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 内核i2c驱动支持16位地址寄存器写 *** 作吗

ZYNQ 内核i2c驱动支持16位地址寄存器写 *** 作吗,第1张

ynq7000的I2C控制器是cadence公司的IP,做一个驱动如果从阅读数据手册开始,效率会很低,因此首先找到了其Linux的I2C驱动文件i2c_cadencec,话一部分时间阅读两遍后,会了解Zynq7000的I2C控制器工作流程和 *** 作方法。
开始是基于Linux的驱动进行移植的,进展不是很顺利,主要是Linux驱动中的数据收发均是在中断中完成,并加入了Linux自身的驱动框架。为了方便的调试驱动,先调试无中断情况下的功能,然后在将中断、FIFO等加入以提高效率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为了快速的调试通过I2C驱动,这里考虑了其Uboot中的驱动文件。
Zynq7000的I2C控制器Uboot下的驱动文件是zynq_i2cc,此文件设计非常容易理解,文件中一共有7个函数,其中有用的是如下5个函数,通过阅读以下五个函数,可以很容易了解I2C的 *** 作过程,而且可以直接在驱动中使用read、write函数进行测试。

在Zynq-7000上编程PL大致有3种方法:1用FSBL,将bitstream集成到bootbin中2用U-BOOT命令3在Linux下用xdevcfg驱动。步骤:1去掉bitstream的文件头用FSBL烧写PLImages没有什么好说的,用XilinxSDK的CreateBootImage工具即可完成,不再赘述。用后两种方法需要把bitstream文件的文件头用bootgen工具去掉。一个典型的bif文件如下所示:the_ROM_image:{[bootloader]elfbitelf}bif文件可以用文本编辑器写,也可以用XilinxSDK的CreateBootImage工具生成。然后在命令行下用以下命令即可去掉bitstream文件的文件头。bootgen-imagebif-splitbin-oiBOOTBIN"-split”参数可以生成以下文件:bitbin2在U-BOOT下烧写PLImage命令”fpgaload”和”fpgaloadb”都可以。区别是前一个命令接受去掉了文件头的bitstream文件,后一个命令接受含有文件头的bitstream文件。在OSL20142上,缺省编译就可以完整支持写入PLImage的功能。但是在Petalinux201310下,尽管可以在U-BOOT下看到命令”fpga”,还需要在文件/subsystems/linux/configs/u-boot/platform-toph中增加以下内容后重新编译才可以支持具体的功能。/EnablethePLtobedownloaded/#defineCONFIG_FPGA#defineCONFIG_FPGA_XILINX#defineCONFIG_FPGA_ZYNQPL#defineCONFIG_CMD_FPGA#defineCONFIG_FPGA_LOADFS在OSL20142U-BOOT中,具体的功能是在zynqplc的zynq_load()中实现的。3在Linux下烧写PLImageOSLLinux2014201中已经含有xdevcfg驱动了(之前就有,不过本文是在这个版本上验证的),直接用以下命令就可以完成PLImage写入。cat/bitbin>/dev/xdevcfgLinux驱动的源代码在xilinx_devcfgc中。因为驱动的编号是通过alloc_chrdev_region()动态分配的,所以不需要手工用mknod命令手动建立设备节点。在Linux驱动中,每次往DevCfg中写入4096字节,直到全部写完。4在用户程序中烧写PLImage目前没有现成的源码来完成这个功能,不过可以用mmap()把DevCfg的寄存器映射到用户程序的虚地址中,然后参考一些现成的软件代码来完成这个功能:FSBL中的pcapcU-BOOT中的zynqplcLinux中的xilinx_devcfgcXilinxSDK中的例子。例子位于以下位置,随SDK的版本会有变化。C:\Xilinx\SDK\20141\data\embeddedsw\XilinxProcessorIPLib\drivers\devcfg_v3_0\examples\indexhtml小结:DevCfg外设内部有自己的DMA,只需要简单的配置PLImage的基地址和长度到DevCfg寄存器,就可以完成Zynq-7000PLImage的加载。Xilinx已经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如果开发者要把这个功能集成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也有很多的代码可以参考,并不是很困难的任务。

