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产品图片时有影子,导致后期抠图不好抠。有什么办法弄走影子?

拍摄产品图片时有影子,导致后期抠图不好抠。有什么办法弄走影子?,第1张

抠图就有很多方法,但是这张图呢,线条比较流畅,我建议用钢笔工具,但是钢笔扣完会很生硬,你就要想办法把边缘柔化一下(1、完的图建立选区,2、选择——修改——缩放选择1个像素3、羽化1个像素,4、图层上做个蒙版这样就会很真实了!!)如果还有黑边的话(1、建立选区2、选择——修改——缩放1-2个像素3、反选4、滤镜——其他——最大值/最小值)试一下效果就出来了!

1、三点布光:主体光、背景光、辅助光。

2、主体光:直接在对象前方,主要是为了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

3、辅助光:增加主体的层次间的亮暗对比。

4、背景光: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反正就是让背景和对象之间有层次感

扩展资料

光型

1、主光:

主光是被摄体的主要照明光线,它对物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的表现起主导作用。拍摄时,一旦确定了主光,则画面的基础照明及基调就得以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被摄体来说,主光只能有一个,若同时将几个光源作主光,被摄体要么受光均等,分不出什么是主光,画面显得平淡;要么几个主光同时在被摄体上产生阴影,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2、辅光:

辅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产生阴影部位的亮度,使阴暗部位也呈现出一定的质感和层次,同时减小影像反差。在辅光的运用上,有一点应明确,辅光的强度应小于主光的强度,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并且容易在被摄体上出现明显的辅光投影,即“夹光”现象。

3、轮廓光:

轮廓光是用来勾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轮廓光赋予被摄体立体感和空间感。逆光和侧逆光常用作轮廓光,轮廓光的强度往往高于主光的强度。深暗的背景有助于轮廓光的突出。

4、装饰光:

装饰光主要用来对被摄体局部进行装饰或显示被摄体细部的层次。装饰光多为窄光,人像摄影中的眼神光、发光以及商品摄影中首饰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装饰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摄影灯光

很多摄友拍出的片子都很平淡,少了一些韵味。那么怎么才能让照片有韵味,有味道呢?用好影子是其中一个方法。当画面中包含影子时,总会让我们感受到一股人文气息。在意境上能够让画面更有趣味,在视觉上能够让画面明暗对比更强烈。
所以规律性阴影常常用来作为陪体,起到为画面增加空间感和形式美的作用。
有规律的阴影会产生形式美,这点各位都理解,那为何会增加空间感呢?
原因在于增加阴影后,会让观者不禁联想画面之外的什么景物产生了这样的阴影,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了画面的立体影像。
有规律的阴影虽然能够产生形式美、几何美,但多少让观者会觉得有些“刻意”。
而无规律的阴影,则给人一种不经意间、转瞬即逝的视觉感受。从而淡化摄影构图的目的性,让观者察觉不到构图,从而让画面更自然、更生活。
影子一定是平面的,因为它只能依附于平面而存在,而景物却是物体的。所以当物体与影子在同一画面中出现时,这种视觉冲突会让画面更戏剧化。

(一)硬光(也称直射光)
1、硬光 所谓硬光是指强烈的直射光。
2、硬光的造型效果:硬光(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上有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这是构成被摄体立体形态的有效效果;硬地照明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亮度间距比较大,也就是景物的反等大,可以造成明暗对比强烈的造型效果,适合表现粗糙表面质感;这样的造型效果使被提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的形象。这种光效可以达到有“力”也和“硬”艺术效果。
硬光(直射光)下能形成阴影。有的景物的阴影是很有表现力,它不但以增加画面的纵深透视感,而且与亮部的明暗间隔形成有节奏感的韵律,增加画面的美的感染力。
以硬光(直射光)作为逆光来拍摄人像,会在人物的四周产生很有美感效果的轮廓光,而人物面部用柔和光进行补充照明,形成和谐的照明效果。拍这种照片时,要注意正面的补助光不能太亮,太亮了就会减弱逆光照明的光效,显得光感不真实。
硬光照明由于明暗反差过大,调子过硬,尤其使暗部的色、质甚至形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在照相室中或在摄影棚内,一般不用硬光作辅助光,因为硬光要产生影子,它和王光形成的影子相矛盾,不但会破坏整体的造型效果,而且也不真实,环境中出现了两个直射光源,尤其在王光摹拟太阳光照明时,更为不宜用硬光作辅助光,因为两影子让人误解出现了两个太阳。

(二)软光
1、软光 所谓软光是照明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阴影的光。它是一种漫反射性质的,光源方向性不明显。
2、软光的造型效果。软光(散射光)照明由于光质柔和,没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没有明显的影子,反差柔和,所以影调平柔;一般说来,软光照明的面积较大,光线比较均匀,被照明的景物的亮度比较接近,所以画面上表现出来影调的层次比较丰富;由于软光照明缺乏明暗反差,影像平淡,所以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的表达也较弱,对被授体形的表现,要依靠被摄体的色彩及自身的明暗差异和对比来完成。它适合表现光滑表面质感。因此在软光(散射光)照明下,被摄体的色彩、明暗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006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