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处理紧急重要的事情。
80% ,开展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的工作。
紧急重要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救火类工作。
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才是最能体现运维的价值的工作。
监控系统,这个是一个大话题。除了被动地监控各类服务的正常与否,还有主动开发各类协助系统分析的系统,并对整个系统的未来有规划性。
性能调优,我最喜欢的一个方面。发现性能瓶颈,解决性能问题,都很喜欢。
开发工具型系统。提高自己,和团队内所有人的工作效率的一些工具。尤其是可以快速解决那些中断的工具。
学习。这个是最重要的。运维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不断学习才能顺利快速解决以上各类问题,不断尝试不断经历才有足够的经验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一天一天,做好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才能令到运维工作更有效率,整个系统更稳定,未来的发展更具有预见性。
内容来源于ITSS符合性评估落地工具-云雀运维!!
运维一般是指对大型组织已经建立好的网络软硬件的维护,其中传统的运维是指信息技术运维(IT运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运维管理将覆盖对整个组织运行,进行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涵盖的所有内容,除了传统的IT运维,还拓展了业务运维和日常管理运维。其参与的对象也从IT部门和人员,拓展到组织的管理层和各部门,及其相关的业务骨干。1. IT运维
IT运维是IT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部分,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该过程主要用于IT部门内部日常运营管理,其涉及的对象分成两大部分,即IT业务系统和运维人员;业务运维是业务需求和用户体验的核心和重点部分,更是需要对内容繁杂、持续变化、支持不同的业务需求,加以描述、加载和维护的过程,其涉及的对象包括2类人员,一类是提供业务支持的技术人员,另一类是整个组织的管理层和业务骨干,随着业务运维环境和工具的能力提升,功能完善、体验优化,技术人员将逐步退出这个领域;日常管理运维则是对IT运维和业务运维需求、过程、结果的管控,以及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的管控,从而实现针对应用变化的记录和跟踪、针对地域不同的变更和跟踪、预测环境和应用的风险和防范管理等等,其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运维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
2. 业务运维
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对于业务的管理,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CSF(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3. 日常管理运维
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IT运行维护管理的每一个子系统中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运行/维护阶段与服务/支持阶段的分界线为前者是面向 IT部门内部的管理,而后者是面向业务部门、企业中的其它人员或直接面向客户。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37995.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