存放在ZYNQ芯片内部ROM不可更改,用于找到FSBL并启动它(从SD或者QSPI或者NAND),ug585第六章

用于引导U-Boot

用于引导Linux Kernel

petalinux工具可以构建2和3还有内核

BOOTBIN包括fsbl,bitstream,用户程序(uboot)

imageub包括了kernel(devicetree DTB和rootfs通过设置可选包不包含在ub内)

主要是分析下FSBL工程的main函数

调用ps7_init函数

主要是对PS端配置信息进行初始化 *** 作,包括MIO,PLL,CLK and DDR

我们在vivado软件中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对ZYNQ PS端外设进行相关配置,那么这些配置信息会写入到hdf文件,SDK(或petalinux)会对hdf文件进行解析并生成对应的寄存器配置表,然后FSBL工程中会通过ps7_init函数将寄存器配置表写入到对应的寄存器中,完成对MIO/PLL/CLK/DDR等外设的硬件配置。

先调用Xil_DCacheFlush函数完成刷DCache缓存的 *** 作,然后再调用Xil_DCacheDisable禁用DCache缓存。

调用RegisterHandlers函数

调用DDRInitCheck函数

调用InitPcap函数

处理器配置访问端口

这个寄存器记录ZYNQ的启动方式(QSPI、SD、NAND、Nor、JTAG)

可以通过MIO3 MIO4  MIO5这三个引脚去配置ZYNQ的启动方式

ZYNQ上电复位的时候,会将这三个引脚的电平状态保存在BOOT_MODE寄存器当中。

每一种启动方式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先初始化对应的flash设备

第二、再将MoveImage函数指针指向Flash设备的读写函数实体

调用LoadBootImage函数

FSBL的主要工作是启动U-Boot(终极目标),也要将bitstream文件加载到PL端。

找到U-Boot、bitstream

在读取U-Boot拷贝DDR中对应的加载地址,读取bitstream加载到PL端

调用FsblHandoff(HandoffAddress)

启动完U-Boot之后,FSBL的使命的就完成了。

在Zynq-7000上编程PL大致有3种方法:
1 用FSBL,将bitstream集成到bootbin中
2 用U-BOOT命令
3 在Linux下用xdevcfg驱动。

步骤:
1 去掉bitstream的文件头

用FSBL烧写PL Images没有什么好说的,用Xilinx SDK的Create Boot Image工具即可完成,不再赘述。用后两种方法需要把bitstream文件的文件头用bootgen工具去掉。

一个典型的bif文件如下所示:
the_ROM_image:
{
[bootloader]<fsbl_name>elf
<pl_bitstream_name>bit
<u-boot_name>elf
}
bif文件可以用文本编辑器写,也可以用Xilinx SDK的Create Boot Image工具生成。然后在命令行下用以下命令即可去掉bitstream文件的文件头。
bootgen -image <bootimage>bif -split bin -o i BOOTBIN
"-split”参数可以生成以下文件:
<pl_bitstream_name>bitbin
2 在U-BOOT下烧写PL Image
命令”fpga load”和”fpga loadb”都可以。区别是前一个命令接受去掉了文件头的bitstream文件,后一个命令接受含有文件头的bitstream文件。

在OSL 20142上,缺省编译就可以完整支持写入PL Image的功能。但是在Petalinux 201310下,尽管可以在U-BOOT下看到命令”fpga”,还需要在文件
<PROJ>/subsystems/linux/configs/u-boot/platform-toph 中增加以下内容后重新编译才可以支持具体的功能。

/ Enable the PL to be downloaded /
#define CONFIG_FPGA
#define CONFIG_FPGA_XILINX
#define CONFIG_FPGA_ZYNQPL
#define CONFIG_CMD_FPGA
#define CONFIG_FPGA_LOADFS

在OSL 20142 U-BOOT中,具体的功能是在zynqplc的zynq_load()中实现的。

3 在Linux下烧写PL Image
OSL Linux 2014201中已经含有xdevcfg驱动了(之前就有,不过本文是在这个版本上验证的),直接用以下命令就可以完成PL Image写入。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3909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