 》)
9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9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3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之塞上》)
9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6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9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0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10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三词《渡汉江》)
10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0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0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0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怀五百字》)
108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0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1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11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11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1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1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19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120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12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22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园》)
1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12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 陋室铭》)
12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27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12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2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3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31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3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13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1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3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1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3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4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情》)
141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4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4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44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4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稼衣裳(cháng )。(唐·秦韬玉《贫女》)
14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14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148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49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50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15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52衣带渐宽终不梅,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5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5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5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5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5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5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15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6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6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63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16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6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6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6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16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7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7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7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73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17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17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17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7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79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18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8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8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8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18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18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8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87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188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189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鲁斋郎》)
19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191男儿有泪不轻d,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192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19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元名氏《争报恩》)
194不是一番寒彻骨,争(通“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瑟琶记》)
195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196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197一言既也,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198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199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200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沦嗓。(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0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20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0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0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0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06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07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广记》)
208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贤文》)
209情随境变,字逐情生。(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2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11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212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213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今草泽见奇雄。(施耐庵《水浒传》)
214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21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16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217山高自有客行船,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218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21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220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2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题竹石》)
22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梁·对联)
22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224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2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226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品画》)
22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28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士孰卧龙。(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会》)
229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230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清·魏源《偶然吟》)
2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32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启超《志未酬》)
23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谨《对酒》)
234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清·秋谨《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35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23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37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23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239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题破山寺后禅院》,毫无疑问,这是一首题壁诗。所谓题壁诗就是在墙上写的诗,这在古代也是一大类诗。古人的书写、出版,条件都比较简陋。那诗人的表达欲、传播欲又很强,怎么办呢?诗人呢一旦诗兴大发,经常是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写。比方说我们之前讲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那就是崔护在人家田庄的大门上写的呀。还有,很多人都喜欢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最早的写法是“大海凭鱼跃,长空任鸟飞”,那就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一个和尚在竹叶上写的。诗人性之所至,随处都可能题诗,但是题诗最多的地方还是旅馆和寺院。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旅馆容易触发诗人的飘零之感,而寺院呢,容易引出诗人的出世之情,这两个地方都算是自带诗意。另外一方面,因为旅馆也罢,寺院也罢,那都是人来人往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地方写诗,很快就会传播出去,有点类似于今天发朋友圈的效果,所以题诗的人就多。那题诗的人多了,很多旅馆和寺院,就挂出了诗板,就是一块木板,专门供诗人在上头写诗。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这样一首写在寺院里的诗。诗题中的“破山寺”,又叫兴福寺,始建于南朝的齐,位置就在今天江苏省常熟市西北的虞山上。到常建生活的年代,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是一座相当有名气的古寺。不过呢,常建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破山寺,但是它和一般的题寺诗可不大一样。不一样在哪儿呢?他不是题破山寺,他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也就是破山寺的和尚们住宿修行的地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你去参观北京大学,你既不写图书馆、教学楼,也不写博雅塔、未名湖,偏偏去写学生宿舍。或者说你到了北京饭店,不进大堂,却直奔后厨一样,这样的关注点,显得很不同寻常。那如此不同寻常的关注点,怎么写呢?
