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第一定理——时间的价值,金融就是帮助我们人类对未来时间进行深度加工,将时间转化成不同财富的技术和工具。
金融的第二定理——资金的集聚。
金融的第三定理——风险的共担。
中国金融制度的根源,我们称其为“中央货币财政体系”。A股市场的设立就是为了“替国有企业解困”(歧视性条款、大量计划痕迹-官商勾结);比如说银行存款利率被严重压低,就是用来支持国家扶持的行业和企业。和历史一样,这种中央控制大量资源的制度设计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同样造成了民间信用脆弱的毛病,所以中国民间的金融需求被压抑,以各种面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各种资产泡沫)在灰色地带此起彼伏。
欧美金融市场的制度根源,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
中介用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中介会广泛地搜集更准确的信息。金融市场因为交易的是"未来",也是信息不对称的。比如银行对借贷者进行调查,投资银行在财务、法律方面非常专业,在企业上市、并购过程中能降低信息不对称。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也对信息披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货币信用扩张的机制,让你理解宏观政策、宏观现象是怎么影响到我们微观生活的。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它的背后其实是国家信用。那现代货币的价完全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实力以及其它国家对于这个国家的信心。政府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
银行的货币信用扩张机制,国家首先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然后经过商业银行的体系吸储放贷,进行信用创造。这就像一个巨型的水利工程,央行是水库,它发行的法定货币就是水库里的水,而商业银行就是中途大大小小的送水站,这个体系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上的信贷规模、经济冷热。这个水利工程有两个大的闸门,一个叫存款准备金,一个叫基准利率,它们一个是通过控制资金的量,一个是通过控制资金的价格,调控着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和经济冷热。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要留存下来,应付储户提现的资金。“央妈”要是觉得市场上钱太多了或者太少了,它都可以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的微小调整,让社会信贷规模发生很大的变化(基础货币能产生的广义货币量)。它会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干扰,像银行放贷的意愿,我们个人、企业现金持有的情况,都会影响到整个信用扩张的规模。 加息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企业不借贷、银行不放贷、存量贷款违约),降息能刺激经济,过度降息带来灾难(泡沫)。
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贷款中间的利率差额叫做存贷差,是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银行之所以能够赚取这么高的存贷差,是因为它能够低成本地以小聚多,转换资金的规模,然后还能够转换资金的期限和转换资金的风险,通过这三个转换,银行实现了存贷差的利益。
Q条例是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金融条例中的第Q项规定。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规则正好是Q项。后来,Q条例成为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代名词。
货币基金它吸收的是老百姓的零钱,投向利率比较高的银行间货币市场(绕开了存款准备金等监管要求),等于说货币基金帮助老百姓分享到了机构投资者的收益。 由于它投向的是银行间市场,所以你会发现货基的收益率和银行间的市场利率是紧密相连的。
大家都在买的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影子银行的一个部分,而影子银行又是我们国家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博弈的结果。银行钱多、受监管多,而其他的金融机构钱少、受监管少,所以它们中间就天然地有这么一个合作,银行有绕开监管赚取更多利润的冲动。比如说银行和信托合作,把钱投向房地产业;银行和基金、券商合作,把钱投向证券行业,都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部分。形式包括银信、银证、银基合作等等。这种理财产品的风险点要怎么把握,比如说第一你要看产品的投向是不是清晰,第二看是不是银行代销,第三看募资方的信息,这样去分辨这种产品到底是不是靠谱的。
银行分类: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
在银行存款有安全性保障吗:有,存款保险制度(应对金融市场出现问题,银行发生挤兑,引起恐慌,导致银行可能倒闭,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吸储能力差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差、利率市场化–>存款流失) 和 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 (贷款难收场景)共同保障着金融市场秩序。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高度破坏性,央行在非常时期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的方法往系统里面注入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的注入可以避免危机,结束恐慌,稳定局势和人心。
与传统商业银行追求稳定、厌恶风险、监管限制较多的特点不一样,投资银行天生是追求高风险和高收益,监管限制比较少,所以它们会更加善于金融创新,像货币基金、资产证券化、风投创投,这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金融模式,最早的时候都是起源于投资银行的。
