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程序有哪些

心理咨询的程序有哪些,第1张

心理咨询的程序,具体如下:

建立良好的协商关系是有效协商的前提,良好有效的会诊访问关系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所以来访者需要敞开心扉,放下防备,充分理解和信任咨询师。当然咨询师也需要懂得无条件的倾听,感同身受、理解和接纳来访者。

需要进一步确定来访者问题的类型、原因和深层心理机制。咨询师需要通过对自己掌握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咨询目标。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咨询的目标都是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实现自我潜能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咨询的好处

1、提升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

求助者咨询时往往已经体验到了自身种种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与痛苦,但可能缺乏改变自我的信心。此时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大大提高求助者改变自我的信心。

2、激发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力量

求助者可能有改变自我的愿望,但缺乏改变自我的力量。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恰恰激发出了这种力量,求助者因此具有了改变自我的强大动力。

3、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使求助者不断受到鼓舞,可以强化求助者的咨询动机。使求助者更加愿意通过咨询,解决自身的问题。

4、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也是助人的技巧的展现。通过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向着咨询目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实现了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的基本程序 一、建立关系 心理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心理咨询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建立融洽、和谐的咨询关系,是取得良好咨询效果的基础。为此,咨询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衣着要整洁、打扮要得体、仪态要大方、举止要端庄。切忌不修边幅或华丽花哨、浓妆艳抹。 2、见面时,咨询者应起身迎接、问候,表示欢迎、关心、愿意提供帮助,态度要热情友好、自然,以消除来访者首次见面的陌生感。 3、谈话正式开始前,可作简单自我介绍,对初次来询者,咨询人员还应扼要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与原则,特别要讲明尊重隐私的保密性原则,以消除来访者的紧张情绪。 4、咨询者主要用听来开始咨询过程,细心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决定因素。咨询者要真诚、热情、尊重、理解、无条件地关注、接纳来访者。 二、了解问题心理诊断的第二步是通过来访者的自述,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这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来访者的背景资料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情况:成员结构、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教育方式和态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及修养等;个性特征: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情况。了解基本情况有助于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于来访者的姓名,如果来访者实在不愿透露,咨询人员也不必追问,这样可使来访者彻底打消顾虑。第二,来访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来访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过来访者的自述和必要的询问,了解来访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行为表现、症状等,弄清他们当前究竟为什么问题所困扰,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问题的持续时间有多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弄清他本人对此有无明确的意识、有无强烈的求助愿望等。三、分析诊断分析诊断和了解问题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首先要弄清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何种类型,是学习问题,是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还是青春期发育问题或恋爱问题。从程度上看,是正常人的情绪不安、心理失衡,还是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疾病等。这些都是分析诊断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心理诊断主要依据对来访者言行举止的观察,从来访者的主诉中获取有关心理状况的信息和资料,谈话时咨询人员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深究和询问,澄清事实掌握真实情况。需要时,还可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测验,以明确问题的性质与程度,加强心理诊断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咨询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生活阅历,加以分析,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性质、产生原因、严重程度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和诊断,进而考虑给予何种方式的指导和帮助。四、帮助指导在对来访者心情和处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分析自己问题的性质,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提供指导意见,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最后问题的解决要靠来访者自己的努力,通过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来恢复心理平衡。五、结束关系咨询若干次取得预期效果后,咨询活动可暂告结束,咨询员要渐渐退出自己的角色,引导来访者把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新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需他人指点,亦能自行解决困难。咨询员可说一些期盼和祝福的话,并欢迎他们有问题时再来。咨询之后,如有可能,应进行追踪研究,观察咨询的长远效果,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心与心所,约心的统觉及所有复杂的心理内容说。心所,是「心所有法」,心所生起,系属于心而为心所有的。此心与心所,从依根缘境而发识来说,每分为六识聚,而分别说明他的复杂内容与发展程序。六识聚所有的心所中,最一般的,即作意、触、受、想、思五者。作意与触,更为认识过程中的要素。作意,如『中含』『象迹喻经』说:「若内眼处不坏者,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识得生」。此「念」,『杂心论』译作忆;『智度论』译作忆念;玄奘即译为作意。粗浅的说,此作意即注意。深刻的说,根境和合时,心即反应而起作用;由于心的警动,才发为了别的认识。此心的警动。反应,即作意。古译为忆念,这因为内心的警动,是在根取境相时,心中有熟习的观念起来与境相印合;由根境感发反应而起忆念与境相印合,这才成为认识。『入阿毘达磨论』也说:「亦是忆持曾受境等」。唯识家的「警起心种」,也即此义的不同解说。上座者的九心轮,在根识的瞩「见」境界前,有「能引发」(藏译作动),即与作意——念的作用相同。

