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更新于2018-08-11
首发于, 文章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174844b99716
同步至GitHub: https://github.com/liuqun/linux/wiki
定制树莓派内核源码, 通过树莓派SPI接口加载并访问TPM2.0设备
所需硬件: X86主机一台, 树莓派3-B型号开发板一块, 大容量Micro-SD卡+USB读卡器一个, 英飞凌TPM2.0评估板一套
所需软件: 任意版本树莓派固件(推荐使用 最新版本 ), Ubuntu Linux 虚拟机, gcc-arm-linux-gnueabihf 交叉编译器, libncurses5(编译Linux内核配置菜单界面)
取出树莓派的SD卡, 通过读卡器插入 Ubuntu 主机或将读卡器 USB 设备接入 VMware 虚拟机。Ubuntu 默认自动将 U 盘挂载到 /media/$USER/boot 和 /media/$USER/【根文件系统分区】
(以下为覆盖式安装, 如果不放心请自行备份SD卡上的原有内核及模块文件)
选中 5. Interfacing Options --- P4 SPI(启用/禁用SPI串口)
重启树莓派,开机后检查/dev/tpm0设备文件是否已经加载就绪
昨天在写关于linux设置脚本开机启动的文章时,有个疑问就是开机时怎么确认运行级别,然后遍历执行/etc/rcN.d/目录下的所有服务程序。带着疑问, 在前人的基础上 学习总结一下linux系统初始化的工作的内容,现在树莓派4B上展示出来。
1、加载内核
当计算机打开电源后,首先是BIOS开机自检,按照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来启动。 *** 作系统接管硬件以后,首先读入 /boot 目录下的内核文件。树莓派4B的内核是Raspbian GNU/Linux 10 (buster),基于Debian。
2、初始化进程init
内核文件加载以后,运行第一个程序init,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系统环境。init位于目录/sbin,进程号PID为1,即1号进程,其他所有进程都由init衍生,是init的子进程。
同时还有个0号进程,idle进程,在系统初始化时由内核kernel自身从无到有创建,通过调用kernel_thread创建一个内核线程去执行init函数,0号进程创建1号进程。
3、运行级别
具体介绍请参考笔者的文章-Linux运行级别简介 ,但是开机时是怎么确定运行级别的呢?
init进程首先读取文件 /etc/inittab,它是运行级别的设置文件。但是各个发行版不太一样,init的配置文件也不一样,有可能使用/etc/event.d里面的配置文件,最新版的改用为/etc/init目录。
4、开机启动程序
具体详情请参考文章-linux中/etc/init.d设置开机启动 ,确定运行级别后,执行rcN.d目录下的文件,这些链接文件是连接到init.d目录下的程序。init进程逐一加载开机启动程序,其实就是运行这个目录里的启动脚本。
比如运行级别为5(图形化多用户)时启动的程序:
5、用户登录
开机启动程序加载完毕以后用户登录。用户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命令行登录:init进程调用getty程序。
ssh登录:init进程调用sshd程序。
图形界面登录:init进程调用显示管理器,Gnome图形界面对应的显示管理器为gdm。
6 、login shell
默认shell时bash,命令行界面,让用户可以直接与 *** 作系统对话。读取环境变量,具体请参考笔者文章-Linux环境变量的设置。
建议题主放弃这个想法。工具只是工具,学习靠的是人。
工具只是工具,学习靠的是人。
工具只是工具,学习靠的是人。
为了打消题主这个念头,我决定给题主详细解释一下原因。
首先,树莓派是什么?
树莓派是一种便宜的卡片式Linux电脑,风靡全球。它是世界上众多廉价又成熟的电脑之一,只要35美元,而且十分容易上手。 树莓派能替代日常桌面计算机的多种用途,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媒体中心甚至是游戏。并且树莓派还可以播放高至1080p的高清视频。 树莓派有成千上万种玩 法,但常常有些人心血来潮买了树莓派后,却突然不知道自己要用它来做什么了。
树莓派能用来做啥? | 树莓派实验室
在这个页面里,题主可以去查看一下已有的一些树莓派玩法。
你会发现,树莓派更多的用来做一些下面的事情:
用树莓派打造一个家庭影院把树莓派配置成无线路由器用树莓派搭建BT下载服务器拿树莓派当FTP文件服务器在树莓派上搭建代码托管服务(SVN)
对于培养你的动手能力大有裨益,但是具体到你的要求,学习Linux和Python,可以说并不适合。
对Linux初学者来说,比较重要的几点:
1. 选择适合自己的Linux发行版
谈到linux的发行版本,太多了,可能谁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linux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 面对这么多的Linux 发行版,打算从其他系统转到linux系统来的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即便是忠实的 Linux 用户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挨个尝试,因此初学者在学习linux的之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开始学习linux至关重要!