投资银行一类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业务——发行承销。证券的发行承销实际上就是投行利用自己的 专业知识 ,帮助企业设计融资的产品和方式,然后选择发行的地点,利用自己的 营销网络 把证券产品卖出去的过程。投资银行需要两种核心竞争能力,第一是广阔的人脉圈子,第二是金融的专业知识。路演、尽职调查、产品定价、数据处理和编程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招股说明书,其实就是由投资银行撰写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向投资者介绍企业的经营、财务、优势等关键信息。这份材料也是跟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沟通的重要文件,它特别体现了投行的包装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中国的 A 股市场,企业上市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我们实行的是核准制。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之下,招股说明书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企业上市的成败与否,这就使得投行跟监管层沟通的能力,在中国的 A 股市场上显得格外地重要。有时候一个招股说明书没有写好,会搞得一些资质很好的企业不能上市。一些业绩比较普通的企业反而能够顺利上市。Google 上市的过程,你会发现投行的角色被大大地削弱,然后企业完全地掌握了主动权。在这个基础上我给你分析了,这是由于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宏观背景的转换,资本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方面,并购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改善公司的治理,产生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但是,另外一方面,并购造成的多元化经营可能也会导致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的情况,所以要进行瘦身,这就使得出售资产、企业再婚成为更大的需求,促使投资银行家把兼并收购发展成了一门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业务。投资银行在兼并收购中的作用是 1)通过战略眼光发现价值创造的机会 2)利用资源和知识来整合、推动兼并收购进程。
杠杆收购,是一种特殊的兼并收购模式,杠杆收购其实就是借钱购买企业,取得企业的控制权。这个模式,其实也是投资银行家创造出来的,在很多早期的案例中,这种模式能够使企业主在套现的同时保持经营权,然后出借人能够取得稳定的利息收益,投行在这个过程中四两拨千斤地取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所以,可以构成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但是,杠杆收购也不能够滥用,如果滥用过高的杠杆的话,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利润损失拖垮企业,所以只有那些杠杆适中,企业经营有方,公司现金流充沛稳定的企业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初心,几方共赢。
反抗兼并收购,因为市场上的并购既有和平的协议收购,也有不经过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的恶意收购。根据不同的法律环境,企业可以选择使用毒丸计划(授权资本制的国家能使用,中国实行的是法定资本制)、白衣骑士、金色降落伞,还有皇冠明珠自残计划等等的策略来应对恶意收购,保持企业的控制权。在收购方和公司管理层斗争的过程中,其实中小投资者是有投资机会的,因为这种被恶意收购盯上的企业一般都是很好的投资标的,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溢价(如果看到"重大资产重组"这些消息,就是并购战,这个期间股票的平均溢价短期可能达到30%以上)。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创业者,在做好企业主体业务的同时,长个心眼儿,要提前穿好应对恶意收购的金铠甲。
零售经纪这个创新业务模式是金融民主化的开端。还有,中国的人口众多,交易频繁,所以券商通过零售经纪可以获得的佣金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但是,相对于国外的大投行来说,国内的投行业务创新能力比较差,对佣金收入的依赖程度也是比较严重的。
垃圾债就是指那些高风险的债券,由于投资人的本金保障比较低,所以会要求更高的回报率,因此垃圾债又叫高收益债券。
垃圾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公司盈利下降被降级成垃圾债的堕落天使。另一种就是那些实力比较弱的小公司,或者现金流不稳定的高科技公司。这些企业很难从其它的渠道融资,只能依靠这样高利率的债券市场。
量化交易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和实施投资策略,帮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量化交易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因为所有的量化交易策略依赖的是过去的趋势,只要市场条件发生变化,过去的趋势就发生变化。过去的趋势发生变化,策略就失效了。在我国股市,规律容易发生变化,所以量化交易是非常难做的。
资产证券化(ABS)就是把某个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变成证券卖出去,然后实现融资、投资、增强流动性三大功能。
资产证券化其实是我们这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个金融创新,它创造了巨大的流动性,然后把房地产市场、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市场都打通,所以实际上它起到了一个打破分业经营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房贷、车贷、xyk,甚至路桥、基建项目背后都有资产证券化的影子。
