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统计生产标准工时?

请问怎么统计生产标准工时?,第1张

生产标准工时可以用vioovi的ECRS工时分析软件来统计,我用着这个软件挺好用的,之前都是用人工统计,可以说是费时费力,后面一个从事ie的朋友给我推荐了这个软件,用着很好用,直接就能计算出标准工时,软件还带有统计的功能,可以将结果以图标的方式可视化的呈现。

如何计算工时
建议贴出具体的实例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直接问如何计算?可能会让大多数网友不知从何回答

祝你好运


生产型的企业

工时就是工作时间

因为是生产型的企业,所以工时的计算那是有必要的

建议可以初步做一个考勤制度,规定一线工人的正常上班时间,并要求

各部门主管监督实施(工时的计算要求各部门主管客观提供),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这个量具体的可以向各车间索要)

然后还需要一个粗放的考核制度,共同约束

范 哎呦说的有点乱

抽空做一个方案给你了解一下

你将就著看

现在有点忙

不好意思了
要如何核算工时
工时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小时即为一个工时。工时的具体含义,根据情境的不同,可有几种情况:对于任务,是指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员总数;对于工作分配,是指分配给资源的工时量;对于资源,是指为完成所有任务而分配给资源的总工时量。

工时:由一位合格的 *** 作工人完成该工作所需要多少时间来定义,它包括三个方面:

1 过程时间,如测试、加固等

2 基本时间,及手工工作的时间

3 个人因素产生的时间, 如心理疲劳,个人生理疲劳等

工时的衡量通过以下几项手段获得,如秒表法,MTM衡量法。衡量工时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是研究劳动和生产能力的标准

2 可以改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

工时的计算方法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车间工人的个人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三、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四、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先制订出《车间工时定额标准》和《工时核算方法》,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对车间生产产品进行核算,并填写《产品工时明细表》。
怎么计算按工时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生产工时总数=80000/2000=40元每小时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40=48000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80040=32000

借:生产成品--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8000

--乙产品 320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80000
请问工时工资标准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这个有什么好说的呢工时统计肯定是看员工的考勤卡了上面是多少就是多少工时呀
!
工资的核算就是依据正常工时乘以正常工价加上加班工资就可以了
这样当然有一点不好办,最好的办法是每月入库的时候正常登记入库数量,让进仓人员另外填写一张卡片,上面注明入库产品的数量、所用的每道工序、加工每道工序的员工姓名、如果是多人合作则要分清分配的比例,最后是相关人员签名。此卡片作为计算工资的依据。底再对车间的半成品进行一次盘点,并依样填制工资卡片。
再减去上月底盘点的卡片工资数量。余下的就是本月工资数。

下面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计算考勤做工的估算表:

1、不少考勤系统记录下来的每天考勤情况形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当天所有的出勤记录都在一个单元格内,无法进行有效统计。因此,需要对这些考勤记录进行分列,去掉非加班记录,才能进行加班工时统计。

2、选中所有打卡记录,如下图所示,依次打开“数据”-“分列”菜单。

3、接着,在文本分列向导里选择合适的文件类型。一般各个记录之间是空格等分隔符号隔开,因此,需要选“分隔符号”。然后单击“下一步”进行下一步骤的 *** 作。

4、接着,根据记录数据的情况选择分隔符号,例如本文演示的数据里用的是空格。

5、接着再选择分列后每列的数据格式,一般选“常规”即可。至此,分列设置完成,单击“完成”按钮即可。

6、分列后,把非加班记录去掉,保留加班考勤记录供随后的统计用,例如下图所示的F和G列。

7、去掉非加班考勤记录后,把加班记录整理成加班工时统计表,接着就可以进行工时统计了,例如下图所示。

一般加班薪酬都是按小时计算的,而计算工时则是用半小时作为基准单位,不足半小时的部分舍去,例如加班50分钟只计算05个工时,而加班1小时10分钟只计算1个工时。当然,具体的计算方法各个企业有不同的规定,以上述普遍规则来讲解,即以半小时作为工时计算基准单位。

8、如下图所示,在D2里输入“=INT((HOUR(C2-B2)60+MINUTE(C2-B2))/30)/2”,利用这个公式即可计算出编号为1001的员工的加班工时。

HOUR(C2-B2)是计算上下班时刻的时位差,然后乘以60换算成分钟;MINUTE(C2-B2)计算上下班时刻的分位差,结果是分钟。把时位差和分位差相加后除以30(半小时),即可计算出加班多少个基准单位工时(半小时),INT函数则是舍弃结果的小数部分(也就是忽略不足半小时的加班时间不计),最后把结果除以2换算成小时以方便考核绩效和核发加班费。

