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软件程序员通常“人员流动比较大”。
而造成外企软件程序员“人员流动大”的原因,不是企业的解雇,而是雇员的跳槽辞职。
软件程序员频繁跳槽的原因是:
软件程序员的职业生命比较短。
软件人员希望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为自己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软件人员希望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得到最快的最大的技能和职位的提高。
如果固定在一个大项目上,只能取得有限的工作经验,也比较枯燥。
所以,外企的软件程序员如果满足现状,不主动辞职的话,还是比较稳定的工作。
不多。如果有人这么问,说明这个人意识里认为程序员经常出差不和情理。实际出差的是比较少,出差的可能三种情况:1 合作项目,2 外包项目,3 当运维用的程序员头衔
上班的大部分人把工作当成为了生活而挣钱的途径。人总是很聪明的,这部分人总会找到避免的途径
有人把工作当成生活,上班为的是和公司一起奋斗。这种人要看公司是否值得托付,老板是否拥有宏图大志,是否有足够的胸怀。没有的话趁早领投他人。而留下来,没有出差就不太有快速的发展,出差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人把工作当跳板,期盼有天做自己的事业,出差是增长见识,扩大人脉和好机会
身边好几个朋友,之前在外企,之前有的甚至刚毕业就进入外企,工作20年,最后离开的时候有的是副总经理,但是年龄也熬到了42岁。但岁月对谁也没有仁慈过,尤其是奉献了小辈子的企业,中国区业务的调整,工厂区该转移的转移、研发中心该砍掉的砍掉,动作之迅速,雷厉风行。很多人早上还沉浸在工作的心流状态下,下午就通知收拾东西走人。这些人大多属于被迫进入中年事业大军中。
不过外企裁员都非常正规,至少都是按照N+1,有的会按照N+6(之前甲骨文),有的甚至达到了2N。
这些人拿到赔偿金后,但凡以前有大厂、世界五百强背景的高管,遇到45岁中年危机后,绝大多数选择咨询行业进行创业。
然而一些其他的,高不成低不就的, 大多选择传统行业:保险、教育、餐饮、物业、出租、保洁、环卫工、仓管员、门卫、理货员、摆摊、零售等。
这些超过45岁的中年人,说实在连去跑外卖、送快递都不符合要求,外卖快递很多招聘也限制在35岁以下,毕竟是一个分秒必争,需要体力的工作活。
之前就有个程序猿朋友35岁,原来月薪2万,后来失业后找了一圈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最后降到9000元也没有人考虑。最后去送外卖,送了一个月后,感慨年纪大了,送外卖也吃不消,既挣不到钱,又吃不了苦。
2019年止,送外卖的红利期已过,想挣到更多钱也难,如果骑摩的没有个三五年马路经验,一撞小则一阵子,重则一辈子,送外卖必须集万般武力脑力于一身,内心必须强大到无人能敌,还要忍受无尽的奚落与冷笑,经常是拿着卖白菜的钱, *** 着卖白粉的心。
送外卖的行业里也很难看到年纪大的人了,身体也吃不消,更别提45岁的中年人,人家都不接收。
这不最近,美团和饿了么新增五六十万外卖员,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已经对于外卖的选择超过了去工厂区,你看这就是 社会 现实。
当你在银行里看到一个扫地的叔叔,请善待他们,他们有可能二十年前也是职场精英,英雄不问出处,工作不分贵贱,我打心底佩服人们的能屈能伸。
45岁,别说在国外怎么样,但是在国内,这就是国情,别说45岁的人去哪了,也许再过不久,你会发现35岁以上的人都很少见了。
说反了,外企45以上不少的,朋友公司还有相当一部分50多的做了20多年的同事呢。
本人46了在外企超过20年还好好的 我周围同龄朋友也如此 外企资本家比民企有人性 就算裁员也给足赔偿
欧美企业年龄大的员工很多,像美国这种人力成本很高的国家,大龄员工就更多。特别像机械工程师这种,需要丰富经验的,老员工更多。甚至一些到达退休年龄的,如果自己钱不多,重新去工作的也很多。
这些欧美企业外派到国内公司的大龄员工比例也比较高,应该说外企的老外大部分年龄都比较大。甚至一些非欧美的企业,也有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老员工更加忠诚稳定,而且经验能力也比较高。
而年轻人比例较高,且对工人保障不足的,或者工会等比较弱势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龄人群被企业排除的现象。
我到是在外企很少看到年轻的了,好多人都不愿意离开,没有新的职位空缺,楼主可能没在外企干过吧。
外企的收入和待遇还是非常好的,如果能在外企工作,你起码也是白领。
生活过得应该很不错。至于一些外企很少有超过45岁的员工,这个不清楚,不是国外退休都到60岁以后么?怎么到国外办企业就不这样了那?
说实话,在员工年龄方面,外企还真是非常宽容的,45岁以上的老员工很多,国外更是宽容,50岁的程序员很普遍;而且在国外,不能以年龄作为招聘的限制条件,否则会面临数不清的官司;
相反,华为公司在员工年龄限制方面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导致目前国内就业人力资源的风气非常恶劣!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个问题国家应该要好好管管!
让90年代就在可口可乐工作的元老来回答你吧。
1:外企的用人哲学。
外企用人都是从整个公司战略高度在规划的,所有的行动包括人力资源等都必须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需要。比如可口可乐每在一个城市建立一家新工厂时,它的总经理三年一换,是根据这家工厂的发展需要来选择背景的。通常可口可乐的一间工厂第一任总经理一般是做市场营销出身的,因为新工厂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开发,所以做营销出身的总经理正好符合公司这方面的战略匹配。三年后,哪怕这位总经理干得再优秀他都要重新选择,第二任总经理一般是做生产出身的,因为产品销售做好了生产就显得很重要。第三任总经理一般是做财务出身的,产品销售生产都搞好了财务管理不能混乱,这个时候需要帮公司守好钱袋子。第四任总经理往往是做人力资源出身的,公司前面的系统建好了以后,稳定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的根本。那么被换下来的总经理一般有两种取向,一种轮换到别的城市去担任总经理,第二种有可能被猎头挖到其他公司做高管。
2:外企中高管的出路。
外资企业对员工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学习培训的机会多,很多外企舍得花大量的培训预算来培训他的员工,所以有过外企工作经历的人往往职业化素养较高,专业水准也比较好。那么外企的中高管通常很多都被民营企业挖走或者去民营企业担任中高管。比如可口可乐系,宝洁系的很多就去了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中一些还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而这时候外资企业成了最好的培训学校,为中国民营企业提供大量专业化的人才。外资企业工作强度和压力还是很大的,因此有一些人干到45岁以后主动选择离开,然后利用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从事咨询培训类等自由职业。
3:外企基层员工的出路。
外企基层员工45岁以后其实公司是根据你的绩效考核决定你的去留。绩效表现好的往往可以留下来继续工作,并不是一刀切的都不用。绩效表现一般的这个时候公司可能就不和你续签劳动合同。这时候有些能力的也会去民营企业,能力一般的只能选择服务业等继续从事基层工作,或者自主创业做点小生意什么的。
总之,外资企业健全的培训体系其实是帮中国培训了很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根本不受年龄的限制,会成为众多猎头的目标,一直是人才市场的香馍馍。所以45岁以后的发展其实本质上不在于年龄,还是在于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我快50了,互联网企业,一线开发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我才出手。
我确定他们还活着。只是去了低收入行业或企业去了。他们懂得人生得福报是有限的,求而不得也是一种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