资产证券化本来是一个中性的金融工具,因为金融机构盲目逐利,导致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匹配,使得这种低质量的基础资产被打包,发售进入了金融市场。目前,中国的房贷质量非常高,所以证券化的规模小,衍生品市场也不发达,所以在房地产市场上爆发像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这样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现金贷就是一种没有消费场景的纯信用的高利贷,这种业务针对的对象是那种收入偏低,但是消费的欲望又很强的年轻人,这些人的偿还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贷款的质量很差,存在着很多借新债还旧债的情况。当现金贷平台和这种金融机构一起把这些低质量的资产打包做成证券化产品卖给商业银行、券商、基金、信托,使得这些低质量的信贷资产化身为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装到了老百姓的兜里。所以,这样就可能引起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蔓延,监管部门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全面地叫停了这种现金贷的发放,然后约束现金贷的资产证券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类似次贷危机这样的金融风险事件发生。
基金就是把大家的钱集合在一起,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然后进行多样化投资的一种资产管理方式。比个人投资,基金具有分散化和专业化两大优势。从我们个人来讲,个人的资金有限,你很难有效地进行分散投资,而基金的规模大,可以覆盖更多的投资标的,把风险分散。我们平时很熟悉的股票型基金,通常它会购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股票,涉及多个行业。你看,这就是普通人很难自己做到的。而你购买基金,就相当于用很少的资金量实现了分散化投资。除了分散化以外,专业化也是基金投资上的一大优势。中国古话说,术业有专攻,和普通人相比,基金在投资范围,还有投资技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基金可以做一些个人投资者没法做的事情,比如说国内居民投资美股非常麻烦,你需要在美股的代理商开户,还要跨境地汇款,购汇。而QDII基金,它就可以直接投资境外的资产,你可以直接地用人民币购买这个基金,然后,你就可以投资境外的资产了。还有,咱们个人没有办法进入利率较高的银行间市场,我们在第四周的时候说过,你通过购买货币基金,就可以享受到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多收三五斗。再比如说,有同学当时看好吉利汽车,但是他没有开通港股,然后他就买了一些重仓吉利的基金,等于间接地持有了吉利这个股票。另外,专业化的 *** 作,也使得基金能够更快地对市场作出反应。比如说大盘突然下挫,导致所有的股票下跌。但是,你忙着上班,无暇分析,所以经常会在错误的时间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专业的基金经理可以根据最新的信息,迅速地作出更好的判断。比如说2015年A股的股灾中,大约有50%以上的散户亏损,但是只有20%的公募基金亏损,还有25%的散户亏损幅度超过了20%,而达到20%亏损的基金只有3%左右。这些数据都告诉你,“术业有专攻”不是空话。
基金是现代金融市场的超级物种,有很多种类,但是其中最常见,也是规模最庞大的基金种类是那些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基金。我们老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基金产品,像什么“华夏大盘精选”、“嘉实沪港深精选”、“工银沪深300”、“天弘余额宝”,都属于这一类基金。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二维坐标系,就是针对证券投资基金而言的。这个二维坐标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叫投资标的,第二个叫投资风格。你只要掌握了这个二维坐标系,就掌握了基金投资的原则和方法论,以后就不会再被各种名词和指南所迷惑了。
投资标的决定了基金的基本属性,以及它的收益率、风险和流动性:股票型(偏股型)基金追求的是高收益,债券型基金追求的是安全性,而货币型基金追求的则是流动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配置不同属性的金融产品。这个逻辑放在基金投资上也是成立的:
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时候,比如中年的时候,多配置股票型基金。
年纪大了,或者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时候,就应该增大债券型基金的配置。
而如果面临出国、结婚、买房等流动性需求的时候,你就应该多配置货币基金。
各个类型基金配置的比例应该根据你对收益、安全、流动性的要求的变化来做调整。
除了上面几种主要的基金以外,还有一些特殊标的的基金产品,像期货基金,就适合那些想投资期货,但是资金量又不够,或者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还有投资境外资产的QDII基金就适合那些想尝试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基金的投资标的对应着我们个人资产管理上的三大需求,收益、安全和流动性。
投资风格就是指基金是“主动投资型”还是“被动投资型”。被动型的基金就叫“指数基金”,它一般就是选取一个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的对象。比如说工银瑞信基金就推出过一个叫“工银沪深300”的基金,它就是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投资对象,完全复制这个指数。所以基金的收益率就会和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完全一致。而主动型的基金就是要战胜大盘,基金经理们通过挑选股票(选股),选择买卖时机(择时)等方法,希望获得比大盘指数高的回报率。换一句话说,被动型基金,它投资的是“长期趋势”,而主动型基金投资的是“短期波动”。而这两种策略,也正好对应着投资者的两种偏好。所以,基金的风格应该和你的个人偏好相适应。当然了,我们都知道,个人的偏好会随着自己的年龄、收入、家庭、婚姻的状况发生变化。你也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动态地调整基金投资的配置。
除了这个大框架以外,具体投资,可以关注一下环境、行业、时机、品牌:
看宏观大环境。作为普通人,在牛市里,你不妨多配置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稳妥地搭上好光景的快车。而在熊市的时候,可以稍微多配置一点债券型基金,获得一个较为稳妥和安全的收益。
要看行业。如果你自己在某个行业里面,或者对某个行业特别地有信心,但是你又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对个股做研究,那你就不妨选择行业或者板块的指数基金,分享这个行业的红利。