这联特别有趣,有趣在哪儿?它不仅仅是两句诗对仗,“清晨”对“初日”,“古寺”对“高林”,“入”对“照”,更重要的是什么呀?它的一句之内,两个名词之间,也是相互对应的。你看第一句“清晨入古寺”,清晨和古寺是不是对应关系?当然是。“清晨”是新鲜的,“古寺”是古老的,这是拿新和旧相对呀。第二句“初日照高林”,还是名词之间相互对应。“初日”是初升的太阳嘛,它刚刚爬上山峰,看起来很低吧。那“高林”呢,“高林”是高大的林木啊,看起来仿佛比太阳还高,这是拿高和低相对。问题是我们也知道,清晨它是一个时间概念,亘古以来,已经有多少个清晨反复出现了。因此,清晨再新鲜也永远比一个寺院更古老。同样太阳再低,也比最高的树还要高。所以这个对比本身是不合理的,可是呢,虽然不合理,但是我们都能够理解,而且仿佛就看见了当时的景象。一大早,诗人已经走进了古老的破山寺,旭日东升,金红色的阳光洒向寺院,也洒向寺院周围高高的山林。整个山寺一片清新、一片光明。“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两句话既体现出诗人愉快的心情,而又含而不露地赞美了破山寺的古老、庄严和辉煌,起得自自然然而又相当漂亮,这是首联儿。
穿过大殿,只见一片竹林掩映,一条小路向着竹林深处蜿蜒。那沿着这条小路一直往前走吧,忽然一个转弯,一排禅房就出现在诗人眼前。这禅房四周花木茂盛,一派生机盎然。这句诗啊,历来都讲写得好,好在哪儿呢?你看竹林是纵向的,禅房是横向的,竹径通幽,这是何等的神秘、幽暗呐!而到了禅房花木的地方,确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一片芬芳。这是在讲什么呢?这不仅仅是在讲小路,讲禅房,这也是在讲学佛道路的曲折和学成之后的光明啊!两句诗看起来自然而然,甚至根本就不对仗,但是呢,你仔细品味却又觉得美不胜收。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最喜欢这两句话了,每次都要仿写,可是怎么写也写不出来,为什么呢?他自己也知道“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这样的诗句呀,最妙的地方就在于浑然天成,不费力气,一旦你刻意为之,非要仿造,反倒没法儿写好。那当然,这一联诗还有一个写法叫做“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写也很好,只不过呢,它和竹径不一样。“竹径通幽”,重点是写竹林掩映,它更清幽。而“曲径通幽”,重点的是写小路弯曲,它更曲折。其实无论用哪一个字,都是婉转幽深的,不让僧房一下子就暴露在游人面前。这个意象本身就特别好,太符合中国人崇尚含蓄的理念了。所以后来这句诗,干脆演化成了一个成语,就叫“曲径通幽”。那首联写古寺,颔联写禅房,颈联呢,颈联其实是进一步往前走,往纵深看。
这一联诗历来都认为是警句。那它好在哪儿呢?首先当然是对仗工整,意境清幽嘛。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自然就是山光使鸟性悦,潭影使人心空。但是呢,你把动词放到两个名词中间,一下子句子的节奏感就出来了,就有跳跃性了。那山光幻彩,连小鸟都被打动,发出喜悦的啼声;潭影清澈,让人杂念全消,仿佛放空一般。这意境是不是非常的轻灵优美?问题是为什么山光能使鸟性愉悦,潭影能使人心放空呢?因为鸟也罢,人也罢,其实都是有感受力,有佛性的呀!鸟感受到山林之趣,自然会和山林呼应,婉转欢唱;同样,人看到澄澈见底、倒影着山光人影的潭水,也自然会觉得浮生如幻。既然浮生如幻,那还有什么消除不了的俗虑呢!那自然也就会觉得,心是空的了吧。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空可不是幻灭呀,是通透。因此它透着一种觉悟了的喜悦感和自在感,这和小鸟对山光的喜悦,不是浑然一体吗?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鸟性、人性,还有佛性就都融在一起了呀。一旦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的感觉,这一联诗不仅仅是工整漂亮,而且还意味深长。警句出来了,接下来怎么结尾呢?
其实这是在直接承接上一句。既然人心已经进入空灵境界,自然觉得大自然和人世间的一切声音都寂灭下去,只剩下钟磬悠扬,仿佛正在引导人进入纯净愉悦的极乐世界。上一期说过王维的“独坐幽篁里,d琴复长啸”,是以有声衬无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还是以有声衬无声;这里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仍然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早晨的时候,钟磬悠扬,更显得寺院清幽,人心自在。这不仅仅是自然的感召力,更是佛教的感召力,是破山寺的感召力呀!结到这儿,不仅仅是对自然状况的描写,更是对破山寺的赞美。但是呢,这个赞美不露痕迹,飘渺空灵,所以这句话一出来,又一个成语诞生了,什么成语呢?“万籁俱寂”。一首诗创造出两个成语,可以想象这首诗是多么简洁洗练,又多么意味深长啊!
读罢全诗,一派禅意飘然而至,让人心寂静,顿生出尘之感,这就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伟大之处。其实呢,常建在唐朝是不算重要诗人的。他生活在开元、天宝盛世,但是却并不热衷功名利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之间漫游。写诗的风格有点接近王维、孟浩然,但是呢,同样的题材王维更高妙,孟浩然更清淡,而常建却更闲雅清隽。这样一比才能见得大唐的天空真是群星闪耀,连小星星也能熠熠生辉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