9、计算出D2单元格的加班工时后,其他员工的加班工时则可以用填充句柄快速完成。具体 *** 作是先选中D2,然后把鼠标放在D2右下角,当鼠标形状变成加号的时候,就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沿着D2列向下拖曳即可,需要计算哪些员工的加班工时,就拖到哪里。至此,统计员工的加班工时就完成了。

注: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计算工时的方法并不考虑跨天加班的情况,因此,例如前一天23:30:00加班到第二天2:01:00这样的情况,不能单纯套用本文所示的公式,需要做一些变通。

工时的计算问题,需要从工时制度来理解。
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据现有情况,我国目前有三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标准工时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
在标准工时制下,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这类是以标准工时制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第五条至第七条的规定,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①一般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②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当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当不能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③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无论劳动者平时工作时间数为多少,只要在一个综合工时计算周期内的总工作时间数不超过以标准工时制计算的应当工作的总时间数,即不视为加班。若超过,则超过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报酬,且延长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不定时工时制度,这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第八条以及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①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
②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采取适当的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③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除法定节假日工作外,其他时间工作不算加班。

第一条:制订本制度的目的:;1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2让所有的员工清楚自己当天的工资所得,将计件工;3计件方式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作业人员,不包括生产车间主任、副主任,;第三条:管理职责;1生产车间:车间主任汇总统计各车间当日产品产量;2质检部门对产品和定额进行确认和分析,异常的确;3财
第一条:制订本制度的目的:
1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2让所有的员工清楚自己当天的工资所得,将计件工资透明化。
3计件方式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作业人员,不包括生产车间主任、副主任,仓管员,技术员,办公室人员
第三条:管理职责
1生产车间:车间主任汇总统计各车间当日产品产量。
2质检部门对产品和定额进行确认和分析,异常的确认,并经主管厂长批准,生产及品质人员签名确认。
3财务部:负责工资的及时发放。
4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标准工时以及考勤记录计算出员工的计件工资,加班费,奖金,罚款,扣款等。并对计件工资进行核查,监督,并按公司的发展需要以及市场的波动调整工价。
5.其他部门:负责对本部造成异常的原因进行跟时及核实。
第四条:术语定义
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或者是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即产量定额,还有消耗标准及消耗定额。
标准工时:是指在正常的 *** 作条件下,以标准化的作业方法
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或者一件成品的标准时间。
第五条:工资结构
计件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合成车间实行集体计件,特殊时期进行保底,通过个人出勤工时分配个人工资
第六条:记件工资计算办法
集体记件工资=车间月良品总点数×相应的点单价-超定额消耗顶部分,车间负责人应及时公布车间每天总产量以便调整生产进度。
个人计件工资=个人月生产良品总点数×相应的点单价-超定额消耗顶部分
第七条:异常情况处理
一、计算工资的异常
1.因来料不良需加工挑选时,公司为此挑选,加工而造成的浪费工时按5元/小时计算,由此形成的支出由采购部门根据不良品的比例来决定是否需要向供应商索赔。
2.因客户临时改变产品要求而造成的返工,按5元/小时算
3.因为机器设备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或者进行机台保养停产的时间,按40元/日计算工资
4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品质异常,效率低,需马上反馈至设备部及时处理,若无法处理,经厂长确认又必须生产时按工价5元/小时计算
5上班时间参加公司各类培训活动或者技能培训,按培训相
应的工时按5元/时进行计计算工资
6.所有因为在物料上线时造成的异常(停产,等料,物料供应不足),所浪费的工时按5元/小时计算工资,并且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7因停电超过半个小时不能进行生产的,按5元/小时计算
8所有计算工资异常由车间主任申请,经厂长批准,并累计一个月的异常提报人力资源部。
第八条:不计算工资的异常
1.品质异常:由于生产员工 *** 作原因造成返工,全检。
2.设备故障异常:由于制程中由于设备 *** 作不当造成的品质异常,效率低下。
3.资料错误:工厂误用文件所造成的制程效率,品质异常。
4.由于工序没有控制好,检验时没有发现,使得产品生产时造成不良或报废超出公司规定的范围。
5.出现批量不良的重大质量事故,以及因机器设备,治具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异常。
6.因计划原因,人为损坏,人为 *** 作不当造成批量出错所造成的浪费工时不计算补偿。
7.生产线造成的返工,车间内部的返工不计算补偿
8.对于以上问题造成的异常应提报相应单位处理,并回复处理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227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