要看时机。如果央行有降息降准的动作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上升,债券基金的收益会上升,这个时候你应该果断地加大债基的配置。反之,央行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可以下调债基的配置。
要看品牌。在挑选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时候,你不妨遵循“王中王”的原则,也就是挑那些王牌基金公司的王牌基金。具体而言,就是选择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最有口碑的基金。而在挑选债基的时候,我建议你可以挑选银行系的债券基金,因为大部分债券都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通过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可以拿到成本更低的债券。
公募就是指包括你我他在内的社会大众,公开募集资金的方法;而私募就是指针对少数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净值人群来募集资金。根据募集来的资金要去投资什么,我们还可以把私募基金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下周要讲的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另外一种就是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们国家,就叫“阳光私募”,也就是你平时听到的私募基金。在美国,它就叫做“对冲基金”。私募和公募一样,其实都是投资于股票、债券这些金融产品。但是,和公募相比,私募有两大特征。一个叫“少监管”,另一个叫“高激励”。
少监管:私募行业不一样,私募行业面对的是少部分高净值人群,一般来说,私募的门槛在100万,甚至更高。这些人一般地被认为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他们即使亏损也不会造成社会动荡。而监管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对于私募基金,监管要比公募松得多,少了很多的限制条款
高激励: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固定的管理费,一般是基金规模的2%;而私募基金经理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业绩提成,通常是基金超额回报的20%。私募基金的业绩平均比公募好,但是私募良莠不齐的现象更加严重,你如果买了私募产品,很有可能不小心就被平均了。首先,你看私募的监管少了,难免就会鱼龙混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明星经理,都具有很好的业务能力,但是因为监管少,就很容易混到行业里面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且,高达20%的分成比例,肯定是能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但是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对于私募的基金经理人来讲,等于是拿着别人的钱去做高风险投资,输了算别人的,赢了就能获得20%的收益提成。这是很有诱惑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一波动的时候,你很少看到公募会清盘,但是有大量的私募会被清盘,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在选择私募的时候,确实要做更多的研究,一般来讲有两个标准,你可以参考:
第一,如果基金经理大量地持有自己的基金,这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基金更加有信心,这种基金是可以选择的。
第二,你可以到网上再多方地查一下,一个基金经理如果在业界的口碑比较好,相对来讲也是会比较安全的。
基金投资中常见的那些坑,包括基金之间哄抬股价的“抬轿子”;基金经理损公肥私,牟取暴利的“老鼠仓”;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互相勾结的利益输送。另外,三条识别这几种猫腻的原则:第一个叫做查底牌,第二个叫做识前科,第三个叫做破迷信。我们在买基金的时候,千万不要被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所误导,一定要关注一个基金的长期业绩,基金所重仓持有的股票信息等多种详细的信息。
对冲基金就是一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它因为受的监管少,所以可以通过更灵活的手段绕过监管,加杠杆进行复杂交易,从而放大自己的收益。当然了,对冲基金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会放大风险。一般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是非公开募集的,用于投资企业股权的基金,它的目标是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稳定增长中获取利润。私募股权基金既能够帮助初创企业融资,给予技术支持,也能够协助成熟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既然是投资未上市企业,甚至是初创企业,风险也相对比较大,所以为了增强投资人对于基金管理人的信任感,私募股权基金大多采用的是“有限合伙制度”来解决这种代理问题。
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替国家财富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机构,它管理的资金规模非常大,主权财富基金的起点是管理外汇储备。巨额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分布在外汇储备量大的石油输出国和中国这种出口大国。这些国家的崛起,其实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一个趋势。其中新加坡的淡马锡是全球最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它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便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并兼顾国家战略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中国国企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等比数列求和基本公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