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池(memory pool)

内存池(memory pool),第1张

内存池(memory pool) 前言

通常的进程发起申请内存的动作之后,会在系统的空闲内存区寻找合适大小的内存块(底层分配函数__alloc_node_mask),如果满足就直接分配,如果不满足就会向上查找。如果过大就会进行分裂,一部分分给申请进程,一部分放入空闲区。释放时需要找到这个块对应的伙伴,如果伙伴也为空闲,就进行合并,放入高阶空闲链表,如果不空闲就放入对应链表。同时对于多线程申请和释放内存,需要加锁。这样的默认的分配方式考虑到了系统中的大部分情况,具有通用性,但是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内部碎片,而且加锁,解锁的开销也很大。

如果可以对特定进程设计适合他自己的内存管理方式,那么它的性能应该会有提升。

内存池

程序可以通过系统的内存分配方法预先分配一大块内存来做一个内存池,之后程序的内存分配和释放都由这个内存池来进行 *** 作和管理,当内存池不足时再向系统申请内存。

我们通常使用malloc等函数来为用户进程分配内存。它的执行过程通常是由用户程序发起malloc申请内存的动作,在标准库找到对应函数,对不满128k的调用brk()系统调用来申请内存(申请的内存是堆区内存),接着由 *** 作系统来执行brk系统调用。

我们知道malloc是在标准库,真正的申请动作需要 *** 作系统完成。所以由应用程序到 *** 作系统就需要3层。内存池是专为应用程序提供的专属的内存管理器,它属于应用程序层。所以程序申请内存的时候就不需要通过标准库和 *** 作系统,明显降低了开销。

内存池的分类

对于线程安全来说,内存池可以分为单线程内存池和多线程内存池。单线程内存池整个生命周期只被一个线程使用,因而不需要考虑互斥访问的问题;多线程内存池有可能被多个线程共享,因此则需要在每次分配和释放内存时加锁。相对而言,单线程内存池性能更高,而多线程内存池适用范围更广。

从可分配内存大小来说,可以分为固定内存池和可变内存池。所谓固定内存池是指应用程序每次从内存池中分配出来的内存单元大小事先已经确定,是固定不变的;而可变内存池则每次分配的内存单元大小可以按需变化,应用范围更广,而性能比固定内存池要低。

内存池的工作原理

固定内存池的设计如图:

固定内存池的内存块实际上是由链表连接起来的,前一个总是后一个的2倍大小。当内存池的大小不够分配时,向系统申请内存,大小为上一个的两倍,并且使用一个指针来记录当前空闲内存单元的位置。当我们要需要一个内存单元的时候,就会随着链表去查看每一个内存块的头信息,如果内存块里有空闲的内存单元,将该地址返回,并且将头信息里的空闲单元改成下一个空闲单元。
当应用程序释放某内存单元,就会到对应的内存块的头信息里修改该内存单元为空闲单元。

线程安全

对于单线程来说,不需要考虑互斥访问的问题,但是对于多线程来说内存池可能会被多个线程共享,所以需要给内存池加上一个锁,来进行保护。

如果出现程序中有大量线程申请释放内存,那么这种方案下锁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线程这样的场景下使用该方案不会有很好的性能。

所以就有了一种方法的诞生----------->TLS线程本地存储(线程局部存储)。

TLS的作用是能将数据和执行的特定的线程联系起来。它可以让程序中由所有线程使用的全局变量,都产生自己的副本。也就是这个变量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私有,它们之间的 *** 作互不干扰,不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设计出线程本地存储+内存池的方式,这样线程都有了自己的内存池,且彼此之间不会产生影响,也就不需要加锁。

内存池的设计

提前创建

假设服务器程序比较简单,处理请求的时候只使用一种对象,提前创建出一些需要的对象,比如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的时候还回去就可以,只需要标记使用的和未使用的。这种比较简单。

可申请不同大小的内存

这种方法使得用户程序在请求过程中只申请内存,之后当处理完请求之后才一次性释放所有内存,这样可以降低内存申请和释放的开销,而且能减少内部碎片。

除了这两种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法,可以自己设计。

因为内存池并不是一种通用的内存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比较特定的,固定某种场景去使用,属于私人定制。

linux内存池

在内核中有不少地方内存分配不允许失败。内存池作为一个在这些情况下确保分配的方式,内核开发者创建了一个已知为内存池(或者是 “mempool” )的抽象,内核中内存池真实地只是相当于后备缓存,它尽力一直保持一个空闲内存列表给紧急时使用,而在通常情况下有内存需求时还是从公共的内存中直接分配,这样的做法虽然有点霸占内存的嫌疑,但是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关键应用在内存紧张时申请内存仍然能够成功。