论到触,习见的经句,如『杂含』(卷一三?三0六经)说:「眼、色缘,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这即是根、境二和生识,根、境、识三和合触的明证。根、境和合生识,即由于根、境相对而引起觉了的识。此识起时,依根缘境而成三事的和合;和合的识,即名为触——感觉而成为认识。此触,经部师解说为即是识,即触境时的识,如『杂含』(卷一三?三0七经)说:「眼色二种缘,生于心心法。识触及俱生,受想等有因」。有部以识及触为二,又是同时相应的;所以触从三和生,又为令三和合的心所。

与根境相对的识,本没有二者,但由于根取境的引动内心,心反应缘境而成为认识,此从外而内,从内而外的认识过程,似乎有内在心与缘境心的二者。如作意与心,识与触,即是如此。此认识过程,本为极迅速而难于分别先后的,也不能强作内外的划分,不过为了说明方便而如此说。否则,易于误会内心为离根境而恒在。

受、想、思与识触俱生。经中曾说到受等依触缘触而生,因为不是识的触境而成为认识,一切感情、构想、意志作用,都无法表达出来。识为有情对境所起的认识,认识到的境界,必与自己相关而引起不同的情感;认识必有摄取境像而成为表象作用,或进而有推想、想象;认识外境,必引起对付外境的作用——思。所以佛法中,不论为五识的感性知识,意识的理性知识,都必会引起受、想、思来。

古来,或主张心与心所同起,即同时而有极复杂的心理活动。或主张我们的心识是独一的,在极迅速的情况下,次第引起不同的心所。关于这,应从缘起观的立场而抉择他。认识作用,为相依共存的。如从和合的观点而分析他,即发现确为非常复杂而相应的心聚。但认识又为相续而起的,如从动的观点,辨别认识的内容,即知认识又确为先后别异的心流。从识触而受,从受而想,从想而行的认识过程,似乎与识触与受、想、思俱生的见解相反;但在同时相应的学者中,对于认识的先后发展,也有此解说。

受,是情感的受,也是从承受到未能明确分别中间的探求。决定,即确定他是什么,彻底明了而安立分别名言,这与想心所一致。染净,即善恶心行,与势用等相同。这样,尽管同时起与前后起有诤,而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识触与受、想、思,确乎可以看作先后代起而为一心聚的重心。

善心所与恶心所

佛法对心心所的辨析,为了净化自心,即了解认识的内容与过程,为善为恶,才能给予对治而净化他。佛法的观心,是应用的心理学,这是学者所不可忽略的。直觉境界的(五)识触,即含有可意与不可意,于是引起自心的痛苦或喜乐——受;种种分别——想;引起见于身体语言的动作——思。五蕴的识、受、想、行,实为从认识到行为的过程。五蕴中的行蕴,以思心所为主。除了受、想以外,以一切善恶心所为行蕴的内容,虽为后起的,但实为当然的结论。

善心所与恶心所,是极复杂的,可以约种种的含义而立种种名的。其中主要的,即三善根与三不善根。根,即为善与恶的根本特性,其它善恶心所,都依此而生起。三不善根,即贪、瞋、痴。贪是有情自体与环境的染着;痴——无明是对于有情无情到切事理的蒙昧;瞋是对他——他人的不能关切,不能容忍的敌视。据真谛译『随相论』说:「如僧祗等部说:……烦恼即是随眠等烦恼,随眠烦恼即是三不善根……,由有三不善根故起贪、瞋等不善」。这可见一般粗显的贪、瞋、痴,从隐微的,潜行的染根——三不善根而生,三不善根即是随眠。但上座系的学者,以三不善根为欲界粗重的不善,于是乎别立三无记根或四无记根,其实无记根不是经文所说的。四无记根的无明,为隐微的蒙昧心,从不同的性能来分别:我见即痴分,我爱即贪分,我慢——自恃凌他即瞋分。于隐微蒙昧的觉了中,有此我见,我爱,我慢,成为有情识的——极深细的本质。这实为三不善根的内容,不过解说不同。此不善根为一切不善心所的根源;隐微蒙昧虽不是严重的恶心,但到底是不清净的。这相反的善根,即无贪、无瞋、无痴,也是希微而难以明确觉了的。即在到般有情的不善心中,善根也隐微的潜行于心的深处。如经中说:「如是补特伽罗,善法隐没,恶法出现,有随俱行善根未断」(顺正理论卷一八引经)。从此三善根而显现流行,即一般心相应的无贪、无瞋、无痴。如扩充发展到极高明处,无痴即般若,无瞋即大(慈)悲,无贪即三昧。三昧即定心;定学或称心学,而经说「离贪故心得解脱」。无贪为心性明净而不受染着,解脱自在,才是大定的极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9058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