2.养成良好的linux *** 作习惯
当你进入linux的学习之后,请不要用windows的工作方式来思考问题,因为它们之间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它们之间的内存管理机制,进程运行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这些异同点将在下面章节陆续讲述,因此,抛开windows那种思维,用全新的理念尝试去挖掘linux身上特有的潜质,对初学者至关重要。
3. 习惯命令行方式
Linux是一个命令行组成的 *** 作系统,精髓在命令行,无论图形界面发展到什么水平,命令行方式的 *** 作永远是不会变的,Linux命令有许多强大的功能:从简单的磁盘 *** 作、文件存取、到进行复杂的多媒体图象和流媒体文件的制作都离不开命令行。虽然linux也有桌面系统,但是X-window也只是运行在命令行模式下的一个应用程序。
因此,可以这么说,命令是学习linux系统的基础,学习linux,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命令,很多linux高手其实都是玩儿命令很熟的人。
4.理论结合实践
有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说到系统的每个命令,都很熟悉,但是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面对出现问题的linux系统无从下手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命令去检查系统,这是很多linux新手最无奈的事情了。说到底,就是学习的理论没有很好的与系统实际 *** 作相结合。
很多linux知识,例如每个命令的参数含义,在书本上说的很清楚,看起来也很容易理解,但是一旦组合起来使用,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没有多次的动手练习,其中的技巧是无法掌握的。
5.学会使用linux联机帮助
主流的linux发行版都自带了非常详细的帮助文档,包括使用说明和FAQ,从系统的安装到系统的维护,再到系统安全,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详尽文档。仔细阅读文档后60%的问题都可在这里得到解决。
6.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式很多,看书查资料,网络搜索引擎,技术论坛等等,通过这几种方式,90%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技术上也能得到快速提高。
7.由低至高,循序渐进
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linux的学习路线图,给各位初学者作为参考。
初级阶段:
1.命令是必须要学的,linux常用的命令大概在80个左右,这些常用命令一定要熟练掌握。
2. 掌握linux软件包的常用安装方法,例如源码安装,rpm方式安装等等。
3. 学习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比如网卡、显卡驱动)
4. 熟悉Grub/Lilo引导程序及简单的修复 *** 作。
5. 熟悉Linux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以及linux基本运行原理。
6. 掌握vi,gcc,gdb等常用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
7. 理解shell别名、管道、I/O重定向、输入和输出以及shell简单脚本编程。
8. 学习Linux环境下的网络基本组建。
高级阶段:
1:尝试阅读linux内核源码:
2:尝试编译安装和调试自己的linux内核:
在阅读源码了解了linux底层的运行原理后,完全可以编译一个适合自己的linux系统来。
3:深入学习shell, perl,cgi等脚本语言:
这些脚本语言在linux下非常强大,它们能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熟练掌握这些语言,可以让你在linux系统下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4:构建企业级linux高可用集群系统:
linux下有很多开源免费的集群软件,利用这些免费的集群软件完全可以构建出与商业unix系统想媲美的集群系统来。
再来看Python学习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级,掌握Python的语法和一些常用库的使用 第二个阶段:中级,掌握自己特定领域的库,掌握pythonic写法,非常熟悉Python的特性 第三个阶段:高级,从整个工程项目着眼,考虑document,distribution,性能优化等
结论
无论是Linux还是Python,其学习过程对于硬件都没什么要求,对于知识的掌握才是核心。
理论上用树莓派学习当然可以,但是鉴于你依然处于初学者水平,特别是Linux相关的不够熟练,还是不太建议你是用树莓派来进行学习。
如你所见,树莓派是一个很需要DIY能力的“玩具”,非常酷炫,但对于入门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帮助——特别是对于Python,即使Windows环境也完全不会影响你的学习。
请记住:在未入门之前,应该尽力去降低自己的学习难度,而不是为了好玩或者其他原因,来凭空给自己的学习道路增加许多麻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