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mempool_s {
    spinlock_t lock; 
    int min_nr; 
    int curr_nr; 
    void **elements; 
    void *pool_data; 
    mempool_alloc_t *alloc; 
    mempool_free_t *free; 
    wait_queue_head_t wait; 
} mempool_t;

内存池的创建函数mempool_create

mempool_t *mempool_create(int min_nr, mempool_alloc_t *alloc_fn,
                mempool_free_t *free_fn, void *pool_data)
{
    return mempool_create_node(min_nr,alloc_fn,free_fn, pool_data,-1);
}

这个函数指定了,内存池大小,分配方法,释放发法,分配源。创建完成之后,会从分配源(pool_data)中分配内存池大小(min_nr)个元素来填充内存池。

内存池的释放函数mempool_destory

void mempool_destroy(mempool_t *pool)
{
    while (pool->curr_nr) {
        void *element = remove_element(pool);
        pool->free(element, pool->pool_data);
    }
    kfree(pool->elements);
    kfree(pool);
}

他是依次将元素对象从池中移除,再释放给pool_data,最后释放池对象。

内存池分配对象的函数:mempool_alloc。mempool_alloc的作用是从指定的内存池中申请/获取一个对象。

void *mempool_alloc(mempool_t *pool, gfp_t gfp_mask)
{
	void *element;
	unsigned long flags;
	wait_queue_entry_t wait;
	gfp_t gfp_temp;

	VM_WARN_ON_ONCE(gfp_mask & __GFP_ZERO);
	might_sleep_if(gfp_mask & __GFP_DIRECT_RECLAIM);

	gfp_mask |= __GFP_NOMEMALLOC;	
	gfp_mask |= __GFP_NORETRY;	
	gfp_mask |= __GFP_NOWARN;	

	gfp_temp = gfp_mask & ~(__GFP_DIRECT_RECLAIM|__GFP_IO);

repeat_alloc:

	element = pool->alloc(gfp_temp, pool->pool_data);//先从后备源中申请内存
	if (likely(element != NULL))
		return element;

	spin_lock_irqsave(&pool->lock, flags);
	if (likely(pool->curr_nr)) {
		element = remove_element(pool);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smp_wmb();
		
		kmemleak_update_trace(element);
		return element;
	}

	
	if (gfp_temp != gfp_mask) {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gfp_temp = gfp_mask;
		goto repeat_alloc;
	}

	
	if (!(gfp_mask & __GFP_DIRECT_RECLAIM)) {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return NULL;
	}

	
	init_wait(&wait);
	prepare_to_wait(&pool->wait, &wait, TASK_UNINTERRUPTIBLE);//加入等待队列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io_schedule_timeout(5*HZ);

	finish_wait(&pool->wait, &wait);
	goto repeat_alloc;
}
EXPORT_SYMBOL(mempool_alloc);

函数先从后备源中申请内存,当从后备源无法成功申请到时,才会从内存池中申请内存使用,因此可以发现内核内存池(mempool)其实是一种后备池,在内存紧张的情况下才会真正从池中获取,这样也就能保证在极端情况下申请对象的成功率,但也不一定总是会成功,因为内存池的大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内存池中的对象也用完了,那么进程就只能进入睡眠,也就是被加入到pool->wait的等待队列,等待内存池中有可用的对象时被唤醒,重新尝试从池中申请元素。

内存池回收对象的函数:mempool_free

void mempool_free(void *element, mempool_t *pool)
{
	unsigned long flags;

	if (unlikely(element == NULL))
		return;

	
	smp_rmb();

	
	if (unlikely(pool->curr_nr < pool->min_nr)) {
		spin_lock_irqsave(&pool->lock, flags);
		if (likely(pool->curr_nr < pool->min_nr)) {//当前可分配的是否小于内存大小,
			add_element(pool, element);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wake_up(&pool->wait);
			return;
		}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
	pool->free(element, pool->pool_data);
}
EXPORT_SYMBOL(mempool_free);

其实原则跟mempool_alloc是对应的,释放对象时先看池中的可分配元素如果小于池中最少的可分配元素,那么久需要把元素放到内存池中。相反就要把它放到后备源中。

总结

用户程序的内存池通常是特殊的,适用于特定场景的专属内存管理法。内核态的内存池则是保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应用在内存紧缺的时候确保能够申请内存成功。他们的用途不同,但是做法确是如出一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504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2
下一篇 2022-1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